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015-01-19 23:34李娜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5年1期
关键词:教案教师应新课标

李娜

新课标明确规定,要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破传统“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从而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发展需求。语文教学生命是否延续,取决于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教师必须认真分析小学生年级特点和认知水平,制定出适合小学生语文学习的策略,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积极推动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准备阶段的有效策略

1.教师备课应把握结果性目标、程序性目标以及体验性目标,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准备阶段,教师应始终坚持“有效教学”的理念,注重学生学到了什么、思维发展到了什么程度。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必须明确教学目标,转变传统以“教师教学的认真程度、是否完成教学内容”的教学指标,全面了解学生的特点和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能力,制定出学习前、中、后应运用的教学策略,以确保整个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同时在教学准备时,需要尽可能考虑课堂上会出现的问题,考虑教学中该如何有效教学、如何与学生互动、如何评价等,这样的备课有利于改进课堂教学质量,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设计与时俱进的教案。在语文教学中,备课的质量直接关系着教学课堂的有效性。部分教师可能“抄了一辈子教案”,面对不同的学生,年年的教案都是一样的,这样不仅体现了教师不负责的态度,也可能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必须拒绝备课教案的克隆,在新课标下,教师应不断钻研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进行研究,掌握语文教学发展的实时动态,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及时更新,设计出符合当代学生的教案,这样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实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有效策略

1.采用新颖的教学设计。在语文教学设计时,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实现师生之间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效果。因此教师必须明确教学目标,研读新课标,设计别开生面的教学活动,运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创设出良好的学习情境,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树立正确的语文学习意识,从而使其形成有效的语文学习习惯和思维。比如在《小马过河》一课学习中,教师可以导入手工课件,吸引学生的眼球,并让学生扮演老马、小马、老牛、小松鼠等角色,以便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知识,同时通过这种新颖的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采用多种提问形式。课堂是师生交流和沟通的必要场所,什么样的提问最有效,最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如何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尽快进入思维探索的理想状态呢?首先,在教学设计时,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利用图片、手工课件、音乐等教具,通过巧妙的语言提出问题,用直观的物体进行提问,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其次,通过新旧知识的比较,使学生保持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利用想征服新知识的好奇去驱动学生尽快进行自主、愉快的学习中,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采用多种教学评价方法。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对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精神、提升自我教学能力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运用合适的教学评价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有效性。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过程以及结果的有效评价。教师应改变传统单一以试卷测试成绩为主的评价模式,就不同题型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比如针对作文和简单题,以坚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主,答案的多样化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创造力,这就使得教学评价不能仅仅局限于测试,可以将学生学习态度、出勤情况等采用记录袋的形式作为参考,以便综合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另外可以采取学生自评、生生互评以及师生沟通的方式,从而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创造性,缩短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的差异。

教师应从小学生实际情况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备课和教学实施过程上下足功夫,不断探索合适小学生进步和发展的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城中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案教师应新课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立定跳远》教案
Does a kangaroo have a mother, too教案
5.4.1认识分式方程 教案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半张纸》教案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