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患者的急救治疗体会

2015-01-22 15:22韩佳坤吉林省白城中医院吉林白城137000
关键词:心肺插管气管

韩佳坤(吉林省白城中医院,吉林 白城 137000)

心脏骤停患者的急救治疗体会

韩佳坤
(吉林省白城中医院,吉林 白城 137000)

目的 探究心脏骤停患者的急救治疗体会。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0月进行急救治疗的心脏骤停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给予相关的急救治疗措施,探究疗效。结果 经过急救治疗后,52例患者中成功复苏42例,复苏成功率为80.77%。包括单纯采用心肺复苏11例,经过电复律后实施心肺复苏12例,给予胸外按压与气管插管后实施心肺复苏19例。结论 采用一系列急救方式对心脏骤停患者展开救治,包括除颤、及时建立静脉通道、给予心脏复苏、抗生素治疗等,可以有效提高救治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并应用。

急救;治疗;心脏骤停;体会

心脏骤停表示患者病情十分危急,指的是患者心脏射血功能终止,且大动脉搏动和心音消失,使得身体各重要器官出现严重的缺血、缺氧情况[1-3],若不能及时采取抢救措施,将使得患者出现严重脑死亡,严重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为此,本次研究对我院收治的心脏骤停患者52例展开一系列急救措施,旨在探究其急救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0月进行急救治疗的心脏骤停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进行急救患者的心音消失、股动脉与颈动脉搏动均消失、神志不清、呼吸较为微弱、心室静止[4]等。所有患者中男28例,女24例;年龄21~78岁,平均年龄(48.3±5.2)岁;发生心脏骤停的原因包括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脑血管病、严重创伤、呼吸系统疾病、中毒、溺水等。

1.2 急救方法

1.2.1 抢救

对心脏骤停患者即刻开展心肺复苏(CPR)[5],保持患者平卧位,头部往后仰,打开患者气道,及时清除呼吸道与口鼻内异物,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其中成人的按压频率保持在100次/min左右,按压部位以患者胸部正中乳头连线水平处为准。此外,还需准备好气管插管物品,及时进行气管插管治疗,帮助患者呼吸。

1.2.2 除颤

一旦患者出现心室颤动应即刻开展除颤治疗,一般情况下,对患者的除颤时间应在发生心脏骤停后的3 min之内。保持每次除颤能量为300 J,若患者未能及时恢复窦性心律应持续进行胸外按压,同时还可依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利多卡因75~100 mg或者是普鲁卡因100~200 mg静脉注射治疗。

1.2.3 及时建立静脉通道

当患者发生心脏骤停时应即刻建立两条静脉通道,用药部位为患者的上腔静脉系统,选取肘窝静脉处进行穿刺治疗,可使得药效发挥作用的时间更快。

1.2.4 抗生素的使用

给予肾上腺素4 mg或者阿托品2 mg静脉推注,此外,还应给予呼吸兴奋剂静脉滴注,滴注频率为15滴/min;给予肾上腺素升压药物等。若患者不能及时建立静脉通道,可将上述药物通过气管注入,但是其药物剂量将增加,为静脉给药的2.5倍。

1.2.5 心脏复苏后治疗方案

A:及时进行脑复苏治疗,对患者头部进行降温处理,给予患者颈部、腹股沟、腋下等部位进行冰敷,保持患者头部温度在28~30℃,该治疗方案可帮助患者缩小小脑组织体积,降低患者耗氧量与脑组织代谢率,同时还可给予异丙嗪、氯丙嗪、甘露醇[6-8]等药物在高压氧的状态下促进患者皮层功能的康复。B:严密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与病情发展情况,每隔5~20 min对患者血压进行测量,观察并记录患者血压、脉搏、体位、瞳孔、尿量、意识、自主呼吸情况等。

1.3 观察指标

分析经过急救治疗后患者的复苏成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过急救治疗后,52例患者中成功复苏42例,复苏成功率为80.77%。包括单纯采用心肺复苏11例,经过电复律后实施心肺复苏12例,给予胸外按压与气管插管后实施心肺复苏19例。

3 讨 论

心脏骤停患者病情十分危急,临床需及时进行抢救治疗。近几年,随着急救技术的不断提高,对于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也在不断增加。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时,可利用生命支持、除颤治疗、抗生素治疗等帮助患者心肺复苏。此外,心肺复苏的时间与患者存活情况息息相关,为此,需在最短的时间对患者展开一系列的抢救措施。

本次研究中及时对患者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建立两条静脉通道辅助机械通气、给予电除颤等。结果显示,52例心脏骤停患者中42例患者复苏成功,总复苏成功率为80.77%,包括单纯采用心肺复苏11例,经过电复律后实施心肺复苏12例,给予胸外按压与气管插管后实施心肺复苏19例。

综上可知,采用一系列急救方式对心脏骤停患者展开救治,包括除颤、及时建立静脉通道、给予心脏复苏、抗生素治疗等,可以有效提高复苏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并应用。

[1] 田建广,陆 峰,解 炯,等.心脏骤停患者现场心肺复苏成功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1,06(4):292-294.

[2] 王琼涛,彭清臻.87例急性心肌梗死心脏骤停患者的院前急救分析[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2,18(1):31-32,38.

[3] 陈 平,钟 永.《2010美国心脏协会(AHA)心肺复苏(CPR)及心血管急救(ECC)指南》要点速递与释义[J].中国医药导报,2011,08(5):6-8.

[4] 王昭昭.急性肺动脉栓塞并呼吸心跳骤停患者的抢救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2):178-179.

[5] 田建广,陆 峰,郭永钦,等.院外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成功病例回顾性分析[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2,07(1):45-48.

[6] 徐亦男,花海明.院外心肺复苏72例临床分析[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0,05(9):885-886.

[7] 巩玉刚.ICU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相关临床因素分析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07):136-138.

[8] 洪本谷,朱侠凯.院前心脏骤停和院内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进入ICU的预后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5,35,(04):532-534.

本文编辑:吴 卫

R541.7

A

ISSN.2095-6681.2015.29.068.02

猜你喜欢
心肺插管气管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气管切开术后不同类型气管套管的并发症及处理策略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血清白蛋白和膈肌移动度与二次插管的相互关系
《心肺血管病杂志》
气管狭窄病人导管插管二例
急诊内科危重患者气管插管时机与方法分析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