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旁临时起搏对急性心肌梗死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影响

2015-01-23 14:03杨宏辉武天坤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8期
关键词:房室传导球囊

杨宏辉 武天坤

床旁临时起搏对急性心肌梗死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影响

杨宏辉 武天坤

目的探讨床旁临时起搏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影响。方法18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的重症加强护理病房(CCU)患者进行球囊漂浮电极导管床旁心脏临时起搏治疗, 观察球囊漂浮电极导管行心脏临时起搏治疗的成功率、疗效和安全性。结果CCU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18例全部接受球囊漂浮电极导管行临时起搏治疗, 17例成功, 1例未成功, 2例出现严重并发症, 患者临床死亡。结论床旁临时起搏术安全, 操作简单, 成功率高, 能显著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死亡率, 但严重并发症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床旁临时起搏;急性心肌梗死;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急性心肌梗死是严重威胁我国人群健康的常见疾病, 死亡率和致残率居高不下, 尤其合并严重并发症的急性心肌梗死, 是死亡的主要原因[1]。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是急性心肌梗死常见并发症, 非常凶险, 死亡率高, 患者常伴有低血压, 导致心源性休克, 心脏停止跳动, 随时危及患者生命, 药物治疗往往无效, 心脏起搏是治疗的重要措施, 患者病情危重,不适合搬动, 导管室行临时起搏风险极大[2]。据文献报道[3]床旁临时起搏术安全可靠, 疗效显著, 该方法需要的设备简单, 并发症少, 成功率高, 能显著降低急性心肌梗死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发病时的死亡率, 使患者起死回生, 转危为安。本研究进一步观察球囊漂浮电极导管床旁临时起搏的疗效和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2月~2015年6月收治CCU的急性心肌梗死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18例, 其中男10例, 女8例, 平均年龄(62.1±16.2)岁。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符合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4]。高度房室传导阻滞诊断依据心电图, 房室传导比例3∶1以上。P-R间期固定, QRS波形常增宽, 常伴有交界区逸搏。患者入选标准:①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伴血流动力学障碍。②严重心功能不全, 需使用球囊漂浮电极导管床旁心脏临时起搏。

1.2 方法

1.2.1 仪器与设备 心脏临时起搏器、球囊漂浮电极导管、6F普通动脉鞘、心电监护仪和心电图机等。

1.2.2 静脉路径 18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房室传导阻滞患者中, 球囊漂浮电极起搏均选择左锁骨下静脉路径。若不能进入右室, 则改用股静脉穿刺。

1.2.3 球囊起搏电极植入方法 连接好肢体导联心电图,描记心电图, 左锁骨下静脉入路, 平卧位, 消毒、铺无菌洞巾。穿刺成功后, 植入6F鞘管, 体外检查气囊是否漏气, 在体外将电极导管尾部的正负极与心脏临时起搏器连接, 并开启起搏器, 起搏频率高于自身频率, 经鞘管送入顶端球囊漂浮电极导管, 当球囊顶端跨过鞘管后, 向顶端球囊注入1.5 ml空气, 心电监护下送入球囊漂浮导管, 心电监护见心室起搏,立即放气, 调整电极, 右心室心尖部起搏, 患者深呼吸, 稍翻动上身未见起搏脱漏, 参数稳定后(起搏阈值<2 V, 电压输出5 V, 感知敏感度1~3 mV, 脉宽0.5 ms), 固定电极及鞘管, 行12导体表心电图及床旁胸片。观察该心脏起搏方法的疗效、成功率及并发症。

2 结果

在本科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 全部18例均行床旁心脏临时起搏, 17例经左锁骨下静脉植入球囊漂浮电极导管成功, 另外1例导管不能进入右室,改用股静脉穿刺, 未成功, 2例因为在住院期间起搏和感知功能异常, 患者临床死亡。

3 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 起搏治疗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因为急性心肌梗死常发生严重心动过缓, 需要临时起搏治疗。常规电极植入需要在导管室操作, 浪费时间, 影响患者的救治。而球囊漂浮电极无需特殊的条件, 可随时在患者床边完成操作, 尤其是高危抢救患者, 不适合搬动的患者[5]。本研究通过分析本院最近2年18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使用目前先进的球囊漂浮电极, 行床旁临时起搏的病例, 进一步证实了该技术安全、可靠、成功率高;床旁操作方便, 减少了搬动风险, 能有效救治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危重患者。但作者发现床旁置入临时起搏漂浮电极导管相对于 X 线透视下安装临时起搏器其脱位的发生率高, 起搏器感知和起搏异常发生率高, 分析原因可能是床旁临时起搏电极植入位置不理想, 固定不稳定所致。球囊漂浮电极细, 质地柔软, 易受体位和血流动力学变化影响而变换位置, 患者需要翻身时容易移位, 危重患者经常有各种急救导致球囊漂浮电极移位, 并且有严重三尖瓣反流的患者, 漂浮电极导管植入困难, 因此, 在临床应用中应根据情况灵活选择。

综上所述, 床旁临时起搏术安全可靠, 便于操作, 疗效显著, 成功率高, 能显著降低急性心肌梗死伴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发病时的死亡率, 使危重患者度过危险期, 但其严重并发症有待进一步研究。

[1]罗斌, 李国庆.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与房室结动脉血供的关联性.心脏杂志, 2015, 27(4):444-447.

[2]谢丽燕, 彭丽娴, 谢亚群.急性心肌梗死并发三度房室传导阻滞预后分析.吉林医学, 2015, 36(4):2170-2171.

[3]韩丹, 张树龙.漂浮导管急诊床旁临时起搏心电图定位.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14, 2(4):204-206.

[4]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5, 43(5):380-393.

[5]赖碁, 光雪峰, 景舒南, 等.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高度AVB时临时起搏治疗手术方法探讨.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13(9): 110-11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8.044

2015-06-23]

450000 河南省人民医院(杨宏辉);郑州人民医院(武天坤)

猜你喜欢
房室传导球囊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预激双旁路合并房室结双径路形成1∶2房室传导1例
切割球囊用于冠状动脉疾病治疗的现状及应用前景
房室交接区期前收缩致复杂心电图表现1 例
主动脉球囊反搏应用于胃贲门癌手术1例
一度I型房室阻滞偶伴房性早搏未下传1例
神奇的骨传导
充分发挥银行在政策传导中的作用
“散乱污”企业治理重在传导压力、抓实举措
球囊压迫法建立兔双节段脊髓损伤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