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H联合注射术在非麻醉状态下治疗出血性痔病的临床观察

2015-01-24 08:00陈锦珍向德志何隆甫黄超玲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1期
关键词:痔病出血性痔疮

陈锦珍 向德志 何隆甫 黄超玲

RPH联合注射术在非麻醉状态下治疗出血性痔病的临床观察

陈锦珍 向德志 何隆甫 黄超玲

目的 探讨自动痔疮套扎术(RPH)联合注射术在非麻醉状态下治疗出血性痔病的临床效果。方.80例出血性痔病患者, 行RPH联合注射术在非麻醉状态下进行治疗, 观察手术疗效、术后并发症及患者的满意程度。结果 术后患者的出血症状全部消失, 且无一例并发症发生, 患者满意度为100%。结论 RPH联合注射术在非麻醉状态下治疗出血性痔病, 操作简单, 患者痛苦小, 临床效果满意,且有效缩短了手术时间, 术后恢复快, 无并发症, 临床应推广应用。

自动痔疮套扎术;出血性痔病;注射术;非麻醉状态下

痔是临床上最为常见和多发的直肠肛管的良性病变, 便血是痔病中较为常见的并发症, 而且是导致患者就诊的原因。对于出血性痔病的治疗, 首先就是要找到出血的部位, 然后采用手术进行止血。手术中要尽量保护直肠肛管黏膜, 同时保护肛门功能[1]。但是传统的手术, 一般有手术禁忌证, 包括年龄较大、有其他系统严重疾病和贫血者, 因此, 一些年老体弱及孕产妇不能得到有效治疗[2]。本院为解决这部分患者的需求, 特开展RPH联合注射术在非麻醉状态下治疗出血性痔病, 临床效果满意, 值得应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出血性痔病患者80例, 其中, 男35例, 女45例, 年龄最大75岁, 最小20岁, 平均年龄(47.5±15.6)岁。参照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肛肠外科学组2002年9月修订的《痔诊治暂行标准》, 所有患者经检查, 确诊为出血性痔病。其中,Ⅰ度内痔32例(40.0%), Ⅱ度内痔36例(45.0%), Ⅲ度内痔12例(15.0%)。排除:急性、特异性感染者和Ⅳ度内痔者;伴有严重其他系统疾病, 如严重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及精神、神经系统障碍者;合并肛裂、肛乳头纤维瘤及直肠息肉者;患者为瘢痕体质、过敏体质者。

1.2 方法 术前嘱患者排便, 清洗会阴部及肛周部, 保持直肠下段和肛管的清洁。手术具体操作为:患者取截石位, 消毒,置入一次性透明肛管镜, 暴露齿状线和内痔区, 以确定数目、大小和套扎位置, 同时将肛门镜内推至齿状线上0.2~0.3 cm。然后, 进行直肠下段消毒, 将外源负压抽吸系统与自动痔疮套扎器的负压吸引接头相接, 在密封性良好的状态下, 用右手拇指按住负压释放开关, 让其保持关闭状态, 然后将套扎枪头端呈45°角对准需套扎组织, 踩下负压踏板启动负压吸引器, 将黏膜组织吸入枪管内, 边吸边向四周摇动枪头,保证吸入组织足够多, 当负压达到-0.075~-0.080 MPa范围时[3], 轻轻提拉枪体, 没有松动时转动滚轮2~3个刻度,受牵引线的影响, 胶圈自枪口推出时会将黏膜组织牢牢套住, 然后松开右手拇指负压释放开关, 释放被套住的黏膜组织, 即完成一次套扎。术后处理:嘱患者在术后7 d内禁忌剧烈活动, 保持大便通畅, 忌食辛辣、烟酒, 若有便秘出现, 可以辅以导泻药物以帮助排便。同时服用抗生素,配合痔疮栓剂治疗。

1.3 疗效判断标准 痊愈:患者治疗后, 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 直肠下端正常解剖结构恢复正常;有效:患者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所改善, 痔体缩小;无效:患者治疗后, 患者症状、体征均未有改善。

2 结果

本研究中, 患者手术时间为5~15 min, 平均手术时间10 min,术后无需住院.80例患者均在术后5~7 d完全坏死脱落。指检肛门弹性良好, 无肛门狭窄或者瘢痕粘连, 肛门镜检查可见创面接近愈合.80例患者无疼痛、无便血、无感染, 达到痊愈的临床指标。

3 讨论

痔是临床上最为常见和多发的直肠肛管的良性病变, 便血是痔病中较为常见的并发症, 而且是导致患者就诊的原因之一。对于出血性痔病的治疗, 首先就是要找到出血的部位,然后采用手术进行止血。手术中要尽量保护直肠肛管黏膜,同时保护肛门功能。但是传统的手术, 一般有手术禁忌证,包括年龄较大、有其他系统严重疾病和贫血者, 因此, 一些年老体弱及孕产妇不能得到有效治疗。痔通常指的是内痔,是指肥大的齿状线之上的肛垫。一般的临床表现是便血、脱出、疼痛和肛门潮湿和瘙痒。若不能有效治疗, 将产生严重并发症, 如感染、坏死、贫血等。痔产生的原因复杂, 包括不良生活习惯, 生理原因, 遗传因素, 慢性疾病及职业因素等[4]。痔的治疗一般采取保守治疗和非手术治疗, 以尽可能保持肛垫的完整性, 若保守治疗无效, 则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原则是减轻或者消除症状, 即止血和固脱, 而非根治术。目前, 临床来看, 大部分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是便血。

自1963年, Barron将胶圈套扎术引入至今, 一直广泛应用于临床, 其临床有效率和治愈率为90.0%。RPH是指在负压状态下, 利用胶圈的弹性收缩作用, 阻断痔的部分血液供应, 或者减少痔静脉的倒流, 达到使痔块萎缩、脱落的目的,从而治愈痔病[5]。RPH由于可以使肛垫上提, 局部炎症反应致使黏膜下层、黏膜与浅肌层粘连, 将肛垫固定于较高位置,使直肠下端正常解剖结构恢复, 从而有效地保留了肛管的精细控便功能[6]。RPH的临床优势包括:①无需麻醉, 即可完成。②患者痛苦小, 疼痛程度大大低于外剥脱内扎术, 且肛门坠涨感持续时间短, 且不会影响患者正常的排便性能。③患者出血少。④痔块脱落快, 胶圈脱落时间为5~7 d, 较一般的丝线结扎脱落时间9~15 d[7]明显缩短。⑤创伤小, 门诊换药3 d后, 即可痊愈, 患者无需住院。而硬化剂注射术注射液在注射局部产生无菌炎症反应, 造成黏膜下组织纤维化, 将脱出的肛垫粘附于肌层而产生临床疗效, 可以减少术后出血。作者根据临床经验提出, RPH联合注射术治疗出血性痔病的注意事项包括:术中胶圈的套扎, 要在齿状线以上,避免造成剧烈疼痛和水肿及感染;此外, 要先进性套扎, 再进行注射术, 因为这样可以避免注射后组织变性较快, 难以吸附;先套扎, 再注射, 痔核不容易脱落。最后, 串联套扎,应自上而下, 避免肛门镜推挤, 造成套扎好的胶圈脱落。

综上所述, RPH联合注射术治疗出血性痔病, 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患者无需住院, 在非麻醉状态下即可完成, 患者痛苦小, 手术时间短, 且术后无并发症, 是目前较为理想的门诊治疗出血性痔病的方法;此外, 此方法费用低, 且基本无手术禁忌证, 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1] 张志云, 钟传华. RPH联合注射术在非麻醉状态下治疗出血性痔病35例临床观察.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4,35(6):41-42.

[2] 李狱, 黄祖仁.自动痔疮套扎术加硬化剂注射术治疗轻中度内痔的临床观察.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2,33(1):31-32.

[3] 蒋守龙, 曹俊. 多普勒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治疗出血性痔病.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3):264-265.

[4] 尹英斌, 张诗仪.自动痔疮套扎术(RPH)治疗轻中度痔疮的效果观察. 当代医学,2014,20(10):71-72.

[5] 郭锡泉, 曾兵, 肖桂玲.自动痔疮套扎术(RPH)在直肠黏膜脱垂中的应用. 结直肠肛门外科,2010,16(6):385-386.

[6] 黄桂填, 韩宝泉, 刘蜡云, 等.自动痔疮套扎术治疗轻中度痔疮93例效果观察.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0,11(16):194-195.

[7] 康雨龙, 严进, 管甲生.聚桂醇治疗老年患者出血性痔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结直肠肛门外科,2013,19(2):92-9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1.058

2015-02-06]

519100 遵义医学院第五附属(珠海)医院肛肠科

猜你喜欢
痔病出血性痔疮
PAI-1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和血管再闭塞的相关性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与传统痔疮切除术治疗痔疮的临床对比
中西医护理技术预防痔疮术后便秘的研究
探讨磁共振增强减影技术在颅脑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关于痔疮防治的科普知识
痔疮与痔病是两个概念
芩蓟凉血合剂治疗I、Ⅱ期出血性痔病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清热利湿法对减少痔病术后水肿的应用效果分析
浅析宁夏回族成人痔病中医辨证分型及相关危险因素
经血管介入治疗出血性疾病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