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红霉素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稳定期的重度COPD

2015-01-24 08:00杨莹周玲邓治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1期
关键词:罗红霉素乙酰稳定期

杨莹 周玲 邓治平

罗红霉素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稳定期的重度COPD

杨莹 周玲 邓治平

目的 探讨罗红霉素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对稳定期的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临床症状、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60例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A、B、C、D四组, 各15例。每组均给予舒利迭50/500 μg, b.i.d.吸入治疗以及必要吸入万托林或可必特等作为基础治疗。A组给予安慰剂治疗, B组给予罗红霉素0.15 g, q.d.治疗, C组给予N-乙酰半胱氨酸600 mg, q.d.治疗, D组给予罗红霉素0.15 g, q.d.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600 mg, q.d.治疗。四组治疗时间均为12周。分别测定四组患者用药前后患者的肺功能、CAT评分、患者急性加重次数, 血液中氧化应激指标(TGF-β1和γ-GCS), 并比较。结果 B组治疗前后CAT评分、氧化应激指标TGF-β1、γ-GCS浓度略降低(均P<0.05); C组治疗后FEV1%增加, 及CAT评分降低, 氧化应激指标TGF-β1、γ-GCS浓度降低, 优于治疗前及A组治疗后(均P<0.05);D组治疗后FEV1%增加, CAT评分降低, 氧化应激指标TGF-β1、γ-GCS浓度降低, 优于治疗前及治疗后A组(P<0.05)。结论 罗红霉素联合N-乙酰半胱氨可能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反应而改善患者肺功能及临床症状, 减少急性加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N-乙酰半胱氨;大环内酯类药物;氧化应激

目前认为氧化/抗氧化失衡是导致COPD慢性持续性炎症反应的主要机制, COPD的发生与吸烟者的氧化应激密切相关[1]。氧化应激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2)活性和表达, 从而降低了患者对皮质类固醇的反应性[2], 而抗氧化剂有可能逆转皮质类固醇抵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60例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A、B、C、D四组, 各15例。四组患者在性别构成、平均年龄、平均病程、吸烟状况、FEV1、CAT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ATS标准)40~75岁COPD门诊及住院患者, 并且同时符合下列条件:①FEV1/FVC <70%;②COPD严重程度(重度):30%≤FEV1<50%预计值;③不完全可逆性:吸入支气管扩张剂(沙丁胺醇后)后FEV1改善<12%且FEV1增加的绝对值<200 ml。

1.2.2 排除标准 ①轻中度或极重度COPD者;②智能障碍者;③ 非COPD性慢性肺疾病者;④不能配合行肺功能检查者;⑤在拟试验前2周内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三个征象之一:即咳痰量增加, 气促加重和咳脓性痰之一;⑥在过去2周内使用过大环内酯类类药物。

1.3 治疗方法 四组患者均给予舒利迭50/500 μg b.i.d.吸入治疗以及必要吸入万托林或可必特等作为基础治疗。A组给予安慰剂治疗。B组给予罗红霉素0.15 g, q.d.治疗, C组给予N-乙酰半胱氨酸600 mg, q.d.治疗, D组给予罗红霉素0.15 g, q.d.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600 mg, q.d.治疗。四组治疗时间均为12周。

1.4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1.4.1 四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以麦迪肺功能仪进行常规肺功能检测。检测指标: FVC%、FEV1%和FEV1/FVC。

1.4.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请患者完成生活质量评估问卷,即CAT评分。CAT问卷共包.8 个问题, 患者根据自身情况,对每个项目做出相应评分(0~5分), CAT分值范围是0~40分。

1.4.3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患者急性加重次数。

1.4.4 通过用ELASA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中氧化应激指标:TGF-β1和γ-GCS。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实施 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B组治疗前后FEV1%无显著变化,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CAT评分略有降低,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氧化应激指标TGF-β1、γ-GCS浓度略降低,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有7例在8周内急性加重。

C组治疗后FEV1%增加, 及CAT评分降低, 氧化应激指标TGF-β1、γ-GCS浓度降低, 与治疗前及A组治疗后相比,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D组治疗后FEV1%增加及CAT评分降低, 氧化应激指标TGF-β1、γ-GCS浓度降低, 与治疗前及A组治疗后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小结

单独应用罗红霉素亦有改善临床症状, 抑制氧化应激的作用, 但由于本实验观察时间较短, 故患者肺功能及临床症状(CAT评分)的改善均不明显, 可能因为患者从单独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获益需要更长的时间[3]。

综上所述, 大环内酯类药物联合抗氧化剂可以改善稳定期重度COPD患者肺功能、临床症状, 并减少急性加重。该临床实验为COPD稳定期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思路, 除了规范化的长效支气管舒张药物和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外, 抗氧化剂长期运用可作为重度COPD患者治疗的补充。

[1] MacNee W. Pulmonary and systemic oxidant/antioxidant imbalance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disease. PrecAm Thorac Soc,2005,2(1):50-60.

[2] Rajendrasozhan S, Yang SR, Edirisinghe I, etal.Deacetylases and NF-kappaB in redox regulation of cigarette smoke-induced lung inflammation: epigenetics in pathogenesis of COPD.Antioxid Redox Signal,2008,10(4):799-811.

[3] Barnes P J. Frontrunners in novel pharmacotherapy of COPD. Current Opinion in Pharmacology,2008.8(3):300-307.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1.076

2015-01-21]

643000 四川省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

猜你喜欢
罗红霉素乙酰稳定期
脲衍生物有机催化靛红与乙酰乙酸酯的不对称Aldol反应
自拟补肺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肾气虚证)的临床研究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慢阻肺稳定期,慢阻肺合并肺癌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
HPLC法同时测定罗红霉素氨溴索胶囊中罗红霉素和盐酸氨溴索的含量
分析罗红霉素与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
组蛋白去乙酰酶2的结构及其在疾病中的作用
临床上罗红霉素所致的不良反应探究
克拉霉素与罗红霉素临床应用处方效果分析
皮肤磨削术联合表皮细胞膜片治疗稳定期白癜风疗效观察
乙酰半胱氨酸佐治小儿肺炎的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