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产素引产过程中联用地西泮促宫颈成熟及加速产程进展的临床探究

2015-01-24 03:40张春清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7期
关键词:滴速催产素分值

张春清

(吉林省梅河口市中心医院,吉林 梅河口 135000)

催产素引产过程中联用地西泮促宫颈成熟及加速产程进展的临床探究

张春清

(吉林省梅河口市中心医院,吉林 梅河口 135000)

目的探究催产素引产过程中联用地西泮促宫颈成熟及加速产程进展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足月妊娠入院待产患者120例,按门诊单双号平均分为A、B两组,每组各60例。给予A组患者单纯催产素处理,给予B组患者催产素联用地西泮处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用药前及用药后2 h Bishop分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4、8、12 h对比,B组患者Bishop分值均明显优于A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方法促宫颈程度有效率对比,A组有效率为81.7%,B组有效率为96.7%,B组效果更为优越,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产程对比,B组患者明显短于A组患者,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催产素引产过程中联用地西泮可有效促进宫颈成熟,加速产程,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催产素;引产;地西泮;宫颈成熟;加速产程

催产素是临床引产最为常用的药物之一,但因部分产妇宫颈成熟度较低,催产素引产过程中,宫颈扩张较慢,导致产程时间过长,进而出现产后出血、剖宫产比率上升等不良现象[1]。相关文献表明,地西泮联合催产素可促进宫颈快速软化,加速产程进展,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对此我院给予60例足月待产产妇催产素联合地西泮治疗,取得了理想效果,现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120例患者均为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足月妊娠入院待产患者,排除引产禁忌证患者、排除宫缩现象者。按门诊单双号平均分为A、B两组,每组各60例。A组患者年龄20~38岁,平均年龄(29.5±2.1)岁;孕周38~42周,平均孕周(40.2±0.9)周。B组患者年龄21~38岁,平均年龄(29.1±2.5)岁;孕周38~42周,平均孕周(40.0±1.0)周。两组患者在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给予A组患者单纯催产素引产,先对患者进行肛查,对患者宫颈成熟度进行准确评估。第一天取2.5 IU催产素融入500 mL 5% 葡萄糖溶液中,对患者实施静脉滴注处理。患者出现宫缩现象后,对静脉滴注滴速进行调整。第2天给予取催产素2.5~5 IU,融入500 mL 5%葡萄糖溶液中,对患者实施静脉滴注处理。滴速保持每分钟8滴,每30 min对滴速进行1次调整,最终达到每分钟32滴。给予B组患者催产素联用地西泮引产。先对患者进行常规肛查,对患者宫颈成熟度进行准确评估,第1天取2.5催产素融入500 mL 5%葡萄糖溶液中,对患者实施静脉滴注处理。患者出现宫缩现象后,对静脉滴注滴速进行调整。取地西泮10 mg缓慢静脉注射。第2天给予取催产素2.5 IU,融入500 mL 5%葡萄糖溶液中,对患者实施静脉滴注处理。滴速保持每分钟8滴,每30 min对滴速进行一次调整,最终达到每分钟32滴。滴注期间每隔2 h对患者宫缩现象以及胎儿进行1次观察与记录。

1.3 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滴注前、滴注第2、4、8、12 h使宫颈Biahop评分进行对比,同时统计两组患者潜伏期、活跃期以及总产程[2]。

1.4 疗效判定标准:对两组患者促宫颈成熟有效率进行统计。显效:用药后患者宫颈Biahop评分比之用药前提高3分以上。有效:用药后患者宫颈Biahop评分比之用药前提高2~3分。无效:用药后患者宫颈Biahop评分比之用药前提高分值<2分[3]。

1.5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表示,对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对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用药前后宫颈Bishop分值比较:A组患者用药前宫颈Bishop分值为(2.39±0.70)分,用药后2 h为(2.46±0.74)分,4h为(2.35± 0.71)分,8 h为(2.45±1.03)分,12 h为(2.89±1.14)分;B组患者用药前宫颈Bishop分值为(2.34±0.75)分,用药后2 h为(2.46±0.73)分,4 h为(3.56±0.76)分,8 h为(4.13±1.24)分,12 h为(5.38± 1.42)分。两组患者用药前及用药后2 hBishop分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4、8、12 h对比,B组患者Bishop分值均明显优于A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促宫颈成熟有效率对比:A组患者显效29例(48.3%),有效20例(33.3%),无效11例(18.3%),总有效率为81.7%;B组患者显效38例(63.3%),有效20例(33.3%),无效2例(3.3%),总有效率为96.7%。两组治疗方法促宫颈程度有效率对比,B组效果更为优越,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产程对比:A组患者潜伏期为(8.62±1.03)h,活跃期为(3.93±1.62)h,总产程为(13.54±2.85)h;B组患者潜伏期为(7.60±1.06)h,活跃期为(2.30±1.41)h,总产程为(11.79± 2.38)h;两组产程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催产素主要含有缩宫素以及抗利尿激素,是一种垂体神经激素,在临床上具有催生引产等显著效果,可促使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引发子宫收缩,并刺激乳汁分泌[4]。催产素本身对胎儿不会造成太大影响,但如果在静脉滴注过程中,滴速过快,极可能导致产妇出现痉挛性或强制性收缩,一旦胎儿过大或产道过窄,便会导致胎儿出现缺氧、产妇出现大出血等不良后果[5]。地西泮为苯二氮卓类抗焦虑药,可对人体产生显著的镇静、催眠、抗焦虑、松弛肌肉等作用。经静脉缓慢注射,可有效促进产妇宫颈松弛,保证宫口扩张,从而减少生产时间,降低产后大出血等发生概率。此外,地西泮本身所具有的镇静、抗焦虑等作用可使患者解除焦虑等现象,减少体力等不需要的损失,促使胎儿顺利娩出。

在本次研究中,通过给予A、B两组不同的引产方式,结果表明,采用催产素联合地西泮引产的产妇,其宫颈成熟度更高,产程更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1]闫俊.催产素联合地西泮用于胎膜早破引产的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27):87.

[2]葛欣,李桂霞.地西泮、缩宫素在产程活跃期序贯应用的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5):54-55.

[3]陈俊莲.催产素联合地西泮用于胎膜早破引产的临床观察[J].全科护理,2013,11(1):31-32.

[4]郭爱平.催产素联合地西泮应用促宫颈成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4):536-537.

[5]尹磊浩.催产素联合地西泮在低宫颈评分引产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3):173-174.

R714.3

B

1671-8194(2015)07-0159-02

猜你喜欢
滴速催产素分值
芍梅化阴汤对干燥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打催产素,产妇更疼吗?
指印特征点编辑差异对档案指印匹配分值影响的实验研究
悄悄告诉你:统计这样考
夫妻互按脚部更性福
戴明环法在提高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滴速准确率中的作用
猫与狗谁更爱你
医用智能输液报警器的设计
挂盐水滴速有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