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症患者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效果对比观察

2015-01-24 08:00张科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1期
关键词:危重症营养发生率

张科

危重症患者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效果对比观察

张科

目的 比较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疗法在治疗危重症患者方面的临床效果。方.72例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支持组和肠外营养支持组, 各36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营养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 两组患者营养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支持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肠外营养支持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肠外支持治疗相比, 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不仅有效地改善危重症患者营养不良, 还能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危重症;肠内营养;肠外营养;临床效果

危重症患者病重时, 其代谢较快, 若蛋白质和热量等营养缺乏将加重患者免疫功能障碍, 进而引起机体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严重者导致死亡。营养支持治疗是临床上治疗危重症患者的重要组成成分, 给予危重症患者合理的营养支持治疗方式, 不仅可有效地改善其营养不良, 还能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1]。本文选取72例危重症患者作为探讨对象, 并比较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疗法在治疗危重症患者方面的临床效果。现将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3月~2014年9月收治的72例危重症患者作为探讨对象, 按照随机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肠内营养支持组和肠外营养支持组, 各36例。肠内营养支持组患者男21例, 女15例, 年龄30~79岁, 平均年龄(46.3±5.7)岁, 患病类型包括:16例脑血管意外, 9例颅脑外伤,11例急性呼吸衰竭;肠外营养支持组患者男24例,女12例, 年龄32~80岁, 平均年龄(49.5±9.3)岁, 患病类型包括:14例脑血管意外、10例颅脑外伤、12例急性呼吸衰竭。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和患病类型等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治疗方法和护理方法相同, 并辅以不同营养支持治疗。肠内营养支持组:患者采用鼻胃管给予肠内营养乳剂(瑞素), 每次给药时缓慢注入, 可采取少量多次。肠外营养支持组:通过患者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或从外周在中心静脉处置管注入全营养液, 起初给予少量, 并缓慢增加。两组患者营养不足部分均给予葡萄糖注射液和脂肪乳。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前清蛋白(PA)、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和血清总蛋白(TP)等营养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 χ-±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营养指标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后,肠内营养支持组患者PA、Hb、ALB和TP含量分别为(248.7±42.5)mg/L、(117.4±12.5)g/L、(39.6±3.2)g/L、(69.4±4.7)g/L,肠外营养支持组患者PA、Hb、ALB和TP含量分别为(177.6±40.5)mg/L、(123.3±13.2)g/L、(33.5±2.1)g/L、(63.2±5.1)g/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肠内营养支持组患者出现腹泻1例、吸入性肺炎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5.6%;肠外营养支持组患者出现电解质紊乱2例、酸碱失衡2例、肺部感染2例、应激性溃疡3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25.0%, 肠内营养支持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肠外营养支持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危重症患者其机体一般处于应激状态, 营养分解代谢高于合成代谢, 较易发生低蛋白血症和负氮平衡, 致使其免疫力降低以及体重快速减轻, 严重情况下将威胁患者生命安全[2]。营养支持治疗可为不能正常进食的危重症患者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 使其获得必须的营养物质, 维持机体正常组织结构和功能, 改善其机体免疫功能, 并促进患者恢复。袁园等[3]研究发现, 给予危重症患者合理的营养支持治疗方式,可有效地改善其营养不良以及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本文72例危重症患者作为探讨对象, 并比较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疗法在治疗危重症患者方面的临床效果。结果显示, 治疗后,两组患者营养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肠内营养支持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肠外营养支持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与袁园研究结果相一致。

综上所述, 与肠外支持治疗相比, 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不仅有效地改善危重症患者营养症状, 还能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临床应该积极采用。

[1] 莫美英. 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结合对患者的影响. 齐鲁护理杂志,2014(14):100-102.

[2] 黄国强, 于吉人, 冯永生, 等. 老年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的比较.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9):1839-1840.

[3] 袁园, 李建伟, 吴桂深. 危重症患者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效果对比观察. 当代医学,2012,18(16):12-13.

Comparative observation of enteral and parenteral nutrition support for critical ill patients

ZHANG Ke.

Department of Critical Illness, Henan Zhengzhou People’s Hospital, Zhengzhou450000, China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ects between enteral and parenteral nutrition support therapies in treating critical ill patients. Methods A total o.72 critical ill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nteral nutrition support group and parenteral nutrition support group, with36 cases in each group. Nutrition index and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fter treatment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re w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nutrition index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The enteral nutrition support group had lower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than the parenteral nutrition support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parenteral support therapy, enteral nutrition support therapy can not only effectively improve malnutrition in critical ill patients, but also remarkably reduc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Critical illness; Enteral nutrition; Parenteral nutrition; Clinical effect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1.029

2015-03-18]

450000 河南省郑州人民医院重症科

猜你喜欢
危重症营养发生率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体外膜肺氧合救治心脏危重症患者的研究进展
首都医科大学危重症医学系
夏季给猪吃点“苦”营养又解暑
围产期预防保健干预对高危孕妇妊娠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观察
这么喝牛奶营养又健康
营养Q&A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
呼吸系统危重症患者抗生素相关腹泻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