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低出生体重儿脐静脉插管与PICC结合应用的护理

2015-01-24 08:00韦芳卢玉珍卢浩棠麦婉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1期
关键词:体重儿无菌插管

韦芳 卢玉珍 卢浩棠 麦婉平

极低出生体重儿脐静脉插管与PICC结合应用的护理

韦芳 卢玉珍 卢浩棠 麦婉平

目的 探讨脐静脉插管与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术(per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结合应用于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3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在出生后进行脐静脉插管, 拍片确认末端位置再进行静脉输液,1周后行PICC穿刺术, 拍片确认PICC导管末端位置后拔除脐静脉导管, 给予PICC导管静脉输液。结果30例均置管成功, 无院内感染, 置管期间未发生局部渗血、机械性静脉炎、血管栓塞等并发症,28例患儿好转或痊愈出院拔管, 拔管后导管尖端细菌培养均为阴性。2例因需转院治疗, PICC置管6~10 d带管出院。结论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在使用过程中正确掌握脐静脉导管及PICC导管的维护方法, 各项护理操作认真、细致, 动作要轻柔, 是安全留置脐静脉导管及PICC导管的重要保证, 可以有效的提高脐静脉导管及PICC导管的使用率。

极低出生体重儿;脐静脉插管;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术;护理

极低出生体重儿指出生体重<1500 g者, 因各系统发育不成熟, 免疫力低, 易并发感染, 需较长时间静脉营养及输注药物。脐静脉插管作为一种新的临床应用技术在20世纪80年代应用于临床, 因其是一条较安全, 易操作的给药通道,已成为抢救新生儿窒息及极低出生体重儿维持静脉营养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和发展趋势。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术因其安全、可靠、耐高渗的特点, 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本科室2013年2月~2015年2月对3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进行了脐静脉插管与PICC结合应用, 通过精心维护,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科室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3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 胎龄29~36周, 出生体质量1000~1500 g,其中阴道分娩22例、剖宫产8例, Apgar评分0~3分的重度窒息6例, Apgar评分4~7分8例, Apgar评分8~10分16例。

1.2 方法 均在出生后0~24 h内进行脐静脉插管, 拍片确认末端位置再进行静脉输液,1周后行PICC穿刺术, 拍片确认PICC导管末端位置后拔除脐静脉导管, 给予PICC导管输液。

2 结果

30例均置管成功, 无院内感染,28例患儿好转或痊愈出院拔管, 拔管后导管尖端细菌培养均为阴性。2例因需转院治疗, PICC置管6~10 d带管出院。30例患儿置管期间未发生局部渗血、机械性静脉炎、血管栓塞等不良现象。

3 护理措施

3.1 脐静脉插管护理措施

3.1.1 密切观察 插管中密切观察心电监护的各项指标;注意脐部皮肤有无红肿、渗液、异味等感染症状;观察患儿的反应、体温、肌张力等变化。

3.1.2 预防感染 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接触患儿前后均洗手, 每日用安尔碘消毒脐部及更换脐部敷料, 每隔6 h用生理盐水冲管, 每24小时更换输液器具1套。

3.1.3 输液护理 严格遵守输液操作规程, 接牢连接管, 输液前检查并排净输液管道内空气;严格控制输液速度, 防止急性肺水肿, 使用微量泵控制输液速度, 根据患儿胎龄、体重、病情、药物性质调节速度;治疗后拧紧输液系统各连接部位。

3.1.4 防止导管脱管 护理操作过程中认真细致、动作轻柔, 以防牵拉输液管;每项操作后, 认真检查脐静脉导管外露长度和厘米刻度, 检查导管有无脱出, 确保导管在位、通畅;对哭闹不安患儿可适当给予约束。

3.1.5 拔管护理 脐静脉管留置时间一般为7 d, 出现血栓等异常情况立即拔除;将缝线用生理盐水浸湿以及用安尔碘消毒脐部后, 缓慢拔出脐静脉导管, 覆盖无菌纱布, 并留取导管末端行细菌培养。

3.2 PICC护理措施

3.2.1 置管术后24 h更换敷料, 以后每周更换1次, 若穿刺口有渗血、渗液、敷料松动等情况及时更换。

3.2.2 更换敷料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沿导管方向由下向上揭敷料, 评估导管外露长度, 固定时保持导管为“S”或“C”型。

3.2.3 每周更换肝素帽或正压接头, 有血凝块时及时更换。

3.2.4 冲管、封管护理。持续输液每隔8 h用生理盐水正压脉冲式冲管, 输注脂肪乳期间冲管液改用5%葡萄糖注射液;暂停输液期间每隔8 h用0~10 U/ml肝素钠盐水冲、封管;注意无菌操作, 冲、封管液要现配现用, 均使用>10 ml注射器, <5 ml注射器可产生较大的压力, 如遇导管阻塞可致导管破裂。

3.2.5 拔管护理 导管留置时间由医师决定。拔除导管时,动作应轻柔平缓, 不能过快过猛[1]。导管拔除后穿刺点立即使用无菌敷料压迫止血>10 min, 封闭式固定, 每24小时换药至创口愈合。测量拔除导管的长度, 观察导管是否有缺损、损伤或断裂[2], 并留取导管末端行细菌培养。

4 讨论

正确的导管尖端位置和有效的维护是保证脐静脉导管及PICC 完成治疗的重要条件[3]。准确定位在腔静脉将大大提高脐静脉导管、PICC 的留置时间。脐静脉插管术操作简单,保留时间长, 易于护理, 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 提高了工作效率[4], 脐静脉插管为深静脉插管, 保留时间最长≤14 d[5]。目前, 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术因其安全、可靠、耐高渗的特点, 临床已广泛应用。极低出生体重儿需长时间经静脉输注药物及各种营养物质, 由于其浅表静脉较细, 易渗出,留置针留置时间短, 易因药物浸润和外渗导致医源性皮肤损伤, 导致输入液体渗透压受限等缺陷。脐静脉插管与PICC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结合应用, 可以完成患儿整个住院期间的抢救、治疗给药, 避免了因穿刺困难而影响抢救, 也减少了反复静脉穿刺给患儿带来的不良刺激, 减少了外周静脉输液渗出的风险, 减少患儿痛苦和不良刺激[6]。通过临床实践证明,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在使用过程中正确掌握脐静脉导管及PICC导管的维护方法, 各项护理操作认真、细致, 动作要轻柔, 是安全留置脐静脉导管及PICC导管的重要保证, 可以有效的提高脐静脉导管及PICC导管的使用率, 为极低出生体重儿长期的抗生素和静脉营养的应用提供了一条安全有效的静脉通道, 以确保静脉营养供给, 减轻护理人员因穿刺问题引发的心理压力;同时有效地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缩短疗程。

[1] 崔焱, 张玉侠, 仰署芬, 等. 儿科护理学. 第5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36.

[2] 钟华荪, 张振路. 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学. 第5版.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175.

[3] 朱爱武, 王勉, 严小莉, 等. 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 应用的护理及对照观察. 护士进修杂志,2008,23(5):395-397.

[4] 田婷婷, 李佳. 脐静脉置管术36例护理体会. 临床合理用药,2013.6(10):156-157.

[5] 金汉珍, 黄德珉, 官希吉, 等. 实用新生儿学.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999-1000.

[6] 卓瑞燕, 陈晓欢, 刘宁宁, 等. 危重早产儿脐静脉插管与PICC连续应用的临床观察. 福建医药杂志,2013,35(5):150-15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1.145

2015-03-04]

523443 广东省东莞市东坑医院儿科 (韦芳 卢浩棠),护理部(卢玉珍), 产科(麦婉平)

猜你喜欢
体重儿无菌插管
低出生体重儿脐静脉置管的应用及护理措施探究
用初乳进行口腔免疫护理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血清白蛋白和膈肌移动度与二次插管的相互关系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管喂养后采用空气冲管的临床效果
新型一次性无菌治疗巾的设计及应用
急诊内科危重患者气管插管时机与方法分析
朱顶红快繁无菌体系建立的研究
一次性使用无菌冲洗器在腮腺造影中的应用
76例低出生体重儿行PICC置管术后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