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体重的影响及护理干预

2015-01-24 08:00范红梅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1期
关键词:精神病精神分裂症体重

范红梅

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体重的影响及护理干预

范红梅

目的 探讨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体重的影响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 按照入院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 观察组综合使用护理干预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身体各项指标状况。结果 两组用药前和用药后体质量指数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体重增加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上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时, 可以采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联合护理干预措施治疗方法, 在降低该病症患者体重增加幅度的同时, 还能提高患者接受治疗的依从性, 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抗精神病药物;精神分裂;体重;护理

精神分裂症属于精神疾病的范畴, 是临床上常见的神经疾病, 也是最严重的一种精神病。精神分裂症的病程比较长,需要长时间的药物来维持治疗, 统计显示, 我国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大约为十万分之九。目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但是这种抗精神病药物对患者有一定的副作用, 体重指标的增加就是其中之一。抗精神病药物致体重升高的总发生率目前已经超过50%, 影响了患者的外观形象, 并且导致了一些代谢疾病的发生,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1]。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体重的影响及护理干预效果, 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11月于本院就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共9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 其中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干预之后,取得非常满意的治疗效果, 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11月于本院就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共9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 经过检查后均确诊为精神分裂症。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 观察组中男25例, 女20例, 年龄18~39岁;对照组男23例, 女22例, 年龄20~40岁;90例患者体重均在正常范围内。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氯氮平治疗, 第一次用药量控制在25 mg左右,2次/d, 医务人员结合患者病情状况逐渐增加用药量, 最后氯氮平口服150 mg/d左右, 坚持治疗90 d。对照组患者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综合使用护理干预措施, 其详细的护理方法如下:①饮食护理。护理人员引导患者正确饮食,饮食搭配必须科学合理, 能量摄入量必须得到有效控制, 避免暴饮暴食和拒绝进食的现象发生。另外, 通过护理干预措施培养患者进食控制能力, 并叮嘱患者家属进行监督。②锻炼身体。护理人员引导患者积极进行户外活动, 可以鼓励患者选择一两项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 适当的进行体育锻炼,促进体内能量的消耗, 增加机体免疫力, 避免其他疾病的发生。③合理睡眠。护理人员引导患者合理睡眠, 避免熬夜或者卧床时间过长等现象的发生。正确合理的睡眠, 有利于患者机体的正常休息, 对于疾病的康复有一定的积极作用。④心理护理。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紧张、不安以及焦躁等不良心理状态, 这些不良的心理状态都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作为护理人员, 首先应该结合精神病患者不同的性格特征, 积极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耐心的倾听患者的苦恼, 并热心帮助患者解决住院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生活困难, 缓解患者各种不良情绪。其次, 针对有自卑心理的患者, 护理人员应该及时主动的与患者进行沟通,耐心温和的与患者讲解病情、治疗计划、治疗目的以及各项检查结果等, 让患者了解病情, 信任医护人员, 从而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积极的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⑤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还应该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 定期组织患者进行学习, 例如开展疾病知识讲座等活动, 让患者了解更多的精神疾病的相关知识, 从而引导患者及家属认识疾病、明确精神药物治疗相关的知识, 增强对医院治疗的依从性, 为提高后期治疗效果打下坚实的基础。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45例患者中, 用药前体质量指数为(21.12±2.36)kg/m2,用药后体质量指数为(23.96±3.36)kg/m2, 患者用药前后的体质量指数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45例患者中, 用药前体质量指数为(20.36±1.86)kg/m2, 用药后体质量指数为(21.68±2.01)kg/m2, 用药前后的体质量指数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用药前后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体重增加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发生的原因十分复杂, 其主要原因包括:①患者身体内部抗组胺H1受体受到严重影响。抗组胺H1在人体内具有镇静作用, 是减少患者活动的主要影响因素, 另外,该组织还是调节人体饮食、增加人体重量的重要因素[2]。②患者内分泌失调。磷酸酯酶在人体内部的主要作用是提升垂体泌乳素的浓度, 当患者体内血清黄体酮水平下降后, 患者内分泌将出现明显的失调状况, 导致患者食欲大增, 脂肪沉积。③胆收缩素不正常, 当患者体内胆收缩素增加后, 患者代谢功能将出现明显波动, 导致严重的肥胖问题[3]。氯氮平是治疗精神疾病的主要药物之一, 该药物的主要价值体现在缓解患者阳性症状、阴性症状、某些认识缺陷以及自杀行为等。但长期使用该药物很容易引发肥胖问题, 本文对抗精神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体重的影响及护理干预措施进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11月于本院就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共9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 研究结果表明:对照组患者用药前和用药后体质量指数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体重增加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用药前和用药后体质量指数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综上所述, 临床上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时, 可以采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联合护理干预措施治疗方法, 在降低该病症患者体重增加幅度的同时, 还能提高患者接受治疗的依从性,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1] 叶秀青.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体重的影响及护理干预措施探讨. 赣南医学院学报,2014.5(2):310,312.

[2] 陶云海, 施剑飞, 江长旺, 等.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实用药物与临床,2014.5(9):1127-1130.

[3] 马红. 长期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对患者体重的影响及护理干预.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2(6):157.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1.151

2015-03-03]

430023 武汉市优抚医院

猜你喜欢
精神病精神分裂症体重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给鲸测体重,总共分几步
完形填空专练(五)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精神病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奇妙体验之称体重
称体重
称体重
都有精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