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的中医治疗体会

2015-01-24 08:00张玲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1期
关键词:莱菔子润肠血虚

张玲

便秘的中医治疗体会

张玲

目的 对中医疗法治疗便秘的方法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医治疗的30例便秘患者的临床资料, 对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进行总结。结果 经过对症治疗,30例患者中有15例痊愈,13例好转,2例无效, 总治愈率达93.3%。结论 应用中医疗法对便秘进行治疗, 不良反应小、安全系数高、疗效显著, 医生及患者均满意,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便秘;中医药;临床治疗

便秘是由于大肠的传导功能失常所导致的大便秘结症状, 一般排便周期长或者排便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不易排出;也有粪质不硬的表现, 患者虽有便意但便而不畅。中医治疗便秘有其他方法不能比拟的优势, 作者对便秘的中医疗法进行了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12月收治的30例便秘患者进行回顾分析, 其中男18例, 女12例, 男女比例为3∶2,年龄21~68岁, 平均年龄41.4岁。病程0.2~6年。

1.2 分证论治方法

1.2.1 燥热腑实便秘 主要以通腑泻热进行治疗, 可根据患者病情轻重来选择用药, 具体方剂有《伤寒论》中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或大承气汤, 可根据不同的患病原因及因本症牵涉到的其他不同病位对用药进行加减。若因暴饮暴食,食滞胃肠造成便秘, 可加入莱菔子、槟榔、黑白丑等进行消积导滞;若因肝火旺盛及情绪刺激而导致便秘, 适宜加入芦荟、龙胆草等进行清肝泻火, 或者服用《宣明论方》的当归龙荟丸进行治疗。

1.2.2 气机郁滞便秘 主要以顺气导滞为治疗目的, 可服用《证治准绳》六磨汤1剂进行治疗, 可基于形成郁滞的不同病因以及对脏腑的侧重程度, 可在六磨汤的基础上进行加减。单纯的脾胃气滞, 可增加炒莱菔子、厚朴, 可以有消食导滞, 宽肠理气的功效;若便秘者同时心烦易怒、郁郁寡欢,或乳房胀痛、月经不调, 加入柴胡、香附、郁金可以达到疏肝理气, 开结解郁之功效;对于由气郁变生的诸郁亦应随证加减, 兼有痰湿郁阻者, 加苍术、瓜蒌、冬瓜仁;兼有食滞者,加莱菔子、焦山楂、焦槟榔;兼有血瘀者, 加当归、桃仁;气郁化热者, 加栀子、大黄[1]。

1.2.3 寒凝里实便秘 主要以攻逐寒积为治疗目的, 可服用三物备急丸、大黄附子汤(《金匮要略》)合方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加减。

1.2.4 气虚失运便秘 主要以益气润肠为目的, 可服用《金匮翼》中的黄芪汤进行治疗, 有脾虚失运、腹胀少纳、嗳腐吞酸表现的患者, 可以添加莱菔子、焦槟榔、焦神曲来进行消食导滞;肺气虚衰, 肃降无权而兼气逆咳喘者, 宜加苏子、杏仁、紫菀、杷叶降逆下气;若表虚自汗较甚者, 汗泄愈多则肠道愈燥, 宜仿玉屏风散意, 重用黄芪、白术并加煅龙骨、煅牡蛎、浮小麦, 以固表还津。脾气下陷导致的大便秘结肛门下坠常有便意却无便排下等症状, 严重者甚至脱肛, 可以使用《脾胃论》的补中益气汤进行益气升降。

1.2.5 血虚肠燥便秘 以养血润肠为目的, 可采用《沈氏尊生书》中的润肠丸一方进行治疗, 若气虚明显, 症见神疲乏力, 动则气喘者, 宜加党参、白术, 增强益气之功, 气旺则血自生矣;若血虚日久症兼口干少津, 大便燥结如栗, 五心烦热者, 为血虚兼有阴虚, 宜加玄参、麦冬、石斛, 养阴生津;心悸失眠明显者, 加柏子仁、龙眼肉, 养血安神;兼纳食少者加陈皮、法半夏、焦三仙, 健脾开胃;若血虚便燥系崩漏下血而致者, 宜加女贞子、旱莲草、乌贼骨, 以补肾清热止血。

1.2.6 肝肾阴虚便秘 以滋补肝肾润肠通便为治疗目的,主要采用《景岳全书》中的左归丸进行治疗, 以肝肾阴虚为主的“下消”患者合并便秘者, 除用养阴清热药外, 应加桑螵蛸、益智仁、五味子等具有缩泉固津功效的药材。主要表现为大便秘结, 手足发麻, 肌肤不仁, 或者突发性的口眼歪斜、言语不利、流涎、半身不遂等, 可服用《医学衷中参西录》的镇肝熄风汤, 达到滋阴潜阳, 润肠通便的功效, 对于急性发作的患者, 应服用增液承气汤然后以镇肝熄风调理善后[2]。

1.2.7 脾肾阳虚导致的便秘 以到达温阳通便的目的, 以《医宗金鉴》中的济川煎进行治疗。若由于阳虚便秘诱发胸痹、真心痛者, 可选用《备急千金要方》的温脾汤合《金匮要略》的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

1.3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经治疗临床症状体征均好转。好转:病情有一定程度好转, 症状减轻。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痊愈+好转)/总例数×100%。

2 结果

30例便秘患者经过临床给药治疗后, 有15例治疗效果明显, 已痊愈出院, 有13例患者病情有一定程度好转, 症状减轻, 总有效率为93.3%。还有2例患者对中药治疗表现不敏感, 已转入上级医院。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

3 讨论

便秘的形成主要为饮食、情志、过度劳累及正气亏虚所导致, 饮食因素主要为饮酒过度, 好食辛辣肥甘等厚重食品,从而出现胃肠积热, 燥热内结于肠道, 或进食量不足, 或进食蔬菜量及饮水量过少以及经常食用方便食品等, 均能使大肠津亏而失于濡润, 导致粪便滞留形成便秘。情志因素主要为过度忧虑、郁怒伤肝、七情不和等均能因气机郁滞从而形成便秘;或者因气郁难解, 而化火伤津, 肠道失于濡润进而造成大便干结成块不能排出;还有因气郁造成的肠道失润、大便干结成块欲便而不行。对于过度安逸喜好长期卧坐很少活动的患者, 常会由此出现意志消沉, 机体能力下降, 脏腑失调不和, 气血郁滞难解从而造成胃肠运动功能减弱、气机呆滞、大肠传导不能正常进行, 久而久之中气暗中消耗, 津液布散能力紊乱营血不畅顺, 导致便秘的发生。有时用脑过度或积思难解, 长时间进行熬夜苦读用功, 都可导致暗中阴血损耗, 从而有损于中气, 一般情况下血虚就会出现肠道失润症状, 而气虚则会导致大肠的传送功能减弱, 无力进行,最后出现便秘症状[3]。房劳过度, 放纵嗜欲同样是便秘发生的原因, 肾精亏损中气不足也会造成大肠的传送功能减弱,无力进行正常功能, 精亏则肠道干涩, 不易于排便, 从而导致便秘。由于在久病、失血或过度使用发汗、利尿之法, 导致阴津受损出现, 血虚津亏会造成大肠失荣, 肠道不润, 继而排便艰难。病后呈阳虚体征, 身体阳虚或因过度使用苦寒药物, 大伤阳气, 均可导致阴寒内盛, 使粪便滞留于肠道, 阳气不行, 阴津凝而固结最终导致大肠传导失常致便秘出现。

[1] 陈智慧, 李萍, 吕晓霞. 中医辨治便秘的体会. 光明中医,2008,23(1):71-72.

[2] 魏玮.中医辨证治疗便秘120例分析.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01,11(1):23-24.

[3] 郝志颖.中医辨证治疗便秘80例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临床研究,2014.6(30):66-67.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1.172

2015-01-28]

150078 黑龙江省公安厅安康医院

猜你喜欢
莱菔子润肠血虚
石榴补血糖浆对血虚小鼠造血功能的影响
Systematic Evaluation of Maren Runchang Pill (麻仁润肠丸)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Senile Constipation
莱菔子的新用途
血虚≠贫血
HPLC法同时测定五仁润肠丸中10种成分
血虚≠贫血
人参与莱菔子配伍研究
治排尿功能障碍
治咳嗽痰喘
活血润肠汤治疗肛肠术后便秘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