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2015-01-24 18:59陆明霞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33期
关键词:紫杉醇年龄用药

陆明霞

(江苏省靖江市人民医院,江苏 靖江 214500)

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陆明霞

(江苏省靖江市人民医院,江苏 靖江 214500)

目的 分析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特点。方法 搜集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我院抗肿瘤药物所致不良反应69例患者,对其不良反应特点进行总结性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中,年龄>50岁患者所占比例较大,紫杉醇、吉西他滨和多西他赛所占比例较大,联合用药所占比例较大,皮肤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所占比例较大,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有一定特点,应加强用药监测,减少危害。

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特点

近几年,肿瘤疾病发生率不断增高,肿瘤患者越来越多,临床抗肿瘤药物研究不断深入。抗肿瘤药物可有效杀伤或抑制肿瘤细胞,对控制病情发展、减轻疾病危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正确认识药物不良反应,不仅有利于药物发挥最佳抗瘤作用,还能减少不良反应,保证患者用药安全[2]。现搜集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我院抗肿瘤药物所致不良反应69例患者,对其不良反应的特点进行总结性分析,并将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搜集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我院抗肿瘤药物所致不良反应69例患者,患者平均年龄是57.5岁,最大者76岁,最小者13岁,男患者和女患者分别是37例、32例。69例中,结直肠肿瘤5例,卵巢肿瘤4例,支气管肿瘤14例,乳腺肿瘤11例,肺部肿瘤12例,胃部肿瘤10例,泌尿道肿瘤7例,子宫肿瘤6例。全部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相比,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全部患者不良反应资料进行总结性分析。内容包括年龄、性别、用药类型、用药途径、累及系统、临床表现等。

1.3统计学分析: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年龄性别:本组患者中,男患者共37例(53.62%),女患者共32例(46.38%),男女比例相比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年龄平均是57.5岁,其中10例年龄<40岁(14.49%),19例年龄40~50岁(27.54%),40例年龄>50岁(57.97%),年龄>50岁患者所占比例较大,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用药类型:本组患者中,17例紫杉醇(24.64%),6例奥沙利铂(8.70%),15例吉西他滨(21.74%),13例多西他赛(18.84%),2例长春瑞滨(2.90%),1例顺铂(1.45%),1例氟达拉滨(1.45%),2例培美曲塞(2.90%),3例卡培他滨(4.35%),4例甲氨蝶呤(5.80%),5例表阿霉素(7.25%)。紫杉醇、吉西他滨和多西他赛所占比例较大,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用药途径:本组患者中,48例为联合用药(69.57%),21例为单一用药(30.43%)。联合用药所占比例较大,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累及系统:本组患者中,29例累及皮肤系统(42.03%),11例消化系统(15.94%),5例肝胆系统(7.25%),3例血液系统(4.35%),5例口腔系统(7.25%),4例呼吸系统(5.80%),6例心血管系统(8.70%),2例神经系统(2.90%),1例生殖系统(1.45%),1例骨骼系统(1.45%),2例泌尿系统(2.90%)。皮肤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所占比例较大,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5临床表现:29例累及皮肤系统患者表现为色素沉着、角质层增厚、皮疹瘙痒、干燥脱落、脱发、痤疮等;11例消化系统患者表现为便秘、腹痛腹泻、呕吐恶心、食欲异常等;5例肝胆系统患者表现为肝功能异常;3例血液系统患者表现为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5例口腔系统患者表现为牙龈出血、口腔溃疡和口干;4例呼吸系统患者表现为咳嗽、间质性肺炎、呼吸困难和肺纤维化;6例心血管系统患者表现为心电图异常和血压升高等;2例神经系统患者表现为眩晕头痛;1例生殖系统患者表现为阴道出血;1例骨骼系统患者表现为全身性骨骼疼痛;2例泌尿系统患者表现为下肢水肿和血尿。

3 讨 论

抗肿瘤药物是治疗肿瘤疾病较为经济的方法,临床应用较广泛[3]。抗肿瘤药物在临床应用时,对机体正常器官具有一定毒害性,易引起不良反应,对患者身体健康具有较大影响,严重时可直接导致死亡[4]。因此,必须加强对药物不良反应的重视程度,做好深入研究,掌握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从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及治疗监测,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减轻药物不良反应,维护患者身体健康,保证疗效[5]。在本文研究中,对69例患者相关资料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男女比例相比无明显差异,分别为53.62%、46.38%;年龄>50岁患者所占比例较大,为57.97%,年龄<40岁占14.49%,年龄40~50岁占27.54%,表明不良反应易发生于中老年人群。紫杉醇、吉西他滨和多西他赛所占比例较大,分别为21.74%、24.64%和18.84%,提示对肿瘤患者应用紫杉醇、吉西他滨和多西他赛时应做好密切监测[6]。联合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是69.57%,单一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是30.43%,联合用药发生率较高,提示对肿瘤患者进行联合用药时,需注意不良反应,加强监测。皮肤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发生率分别是42.03%、15.94%、8.70%,其中皮肤系统不良反应表现为色素沉着、角质层增厚、皮疹瘙痒、干燥脱落、脱发、痤疮等;消化系统不良反应表现为便秘、腹痛腹泻、呕吐恶心、食欲异常等;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表现为心电图异常和血压升高等[7-8],提示不良反应主要涉及系统为皮肤、消化和心血管系统,必须加强用药观察,若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相关症状,应及时予以治疗,减轻不良反应危害。

综上所述,临床应用抗肿瘤药物时,应做好密切监测及用药观察,预防不良反应。

[1] 欧汝奋.85例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临床分析[J].北方药学,2012, 9(3):14-15.

[2] 瞿美霞,徐金中.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分析与防治[J].医药导报,2013,16(15):55-56.

[3] 王燚.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及防治[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2,11(10):746-747.

[4] 郑瑜,郑滢,林静容,等.我院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2,13(19):41-42.

[5] 钱崇付,任东平,汪荣华.96例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安徽医药,2013,13(11):79-80.

[6] 谢嵩.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调查与分析[D].济南:山东大学,2008.

[7] 李泽辉,王晓丹,李宝笙.95例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2008,5(2):104-107.

[8] 项丹珠,曹高忠,叶晓兰.134例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11,20(2):116-118.

R979.1

B

1671-8194(2015)33-0107-02

猜你喜欢
紫杉醇年龄用药
变小的年龄
精准用药——打造您自己的用药“身份证”
电压门控离子通道参与紫杉醇所致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
联合用药与单一用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有效性对比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紫杉醇、奈达铂联合放疗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评价
雷公藤内酯醇联合多西紫杉醇对PC-3/MDR细胞耐药的体外逆转作用
年龄歧视
算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