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分析

2015-01-24 23:13钟晓江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4期
关键词:胸膜免疫组化肿块

钟晓江

(江西省永丰县人民医院病理科,江西 永丰 331500)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分析

钟晓江

(江西省永丰县人民医院病理科,江西 永丰 331500)

目的 分析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临床病理免疫组化特点。方法 选取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患者共30例,回顾其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资料。结果 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发生部位包括鼻腔、口腔、纵隔、眼眶以及腮腺等。临床表现为肿块引起的压迫症。病理学改变:肿瘤大小1.5~20 cm,边界清楚;瘤细胞呈短梭形,细胞质红染,核分裂象少见,可见大量胶原纤维。其中7例vimentin阳性,16例CD34阳性,1例CD99阳性,3例SMA阳性,3例S-100阳性。结论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能够在患者身上多个部位发生,结合病理镜下表现和临床特点及免疫组化能够做出较为准确的诊断,低度恶性肿瘤情况较少,表现为远处转移或局部复发。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免疫组织化学;临床表现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为一种较为少见的梭形细胞肿瘤[1],脏层胸膜是较为容易发生的部位,主要表现为界限清楚的孤立性肿块,且与胸膜相连[2]。但现如今免疫组化提示: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起源于CD34阳性树突状间叶细胞肿瘤,能够在全身各个部位发生。为正确认识和分析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临床病理免疫组化,我院对18例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患者的病理免疫组化进行了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2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患者共30例,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32~65岁,平均年龄(45.1±11.2)岁。将所有患者HE及免疫组化切片进行镜下观察,根据《WHO软组织肿瘤分类》中相关标准确诊。

1.2 方法:本次研究中的所有组织全部使用10%的中性福尔马林进行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使用EnVision二步法,二氨基联苯胺进行显色,30例标本石蜡切片均使用苏木精对比染色。选择抗体:CD34、Vinentin、CD99、S-100、SMA。阳性结果判定:反应呈棕黄色则抗体为阳性,vinentin、SMA、CD34均为细胞质阳性,S-100为细胞核和胞质阳性,CD99为胞膜阳性。

2 结 果

经过本次研究发现,所有患者中10例纵隔、7例腮腺、2例鼻腔、6例口腔、5例眼眶。临床表现均为局部肿块引起的压迫症状,10例纵隔患者中7例胸痛症状,2例体检发现;鼻腔6例患者均为鼻阻就医,经CT或X线片检查肿瘤呈分叶状;5例眼眶患者均为无痛性肿块。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7例vimentin阳性(肿瘤细胞胞质弥漫阳性),16例CD34阳性(肿瘤细胞细胞质弥漫阳性),1例CD99阳性(肿瘤细胞细胞膜阳性),3例SMA阳性(灶性肿瘤细胞细胞质阳性),3例S-100阳性(灶性肿瘤细胞经胞核和细胞质阳性)。

3 讨 论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是一种极为少见的间叶原性肿瘤,之前被认为只会出现在胸膜腔,发源于间皮细胞。但现如今经免疫组化提示,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起源于CD34阳性树突状间叶细胞,可能发生在全身各个部位。除了胸膜腔外,在眼眶、上呼吸道、腹腔以及肢体软组织同样也是好发部位,都属于胸膜外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在临床上有很大一部分患者均表现为无痛性肿块。有35%的可能伴发增生性骨性肥大,20%的患者有低血糖或胸腔内渗出。

免疫组化分析对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化学阳性标记主要有:vinentin以及CD34等。有文献表明[3],CD34对于SFT更为敏感。除此之外,有很少一部分病例有可能出现MSA、CD99、S-100等阳性反应。本此研究临床表现为肿块引起的压迫症。病理学改变:肿瘤大小1.5~20 cm,边界清楚;瘤细胞呈短梭形,细胞质红染,核分裂象少见,可见大量胶原纤维,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为:7例vimentin阳性,16例CD34阳性,1例CD99阳性,3例SMA阳性,3例S-100阳性。

在胸膜外,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基本属良性肿瘤,接近胸膜外或胸膜内则有23%的可能为恶性肿瘤,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远处转移或局部复发,而转移的部位通常则是骨、肝以及肺部;组织学上主要表现为细胞密度增加,核异型性明显,易见核分裂现象,同时可以看到坏死,形态上类似于恶纤组或纤维肉瘤[4]。但良性组织学的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也有复发以及坏死的报道。由此说明,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组织学构象并不是绝对精准的,还应当对患者的术后做好定期随访。

[1] 方铣华,程晔,张谷.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临床与病理免疫表型分析[J].实用肿瘤杂志,2013,8(4):327-329.

[2] 谢文全,郭德玉,阎晓初,等.8例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临床病理、免疫组化特点[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2,34(18):1801-1804.

[3] 田学武,吴艳芬.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临床病理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6):83-84.

[4] 李学锋,罗红,赵玺龙,等.富于巨细胞的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临床病理观察[J].诊断病理学杂志,2013,20(3):194-197.

R73

B

1671-8194(2015)14-0163-01

猜你喜欢
胸膜免疫组化肿块
多层螺旋CT鉴别恶性胸膜间皮瘤与胸膜转移瘤的应用价值
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对胸膜间皮瘤诊治的临床价值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颈部肿块256例临床诊治分析
免疫组化病理技术及质量控制方式的研究
成人胸膜肺母细胞瘤1例CT表现
乳腺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1例并文献复习
夏枯草水提液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
婴幼儿原始黏液样间叶性肿瘤一例及文献复习
结直肠癌组织中SOX9与RUNX1表达及其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