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重型肝炎的内科治疗

2015-01-24 23:13黄春势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4期
关键词:乙型病死率抗病毒

黄春势

(长春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吉林 长春 130031)

乙型重型肝炎的内科治疗

黄春势

(长春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吉林 长春 130031)

目的 探讨乙型重型肝炎内科治疗的方案,以提高治疗成功率。方法 随机将150例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分为两组,每组7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血浆置换治疗。比较两组对提高生存率的影响。结果 对照组内科治疗病死率为30.65%,观察组病死率为19.12%。结论 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血浆置换治疗,能够明显降低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病死率;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应加强对患者的监护,避免临床症状的加剧。

乙型重型肝炎;内科治疗;抗病毒治疗;病死率

我国乙型病毒肝炎感染者众多,部分患者因各种诱因发生大片肝细胞坏死,最终导致乙肝相关性肝衰竭,又称乙型重型肝炎;同时出现许多严重的并发症如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继发感染等[1]。乙型重型肝炎的发病机制复杂,预后差。肝脏移植被认为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案,但因其费用贵、器官来源缺乏以及高排斥反应等原因,阻碍了其发展[2]。所以采用内科方法治疗乙型重型肝炎,正越来越受到重视。本研究探讨乙型重型肝炎内科治疗的方案,以提高治疗成功率。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将150例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分为两组,每组7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血浆置换治疗。对照组男44例,女31例,年龄21~66岁,平均(41.9±1.1)岁;观察组男46例,女29例;年龄18~62岁,平均(40.4±1.7)岁。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住院患者登记,对既往病例做病案统计。依次记录入组病例的人口自然项目、病原检测指标、治疗方法以及情况,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病死率。进行常规保肝、生命支持、对症处理、核苷(酸)类特异抗病毒药物品种不限、中医方药不限。

1.3 方法与试剂:病原采用微粒子方法检测(雅培试剂),HBV DNA采用PCR方法检测(匹基公司),肝功能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日立公司)。

1.4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13.0统计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均数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计量数据采用χ2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纳入对比研究:15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接受上述治疗后,对照组2周内死亡人数13例,观察组为7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内科治疗病死率对比研究:排除2周内两组死亡人数,对照组住院治疗超过2周患者共62例,8周后,死亡19例,存活率69.35%(43/62),病死率30.65%(19/62),观察组住院治疗超过2周患者共68例,8周后,死亡13例,存活率80.88%(55/68),病死率19.12%(13/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血浆置换治疗可以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命时间。

3 讨 论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努力,乙型重型肝炎的治疗仍然缺乏特效药物[3],只能依靠综合手段进行治疗。乙型重型肝炎实质上是一种全身性疾病,特别在晚期可导致多脏器的功能不全或衰竭,由于其病死率高,治疗费用昂贵,对人们与社会造成较大压力,目前,乙型重型肝炎的内科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既往重型肝炎病死率高达70%以上[4],经过常规内科治疗以及在其基础上血浆置换后,两组病死率显著下降至30.65%和19.12%,临床效果十分显著。本研究发现,患者如能及时得到住院治疗,且病情可坚持到抗病毒药物发挥疗效,病死率可明显下降。大多数死亡病例因未用抗病毒药物及应用时间未达到临床起效时间,也凸显了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的重要性[5]。

对于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治疗首先应给予基础对症支持治疗,以促进坏死肝细胞再生[6],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从而减小并发症的发生率。在此基础上应予以免疫调节治疗,以改善患者细胞免疫力,增强机体抗感染能力,防止感染。本研究发现,对照组住院治疗超过2周患者共62例,8周后,死亡19例,存活率69.35%(43/62),病死率30.65%(19/62),观察组住院治疗超过2周患者共68例,8周后,死亡13例,存活率80.88(55/68),病死率19.12%(13/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血浆置换治疗可以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命时间。

综上所述,乙型重型肝炎患者临床症状特点为起病急,且病情变化快,易引起严重并发症,严重时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及时准确的病情观察、细致的护理,可提高患者的治愈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从根本上降低致死率,延长患者生命。

[1] 潘志敏,刘光俊,王兴,等.胸腺肽α1配合血浆置换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效果观察[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1,14(4):273-274.

[2] 夏红,田小利,杨帆,等.血浆置换对重型肝炎患者血清HGF、OSM、aFGF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2,41(6):561-563.

[3] 肖德梅,谭兰香,姚莉莉.加味茵陈赤芍汤治疗湿热蕴结型慢性重型肝炎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1,17(8):24-25.

[4] 姚伟,张光海,米绍平,等.丹参粉针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28例临床观察[J].泸州医学院学报,2012,35(1):56-57.

[5] Fujiwara K,Yasui S,Okitsu K,et al.The requirement for asufficient period of corticosteroid treatment in combination with nucleoside analogue for severe 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hepatitis B [J].J Gastroenterol,2010,45(12):1255-1262.

[6] 严淑英.重症肝炎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西安护理杂志,2011,22(8):561-562.

[7] 刘建华.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中医护理[J].光明中医,2012,5(2):108.

R512.6+2

B

1671-8194(2015)14-0189-01

猜你喜欢
乙型病死率抗病毒
全髋翻修术后的病死率
2011—2020年平顶山市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抗流感 抗病毒 抓住黄金48小时
藏医催泻疗法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活动期回顾性研究
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抗病毒治疗吗?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死亡率与病死率的区别
胸腺肽α1治疗36例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效果观察
无瓣膜病变心房纤颤并脑卒中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