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患纠纷的预防及对策

2015-01-24 23:13张海霞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4期
关键词:护患纠纷护士

张海霞

(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河南 南阳 473000)

护患纠纷的预防及对策

张海霞

(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河南 南阳 473000)

目的 探讨临床常见纠纷的预防措施及处理对策,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借鉴。方法 对作者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的护患纠纷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引起纠纷的敏感点,共同制定出预防措施和具体对策。结果 通过对可能引起纠纷的敏感点进行分析,加强护理工作者的服务意识及自我防范意识,规范工作流程,大大降低了护患纠纷的发生率。结论 加强护理工作者的法律及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注意沟通技巧,强化管理等措施的实施,使护患纠纷在萌芽中得到解决,大大减少了护患纠纷的发生,值得临床借鉴。

护患纠纷;预防;对策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各种法律法规的逐步健全,以及医疗和护理知识的普及,人们的法律意识越来越强,对医疗服务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日常护理过程中,护患间的误会时常发生,因而不可避免地产生一系列如针对服务态度、医疗技术、就医环境及医疗收费等方面的纠纷,严重影响了医务人员救死扶伤的形象,扰乱了正常医院诊疗秩序,产生较为严重的不安全因素[1]。如何预防和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已成为广大临床一线工作者首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1 临床资料

选取作者在临床工作中所遇到的27例纠纷作为研究对象,找出引起纠纷的敏感点,其中因收费问题的纠纷6例,对服务态度不满意的纠纷3例,对医院环境不满的纠纷4例,对治疗效果不满意的纠纷3例,因沟通不当所引起的纠纷10例,护理差错引起的纠纷1例。

2 纠纷发生的主要原因

2.1 医疗收费的问题:由于物价的上涨,医院不断引进诊疗设备,检查化验项目多,收费高,加上新特药的广泛应用,使医疗费用大幅增长,甚至超出了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使患者对医疗费用问题很敏感,一旦有收费不清、收费错误或者其对收费有疑问,又未能得到合理的解释,极易造成患者的误解,进而导致纠纷的发生。

2.2 患者对治疗效果不满:有些患者或者家属一时不能接受患病的事实,心理存在一定的自欺成分,对医院的治疗效果期望值过高,希望药到病除,以解除其痛苦,在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操作时,希望护士技术高超,以最大限度的减少患者的痛苦等。但由于医疗水平的局限性,以及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对未能达到满意的治疗及操作时,易造成患者及家属的不理解从而诱发纠纷。

2.3 服务意识不足: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服务的要求原来越高,护理工作作为一项服务,也需要不断的提高与进步。但在实际工作中,因为护理人员严重缺编,连续的超负荷工作,加上护理工作的繁琐,使少数护士身心疲惫,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差,服务态度不佳,说话语气生硬,对自己的岗位责任认识淡薄,忽视了护患之间的有效沟通,从而造成患者及家属的不理解或误解而诱发护患冲突。

2.4 法律意识淡薄:个别护士在工作中不注重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记录不及时,内容不详细,随意填写或凭主观判断,和患者交谈时随意性强,不注重谈话技巧,当患者发生意外时难以拿出客观,真实的证据,从而诱发护患纠纷。

2.5 责任心差,严重违反操作规程:少数护士工作责任心不强,不能认真执行三查七对、交接班等工作制度,在护理操作过程中不能认真执行标准操作规程,进而造成一些护理差错的发生,严重威胁到患者生命安全,从而引发一系列护理差错纠纷的发生[2]。

3 预防及对策

3.1 提高护士素质:随着人们社会观念的转变及医学模式变化,对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有了更高标准。然而,现实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护理人员文化基础参差不齐,知识结构不尽合理,学历偏低,素质不高,限制了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准的提高。医院应注重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及岗位培训,加强对护士的三基三严训练及考核,快速提高其专业技术操作技能及专业知识能力,使护士尽快适应并胜任临床护理工作,具有妥善处理和有效解决各种临床工作中常见问题的应对能力。能够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及性格特点进行有效沟通,规范服务言行,履行告知义务,提高服务水平,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增强患者对医疗技术局限性和高风险的了解,即使在护理工作中出现了某种轻微失误,也能得到患者和家属谅解,有效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3]。

3.2 加强护患沟通:沟通是人与人相互信任、和平相处的基本原则及重要因素,在护患关系中,良好有效的沟通也是防止护患纠纷发生的有效措施。大量的纠纷案例表明,护患纠纷大多是由于双方缺乏沟通,产生误会造成的。有效的沟通可以是艺术的语言、简单的眼神交汇、适时的肢体接触、甚至是沉默和耐心倾听。护理人员应该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抓住任何一个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的机会,首先要对患者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对其进行一系列的评估,根据患者的年龄、职业、文化层次等,选择科学、文明、清晰通俗易懂的语言回答患者的问题,应用专业知识解决一些他们的疑问,同时通过日常护理,向其指导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多给予安慰和鼓励,以减轻老年患者对疾病的恐惧,减少悲观绝望情绪。

3.3 增强法律意识:在实际工作中,护士更多考虑的是如何尽快解决影响患者健康的根本问题,而忽视潜在的法律问题,对法律知识的认识度及重视度不够,极易引起法律纠纷。因此,护士在执业过程中一定要认真学习法律知识,特别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条例、医务人员医德规范等基本法律法规,做到知法、懂法,用法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尽职尽责地为患者服务,确保护理安全。

3.4 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常规:护士在工作中要有严谨的作风和慎独的精神,准确无误地执行医嘱,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床头交接班制度,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完成每一项技术操作,并且准确、及时、客观地书写护理记录,如果漏记、错记等均可导致误诊、误治,引起严重护患纠纷。

3.5 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护士长应根据本科室的工作任务特点及护士业务水平高低,合理分配人力资源,可采用合同护士与正式护士搭配,老护士与新护士搭配,业务水平强的护士与业务水平较差的护士搭配,从而保证工作效率的前提下,协调工作,使每个班次都有能够应付各种疑难问题的业务骨干,最大限度的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

[1] 王爱兰.浅析护患纠纷产生原因及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0,18(8):745-747.

[2] 杨丽霞.护患纠纷的预防对策[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0,26(3):105-106.[3] 张一红.护患纠纷与预防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2010,10(21):233.

R47

B

1671-8194(2015)14-0222-02

猜你喜欢
护患纠纷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重症监护室护理人文关怀在护患沟通中的作用
误帮倒忙引纠纷
护患沟通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的影响
用“情”化解离婚纠纷
纠纷
从一件农资纠纷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