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2015-01-24 23:13邱兰英杨树平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4期
关键词:艾滋病心理护理

邱兰英 杨树平

(云南省大理州弥渡县人民医院,云南 大理 671000)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邱兰英 杨树平

(云南省大理州弥渡县人民医院,云南 大理 671000)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对病情的发展,治疗及预后有密切的关系,良好的心理状态会促进患者病情向良好的方向转归,预后良好。我们要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特点做好相应的心理护理。

艾滋病;心理特点;心理护理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是由于人体感染了HIV病毒而引起。艾滋病病毒对人体免疫力破坏极大,使人容易感染各类疾病导致死亡,其潜伏期为2~10年。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对病情的发展,治疗及预后有密切的关系,良好的心理状态会促进患者病情向良好的方向转归,预后良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患者一旦被确诊为HIV阳性后,不仅承受躯体上疾病折磨之苦,心理上更要承受来自社会、家庭、工作、生活、经济等各方面的巨大压力。患者常产生紧张、焦虑、恐惧、自卑……等心理,有的甚至悲观绝望,企图自杀了结生命。而艾滋病病程又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现如今暂时没有极其特效的抗病毒药物,所以心理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需要我们千千万万的护理人员通过无数次的精心、热心、细心、耐心的心理护理,使患者保持乐观稳定的情绪,坚持抗病毒治疗,提高生命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护理人员为艾滋病患者做心理护理工作时,应针对艾滋病患者不同的心理特征,做好相应的心理护理。然而,要胜任此项工作,护理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素质,即:护理人员要有健康善良的心理,视患者如亲人,对待患者要真诚、热情、耐心,为患者保守秘密。有深厚的业务知识和丰富的社会知识,言语表达能力强,能够和不同层次的患者进行沟通交流。

艾滋病患者常见心理特征:①恐惧感。表现为震惊、愤怒、羞愧、沮丧、忧郁等。而不可预期的死亡又使其充满了恐惧。②罪恶感。主要表现是认为自己患病的原因是自己的罪孽所至,产生罪恶心理和悔恨心理。患者担心会把疾病传染给家人和他人,被迫改变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特别是性关系。静脉吸毒者,觉得对不起家人,尤其无法面对父母。③病耻感。当今社会对艾滋病患者普遍存在歧视和敌意,使患者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使其产生病耻感,导致自卑,与世隔绝,缺乏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悲观、忧愁,陷入一种极度的精神痛苦和心理折磨之中,这种病耻感较病症本身还要痛苦,使其对工作、生活极为消极,感到绝望,不愿与他人交流。④自卑感。由于患者家属的不理解及社会的偏见,患者自我价值感一落千仗,感到自己就象瘟神一样,成了人们拒之门外,望而却步的人,加上长期反复的机会性感染的折磨,就如雪上加霜,亦出现自卑,导致自尊水平及主观幸福感降低,情绪极为低落,往往对家人、朋友、医务人员的关怀照顾不予理睬,给交流沟通带来一定的难度。⑤变态心理。情绪愤懑,怨天忧人,有时还迁怒于人和事,易激动,爱发脾气,甚至对整个世界充满了仇恨和报复心理。⑥知识缺乏。多数患者缺乏艾滋病相关知识,导致长期心神不宁,焦虑重重,吃不好,睡不好,以致免疫力极度低下,增加机会性感染。⑦悲观绝望。部分患者由于悲观产生绝望,容易产生自杀的念头。

艾滋病患者的临床心理护理措施。根据艾滋病患者不同的心理特征,护理工作人员在临床工作中要做到热心、耐心、细心,注意观察分析不同患者的心理特征,采取行之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①针对有恐惧心理的患者,我们在与之交谈时,要尊重关心患者,态度和蔼可亲,用美好的言语温暖患者的心,用鼓励性的语言使患者感到关怀和安慰,鼓励患者多想美好、愉快的事情,介绍一些恢复比较好的病例给患者,以缓解其紧张、恐惧情绪,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②对有罪恶感的患者要采取耐心劝说开导,减轻心理负担,适当介绍艾滋病相关知识,劝其避免不安全性行为。对于静脉吸毒者要耐心劝导,分析讲解吸毒对自己、家人、社会所产生的危害,安慰、鼓励他(她)下决心戒掉毒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不怕人有过、就怕不改过”,“浪子回头金不换”等励志性的言语激励他(她)们好好戒毒,成为一个对家庭、社会有用的人。③对有病耻感的患者,我们要关爱、尊重患者,在精神上给予同情,循循善诱,耐心疏导,向患者说明我们医务人员会遵守保密法的规定,为患者保守个人隐私,打消患者思想上的顾虑,缓解和减轻患者精神负担,使其愉快的、乐观的、主动的接受治疗。④对有自卑感的患者,我们要耐心、真诚、友善的与他(她)们交流沟通,与他(她)们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从而赢得患者对我们的信赖与认可,放下思想包袱,愿意和我们讲心理话,通过全方位,深层次的护患交流,减轻患者思想压力和自卑感,增强患者对艾滋病知识的了解,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提高遵医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⑤对有变态心理的患者,我们要给予深切的理解和同情,要反复耐心的劝说开导,并做好患者家属的思想工作,动员家属对患者不离不弃,精心陪护,经常探视患者,避免患者产生孤独和被遗弃的感觉,同时向他(她)们宣传好党和国家的政策,告诉他(她)们党和国家是非常关爱他(她)们的,高度重视做好艾滋病患者的医疗救治工作,对患者的治疗救治给予政策上的优惠和照顾,特地出台对艾滋病患者“四免一关怀”的政策,即:一免、对农村居民和城镇未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等医疗保障制度的经济困难人员中的艾滋病患者免费提供抗病毒药物;二免、在全国范围内为自愿接受艾滋病咨询检测的人员免费提供咨询和初筛检测;三免、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提供免费母婴阻断药物及婴儿检测试剂;四免、对艾滋病患者的孤儿免收上学费用;一关怀是、将生活困难的艾滋病患者纳入政府救助范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必要的生活救济。积极扶持有生产能力的艾滋病患者开展生产活动,增加其收入。加强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避免对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的歧视。通过各方面的宣传、说服教育,使患者思想得到感化,心灵回归社会,让他(她)们感受到整个社会的关爱,树立起生存的价值和社会责任感,积极主动配合抗病毒治疗。⑥对于知识缺乏的患者,我们更要有耐心,态度要随和,使患者感到我们没有架子,平易近人,用通俗易懂的言语向患者介绍讲解艾滋病相关知识,艾滋病的 “三个”主要的传播渠道是母婴传播、性传播、血液传播等,使他(她)们认识到日常生活中普通接触,如:握手、共同用餐、共用马桶、共用游泳池、蚊虫叮咬等不会传播艾滋病,教会他(她)们如何采取措施,避免艾滋病的相互感染。⑦对于有悲观绝望,自杀倾向的患者,我们要密切观察患者的一举一动,发现有异常情况,及时做好心理疏导,让患者家属耐心做好陪护工作,鼓励患者多想美好的、愉快的事情,多想想自己对家庭、社会的责任,消除轻生的念头,树立起生存的勇气和信心。用我们临床医疗中成功的典型事例向他(她)们作宣传教育,告诉患者,要相信国家,相信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艾滋病虽然在目前还是不治之症,但是是可以通过治疗控制疾病发展的,有的患者能带病生存二三十年甚至到老。让他(她)们坚信不治疗绝对没有希望,只要配合治疗就会有希望,通过抗病毒治疗,坚持循序渐进地锻炼身体,就能提高免疫力,增强战胜疾病的能力,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就会离有效药物治疗的那一天更近,就会有更大的希望。

以上对艾滋病患者的临床心理护理措施,是我在医院感染科工作多年的经验体会,应用效果良好。我坚信只要我们广大护理工作人员以爱心、热心、诚心、精心投入工作,采取行之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做到因人而异,因病救治,因情施策,艾滋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就能取得良好成果和快速发展。

R473.5

A

1671-8194(2015)14-0255-02

猜你喜欢
艾滋病心理护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 世界艾滋病日》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艾滋病能治愈吗
预防艾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