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妇产科护理质量控制措施的研究

2015-01-24 23:13周少红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4期
关键词:妇产科管理制度护理人员

周少红

(即墨市妇幼保健院,山东 青岛 266200)

加强妇产科护理质量控制措施的研究

周少红

(即墨市妇幼保健院,山东 青岛 266200)

护理质量是衡量一个医院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极大的改善,对医疗服务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妇产科护理工作繁杂,服务对象以妇女、儿童及新生儿为主,妇产科是极易发生护理质量缺陷的科室之一。因此如何提高妇产科护理质量,加强护理风险控制,最大限度满足患者对护理服务的要求,为患者提供满意的护理服务,已成为护理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妇产科;护理质量;风险控制;措施研究

优质的护理服务要求护理人员在执行护理工作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的护理规章制度及操作规范,确保安全无误地完成护理任务,保障患者的身心安全,为患者提供满意服务。护理质量是医院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护理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升。当今社会倡导人性化服务,人们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护理工作也要响应时代的号召,及时转变理念,改善妇产科护理管理体系,规范护理行为,加强护理风险控制,实现由传统护理向现代护理服务的转变。

1 妇产科护理质量存在问题分析

1.1 护理人员职业素养欠佳,服务意识淡薄: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健康与安全,妇产科工作繁重,护理任务较多,然而在实践中,由于护理工作的繁重与枯燥,久而久之,护士很容易对护理工作产生厌倦心理,导致工作中缺乏耐心和责任心,对于病患缺乏关爱。有些护理人员甚至将自己的不良情绪带到工作中,工作态度消极、思想涣散,缺乏服务意识,严重地影响了护理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护患关系的紧张。

1.2 护理人员专业素质较差,整体素质有待改进:妇产科护理工作的整体性和专业性都比较强,需要护理人员掌握全面、系统的妇产科护理知识,要熟练掌握各项操作技能。护理队伍文化水平相对较低,不能提供较为专业有效的护理服务,有些由于医学知识掌握有限,临床经验不足,专业操作技术掌握不熟练,在患者需要抢救的关键时刻,往往不能快速准确地协助当值医师实施抢救,为护理纠纷埋下隐患[1]。

1.3 缺乏风险意识,对法律法规了解较少:部分护理人员由于没有经过法律、法规等专业培训,对法律、法规知识了解较少,在护理过程中缺乏必要的风险防范意识,如未严格地按护理操作规范执行护理工作,未严格核对药物,未严密观察产妇产程等。护理人员责任感不强,缺乏风险意识,导致工作怠慢,很容易引起医疗事故的发生,致使医患纠纷升级。而当这些风险转变成事实,发生医疗纠纷时,又缺乏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意识。

1.4 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缺乏健全的管理机制,对于妇产科护理工作质量管理虽然有明确的制度,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并没有将其落到实处,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个别护理人员没有按照规章制度执行护理工作,很容易引起护理安全事件的发生。同时又缺乏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对于自我照顾能力较差的群体,如孕妇,缺乏安全防范措施,在危险地段并没有设置相应的安全警示牌。医院未建立护理人员统一调度制度,护理工作分配不合理以及人员短缺等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护理服务质量。此外,有些护理人员对护理文件缺乏重视,护理记录书写不规范,护理记录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整项护理工作。

1.5 缺乏完善的护理质量监督体制:缺乏完善的护理质量监督体制,有些护理人员认为护理质量的考核工作可有可无,不能严肃看待,对于一些考核只是随便应付了事,使得考评流于形式,考核结果往往不能如实反映护理工作质量。对于考核结果,没有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这也是护理人员无视考评机制,使考评缺乏威严的原因之一。这也使得护理人员工作不能得到改进,不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接导致护理质量的低下。

2 加强妇产科护理质量控制对策分析

2.1 加强护理人员的道德素养,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对疾病知识的了解,患者的自我维权意识增强,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自觉提高职业道德素养,在与患者的沟通中做到耐心倾听,对患者要给予尊重和同情,自觉提高服务意识,改善对患者的服务态度,对住院患者及其家属的询问要耐心回答与指导,给予产妇心理安慰与鼓励,消除产前焦虑情绪。要树立以人本为的服务理念,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密切观察患者心理状态,多给予情感交流,使用关心和鼓励性的话语,使患者感受到温暖,在护理工作中尽量得到患者及其家属的支持与配合,从而改善护患关系。

2.2 加强业务培训,提升专业护理操作能力:扎实的护理知识以及熟练的护理操作技能是确保护理质量的基础,妇产科护理人员要加强自身业务素质提升,院方要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以及专业综合素质。定期开展培训班、学习班,开展各类知识讲座,邀请具有丰富护理经验的护理人员分享传授护理经验,使护理人员能够积累实践经验,不断拓展知识面,教育护理人员要具备高度的使命感,严格遵守护理操作规范,确保护理质量和安全。同时鼓励护士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提高理论知识水平,不断丰富专业知识,使自己不断完善,跟得上医学的发展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要求。

2.3 提高风险意识,强化法律法规的学习:随着患者维权意识的增强,医院在完善各项操作规程的同时,还要强化对护理人员的法制教育,提高妇产科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及法律意识。要制定相关预防的管理制度,建立有效的防范体系,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各项管理制度,使护理人员认识到护理文件在法律上的重要性,从而提高病历书写质量,对已发生的各项医疗纠纷事件进行总结,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2]。同时建立相关的责任部门,以处理各种突发的纠纷事件,对于已经发生的医疗纠纷事件要及时处理,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

2.4 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制定并严格执行护理质量管理制度是确保护理质量、避免安全隐患事故发生的重要保证。要不断完善妇产科护理质量管理体系,使妇产科护理质量不断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医院要根据各项护理操作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标准,如护理文件书写质量控制标准,建立护理风险备忘录,记录内容要求真实、简洁,不得伪造、涂改;要建立基础护理质量控制标准,制定意外伤害防范预案,在危险地段设立警示标志。同时建立风险管理告知制度,确保患者及其家属的知情权,在容易出现医患纠纷的环节要确保与患者及家属的有效沟通,强化告知制度。要建立完善的奖惩分明的考核制度,责任到人,对护理人员进行统一分级管理,根据考核情况对护理人员的薪资及奖金进行调整,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2.5 开展护理质量检查,加强对患者的宣教工作:监管部门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实施监督管理,避免人为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医院要根据本院实际情况,开展护理质量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作为护理人员评优晋升的依据及考核指标,加强质量控制,逐级考核。最终实现护理人员被动接受检查向自主参加检查的转变,自觉规范自身行为,提高护理质量。同时,要加强对患者的宣教,与患者及时沟通,做好术前健康教育及术后宣传工作,使患者及家属能够配合医护人员接受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3 小 结

护理质量是衡量医院综合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生存与发展。妇产科服务群体多为产妇,护理工作具有复杂性、高风险性及多变性等特点,医院要加强对护理人员专业素质的培养,树立“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加强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减少护理安全事故的发生,不断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满足不同层次患者的需求,促进医院综合效益的提升。

[1] 黄孝容.妇产科护理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J].中外妇儿健康,2011,19(4):267.

[2] 郭萍,陈耐珍.实施质量管理提高产科护理质量的对策[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0,31(6):747-748.

R473.71

A

1671-8194(2015)14-0280-02

猜你喜欢
妇产科管理制度护理人员
超声在妇产科急诊疾病中的价值
探讨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中医护理在妇产科的临床研究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
浅谈影响外科护理人员身心健康的因素及解决对策
留学生妇产科学见习课全英教学探讨
平衡计分卡在手术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