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水土保持现状和防治对策

2015-01-27 10:35钟文锋宋月君
中国水土保持 2015年11期
关键词:水保赣州赣州市

袁 芳,钟文锋,宋月君,3

(1.江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院,江西 南昌 330029;2.赣州市水土保持局,江西 赣州 341000;3.福建农林大学,福建 福州 350002)

赣州水土保持现状和防治对策

袁 芳1,钟文锋2,宋月君1,3

(1.江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院,江西 南昌 330029;2.赣州市水土保持局,江西 赣州 341000;3.福建农林大学,福建 福州 350002)

水土保持;现状;防治对策;赣州

经过30多年的发展,赣州已成功走出了一条具有区域特色的水土流失防治之路,成为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治理的典范。如今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形势新要求下,赣州水土保持工作应以全国水土保持改革试验区建设为契机,抢抓机遇,与时俱进。在分析现状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水土流失防治对策,以期能增强赣州水土保持发展动力,为推进全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探索新路。

1 水土流失现状

赣州市位于江西省南部,地处赣江上游、东江源头,土地总面积39 379.64 km2,辖18个县(市、区),总人口930万人,是典型的南方丘陵山区。赣州历史上曾是一个山峦叠嶂、森林茂密的地区,但由于近代战争、人为破坏,以及特殊的地质条件,赣南一度出现严重的水土流失生态问题。“兴国要亡国”“宁都要迁都”是当时水土流失严重的形象写照,赣南也因此被中外专家称为“江南红色沙漠”。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赣州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现已成功走出了一条具有区域特色的水土流失防治之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整体生态环境仍比较脆弱。根据2013年公布的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成果数据,赣州市有水力侵蚀面积7 816.67 km2,占土地总面积的20%,其中轻、中度侵蚀面积占土壤侵蚀面积的81%;水土流失程度相比2001年江西省第三次土壤侵蚀遥感调查时有所降低,但分布依然广泛,主要分布在赣江源头的贡水、章水流域和东江源头的九曲河、寻乌河流域,这些流域多为人口密集区和农业生产区,水土流失常见于林下、坡耕地、老果园、废弃矿地等。

2 水土保持成效及主要做法

多年来,赣州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以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维护为根本目标,着力解决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矛盾,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2.1 工作成效

在水利部、财政部等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1983年赣州市兴国县被列入全国八大片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正式开启赣州市水土流失治理之路;在1993年改为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后,赣州的治理县由1983年的1个增加到2003年的15个县(市、区),2013年又增加到18个县(市、区),实现了国家水保重点项目的全覆盖。此外,2004年赣州的上犹县、南康市被列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治理区,2006年又增加了大余县。2006年定南县、安远县、寻乌县被列为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水土保持项目县,并不断扩大治理县范围,目前已有17个县(市、区)开展了专项治理。30多年来,赣州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路、村统一规划,因地制宜配置措施,大规模集中治理。据不完全统计,30多年来赣州市共完成投资约8亿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约1.4万km2,逐步形成了生态经济发展模式。

2.2 主要做法

(1)领导重视,机构健全。市、县两级一直保持着由市县政府主要领导任主任,分管领导任副主任,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组成水土保持委员会的领导格局。市县两级均具有独立的水土保持机构,大多数乡(镇)设有水保站或水保员,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水保工作管理服务体系。市政府把全市的水保生态建设工作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各县(市、区)对水保生态建设任务实行了目标管理和年度考核,将建设“生态县”作为重要工作目标,把“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水保工作方针融入各级领导的工作理念与工作部署中。

(2)完善体系,依法执政。坚持开展水土保持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活动,多渠道宣传水土保持法,增强全民的水保意识和法制观念。狠抓水保配套法规和制度建设,提高水保监督管理能力,逐步形成了上下联动、多部门联动的监督执法体系,有力地推动了“三同时”制度的落实。据不完全统计,近10年来赣州市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率逐年上升,落实水土保持设施项目达95%以上。

(3)综合治理,成效显著。在国家财政、水利、发改等部委的大力支持下,赣州市连续30年资金与治理从未间断,截至2014年全市共开展了604条小流域综合治理,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 848.9 km2,探索出“大封禁、小治理”“五个一”“猪-沼-果”“分类治理技术”等治理模式,林相结构得到优化,农业基础设施大为改善,抵抗自然灾害能力增强,取得了较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赣州多个县(市)获得“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县(市)”等称号。

(4)加强科研,推动治理。在30多年的治理实践中,赣州市将科研与实际相结合,开展了多项部级、省级公益性项目、推广项目,省重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计划等,并开展赣南水土保持生态建设30年实践技术专题调研,全面总结水土保持关键技术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模式,对探索行之有效的水土保持运行机制和科学方法、完善传统治理模式和应用推广生态建设新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5)多元投入,合力共赢。一是将多部门资金整合,重点扶持打造精品示范。二是借助中央资金的“药引子”作用,进一步深化水土保持投资机制改革,大力推行股份制、租赁、招商、承包、拍卖“四荒”使用权等多种形式办水保,吸引大户和广大干部群众投入治理。赣州市有近3 000家民间资本参与水土流失治理,势头好、活力足、潜力大,治理面积超过1 120 km2。这是新时期新形势下加快治理速度、发展当地特色产业、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有效途径之一。

3 主要问题和发展需求

随着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力推进,赣州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强烈以上水土流失面积及比例大幅降低,水土流失分布相对趋于零散化,同时受2014年黄龙病影响,果业开发和改造带来了面源污染及新的水土流失问题,因此目前不宜采取集中连片规模治理和传统的水土保持措施配置。二是生态环境整体还比较脆弱。生态环境基础较差,水保生态系统还很脆弱,特别是森林结构不够合理,主要表现为“三多三少”,即针叶树多(82.8%)、阔叶树少(17.2%),中幼龄林多(94.0%)、近熟林(4.5%)和过熟林少(1.5%),纯林多(73.5%)、混交林少(26.5%)。赣江源头的章江、贡江流域存在严重水土流失的860条小流域中仅有395条小流域得到有效治理,未治理的小流域防灾减灾能力还很低。三是废弃矿山水土流失严重。赣州有“世界钨都”“稀土王国”之称,是我国重要的战略矿产资源开采地。目前钨和稀土矿产资源枯竭,而废弃矿山的水土流失问题却日益突出。据调查,仅废弃稀土矿山地就有5 400 hm2水土流失面积急需综合治理。四是县级监督管理机制还不完善,选择性执法和行政干扰问题急待解决。五是水土保持科学技术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

针对以上问题,目前赣州市的水土保持工作需求:一是加强江河源头水资源保护,减轻河道和水库泥沙淤积,开展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治理;二是完善赣南水保治理模式,增列具有赣州特色的生态治理工程,如针对矿山开采和果园开发方面的专项生态治理工程;三是加强水土保持方案审批、监测、监督、验收等环节;四是加强水土保持新技术的应用推广及科学研究。

4 防治对策

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被列为“全国水土保持改革试验区”的大好机遇下,赣州市应深化水土保持改革,增强水土保持发展动力,以生态文明理论引领县域经济发展转型,在青山绿水间建设绿色家园,实现绿色崛起。

(1)加强预防保护,减少流失源头。一是继续加大水土保持宣传力度,用公众舆论监督水土保持违法行为;二是完善和细化政府考核评价体系,明确各类开发建设项目的最低水土保持方案申报率、实施率和验收率;三是建立水源涵养功能保护区,加强江河源区保护和生态清洁工程的运行管理与维护;四是规范果园合理开发与生态建设模式。

(2)完善执法体系, 加强监督管理。

一是制定公益类项目和非公益类项目编报程序制度,建立多部门协作机制,确保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制度全面落实;二是强化水土保持联动监督检查,全面推动水土保持方案编报、监测监督、技术评估工作的落实;三是加大对林权改革治理开发项目的监督执法巡查,保证合理有序开发,防止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3)完善治理模式,打造健康生态。一是以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为依托,以小流域或项目区为单元,在巩固原有治理成果的基础上,加强林下水土流失治理,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将新农村建设、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生态体系完整、水生态环境优美有机融合,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着力提高小流域(项目区)治理的层次和水平,分类打造生态清洁型、生态旅游型、生态经济型和生态安全型等小流域。二是开展矿山治理及生态果园截污导流工程建设等,探索经验,树立典型,发挥示范带动效益。

(4)加强基地建设,提升工作技术含量。结合赣州不同土壤岩性特征和推广示范研究内容,强化花岗岩侵蚀区、红砂岩侵蚀区、崩岗侵蚀区等水土保持试验基地和赣南油茶开发水土保持试验基地建设,全面推进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和水土保持动态效益监测。

(5)改革创新机制,落实工程管理。对水土保持警示教育基地和科技示范园区等,应加强后期运行维护和管理,真正发挥其作用;对国家水保重点工程,应完善建后管护制度,建立县、乡、村三级水土保持工程管护体系,有效保护流域治理成果。

(责任编辑 李杨杨)

江西省水利科技项目(KT201215)

S157

C

1000-0941(2015)11-0005-03

袁芳(1982—),女,江西南昌市人,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水土保持规划。

2015-06-08

猜你喜欢
水保赣州赣州市
持续做好“后半篇文章:!
——赣州市审计局这样让困难群众感受温暖
赣州市户外拓展运动开展现状调查*
扎根基层不动摇 倾情奉献为水保
农村水利水保工程建设难题及解决措施
野蛮时代终结,动保行业要自律,水保协会年会透露出哪些重大信息?
水保工程的质量监督与管理
老骥伏枥 为霞满天
——庆祝江西省赣州市老年大学建校30周年
赣州好朋友科技有限公司
启航
赣州就业扶贫“251”模式成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