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实践

2015-01-27 10:35虎俭银
中国水土保持 2015年11期
关键词:彭阳县水保项目区

虎俭银

(彭阳县水务局,宁夏 彭阳 756500)

南山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实践

虎俭银

(彭阳县水务局,宁夏 彭阳 756500)

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经济;南山小流域;彭阳

南山小流域是彭阳县由生态型向生态经济型治理转型的示范流域,在治理机制上采用“政府主导、水保搭台、部门整合、全民参与”的协作机制,在治理模式上采用“上保、中培、下开发”的生态经济开发治理模式,实现了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为宁南地区小流域治理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其主要做法是:将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将生态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将水保搭台与统筹推进相结合;将政府推动与市场参与相结合;将机制创新与制度建设相结合。

1 南山小流域概况

南山小流域位于彭阳县东部,涉及6个行政村,总面积29.8 km2,水土流失面积27.0 km2。总人口836户3 607人,农业劳动力2 006人。属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二副区,地貌以梁、峁、坡、沟、川台地为主,地形破碎。土壤以湘黄土为主,土层厚度80~120 m,土质疏松,侵蚀严重。年均气温8.2 ℃,≥10 ℃积温2 482.2 ℃。日照时数2 520 h/a,多年平均降水量450 mm,水面蒸发量1 020 mm,无霜期120~160 d。年平均径流深44 mm,平均侵蚀模数5 100 t/(km2·a),沟壑密度1.63 km/km2。

2 治理思路

以综合治理为手段,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目的,以加快经济发展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坚持将综合治理与新农村建设、产业培育、区域经济发展、当地群众意愿相结合,采用“政府主导、水保搭台、部门整合、全民参与”的协作机制,采取“上保(塬面修建高标准农田,保障口粮)、中培(山腰培育特色经果林,发展林果业)、下开发(川道发展设施农业、生态移民、整治河道、坝地利用)”的生态经济开发治理思路,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3 治理措施

(1)建设基本农田。按照“上保”的治理思路,在山顶塬面,坚持“宽、大、平”和适宜机械化耕作的标准,修建基本农田547 hm2,建小型扬水站1座,发展节灌面积56 hm2,保障项目区群众口粮,为后续产业开发奠定基础[1]。围绕梯田建设,配套建设柳谷坊24处、涝池15座、沟头防护25处,新修田间生产道路和村庄道路146 km。

(2)发展林果业。按照“中培”的治理思路,在山腰坡耕地栽植红梅杏、核桃、苹果、梨、桃等果树,发展经济林751 hm2,并对原有的杏树嫁接改良;在新农村定居点,户均发展0.13 hm2庭院经济林;对流域内648 hm2荒山、荒沟采取针阔、乔灌混交造林,主要有侧柏、油松、刺槐和山桃;在流域内新修道路两旁种植刺槐、垂柳等进行绿化。

(3)发展现代农业。 按照“下开发”的思路,在山下川道区域,建蔬菜日光温室大棚30栋(4 hm2),水泥拱架结构大棚150栋(20 hm2),发展设施蔬菜、林果等生态农业。结合项目区内条件,在川道区建设居民点3个,改造危房(窑)100户三四百间,每个居民点建设垃圾池2座,水、路、电、“四旁”绿化统一规划,安装太阳灶200台、太阳能热水器100台。

4 主要做法及经验

(1)将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南山小流域项目区居住有836户居民,其中736户居住在塬面和川道区,涉及川台塬地1 332 hm2,100户居住在山里,涉及山坡地和荒山荒沟1 648 hm2。通过在山下(川台地)建日光温室发展蔬菜产业,既可提高产出率来调剂土地,集中安置山上群众,也可腾出山上的坡地发展林果业。通过生态建设促进产业发展,依靠产业发展推动生态建设,实现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项目区杨万珍家有5口人,种植梨树1.3 hm2,每公顷收益3.0万元,人均收入7 800元,比原来种植粮食每公顷多收1.5万元,设施农业每公顷能收入4万元以上,相当于山上种粮2~3倍的收入。

(2) 将生态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根据生产资料的重新配置和产业布局,确定南沟、岔口、虎沟门3个移民点,将山上100户群众全部安置到山下承载能力较强的川道区,有效地减少了山上环境压力,拓展了生态保护空间。对于集中安置到山下的群众,从房屋布局、外部环境、综合配套、社会管理和服务等都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标准要求,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并保证每户0.07 hm2设施农业、0.2 hm2经果林。生产条件改善了,劳动强度大大降低,这就为居民更多地参与生态建设、外出务工、参与社会交往、提升整体素质提供了条件。

(3)将水保搭台与统筹推进相结合。在南山小流域治理中,水保部门实施了整地造林、机修农田、渠系等配套工程项目,共计投入600万元。在水保部门搭建的平台上,政府统筹整合扶贫、林业、农牧、城建等部门项目资金,投入超过了3 000万元,形成了“规划引导、政府主导、水保搭台、部门唱戏、全民参与”建设生态、发展产业的局面。

(4)将政府推动与市场参与相结合。在南山小流域生态建设实践中,努力探索在国家投入不足的情况下,构建政府扶持、群众主体、市场参与的建设治理模式。项目区栽植经果林,若全部由政府投资(不包括后期管护),则每公顷投资达9 000元以上;若实行以奖代补的政策,则政府每公顷只需投资6 000元。为充分调动群众和市场参与建设和管护的积极性,项目区适宜栽植经果林的地方全部用于培育林果业,不仅能够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而且符合山地旱区农业结构调整方向,具有比传统农业更高更显著的经济效益。同时项目区部分土地已经流转,引进企业经营,参与生态建设。

(5)将机制创新与制度建设相结合。在南山小流域建设中,水保部门积极创新机制,完善“一事一议”、土地整合与流转、群众参与、张榜公示等办法。为尊重群众意愿,从项目规划、设计到施工,均召开群众大会,对每一项建设内容采用“一事一议”办法确定,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水保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在项目实施前对项目区的土地进行丈量,扣去建设中工程用地,待项目结束时重新分配,并对群众不愿经营的土地进行流转,引进企业进行集约化管理。在项目实施中,对苗木采购、居民点建设、设施农业建设选派村民代表全过程监督,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对项目实施中涉及群众利益的建设内容,及时张榜公示,让群众明白项目建设的每一个环节,确保工程效益得到最大发挥。

5 结 语

南山小流域建立起了完善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水土流失治理度达到80%以上,林草覆盖率达到40%以上,项目区人均年纯收入增加1 000元以上,粮食达到自给。“政府主导、水保搭台、部门整合、全民参与”的协作机制,“上保、中培、下开发”的生态经济治理模式,“一事一议”“张榜公示”的管理办法,很好地把生态建设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实施集中安置、集约生产、科学配置资源等局部高标准治理,达到大面积的生态保护,寓经济发展于生态建设之中,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为宁南山区小流域治理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1] 段义字,白小丽.庄浪县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成效及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水土保持,2011(10):34-36.

(责任编辑 孙占锋)

S157.2

C

1000-0941(2015)11-0012-02

虎俭银(1972—),男,宁夏彭阳县人,高级工程师,从事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

2015-08-28

猜你喜欢
彭阳县水保项目区
合阳县节水灌溉项目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扎根基层不动摇 倾情奉献为水保
农村水利水保工程建设难题及解决措施
基于能值的宁夏彭阳县退耕还草地效益研究
野蛮时代终结,动保行业要自律,水保协会年会透露出哪些重大信息?
水保工程的质量监督与管理
“全民阅读·书香彭阳
——我是朗读者”第一期开机录制
浅谈亚行贷款项目对项目区发展的影响
彭阳县玉米集水补灌试验总结
宝鸡峡节水改造工程项目区水资源平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