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农民收入状况分析

2015-01-27 02:31陶敏全雪莲
绿色科技 2014年12期
关键词:农民收入四川现状

陶敏+全雪莲

摘要:根据2009~2013年的数据,分析了四川农民收入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影响四川农民收入的原因,最后,就如何提高四川农民收入,从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两方面分别给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四川;农民收入;现状

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4)12-0276-02

1四川省农民收入现状的分析

1.1四川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但总体水平仍偏低

四川农村居民收入持续增长,2010~2013年收入增加平均值为860元,收入增长平均是15.41%。但是较一些发达省市和全国平均水平来看,四川农民收入仍处于较低水平。2010~2013年,四川农民人均收入与全国人均收入水平相比平均相差825元,从相对数看,2010~2013年平均相差14%。与一些发达城市相比,农民人均纯收入相差更大,比如,和北京相比,2010~2013年平均相差8369元,从总体来看,北京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四川的2倍多,且收入差距有日渐扩大的趋势。由此可以看出四川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更是低于一些发达省份,在全国排名中,四川处于第20名左右。

1.2四川农民收入结构发生变化

2009~2013年,家庭经营收入所占的比重逐年下降,工资性收入的比重却逐渐上升,而且两种收入所占的比重基本接近,可见四川农民从传统的以种植业为主要家庭经济来源逐渐转向第二、三产业,且有以第二、三产业收入为家庭主要经济来源的趋势。近几年,地方政府通过发展非农产业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增加从事第二、三产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劳务收入增长较快,这就使得工资性收入在农民收入中有较大增长。2003年,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35%,家庭经营纯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58.8%,到2013年,工资性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比重44.9%,家庭经营性收入占纯收入的比重是42.1%。

2影响四川省农民收入的原因

2.1居民消费结构发生变化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居民消费结构和消费观念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人们不再像以前那样迷恋大米、肉类食物,主食由传统的单一的大米变化为海鲜、水果等多种多样的食物。粮食、肉类、油脂类消费价格指数逐年下降,蔬菜、水果、海鲜食物等消费价格指数逐年增长,人民食物的多样性使得传统的对农民粮食的需求性降低,农村粮食出现堆积、难卖的状况,农产品价格下滑,使得那些主要依靠卖粮为经济来源的农村家庭失去了保障,农民收入增长出现困境。

2.2农业生产结构变化

从2009~2013年四川省农民收入结构来看,农业和牧业占据主导地位,农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年平均为50.1%,牧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年平均为42.4%,而林业和渔业占总产值的比重年均分别为2.8%和3.1%,林业和渔业的发展严重滞后导致非农产业发展出现难关,地方产业的停滞使得农村吸纳就业人员的机会大大减少,农民从乡镇企业获得收入难度增大,与那些发达省份相比,四川省农民林业与渔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存在不足,对农村居民纯收入的贡献率低。

2.3农村劳动力转移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四川又是农业大省之一,然而近几年来有不少的农民工纷纷进城务工,劳动力大面积转移给四川农业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农业收入比重逐年降低,非农业收入的比重不断提高,虽然这是农村经济收入从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三产业的必经过程,但是劳动力的转移使得农村出现大面积的荒地,土地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尤其在那些经济落后的贫困山区荒地越来越多,农、林、牧、渔业在农村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地方企业发展落后,四川省农业发展又面临着劳动力短缺的困境,尤其在兴起的“打工潮”中,大部分青壮年选择外出务工,不愿意再从事农业生产,农业生产后继无人也是四川这个农业大省将要面临的困境。

2.4农村劳动者素质低

四川省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文化程度较高的青年大部分选择到城镇工作,农村剩余劳动力素质较低,这对于推动先进生产技术以及农村基础设施的改革显得力不从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面临困境。四川省农村教育水平低,部分贫困地区家庭还存在上不起学的现象,一些贫困的山区由于思想落后,道路不通,大部分农民还是选择传统的农业生产技术,农业机械化水平低下,劳动效率低,用于农业的基础设施薄弱,有效种植面积比重低。

3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

3.1提高农民的工资性收入

工资性收入在农民收入中所占比重很大,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外出务工赚钱,因此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对提高农民收入有着很大的影响。提高工资性收入具体可以采用以下对策。

(1)提高农村居民的受教育程度。四川农村居民与发达城市的农村居民相比思想观念方面还有着一定的差距,文化素质也较低,所以要缩小与发达省份农民收入差距就需要从教育入手,通过教育转变农民思想和提升农民自身素质。政府应该着重抓农村教育问题,提高农民的受教育程度不仅可以提高农村城镇化和现代化水平,还可以转移一部分从事体力劳动和简单化低层次工作的农民,使其成为专业化生产的农民,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增加工资性收入。

(2)发展地方性企业。大力发展农村地方性企业是促进农民收入增加的重要措施,政府方面应当加大对其的扶持力度,大多数地方性企业是集体或者私人投资的小型企业,资金不足是困扰他们的一大难题,所以需要政府在财政以及政策上的扶持,帮助企业走出困境。

(3)增加农民就业机会,鼓励农民外出务工。农民务工收入是工资性收入的重要来源,特别是在近几年四川省农民务工收入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因此,政府应该重点抓组织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的工作,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此外,政府还应发展地方农产品加工产业,引导农民创办第二、三产业的同时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实现务工收入对农民纯收入的增长的促进作用。

3.2提高农民的转移性收入

转移性收入是可支配收入的组成部分,是指国家单位和社会团体对居民家庭的各种转移支付和居民家庭间的转移收入,具体包括养老金、住房公积金、失业救济等。转移性收入在农民收入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因此,提高农村居民转移性收入对四川省农民收入的提高有着促进作用。

(1)鼓励制度改革创新。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决定,改革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出发,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健全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四川省应按照党的十八要求,大幅提高财产性转移性收入,大力扶持农村低收入群体增收。四川省应坚持城乡统筹,加快城镇化,推进农村改革。政府在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增加转移性收入方面,一是要加大涉农补贴力度,二是要提高农民保障水平,三是要进一步增加三农的投入。同时加大对低收入农户扶持力度,实施产业帮扶、就业帮扶等措施,提高四川农民转移性收入。

(2)加大科技富民力度。农户(特别是贫困农户)对农业的依赖性高,所以,政府应该进行制度上的创新,调动广大科技人员、单位和农民的积极性,加强领导、组织和支持科技富民。如此,农民可以通过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产量来提高总产量。此外,四川的旅游景点多,有全国著名的青城山、峨眉山、九寨沟和四姑娘山等,旅游服务内容非常广泛,应充分发挥四川生态资源优势和旅游资源优势,政府可以倡导当地农民积极发展当地特色,通过导游、饮食和娱乐来推广当地特色文化的同时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参考文献:

[1]刘冬林.四川省农民收入影响因素[J].科技广场,2011(6):91~93.

[2]王东.农民收入现状和增加收入的几点建议[J].农学通报,2008(13):20~21.

[3]杜丽清.云南省农民收入现状及增收对策建议[J].安徽农学通报,2013(3):36~37.endprint

猜你喜欢
农民收入四川现状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四川九寨沟发生七级地震
职业教育对湘西州农民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
人力资本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理论及实证分析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对四川新高考中的不等式问题的一点思考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