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红与黑》中的“俄狄浦斯情结”

2015-01-28 07:21骆建嘉辽宁师范大学辽宁大连116033
名作欣赏 2015年32期
关键词:俄狄浦斯红与黑玛蒂尔

⊙骆建嘉[辽宁师范大学,辽宁大连116033]

论《红与黑》中的“俄狄浦斯情结”

⊙骆建嘉[辽宁师范大学,辽宁大连116033]

于连是司汤达《红与黑》中的主人公,综观这个人物的一生,我们发现“俄狄浦斯情结”贯穿其行动的始终。“俄狄浦斯情结”是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中的概念,本文将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入手,探究于连所走过的矛盾心路历程。

于连俄狄浦斯情结精神分析

弗洛伊德在分析《俄狄浦斯王》时第一次提出了“俄狄浦斯情结”这个概念。他指出,男孩从小就对母亲有着特别依赖的情感,有的甚至会在潜意识中将母亲看作自己的性幻想对象。正常男孩随着年龄的增长,“俄狄浦斯情结”渐渐消减,转而在现实中去寻求新的性对象。如果人在幼年时代某种情感受到伤害而被压抑,极易形成某种情结,长大以后常常被这种情结所困扰甚至不能自拔,其行为也会受到该情结的重大影响。我们说一个人有“俄狄浦斯情结”,就是说母亲的形象在儿子的心中占据着中心地位,以至影响到了他和异性之间的正常交往。从弗洛伊德的理论我们了解到:“人的潜意识是心理深层的基础和人类行为的内驱力,它决定着人的全部有意识的生活。”①仔细探究于连的行为,我们可以推断出潜在的“俄狄浦斯情结”时时刻刻影响着他的行动。本文将从以下两个方面来佐证笔者的这一观点。

一、在书本中满足其欲求

于连身体羸弱,相貌清秀,两个哥哥在劈木材的时候,于连却躲在横梁上埋头看书。卢梭的《忏悔录》、拿破仑的《圣赫勒拿岛回忆录》《出征公报》是他最喜爱的书。在《忏悔录》中,卢梭提到了一个贵妇人,这个女人既是他的养母又是他的情妇,卢梭与其同居十四载,度过了一段非常幸福自由的时光。拿破仑也在《圣赫勒拿岛回忆录》中提到妻子是一个比他大得多的贵妇约瑟芬,他在书中极力描述了约瑟芬的聪明、漂亮。拿破仑是于连学习的榜样,是他的精神家园,他的思想性格、英雄梦和爱情均来自于对拿破仑的效仿。“许多年来,在于连的生活中,也许没有一个小时他不对自己说:‘波拿巴,默默无闻而且毫无财产的少尉,是用他那把剑使自己变成了世界的主人。’从幼小的年纪起,他就梦想着有一天他会被介绍给巴黎的那些漂亮女人,他会用光辉的业绩引起她们的注意。为什么他不能够像波拿巴那样被她们中间的一个爱上呢?波拿巴当年还处在贫困之中,就曾被光辉夺目的德·博阿内夫人爱上。”②这个时候的于连,生活在一个女性缺失的环境里,他从这两本书的异样爱情中窥见到了伟人的风采,并表现出深深的认同感,也可以说他是通过从书本中寻找美丽的母亲形象来满足其自身的“俄狄浦斯情结”。

二、与德·瑞那夫人和玛蒂尔德小姐的情感纠葛

于连从小生活在没有母亲关爱的环境中,其“俄狄浦斯情结”备受压抑,他渴求能有一个母亲形象的女人出现,弥补他平日母爱的缺失。德·瑞那夫人是于连生命中的第一个女人,这个女人在他的生命中既充当着母亲的角色,又扮演着情人的角色。于连在初次见到德·瑞那夫人时,就被她充满魅力的眼光和温柔的嗓音深深地打动了。德·瑞那夫人称他为“孩子”,于连对这个称呼倍感亲切,他立刻忘掉了部分的胆怯,甚至忘掉了他为什么要来到这里。在于连的心中,夫人只是个二十岁的小女孩,短暂的接触之后,于连就萌生了要亲吻她美丽双手的想法。在夜幕降临的时候,他以报复德·瑞那市长对他的蔑视为借口,在离市长不远的地方大胆地握住了夫人的手。美丽的双手是母亲的象征,母亲用双手抚摸孩子,用双手指引孩子走路,用双手照料孩子的生活起居,所以在于连的印象中,拥有这样柔美双手的女人就能给他以保护,所以才会在她面前不自觉地放下心中的负担。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俄狄浦斯情结”有很多种表现的方式,例如喜欢和年长的女子交往、交谈,迷恋母亲或年龄大的女性的身体,迷恋她们的衣物等。于连初到市长家,常常会因市长在家而感觉浑身不舒服,一旦市长府邸里只剩下他与德·瑞那夫人时,他就感觉无比愉悦。后来他开始疯狂地迷恋夫人的双手,接着鼓起勇气握住了夫人美丽的双手,到最后甚至连夫人的衣物都开始迷恋起来。小说中有这样的描写:“在他把野心抛诸脑后的那些时刻里,于连连德·瑞那夫人的帽子、衣裙都狂热地赞赏不已。它们散发的香气使他快乐,总也闻不够。他打开她的带镜衣橱,几个小时地站在那里,欣赏着他在里面发现的那些东西的美和整洁。”③这样的心绪的不断深入,正充分体现出了他“俄狄浦斯情结”的发展历程。

弗洛伊德认为,每个男孩儿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有恋母恨父的潜在心理。这里的市长显然是于连心目中父亲的象征,对市长的报复就是于连对父权的挑战。他占有德·瑞那夫人,让市长戴绿帽子,他拒绝不能让市长承担义务的合同,他要求加薪、放假,并迫使市长答应他的要求。这些行为都是他挑战父权的表现,从“俄狄浦斯情结”来看,市长是要和他争夺夫人的情敌,是他“俄狄浦斯情结”实现的障碍,为了解除这一障碍,他做出了种种努力。

从另一方面来讲,于连总是惧怕承认对德·瑞那夫人的真挚情感,他一直以报复市长为借口,他把占有夫人看成是自己的职责所在。为了避免“娶母”的结局,于连只得选择逃离,这和索福克勒斯笔下的俄狄浦斯王极为相似,为了摆脱神谕的应验而逃亡他乡。于连努力控制自己的真实情感,躲进了修道院。尽管如此,于连仍常常按捺不住和德·瑞那夫人通信联系,甚至冒着生命危险身背一架梯子过河、翻墙,半夜里爬进德·瑞那夫人的卧室去幽会。如果说,于连仅仅是为了报复市长而爱慕夫人的话,那他在此时大可不必冒这样的危险来见面。所以,我们可以确定,正是于连的真实情感支配了他的这一举动,他爱德·瑞那夫人,他自己也曾提到过,在他的心中,德·瑞那夫人比巴黎的那些年轻女子不知道要完美多少倍。这样的情愫就是深藏在于连潜意识中的“俄狄浦斯情结”。

为了阻止对德·瑞那夫人这种情感的进一步发展,为了避免“娶母”结局的最终实现,于连认识到要想彻底和德·瑞那夫人断绝关系,只有逃得更远。于是,他离开修道院,前往巴黎。在这里,他认识了玛蒂尔德小姐。这是一位年轻漂亮的贵族小姐,但她缺少可以给予于连保护与温暖的母亲气质,所以于连对玛蒂尔德小姐的爱情掺杂了较多的理性成分,他要向蔑视他的贵族青年挑战,并且要通过贵族小姐向上爬,他的内心缺乏对玛蒂尔德小姐的真正爱情,他企图通过追求她来掩饰对德·瑞那夫人的真实情感。在于连眼里,虽然这位年轻小姐有一双迷人的眼睛,但这双眼睛透露出来的是冷酷的神情,缺乏母亲的和蔼可亲,于连的“俄狄浦斯情结”驱使他排斥这样的女子,只有具有母亲形象的德·瑞那夫人才能够真正满足他内心的欲求。

在于连与玛蒂尔德小姐的恋情将要达到高潮时,德·瑞那夫人写信告发了于连,这封信件的内容除了揭露于连的罪恶之外,还隐约透露了她后悔认识于连,并且提到要与之决裂。突然听到决裂消息的于连,潜意识中母亲的高大形象瞬间崩塌,爱人的背叛使他对人生彻底绝望,他的“俄狄浦斯情结”无所依托,此时的他内心是非常混乱的,他匆忙赶回维立叶尔小城,想要不顾一切地去报复,于是,他冲进教堂,朝德·瑞那夫人开了两枪。这两枪从表面看来,是夫人对他的背叛激怒了他,促使他进行疯狂的报复。但我们从心理层面来分析,这是于连不能容忍夫人的不忠,他企图用毁灭的方式来维护自己心中纯洁的爱情,而这显然是他“俄狄浦斯情结”的又一表现。在得知德·瑞那夫人没有死时,他显得十分惊喜,文中这样描绘道:“我不抱任何幻想,死亡在等待着我,它是公正的。我竟然企图杀害最值得我尊敬和钦佩的女人。德·瑞那夫人曾经像慈母那样对待我。我的罪行是残酷的,并且是有预谋的。”④从表面上看,于连说的这番话是因为他对刺杀“母亲”的行为感觉到无比的愧疚,如果从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情结”来看,这是于连否定了自己企图杀害母亲的行为,他担心他会像俄狄浦斯一样走上“娶母”的乱伦歧途,于是,于连拒绝任何可能生存的要求,甚至承认法庭的判决是公正的,平静地接受了死亡。

综上所述,于连的一生,每当他遇到不如意的事,都要想尽办法回到德·瑞那夫人身边,在他眼中,夫人就是母亲的象征,他渴望在夫人的呵护下,平静、安宁地生活,这正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中的“回归”现象。从“俄狄浦斯情结”这一角度来剖析于连形象,让我们对这部作品有了一个更新颖的认识。

①车文博:《弗洛伊德主义原著选辑(上卷)》,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年9月版,第30页。

②③④司汤达:《红与黑》,郝运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8月第l版,第61页,第66页,第448页。

[1]车文博.弗洛伊德主义原著选辑(上卷)[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9.

[2]吴岳添.法国小说发展史[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4.

[3]司汤达.红与黑[M].郝运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4]秦春光.论司汤达的俄狄浦斯情结[J].长春大学学报,2008(3).

[5]陈秀敏.志贺直哉《暗夜行路》与俄底浦斯情结[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

[6]田丽娟.试析于连的“俄狄浦斯情结”[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7).

作者:骆建嘉,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2013级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研究生。

编辑:杜碧媛 E-mail:dubiyuan@163.com

猜你喜欢
俄狄浦斯红与黑玛蒂尔
读画笔记·自我放逐的俄狄浦斯
项 链
读《项链》有感
The Cause of Oedipus’Tragedy: A defect of humanity Perspective
重释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在科罗诺斯》(行1-719)
只爱黑白红
《红与黑》的主题意义与爱情观
歌剧《俄狄浦斯王》剧照
如果佛来思节退钱了呢
红与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