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缪《局外人》中的“零度写作”

2015-01-28 07:21叶雯南昌大学中文系南昌330031
名作欣赏 2015年32期
关键词:默尔局外人加缪

⊙叶雯[南昌大学中文系,南昌330031]

加缪《局外人》中的“零度写作”

⊙叶雯[南昌大学中文系,南昌330031]

罗兰·巴特的“零度写作”理论是针对萨特《什么是文学?》中的文学介入论、文学为社会和个人的价值观服务的观念而提出的,其内涵大致可归结为三点:一是直陈式的写作;二是中性和白色的写作,具有主体不在特征;三是具有工具性的特征。加缪的《局外人》虽被评论界描述为存在主义文学的代表作之一,但是其写作风格事实上却与萨特的存在主义存在较大的距离,而更接近于罗兰·巴特所主张的“零度写作”。

罗兰·巴特加缪《局外人》“零度写作”

一、“零度写作”理论

罗兰·巴特在法国开创了研究社会、历史、文化、文学深层意义的结构主义和符号学先河,发表了大量分析文章和专著,其丰富的符号学研究成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其中,于1953年发表的《写作的零度》一文,主要是针对萨特的《什么是文学?》而作的,该文从崭新的角度为“写作”本身正名。在这篇文章当中,罗兰·巴特力图摆脱传统的思想和形式含混的分析方式,而倾向于直接观察剖析文本的意义构成方式和条件,其结论具有特殊的理论启示价值。

在前有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所掀起的关于语言学的革命,后有苏珊·桑塔格《反对阐释》等对作品形式的推崇,罗兰·巴特在“二战”后法国左翼思想界和文学界旷日持久的文坛论战环境中发现了“形式”的革命性力量。

罗兰·巴特的零度写作理论大致可归结为三点:一是一种直陈式的写作;二是一种中性和白色的写作,具有主体不在特征;三是具有工具性的特征。罗兰·巴特的零度写作理论是针对于萨特《什么是文学?》中的文学介入论、文学为社会和个人的价值观服务的观念提出的。罗兰·巴特倡导的是一种中性的写作态度,而这种中性的写作态度并不是毫无情感的写作,而是将情感降至零度,不掺杂多余论述,让语词本身引发理性思考,而不是将作者或社会历史带来的某种思想转变为语词,在思想和语言的关系上进行了一次深刻的变革,同时也将零度写作的方式推至大众面前。

二、《局外人》中“零度写作”的可能性

出版于1942年的《局外人》是加缪的代表作之一。过去关于《局外人》的解析多是关于其内容本身的,并将其描述为存在主义文学的一面闪耀的旗帜。

加缪曾经把《局外人》的主题概括为一句话:“在我们的社会里,任何在母亲下葬时不哭的人都有被判死刑的危险。”这种近乎可笑的说法隐藏着一个十分严酷的逻辑:任何违反社会的基本法则的人必将受到社会的惩罚。这个社会需要和它一致的人,背弃它或反抗它的人都在惩处之列,都有可能让检察官先生说:“我向你们要这个人的脑袋……”①萨特也曾称《局外人》是“荒诞的证明”,亦即对资产阶级法律的有力抨击。从内涵角度来说,《局外人》并不符合罗兰·巴特在《写作的零度》中提出的“主体不在”的特征。“局外人”是作者有意塑造的一个极具讽刺意味的角色,用以警醒大众生存的荒诞和反抗的必要。由此《局外人》应当归入传统小说之列,呈现其古典文学的价值。

而从写作实践来看,作者并未对主人公默尔索的行为作出任何主观的价值判断。无论是第一人称的选择还是反传统的独特叙事,抑或从描写手法和风格来看,作者都不曾介入对默尔索的“审判”之中,亦即作者只是对作品加以呈现而不是讲述。如果说我们从《局外人》中提炼到的“反抗”与“荒诞”的主题多是从内容出发,引发出关于人类生存方式的思考,之后对“局外人”的形象作无限的外延,那么从《局外人》中的叙事方法、写作手法及风格入手,我们将看到罗兰·巴特所提倡的“零度写作”的一次完美呈现。

三、“局外人”中的“零度风格”

首先,在《写作的零度》中罗兰·巴特很少用现有文学作品例证其观点,因而使得《写作的零度》的理论时常出现混乱和难以理解的状态,但罗兰·巴特却在文中多次提到《局外人》,并称其为“存在于各种呼声和判决的环境里面而又毫不介入其中”。在罗兰·巴特于1944年发表的一篇谈论加缪小说的论文《关于〈局外人〉的风格思考》中,称加缪的小说是一种“中性的实体”,因而在文论《写作的零度》中,他对《局外人》这一作品的多次例举可以看出,罗兰·巴特应当是肯定《局外人》中存在着“零度写作”的现象。

其次,罗兰·巴特认为“风格的所指物存在于一种生物学的或一种个人经历的水平上,而不是存在于历史的水平上,它是作家的‘事物’、光彩和牢房,它是他的孤独自我。”②巴特强调的是作家的个人风格呈现于文本之中这一横轴线,而对作品所处的历史背景这一纵轴线加以淡化,故而巴特所推崇的是对文本形式的重视。

加缪在《局外人》中主要采用了白描的手法,这种手法与绘画手法的白描近似,不多着笔墨,只用简练的文字描摹形象。《局外人》全篇不足五万字,多用短句且多用来描写外界,长句只占不到百分之五而多用来描写内心。

如开篇的“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昨天,我不知道。我收到养老院的一封电报,说:‘母死。明日葬。专此通知。’这说明不了什么。可能是昨天死的。”③作者将母亲的死以寥寥数语勾勒。由于缺乏修辞,又无景物、人物的刻画,只是直陈母亲死的事实,难以辨别人物以及作者的情感倾向,这一开篇奠定了全篇的基调,从始至终主人公默尔索都是以“局外人”的方式看待周围的人、发生的事情以及更深层次的社会道德、制度、情感价值取向。这种保持中立,毫不介入的态度令人敬佩。在以往的现实主义写作、浪漫主义实践中总是不乏作者忍不住以上帝的身份出现,对人物行为指手画脚,对事件作个人价值观的评说,所以在《局外人》中这份冷静难能可贵,它使得读者得到了尊重,使语言与思想的转换不再是单一的而成为双向的,这种全新的体验使得《局外人》的冷峻、客观都显得尤为亲切。

上述白描的写作手法在全文中的运用,很容易使人感受到《局外人》浓郁的古典散文式的简洁明了风格。而《局外人》的内涵和外延又带着强烈的反传统的存在主义精神,无论是叙事上的反逻各斯,还是风格上的冷峻都如是,因而使得这个作品处于传统和反传统的两级。

第三,在《局外人》的叙事视角中加缪选择了客观式叙述即外聚焦型的叙述,在人称上则采用第一人称,而对主人公默尔索并没有过多的心理描写。可以说加缪使用第一人称只是采用了一种自内而外的冰冷视线,既不观照自身的欲望也不妥协外界的转变。罗兰·巴特在《写作的零度》中也提到了人称对于作品的作用,他认为“‘我’较少具有含混性,因此也较少具有小说性”“小说中的第三人称是这种产生于19世纪的写作悲剧学中最顽固的记号之一”。而加缪所叙述的小说中的人物却处于时间之中,人物在变化(虽然是按照规则变化),而叙述者不变,也就是说,他们是超验自我的叙述者与经验时间中的人物关系,他们彼此相分离。

因而《局外人》整体叙事风格显得冷峻客观,这种剥离了上帝视角的第一人称的叙述显得简单而容易把握,不容易的是主人公失去了对其他人物的控制,每个出现的人物都像默尔索一样独立,我们正如主人公默尔索一样只知道自己的部分,只描述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对他人的知之甚少让小说变得客观冷静,人物性格的丰富描写失去了它的意义。故而读者亦可以是参与默尔索审判的一员,当我们随情节参与其中时,文字失去了它传达思想的能力,而是将思想交还给读者。文字与思想的自由转化显示出零度风格的强大力量。

最后,罗兰·巴特曾说“文学应当成为语言的乌托邦,就是说文学在明知不能超越语言藩篱的情况下依然紧忙地朝向一种梦想的语言”④,不倦地进行着自身的创新。可以说“零度写作”的零度状态是一种乌托邦式的存在。正如新小说派主张的反传统反文学的小说手法,反对作者对作品的干预,强调创作应该写出一个客观的世界,而不是用自己的价值观念、感情色彩去误导读者。与新小说派对萨特的存在主义反感一样,罗兰·巴特的《写作的零度》也是针对萨特的写作介入论而写作的,而加缪以《局外人》为界,也与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渐行渐远。

因而在《局外人》中“出现了一种新的风格,即沉默的风格,在这种风格中,艺术家的声音(远离哀叹、远离诽谤、远离赞美)是一种白色的声音,这是唯一与我们的时代无法治愈的苦恼相协调的声音”。从《局外人》的风格、写作手法来看,它正是“零度写作”能够存在的一种形式。

四、总结

罗兰·巴特认为加缪在《局外人》中“完成了一种‘不在’的风格,这几乎是一种理想的风格的‘不在’”⑤。“不在”指的是“存在于各种呼声和判决的环境里而又毫不介入其中。”⑥在阅读了《局外人》并审视其写作方式及风格之后,确实发现了其关于“零度写作”的实践,同时很好的成为了罗兰·巴特《写作的零度》一文的例证。

①郭宏安:《多余人?抑或理性的人?——谈谈加缪的局外人》,加缪《局外人》,浙江文艺出版社2010年版,柳鸣九译本序。

②④⑤⑥罗兰·巴特,《罗兰·巴特文集》,李幼蒸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9页,第55页,第48页,第48页。

③阿尔贝·加缪:《局外人》,柳鸣九译,浙江文艺出版社2010年版,第10页。

[1]郑克鲁.加缪小说创作简论[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3).

[2]柳鸣九.论加缪的创作[J].学术月刊,2003(1).

[3]郭宏安.新中国60年的加缪小说研究[J].当代外国文学,2013(2).

[4]韦晓琴.《局外人》中的语言运用[J].法国研究,1987(3).

[5]周菡.“零度”的乌托邦——浅论罗兰·巴特《写作的零度》[J].外国文学,2005(2).

[6]项晓敏.对巴尔特零度写作理论的再读解[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

作者:叶雯,南昌大学中文系在读硕士,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编辑:康慧 E-mail:kanghuixx@sina.com

猜你喜欢
默尔局外人加缪
儿童保护没有局外人
浅析默尔索“局外人”的人物形象塑造
琴(外一首)
石头记(外一首)
速战速决经济战
加缪,一个道德主义者
加缪的沉默
罗斯福的细腻
漫画
做自己的局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