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评司马周教授《茶陵派学术档案》

2015-01-28 07:21朱玉婷华东师范大学上海200062
名作欣赏 2015年32期
关键词:论著评介司马

⊙朱玉婷[华东师范大学,上海200062]

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评司马周教授《茶陵派学术档案》

⊙朱玉婷[华东师范大学,上海200062]

茶陵派在明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百年来明代学术界对此研究甚多,成果甚丰。司马周博士的《茶陵派学术档案》一书对百年来茶陵派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评介,为学术界呈现了一段清晰的茶陵派学术研究史,对茶陵派的后续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史料和研究线索。该著作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特色和价值:评价体系完整科学;论著甄选精当;客观史料与学术立场相结合。

评价体系论著甄选学术立场茶陵派学术档案

以李东阳为宗主的茶陵派是明中期文坛的重要诗歌流派,学术界研究热度逐年攀升。从已知情况来看,除周寅宾、钱振民等学者外,司马老师是较早专门研究李东阳及茶陵派的青年学人。司马老师早年于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后离开潇湘,远赴金陵,师从南京师范大学陈书录先生,先后获得硕士、博士学位。陈先生是明代文学研究领域卓有建树的学者,司马老师在其门下致力于明代文学研究并在读博之初选择茶陵派作为研究课题,其博士毕业论文即为《茶陵派研究》。博士毕业后,又进入苏州大学中国语言文学流动站继续从事茶陵派相关研究,课题为《茶陵派与明中期文坛研究》,在此基础上于2010年出版同名专著。步入工作岗位的司马老师依然坚守着茶陵派研究的一方乐土,科研成果多与此相关。自其千禧年开始研究茶陵派到现在已经整整十五个年头,我想《茶陵派学术档案》是司马老师这十五年学术研究的一种总结,也是岁月与生命的一种馈赠,必将渗透着他独特的生命体验。

这些无一不表明司马老师完全有能力做好《茶陵派学术档案》一书的编纂工作。值得一提的是,《茶陵派学术档案》一书乃是武汉大学陈文新先生总主编的“中国学术档案大系”丛书中的一种。该丛书旨在对百年来中国人文学科的学术研究分门别类地加以总结,每一种均包括四方面内容:百年学术史概述、评介学术史上重要的论文论著、百年学术论著提要、百年来学术史大事记。故而司马老师这部著作亦是按照此体例进行编纂。置于篇首的《茶陵派百年研究回顾》一文,从茶陵派成员生平及著作整理、成员构成情况、文学创作、文学理论、书法、历史地位等六大方面一一展开论述,以期真实而全面地反映出茶陵派研究状况,提出诸多建设性意见,既可使普通读者对茶陵研究有一定的了解,又可以为茶陵派的后续研究指明方向,诚可谓一篇茶陵派研究回顾的力作。然而,它并不是仅仅是一篇孤立的论文,而是全书的纲领。如果说《茶陵派百年研究回顾》是从宏观上把握学术史脉络,那么随后的评介部分就是从微观上照应宏观。司马老师选取十五篇有代表性的论文论著进行评介,介绍细致,评论中肯,切中要害,有理有据。提要主要对百年来重要论文论著进行大致介绍,对于评介部分来说是很好的补充,这样使得有关茶陵派的研究材料更加丰富,更加充实,同时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最后的大事记类似于茶陵派的简谱,对百年来有关茶陵派研究的重大事件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弥补“评介”和“提要”中的遗漏,此举亦将茶陵派研究置于社会文化大背景之下考察,呈现出纵、横轴的交叉,为我们了解茶陵派研究动向提供了更多角度。回顾、评介、提要、大事记四部分有机结合,真正体现出学术档案工具性与学术性并存的特点。读罢全书,掩卷沉思,揆其要素,厥有三点:

其一,本书最显著的特色在于评介体系的完整科学。《茶陵派学术档案》的精华莫过于对十五篇论著论文的评介。首先,司马老师在进行评介时,对学者生平、学术经历介绍十分详细,这种介绍并非漫无目的,而是紧扣茶陵派这一中心,探讨学人与茶陵派研究的渊源所在,同时又注意考察学人之间的师承脉络关系。如在评介《谢铎与茶陵诗派》一文的作者林家骊先生时,即点出林先生师从姜亮夫教授,还一并介绍了他在古籍所工作的经历。林先生正是因为所在的古籍所参与《全明诗》项目而逐渐走上明代文学研究道路,遂与茶陵派研究结缘。其次,在具体的评介过程中,司马老师细致地梳理出文章主要观点、特色,思路清晰。还能触类旁通,联系其他学者的相关研究进行比较分析,最后再表明自己的观点,真正做到评论公允,完整科学。如对李庆立先生《李东阳诗学体系论》一文的评介,司马老师明确指出李文从四个方面来论述李东阳的诗学体系:“一是诗文辨体是其高扬的旗帜”“二是诗歌音律是其贯穿的主线”“三是诗歌真情是其追求的宗旨”“四是体系的建构及其影响”。以此为纲,对李庆立先生的文章进行更为详细的解读。在此基础之上又联系学术界其他学人对李东阳诗学体系的研究,司马老师写道:“关于李东阳诗学体系研究的论文不多,除本篇论文之外,主要的还有三篇:雷磊先生的《杨慎与李东阳:观察明代诗学流变多样态的视角》、邓新跃先生的《论李东阳以声辨体的诗学思想》和郭瑞林、郭修敏先生的《宗唐而不拟唐——论李东阳的诗学思想》三篇学术论文。另外就是陈文新先生《明代诗学》中有所涉及。”随后对上述论文论著的观点进行比较分析,最终得出自己的结论:“从上述论文来看,各有偏重,各有所长。李庆立先生论文的独特价值就在于他比较清晰地勾勒出李东阳诗学体系的框架,而这是其他论文虽有涉及但不够深入的。李庆立先生的论文不仅指出了李东阳诗论体系的建构,而且比较深入地分析了这一理论体系及其影响,这有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李东阳的诗学思想及其作用,明确其诗学思想在整个明代诗话理论中的价值和地位。”此外,评介完每一篇论著论文后,司马老师都附上了该学者有关茶陵派研究的文献索引,方便查阅,不可谓不完备。十五篇评介篇篇如此,足见司马老师治学之严谨,功力之深厚。

其二,“深明道术精微”,颇见甄选之功。既然是一部学术档案,在穷尽学术界研究文章的同时必然做到重点突出,有的放矢。哪些该选,哪些不该选,哪些选与否还有待商榷——这都是需要司马老师严肃思考的问题,也是对他甄选之功的考验。若是没有对茶陵学史的全局把握与深入了解,没有一定的学术功力、眼力,往往会造成重要论著的遗漏或是不当选的入选。此外,在重点选入的论著中哪些要放在评介部分重点论述分析,哪些放在提要中简明介绍即可,这也是对编纂者的一种考验。翻看本书目录不难发现司马老师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李东阳是茶陵派领袖人物,故其相关论著论文占据了大量篇幅,这些论著论文也并非任意选取,而是从其生平、创作、诗论、与茶陵派的关系几方面选录了《李东阳年谱》《李东阳研究》《李东阳诗论得失评》《李东阳与茶陵派》等,既有点的考虑,也有面的选择,恰到好处。除此之外,茶陵派其他重要成员、茶陵派与明代其他流派的关系也是治茶陵学史者不能忽略的问题,所以,司马老师在十五篇重点评价的论著论文中还选录了《谢铎及茶陵诗派》《崇尚气节,致力于儒雅文学的复壮——由茶陵派向前七子过渡的杨一清》《茶陵派与明中期文坛研究》《茶陵派与复古派》等重要文献。这些论著的作者也多为茶陵派研究领域的权威,如周寅宾先生,即是目前学术界研究李东阳诗文最为通行的版本《李东阳集》一书的整理点校者,其《李东阳与茶陵派一书》又是第一部正式出版的有关李东阳及茶陵派研究的专著。再如李庆立先生,则是李东阳诗论《怀麓堂诗话校释》一书的作者,是书学术含量颇高。还有些学者虽然不专于茶陵派,却是明代文学的研究专家,他们能更好地从整个明代文学发展的宏观角度研究茶陵派,如陈文新、陈书录等知名学者。

其三,“群言得失之故”,闪耀着作者个人的思想之光。作为一部学术档案性质的著作,《茶陵派学术档案》重在梳理文献资料,评价他人研究概况,但这绝不意味着司马老师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恰恰相反,是书“群言得失之故”,处处闪耀着司马老师的思想之光,体现出其匠心独运,往往于看似不起眼处提出建设性意见,如醍醐灌顶。一方面,司马老师敢于提出反对意见,指出前辈学者的错误之处,且有理有据,令人信服。例如,在对顾易生、孙克强先生《谈谈李东阳的辞赋》一文的论述分析中,顾、郭二人都认为李东阳的辞赋共十九篇,司马老师则认为这一数字是错误的,他将自己搜集到的资料绘成表格,认为李东阳辞赋应为二十四篇,纠正顾、郭二人的观点。另一方面,对于赞同的观点司马老师也不是简单附和,而是表明赞同的理由。如在分析赵伯陶先生《李东阳〈怀麓堂诗话〉的融通意识》一文的过程中,司马老师列举自己博士论文中考证诗话版本的相关章节来支持、补充赵伯陶的观点。可以说读此书的过程中,屡屡能见到这样严肃的思考,一位始终葆有个人见解的评介者形象跃然纸上。

不得不说的是,本书的篇次给读者感觉是略显零散,缺乏逻辑。据了解,司马老师在编纂过程中,是先论著后论文的编排顺序,论著又按照出版年代的顺序依次罗列;论文则是按照先茶陵派整体研究后具体作家个案研究,先文献考证后理论分析,先宗主李东阳后成员的顺序排列。但司马老师并没有在前言或后记中予以具体说明,因此给阅读者看来,篇章排序似乎无序。故而在篇目安排上他还可再斟酌一二,在读者看来有更为清晰地思路。

总的来说,司马老师文献功底扎实,长于思辨且能自觉站在学术史高度,通过对重要文献的梳理、大事记的编年描绘出茶陵派百年研究图景。以往有关茶陵派方面的研究或重于李东阳个人研究,或是对整个茶陵派文学理论与创作的分析,或是对文献资料的整理,迄今为止还没有一本学术史性质的著作问世,故而此书弥补了以往茶陵派研究领域中的空白,也符合了该丛书主编的宗旨:“鸟瞰学术版图,聚焦名家经典,梳理百年史事,指点求索路径。”

“幸此挹余芬,披图漫舒卷”,这是李东阳《题兰·为司冠何公作》中的诗句,读完本书我亦有西涯先生观何公画兰之感,如清风拂面,室有余香。它凝结着司马师的心血,是其十五年茶陵派研究的一次总结,真正做到了古人所说的“辨章学术,考镜源流”。若你要了解茶陵派,那么《茶陵派学术档案》一书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作者:朱玉婷,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编辑:赵红玉 E-mail:zhaohongyu69@126.com

猜你喜欢
论著评介司马
瑞典《幼儿园课程指南》(2019)评介与借鉴
谷疏博《墨戏研究》评介
关于艺术学的“第三种景致”
——《艺术学理论要略》评介
“司马”本不是姓
《梁启超全集》出版
中国文联出版社“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论著书系”
“司马”原来是官名
更 正
暗恋也是一种成长
“司马”最早是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