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编辑的和谐思维

2015-01-28 06:22张正贤
中国地市报人 2015年6期
关键词:新闻照片版次版面

□张正贤

(惠州报业传媒集团《东江时报》,广东惠州516003)

“读图时代”报纸图片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报纸的质量。经常有读者报怨报纸新闻照片质量不高,新闻性、时效性不强,摄影的表现方法陈旧,在版面上的位置杂乱无章。这些不利因素都会影响报纸的“卖点”。如何选用好的新闻图片,使报纸刊登的新闻图片新闻性强,并在版面上安排最合适的位置,实现新闻图片内容与版面的形式的和谐统一,用《解放日报》副总编陈振平的话说,这一切“取决于报纸图片编辑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新闻摄影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成功的图片编辑,而缺乏经验的图片编辑则可能扼杀新闻摄影的灵魂。

树立和谐的新闻意识

作为一名图片编辑,必须坚持党性原则,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以科学和谐的编辑思维,选好编好新闻图片,奉献给读者赏心悦目的视觉新闻信息。

报纸对有新闻价值、时效性强的新闻图片能否在第一时间刊发,取决于图片编辑新闻意识的强弱。新闻图片是对正在发生的有报道价值的新闻事实通过现场抓拍的瞬间形象,报道的内容一定是新近出现的新人、新事、新情况、新现象。如:笔者获知厦深高铁即将开通的信息后,早早地与有关方面联系,提前到线路、站场踩点,酝酿如何拍摄更佳的新闻照片。2013年12月28日上午6时30分,笔者自己驾车到惠东县稔山镇,攀上海拔700米的高山一处最佳拍摄位置,等候近三个小时,抓拍了厦深高铁开通中高铁列车飞速驶出隧道,奔驰在铁路高架桥上的新闻照片(见图1),在第二天出版的《惠州日报》要闻版显著位置占四栏刊发,用画面定格这一历史性时刻。从画面上看,高铁列车从隧道驶出,飞奔在铁路高架桥上,隧道和高铁列车起着呼应关系,铁路高架桥的一座座桥墩,好似钢琴上的键盘有节奏有韵律,照片中的隧道、铁路高架桥、高铁列车、村落,整个画面和谐完美统一。此照片新闻时效性强,第一时间向全国人民报道“厦深高铁通车”这一振奋人心的喜讯,由于事前为拍摄角度、拍摄时间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使得这张图片集新闻性、动感性、艺术性于一体。这幅新闻照片获2013年度中国地市报新闻奖二等奖。

新闻图片反映的人必须真实可靠,不能张冠李戴,拍摄时不能摆布被摄对象,编辑制作时不能用电脑随意拼接删改,移花接木,制造假新闻照片。近年来,假老虎、假羚羊、假鸽子的假新闻图片教训是惨痛的。

新闻图片选编时,新闻图片说明文字要准确无误。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要清楚。新闻图片有新闻性,才有可读性,对新闻图片的分类选择,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

强化和谐的受众意识

图片编辑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多报道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多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多宣传人民群众中的先进典型,激励全体人民信心百倍地创造美好生活,实现中国梦的宏伟愿景。

新闻图片要传递有价值的视觉信息,满足受众对新闻视觉信息的需求。新闻图片赞扬什么,反对什么,会对受众的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图片编辑既要当编者也要当读者,要知晓受众需要什么样的视觉信息。新闻图片应反映受众应知、欲知而未知的新闻事件或人物,满足受众对形象视觉信息的需求。因此题材选择应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优秀人物为切入点。要掌握受众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受众中有科技工人、农民、士兵、学生、普通市民等,他们对新闻图片的题材选择各有不同,不能把编辑思想强加于受众。选择图片时先要从宏观上考虑为什么选这一幅照片,其新闻的重要性和显著性何在?刊发后会产生什么样的社会影响,也就是说,受众需要不需要、关注不关注、满意不满意,应该成为图片编辑在选择图片时关注的重点,只有这样才能编排出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图片。作为图片编辑,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研究受众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要求,探究受众心理,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编辑新闻图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多报道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多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多宣传人民群众中的先进典型,多为社会提供正能量。

新闻图片要反映受众应知、欲知而未知的新闻事件或人物,满足受众对形象信息的需求,服务受众意识就是“贴近群众”的具体体现。要掌握受众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受众的职业、经济环境、文化水平不同,他们对新闻图片的题材选择也有不同,不能把编辑思想强加于受众,在选择图片时要把能反映受众普遍关注和需求的,作为重点考虑,只有这样才能编排出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图片。笔者在新闻图片题材的选择时,始终注意“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优秀人物为切入点”。例如:惠州市仲恺高新技术开发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聚增,生活和生产用水严重不足,用水高峰期无法满足群众的用水,仲恺区出现用水难的问题。针对这与群众密切相关的问题,惠州市委、市政府决定,从2011年12月27日起,在惠州市仲恺区潼湖镇建一座首期供水20万吨的潼湖水厂。从2011年12月27日动工到2014年7月9日投产,历时两年半,笔者全程跟踪拍摄报道。并在2014年7月9日潼湖水厂正式投产日,《东江时报》用一个整版新闻摄影专题图片(共六张),报道“潼湖水厂建成记”(见图2),并在《东江时报》封面,用一张水厂建成的图片做导读,潼湖水厂“放水”,仲恺区“解渴”潼湖水厂投产当天,此组照片见于报端,使仲恺区群众欢欣鼓舞。

作为图片编辑,力求新闻图片在报纸版面上的位置、大小、版次、色彩等,做到科学和谐完美,局部与整体在构图上和谐统一。重大重要新闻题材的新闻照片上报纸封面,大照片占整版,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读者看后感到震撼。

新闻图片在版面的大小、在版面的位置(上半版或下半版,左栏或右栏)及版次不同,意义不同。给读者的印象和影响也不同。在新闻图片编排设计时,要具有视觉冲击力和亲和力。新闻照片内容与版面文字内容要和谐匹配,和其他稿件的相互关系要和谐,比例规范化。在对新闻图片进行编辑时,要把重大新闻题材的新闻照片放在报纸封面,大图片格局占整版,重要有新闻价值的图片放在一版,在版面位置的上半版,一般不小于四栏。新闻图片从内容到形式的总体编排设计,要力求在版面上位置、大小、数量、版次,都做到科学和谐完美的统一。

增强和谐的版面意识

图片编辑把最有新闻价值的照片选好后,最终要落实到版面上,在版面上的位置、大小、版次、色彩等都要做到和谐完美。局部与整体在构图上和谐统一,取决于图片编辑的版面意识。现在有的报纸新闻图片刊发存在着混乱现象,该发一版的却发在其他版面,该放上半版的却放在下半版,该放大的反而缩小,该发单幅的却发成组照,该发组照的只发了单幅,不和谐的版面因素,会使读者看后感到别扭。

新闻照片在版面上的大小、位置、版次的不同,给读者的印象就不同。新闻图片在编排设计时,要具有视觉冲击力和亲和力。新闻照片内容与版面文字内容要和谐匹配,和其他稿件相互关系要和谐,比例要规范化。版面上半版重于下半版,左栏重于右栏,版次一版重要,其他版面按序次之。有新闻价值时效性强的好照片,放在一版上半版,版次也要和谐,不要一版刊登的照片,又在其他版面出现同一内容的错误。

图片色彩要和谐完美,暖色调可以给读者温馨和激情,冷色调给读者以严峻和肃穆,色彩可以传情达意。图片编辑对新闻图片从内容到形式总体设计,新闻图片在版面上位置、大小、数量、版次,都要做到科学和谐完美的统一,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如:2009年3月20日,大亚湾中海油1200万吨惠州炼油项目,经过四年多的建设,终于生产出合格产品,这一重大新闻题材的图片,编排在3月21日《东江时报》封面整版(见图3),形成极强的视觉冲击,令读者看后感到振奋。

猜你喜欢
新闻照片版次版面
关于论文中参考文献书写格式的要求
拓维信息“收费稽核系统V1.0”入选2022年度湖南省首版次软件产品
拥有猫一样的眼睛
原材料技术要求传递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空间
读图时代报纸数码新闻照片档案管理
纪念《河北教育》创刊70周年·风采
报社新闻照片档案管理策略探讨
新媒体时代宽画幅新闻照片的拍摄探索和尝试
版面撷英
版面“三评”看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