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老外结识孔子

2015-01-29 15:22潘志强
江苏教育 2014年24期
关键词:衢州二中儒学

潘志强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深耕国际理解教育二十多年的浙江省衢州第二中学,每每遇到外国朋友来校交流,师生们都很快乐,因为大家深知,这又是一次实践国际理解教育的好机会,是帮助学生开阔视野,理解文化差异,培养国际公民能力的实践课。近两年来,这种快乐,有了一种新的涵义。衢州二中距离南宗孔庙不过两千米,是全国最早创建儒学校园的中学。我们在理解、吸纳别国文化的同时,自觉向外国朋友推介儒学,乐于让更多的外国朋友结交孔子,把儒家思想带回去,把中国文化带回家,使国际理解教育的文化传播不再局限于由外向内、从西到东的单向传播,而是增加了由内向外、从东向西的反向传播。

一、国际理解教育双向传播呼应国家战略,承担国家责任

2014年3月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中指出:“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和多种宗教。如果只有一种生活方式,只有一种语言,只有一种音乐,只有一种服饰,那是不可想象的。”“对待不同文明,我们需要比天空更宽阔的胸怀。”习主席的重要讲话不仅一针见血指出不同文明应相互尊重、和谐共处,也提出了文明交流互鉴应成为国家战略,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

衢州二中是国家汉语国际推广中小学基地、浙江省外国留学生教育基地。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和文化交流的中心,应该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的责任。当今世界,从亚洲到非洲,从欧洲到美洲,民族、宗教、文化差异巨大而又共存相交成为全球化发展中的一种现实,中国了解世界和世界了解中国同样重要。在国际理解教育中,不仅要让中国的学生接触到不同地域的文明,使之具有国际公民的气质和能力,也要把中国的文明和文化,实时传递给外国朋友。通过对外交流,播撒理解的种子,让更多的外国友人接触与了解中国文化,用学校的、民间的、文化的方式,和国家战略呼应,是教育人应有的担当和使命。

二、国际理解教育双向传播是创新和提升

衢州二中开展国际理解教育多年,对国际理解教育的认知和实践是一个逐步提升的过程,之前曾经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对外交流与英语教学相结合,增进师生英语水平,让学生更多了解以英语为母语的西方国家的文化背景;第二阶段,师生与不同种族、不同国别公民的直接接触,开阔视野,培养未来参与国际事务的能力;第三阶段,开发依托于学科课堂的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模块以及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的实践拓展模块,完善了国际理解教育的校本课程体系;第四阶段,不仅教育学生以宽容的态度,理解和尊重世界不同的文化,培养地球公民意识和素质,更注重教育学生认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民族情感与国家责任;第五阶段,精心打造基于国际理解教育的公共外交平台,努力让衢州二中所有师生都活跃在国际公共外交的舞台,展示我校师生从容、自信、大度、大气的国际公民风范。

2013年,我们对国际理解教育的实践又有了新的理解和认知,我们创新性地提出双向传播,是国际理解教育公共外交层面的一次递进、一次提升和一次升华。学生在国际理解教育的熏陶下,有了国际意识,有了家国情怀。通过我们和外国友人的双向互动,更自觉、更系统、更集中地将中国文化反向传播。孔子是中国文化的符号,儒家是中国文化的精髓,衢州二中是全国最早、为数不多的儒学校园。我们有资源和条件,让外国朋友认知孔子,从而认知儒家文化,传播中国文化。国际理解教育中,我们对于异域文化来说曾经是接受客体,现在则反过来是传播主体。在与国际友人的各种接触中,文化反向传播,拓展和升华国际理解教育,是自然和必然的新阶段。

三、国际理解教育双向传播的路径和协同效应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孔子则是中国文化在世界上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反向传播首先定位于传播儒家文化,并充分考虑外国朋友接受文化路径的差异性,确定传播载体为外国友人感兴趣的人,以孔子这位举世闻名的文化名人为聚焦点,由人及至文化,由文化及至思想。

1.搭建切实有效的反向传播平台

搭建的平台主要包括友城(浙江省衢州市和美国明尼苏达州的雷德温市是友好城市)互派交流、中英盖普项目、国际游学互访、海外高端来访、国际孔子学院、国际校间教育考察平台等。同时,我校还是浙江省外国留学生教育培训基地、全国汉语国际推广中小学基地。每年近千名外国友人到校访问,确保了相当数量的反向传播的人群基数。

2.以孔子和儒学文化为中心的反向传播着力点

衢州二中在全国最早提出了“传承南孔文化,打造儒学校园”的口号,从儒家经典提炼传统文化精髓。孔子元素无处不在,有关孔子的物理空间(孔子画像、雕塑、经典名句)遍布校园,南孔文化沙龙、南孔文化校园剧创作和表演、《论语》故事新编、《论语》漫画创作等随时可见,为外国友人创造了认识孔子、了解孔子、亲历儒学文化的环境和氛围。

每年一次的南宗祭孔活动,也是国际理解教育反向传播的绝佳时间点。孔祥楷先生是孔子七十五代嫡长孙、大陆最后的奉祀官,同时也是衢州二中首届校友。受邀前来的各国孔子学院院长及师生都会参观我校,我校师生与他们进行以儒家文化为中心的文化对话和交流。我校的“南孔翰林院”学习网站这一网络平台已经成为学术性较强、资料涵盖广的专业儒学网站。

3.设立随时随地的友好型反向传播讲堂

我校每年都进行“勤奋之星”和“孝敬之星”评比活动,举办“我为老师画肖像”等活动,“感恩教育”为主题、儒学文化为核心的活动不胜枚举,学生举止谈吐、待人接物已经初具儒学气质。学校还编制了校本教材《南孔文化》《儒风习习来》,通过将儒家文化课程化,让儒学根植于每个学生的意识中。我校教师《南孔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应用研究》和《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探索与实践的研究》分获浙江省中小学教育科研最高成就奖——第三届和第四届省政府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我校儒家文化借由国际理解教育反向传播的探索,有了深厚的基础。每一位衢州二中师生,都是活动的孔子课堂。在与我们学生的接触中,尤其是在同吃、同住、同上课的过程中,不同种族、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外友人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到,中国年轻人的思维、行事是具有儒家文化色彩的。

文化的反向传播是传播不是输出,是友好型的而不是强制性的。我们对外国友人的反向传播强调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为外国友人消弭因文化差异产生的误解,帮助他们更多理解孔子,以及在孔子思想影响下的现代中国人。

4.反向传播的协同性效应

国际理解教育教育学生以宽容的态度理解尊重地球上不同的文化,培养他们的地球公民意识和素质。实践证明,反向传播并不会本末倒置,不会因此而使学生忽略对异域文化的理解、包容、吸纳。相反,反向传播的国际理解教育,会对外国友人和本国学生主体同时产生作用,有一种协同性效应。它要求本国学生对以儒家文化等为精髓的中华文明更为自信,使学生更全面、个性、可持续发展,具有国际公认优秀素养,能参与未来国际合作与竞争。

(作者系浙江省衢州第二中学校长)

猜你喜欢
衢州二中儒学
儒学视阈下刍议箪食瓢饮的颜回之乐与现实意义
衢州烂柯山
Qinghu: Glorious Trade Town on Silk Road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霍邱县教师书画作品选登
高中计算机学习中的数列求解办法
2015 年新儒学“一体两翼”发展格局
衢州风物志
Teachers Sour Over English Training P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