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充电”要“满格”

2015-01-29 16:31刘福奎
中国领导科学 2015年9期
关键词:庸俗化充电电量

刘福奎

学习“充电”要“满格”

刘福奎

在日常生活中,不少人上班、出门、出差前,都有将手机电量充到满格的习惯,甚至随身携带“充电宝”。如果说手机是否充好满格电量直接影响通信联络、影响工作生活的话,那么一个人是否注意保持学习常态,给大脑经常充充电、注重备足“满格电量”,则直接决定着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决定着一个人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古人云:“智乃进德之基”。一个人掌握的知识越多,眼界就会越开阔,精神就会越充实,境界就会越高远。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不注意学习,忙于事务,思想就容易庸俗化。如果说要变质,那么思想的庸俗化就是一个危险的起点。”作为党员干部,不仅做事要干净,灵魂更要干净,而净化灵魂最好的办法就是终身学习。更何况现在学习已经成为一种全民行为,作为党员干部,注不注意学习,不是称职不称职的问题,而是失职不失职的问题;不是进步快慢的问题,而是会不会被淘汰的问题;不是个人的问题,而是能否完成好组织和上级赋予的任务的问题。实践告诉我们,不学习不但是致命的弱点,也是危险的起点。党的事业需要每名党员干部必须加强学习,自觉做终身学习的模范,用学习来提高能力素质,更好地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工作。

保持“满格电量”要经常“充电”,弥补本领恐慌和能力不足就要加强学习。学习上,党员干部都应像老鹰猎食那样不断地猎取新的知识,像蚂蚁搬家那样不断日积月累,像蜘蛛织网那样细致严谨,像蜜蜂那样酿出知识的甜蜜果实。什么才是正确的学习态度呢?早在1938年10月,毛泽东同志就指出:“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今天,领导干部加强学习也有一个端正态度的问题,而毛泽东同志的这段论述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要持之以恒,就像喝水一样,一天不喝就过不下去,不能够仅凭兴趣心血来潮、三分钟热情,也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保持常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现在的知识更新速度快,根据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广泛阅读、坚持学习,活到老、学到老。领导干部加强学习,根本目的是增强工作本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当前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始终跟上党的创新理论步伐,并用以指导实践,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现实问题。

事有所成,必是学有所成。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深刻认识到学习是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是个人增长知识、增加智慧、增强本领的根本途径。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提出,学问应追求“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三种境界,揭示了学习的基本规律。许多古代学者把马上、枕上、厕上和夜晚、雨天、节假日的“三上三余”时间作为奋发学习的好时光。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应当学习古人的这种精神和态度,真正认识到:不怕水平低,就怕不学习;今天不充电,将来靠边站;今天学习不努力,明天努力来不及。要把加强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工作状态、一种良好习惯、一种精神追求、一种思想境界。要自觉投入学习实践活动中去,少一些应酬、多一些学习,少一些自我满足、多一些自我加压,少一些浮躁、多一些勤奋,像给自己的手机充电那样抓学习,让自己的大脑经常储存、时刻准备“满格电量”。

(本文作者:河南能源永城职业学院党委委员、组宣部部长)

责任编辑:张 翔

猜你喜欢
庸俗化充电电量
储存聊天记录用掉两个半三峡水电站电量
物联网智能燃气表电量自补给装置
基于功率的电量智能修复算法研究
什么是科学宣传观
从“兄弟”“老板”到“同志”,助推党内关系清朗化
切勿将“和谐社会”庸俗化(道德化)
新型汽车—现在即未来
到岗先“充电” 培训重“破难”
互联网思维不能庸俗化
节假日来电量预测及来电量波动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