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记者素养就是提升党报竞争力

2015-01-30 16:26武颖杰
中国地市报人 2015年4期
关键词:党报果农精品

□武颖杰

(兴安日报社,内蒙古 乌兰浩特 137400)

提升记者素养就是提升党报竞争力

□武颖杰

(兴安日报社,内蒙古 乌兰浩特 137400)

什么人可以当记者呢?对于这个问题,每个人的答案都会不尽相同。有人做了形象地概括:别人看到了想到了,你没有看到没想到,那么你当不了记者;别人看到的想到的,你也看到了想到了,你便能当记者;别人看不到想不到的,你看到了想到了,你能成为好记者。

这个命题说的就是记者素养问题。在当今各种媒介激烈竞争的大背景下,党报作为传统媒体的优势越来越小,如何在竞争中保持主流媒体的地位,提升党报的竞争力已是当务之急。新时期的党报记者应具备怎样素养呢?除了必要的文化基础外,要有卓尔不凡的新闻发现力,要有高屋建瓴的宏观意识大局意识,还要有不甘于后的精品意识。只有具备了这样的素养,才能成为这个时代优秀的记者。有了这样一群优秀的记者,党报才能在竞争中有所凭借。

卓尔不凡的新闻发现力

进入信息时代,每天扑面而来的各种事实不会张嘴说话,也就不会告诉你什么是新闻、什么不是新闻。这就需要记者练就寻觅、认定新闻价值的本领,从纷繁海量的事实中挖掘出新闻“金矿”。要做到具有不凡的新闻发现力,记者要做好三种积累:一是全面、准确、深刻地领悟和掌握党的方针、路线、政策,才会具备高屋建瓴的前瞻能力、俯瞰能力;二是对国情、地情了然于胸,才会具备“发人所未发、见人所未见”的洞察力、透视能力;三是对区域的民情、民意透析入里,才会具备“三贴近”的敏锐能力、思辨能力。

采写新闻不仅要“看”而且要“想”,想别人所想不到的。曾获得第十一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的消息《生态失衡给人们带来麻烦——蜂蝶无觅处 忙煞众果农》,说的是河南商丘三月果农人工授粉的事情。媒体曾报道过人工授粉致富的经验,但没有人从生态失衡的角度去思考过,更没有人想到从这个侧面去说明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这篇作品的过人之处,就在于他既看到了别人看到的,更想到了别人没有想到的。这就是日常做好积累功课的必然结果,于常态中发现不寻常,对事物看得更深更透。

高屋建瓴的宏观意识

在日常的新闻采编过程中,常有编辑说记者或通讯员的稿件立意不高,角度平平,素材“瞎”了。造成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作者缺乏宏观意识,采访写作过程中往往只是就事论事,对新闻事实处于平视状态,局限于一隅。解决这样的问题其实并不很难,这就要求地市党报的记者既要强调新闻本土意识,又要跳出本土,把本土的新举措、新气象、新观念、新思想放到全国去衡量,以本土的新闻由头契合全社会的关注热点与期待焦点,这样文章的立意也就高了。这就是所说的新闻题材源于当地、新闻思想高于当地,这要求记者通过日常积累培养自己的宏观意识。

著名记者华山是这样形象地阐述点面关系的:比如抓小鸡,老鹰总是先飞得高高的,在空中转上几圈,瞅准目标,然后一头猛扎下来——小鸡一下子就被抓走了。“飞得高,抓得准”说的就是突破一点必须和了解全面结合起来。

记者水平的高下在于对事物认识的深浅。记录事实、概述全貌只是记者的一般技能,而揭示真相和本质才是记者的得意之笔。记者在新闻报道上不能仅限于简单地报道新闻事实,还应该具备善于思考的头脑。站的要高、视野要开阔,时刻要保持大局意识和政治意识,学会把新闻事件放到客观的社会背景中去分析和考量其内在价值。《生态失衡给人们带来麻烦——蜂蝶无觅处忙煞众果农》一文的作者就是把一个看似平常的新闻事件放到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中去考量,才找出了别人没有看到、想到的问题,才在“写烂了”的新闻中挖出“金矿”。

根植于心的精品意识

新闻精品是党报在新形势下参与市场竞争的有力武器和不二秘诀。党报记者素养的第一要素,应该是牢固的精品意识,这是记者发现新闻写出好新闻的原动力。作为一名有新闻理想的记者,必须培养自己的精品意识。

一篇好新闻的构成,常常需要三个条件:一是主题好,具有较大的宣传价值;二是题材好,具有较高的新闻价值;三是表现好,在写作上起码没有“硬伤”。

精品毫无疑问都是磨出来,这个“磨功”更主要的是体现为思想意识上的准备和新闻功力的积累。新闻发现与偶然,却出炉于反复锤炼。好的线索固然重要,但如果表达方式陈旧、老套,那同样也出不了好作品。只有精心打磨,反复锤炼,精炼主题,深挖细节,创新手法,才能打造出新闻精品。

采写新闻光有“看”是不够的,还必须“想”,认真仔细地“想”。每得到一条新闻线索,都应仔细想一想:这是别人看到了想到了的东西,我还能不能比别人看得更深一些,想得更复杂一点?应该从哪个角度切入?怎样才能从纷繁复杂的新闻线索中抓到“大鱼”?

“想”是建立在知识积累基础之上的,并通过关注社会现实来发现有价值的新闻素材。这应该就是我们所说的“独具慧眼”吧。同时,要有打造新闻精品的匠心。看到、想到一则具有较高新闻价值的题材,就要尽可能全面地去围绕它挖掘各种材料,让“好马”配上“好鞍”。

要打造新闻精品,离不开深入采访。发现好的新闻素材,深入采访是打造新闻精品的基础。一深入就生动,一贴近就真实,记者应该练好采访基本功和写作功。一篇优秀的新闻报道,仅仅主题重要远远不够,它还应该在新闻写作方面有所突破。文无定法,要敢于打破条框束缚,避免模式化写作。只有这三个条件都具备了,才称得上是新闻精品。

猜你喜欢
党报果农精品
樱桃红了,果农笑了
田间地头“惠”果农
专家当保姆 果农心里稳
流翔高钙为果农把脉支招
一项持续九年的公益活动,让我们见证了党报的力量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办好党报内参的思考与探索
精品画廊
釉光青精品欣赏
以“专、新、深”做强党报文化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