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打造舆论监督过硬品牌

2015-01-30 16:47蔡萌
中国地市报人 2015年3期
关键词:舆论监督党报新闻报道

□蔡萌

(保定日报社,河北保定071051)

精心打造舆论监督过硬品牌

□蔡萌

(保定日报社,河北保定071051)

舆论监督是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政府赋予党报的一项神圣职责。同时,也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舆论监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舆论监督当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舆论监督栏目记者要精心谋划,把“舆论监督”栏目办出“特色”以立足,提升“品质”增品位,打造“精品”树形象。最终提高舆论监督的战斗力,提升党报的品位和亲和力,塑造党报的良好形象。

以特色立足:给读者一个关注的理由

党报的特点决定了党报舆论监督的类型、形式、频率、内容。党报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担负着宣传和解释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重任,因此具有一般报纸所不具备的指导性、权威性,党报新闻在市级诸多新闻媒体中具有相当分量。不管是何种类型的新闻报道,党报都应当起到伸张正义、弘扬正气、凝聚人心、鼓舞士气等促进社会进步;用理性思维增加新闻报道的深度,把新闻报道推向给人以理性分析与思考的高度。

舆论监督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具体体现,是人民群众行使监督权利的重要形式,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媒体的一项重要功能,是反腐败的有力武器,也是端正社会风气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舆论监督的实质就是人民群众通过各种舆论媒介对党和政府的工作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也是党和人民通过新闻媒介对社会进行的监督。

党报特点决定了党报舆论监督栏目的思路:

其一,吸引读者的关注,党报上发表的稿件要想形成影响力,必须有特色,有自己区别于其它栏目的内容和独特之处,党报以正面报道,弘扬主旋律为主,舆论监督是唯一公开揭露社会问题和丑恶现象的栏目。舆论监督要做出品牌,其立意必须高瞻远瞩,抓大放小,宁缺勿滥;必须面向社会和百姓关心的问题;必须坚持新闻规律和宣传规律的统一,有的放矢,服务服从大局和维护报纸的整体社会形象;必须与时代合拍,与时俱进;必须公平、公正,力戒偏颇,让人心服口服。与此同时,报纸舆论监督在进行品牌定位时同样要考虑在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的目标受众的阅读需求和阅读习惯,增强贴近性,体现出地方特色。确定好舆论监督品牌定位后,精心经营才能形成品牌效应。

实践证明,确定舆论监督的品牌坐标,搞好舆论监督的品牌定位,关键就是要抓好“结合点”。舆论监督要真正反映群众的呼声,促使问题解决,新闻记者所抓的“结合点”,也就是舆论监督的内容应是群众普遍关心、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所要批评的,应是与时代不合拍,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人民群众不满意的、痛恨的丑恶现象,也是影响党和政府做好当前工作的社会问题;所提倡的,应是人民群众在市场经济中涌现出来的新人新事,也是党和政府在各个时期所倡导的时代精神;所要达到的效果,应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欢迎,也容易赢得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其二,突出品牌意识,强化读者关注力度。确立了舆论监督的品牌定位,是搞好舆论监督的前提,但是真正要使舆论监督成为品牌,使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最为关键的是培育好舆论监督的栏目。例如,《保定日报》群工部开辟的“读者来信”、“来函照登”、“刺玫”、“记者调查”、“法眼观澜”、“反馈”、“呼吁”等栏目,刊发的一些不文明现象的照片,围绕群众工作,依照群众反映的问题的类型不同,针对性地进行采访,以创建和谐社会,鞭鞑假恶丑,弘扬真善美为最终目的,吸引读者不断关注。保定日报社的舆论监督工作得到上级领导的认可,人民群众的喜爱。回顾我们所走过的道路,舆论监督专栏之所以受到读者的欢迎,关键是在读者心目中确立了品牌形象。尤其是“记者调查”专栏,经过5年的精心打造,已成为保定市人民喜爱的名牌栏目。这一专栏的成功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定位准确、内容丰富多彩,能确实为老百姓解决问题,推动基础机关工作,既有焦点透视,又有记者观察,还有来函照登,让老百姓真真切切地体验到,其栏目的内容弘扬了“真、善、美”,鞭挞了假、恶、丑,体现了“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教育人”的宗旨。

以品质提升:用品位扩大栏目的影响力

一个成功的栏目正如同一个成功的企业,无不视品质为生命。首先,品质保障来源于其背后报社领导强大的支持、编辑记者不懈的努力。几年来,一批在全市有广泛影响的、高质量的内容的稿件对读者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其次打造舆论监督品牌,提升品牌效应,要力求事实准确。人们越是重视舆论监督,记者进行批评报道就越要慎重。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批评稿件的真实性更为重要,来不得半点虚假。记者撰写批评稿件,要做到:面对来信来稿,首先要吃透投诉的材料,理清调查的思路;对重大问题的批评稿,发表前应与被批评者见面;对重要的来信投诉,记者必须件件实地调查,做到与当事人双方亲自见面,与所反映事件的主管部门见面,保证事实真实可靠。只有坚持这一前提,才能从复杂的现象中抓住关键,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和因果关系,揭示事件的实质,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舆论监督的高质量靠群众的信任支撑。群众的信任度不仅在于报道内容与群众的密切性,同时来自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准确。信任度是衡量新闻宣传效果的根本尺度。如果新闻媒体所传播的内容得不到群众的信任,新闻价值就无从体现。这就要求记者强烈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细致入微的工作、实事求是的作风、与人为善的态度,使新闻报道力求客观、公正、准确。对查不清、摸不准的情况,必须查清摸准后发表。对决定曝光的问题,编辑部要派记者一件一件去落实,以获得翔实的第一手材料,不得有半点马虎。

以新颖开拓:用精品赢得最大社会反响

新闻舆论监督可以在数小时到数日内产生监督效果,干预最为迅速,这是其它监督形式无法比拟的。对报纸来说,今日的事件明日可以见报。而且舆论监督的工具比较特殊,新闻记者使用的照相机、录音机等,可以对被监督者的言行举止、被监督事件的真情实景进行现场记录,将实况客观、形象地再现于大众面前,形成“铁证”。

舆论监督的社会成本最为低廉。这是因为,现阶段中国的媒体在市场化运作中实现了自负盈亏,自我消化了社会的监督成本,无需专门投入。威慑力强与其它监督形式特别是法律监督相比,舆论监督具有非直接强制性,但舆论监督同样具有强大的威慑力,“不怕通报,就怕见报”。一方面,舆论监督自身可以揭露和抑制社会丑恶现象;另一方面,舆论监督还可以转化为其它监督形式,如通过暴露违法犯罪问题,可将舆论监督转化为法律监督,转化为监督机关的监督,由个别监督转化为普遍监督,等等。

舆论监督的预防作用。舆论监督主要针对国家政治生活或社会生活中的不良行径。虽然舆论监督不像法律监督那样具有直接强制性和制裁性,但也能较早地发现不良行径,及时地制止危害社会公德的丑恶现象发生。

丰富多彩的舆论监督形式,无不以新颖的方式服务于读者。舆论监督的形式多种多样,电话访谈、记者采访、实况报道、来涵照登、呼吁、问题解决后的反馈以及表扬等内容的刊发同时在选材、标题制作、体裁选定上精心雕琢,使得刊发的所有稿件,篇篇精品,使得舆论监督的传播覆盖面大、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可信度较高、社会反响强烈。

舆论监督必须做到与时俱进,与时代同步,以不断创新的态度积极改进,才能适应变化了的形势,才能让舆论监督成为促进时代进步发展的有力武器。■

(本栏编辑:朱可江)

猜你喜欢
舆论监督党报新闻报道
“她时代”新闻报道中的“时代精神”呈现
论新闻报道中的流行语
探索舆论监督报道的“破”“立”之道
一项持续九年的公益活动,让我们见证了党报的力量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舆论监督报道要注重“建设性”
舆论监督报道如何促成更多“解决”
新媒体不当新闻报道的影响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办好党报内参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