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有为谋其位
——对地方纸媒文体娱乐新闻出路的探讨

2015-01-30 17:58朱可江
中国地市报人 2015年6期
关键词:版面文体娱乐

□朱可江

(湖北宜昌,443000)

以有为谋其位
——对地方纸媒文体娱乐新闻出路的探讨

□朱可江

(湖北宜昌,443000)

互联网重新定义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在此背景下,昔日地方纸媒上叫好叫座的文体娱乐新闻,逐步沦为鸡肋。有的纸媒已砍掉这个版面,有的将其作为机动版面临时“救场”,有的仍作为固定版面保留着。文体娱乐新闻的价值在哪里?何去何从?全媒体时代,需要重新思考这个版面的意义和内容,以有为谋其位。

现状:伴随报业发展成长,逐步呈现四种特征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报刊市场迎来发展春天,各地报刊数量和种类快速增长,逐步形成以当地党委机关报为骨干,晚报、生活报、群团报等多种类报纸共存的格局;版面从4版增至8版、12版甚至更多;内容日渐丰富,从传播政治、经济信息为主,向娱乐、监督等功能拓展,文体娱乐新闻版就在这一背景下产生,并逐步表现出以下四种特征。

其一,改变纸媒严肃、单调的形态,趣味性和娱乐性增加。媒体的发展催促着竞争,纸媒开始改变传统的严肃风格,注重内容的丰富性、趣味性、针对性,相继辟出专门版面刊发娱乐新闻,这个轻松、新颖的信息平台,很快获得年轻读者的青睐,以致在一度盛行的“厚报时代”竞争中,各家纸媒不约而同加大了文体新闻分量,有的甚至将文体娱乐版与时政要闻版提高到同等重要的境地。

变化却在不经意间发生。今天,互联网颠覆了信息的传播方式,传统的“转载+拼图”文体娱乐新闻版饱受诟病,一些纸媒意识到这一点,把报道重点转向以关注本地文体娱乐新闻为主。但无论沿续昔日“追星式”的采编方式,还是现如今“内挖潜”的采编方式,似乎都不太受读者待见。

其二,信息来源相同,话题雷同,编排相似。按字面理解,文体娱乐新闻至少应包括文化、体育两个方面,但在实际采编中,报道对象偏窄,影视歌坛、体育圈的明星、大腕是主体,对“娱乐”的理解偏向庸俗,网上信息被纸媒视作“娱乐新闻”的主体,轮番热炒。

纵观各地纸媒的这个版面,有三个共同点,一是信息来源大致相同。受地域、时空等因素的限制,纸媒记者大都无法直接采访明星本人,转载网上信息成为共同稿源。二是择稿角度、内容相似。均把明星艺人的花边新闻、绯闻当作新闻价值,极尽八卦地再编辑。三是版面形式相近。把明星照片当作标签,不拘泥于时政新闻的常规编排风格,以追求视觉效应为主。这种无个性的编辑方式,使得各家报纸当天的文体娱乐新闻版从形式到内容,大同小异。

其三,热炒公众明星,轻视本地草根明星,浪费版面资源。在不编发当红明星的新闻、绯闻、传闻,就构不成“娱乐盛宴”、就是编辑失职这一认识的作用下,使得版面上本地文体娱乐新闻少,或者弱化到边缘。而被炒作的这些公众明星,尽管在版面上占据绝对位置和优势,但他们绝对不会“领情”,不会感谢地方媒体对其给予的卖力宣传。这种版面资源的浪费,实质是办报思路的错位,是对本地文体娱乐活动宣传的失职。

其四,对严肃问题关注不足,对社会话题缺乏观点导向。如果说文体娱乐属于“大文化”范畴,那么文体娱乐新闻就应该具备文化的“以文化人”功能,应该对社会活动中发生的涉及公共关注的话题、事件,及时导向,帮大众选择信息,甄别是非。但事实是,媒体做严肃内容的空间不足,很多重要社会话题、社会事件无法得到呈现和引导。

影响:用八卦武装的纸媒缺乏灵魂,加剧全民娱乐

地方媒体热衷开设娱乐新闻版,一方面是读者需求,一方面是适应读者需求,看似合情合理,但要将其划上等号,必须加上一个重要元素,即媒体的“社会功能”,或者说“社会责任”。否则,浪费的不仅是版面资源,还有越来越浅薄、庸俗的社会心态。意识形态工作具有全局性的意义,试图用八卦精神武装自己的纸媒不仅没有灵魂,也缺乏引领社会凝聚人心的功能是极不负责任的。

壹传媒自2000年由香港进入到台湾后,集团旗下以狗仔闻名的娱乐报刊《苹果日报》和《壹周刊》,成为台湾最畅销的报刊。援引台媒的说法,《苹果日报》出刊半年阅读率就达9.4%,紧追台湾数一数二的大报《联合报》,导致“台湾媒体的生态加剧改变,读者的阅读口味也越来越庸俗化”。一位台湾资深媒体人认为狗仔文化“最可悲的是毁了记者这个职业……记者聚在一起话题也是八卦,越来越浅薄,新闻越来越没营养。”

这正是内地纸媒所不愿意看到的未来。媒体具有娱乐功能,但过分强调其娱乐、消遣功能,就是媒体功能的变异。地方纸媒依托地方生存,关注当地社会生活、经济发展是应有之责,把重点放在明星上,只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社会成员的行为和心态,加剧全民娱乐。

路径:重新定位,整合创新,以有为谋其位

相对电视和网络,没有画面、没有声音、流程复杂的纸媒,在文体娱乐新闻的报道上明显存在劣势,文体娱乐新闻何去何从?以有取有舍、有增有减的态度,重新认识、定位其服务性、娱乐性和时效性,以有为谋其位。

整合平台,整合版面,适时增减,实现信息的有效传播。纸媒拼不过新媒体的“短、平、快”,网民可随时获知明星动向,而纸媒摘编的“星闻”,也是网络搜索的结果,在网民已占全民近六成的今天,纸媒一方面可大幅缩减相关内容,将其适时转移到报社“二微一端”平台上推送;另一方面,纸媒可充分发挥其深度优势,选取当天某一新闻角度,从点到面、由点成线,进行多角度的延伸、集结,制造亮点,实现信息的有效传播。

突出地方性,加强本地文体特色人物、特色活动的报道。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精神需求的增加,新的文体娱乐方式不断出现,这为做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体娱乐新闻提供了丰富的线索来源。把版面对准基层,对准本土,为大众多提供有用、实用的文体娱乐信息,达到促进全民心身健康的目的。

比如,体育报道分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两大部分,以往的报道大都只关注竞技体育。事实上,真正丰富多彩的是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如果把笔触对准本地群众,把版面空间留给本地文体特色人物、特色活动,更易和读者拉近距离,更能有效推广群众文体活动。对发生在本地区的大型赛事,也要突出地方性,可以专题的形式报道。

灵活主动,增强互动,为丰富和培育本地特色搭建通道。浙江卫视《中国星跳跃》、江苏卫视《星跳水立方》曾推出两档真人秀跳水节目,获得观众良好口碑。在观众看来,这两档节目的真正赢家是跳水、是体育,因为这样的赛事告别了传统的严肃和功利性,跳水运动在充满了娱乐的气息中得到有效的普及和推广。

电视的成功尝试,为纸媒做活文体娱乐版提供了借鉴。比如,可以结合本地的特色文艺、特色运动,通过组织发动、“草根”带头、加强互动等方式,增加群众参与热情,为丰富本地特色活动搭建通道,为发掘文体人才打好基础。《当代生活报》设置了专门报道群众体育的版面“训练”,记者根据群众体育中热点的项目,与相关协会、俱乐部联手,组织和邀请读者参与锻炼或者比赛,在采写报道时,侧重采写训练的现场、参加该体育项目所需要的装备和训练的注意事项等,从而达到推广和参与群众体育的目的。

坚守道德立场,输送积极、向上的信息。明星的新闻、绯闻每天都在上演,刊发什么不发什么,媒体要有所节制,要有自己的道德立场。文以载道,很少有高不可及的“大道”,多是日常生活的“常道”,其中,真善美就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作为文化建设的主体,媒体人不能一方面埋怨风气浮躁、庸俗,一方面把自己当成局外人,不断向社会输送低俗新闻。要经常自省,看看自己在整个文化生态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如果自甘堕落为“狗仔队”,以挖隐私为乐,就是放弃了报纸应有的品格,放弃了核心竞争力,这是报业面临的最大危机。

猜你喜欢
版面文体娱乐
拥有猫一样的眼睛
论中国文体发生与早期发展的途径
轻松掌握“冷门”文体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版面撷英
娱乐眼
娱乐眼
娱乐眼
娱乐眼
版面“三评”看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