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真情做好群众工作
——小议新时期党报如何做好群众工作

2015-01-30 17:58张柯
中国地市报人 2015年6期
关键词:许昌党报日报

□张柯

(许昌日报社,河南许昌461000)

用真情做好群众工作
——小议新时期党报如何做好群众工作

□张柯

(许昌日报社,河南许昌461000)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群众工作是党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性工作,党报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作为各级党委的机关报,理应在群众工作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那么,随着报业环境的变化以及传媒改革的深入,新时期下党报如何做好群众工作呢?作为一名在新闻战线奋战的年轻记者,结合十一年的工作实践,笔者认为在当今报业竞争趋于激烈的情况下,重视党报的群众工作,有效地为群众服务,将能极大地促进办报质量的提高,并通过在读者中树立党报形象,架起与读者沟通的桥梁,从而赢得更多的读者。

要认真对待读者来信,热情接待来访者,仔细阅读他们的材料,认真倾听他们的诉说,不能怠慢他们

毛泽东曾指出,群众来信一方面可以作为生活亲历者对现实生活的生动描述,另一方面,它还能直接反映群众的呼声,成为把握群众情绪的“晴雨表”,成为沟通党与群众的精神桥梁。因此,党委和党报决不能掉以轻心,“要给人民来信以恰当的处理。”

来信来访所涉及的范围较为广泛:有的就现实生活中所看到的某一具体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并予以披露;有的对不良社会现象或存在问题进行评说,指出症结所在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有的伸张正义,为自己或为他人鸣不平;有的遭遇不幸,希望问题得到公平、公正的解决;有的诉说在工作生活中的困惑和受到的委屈,提出自己的希望……不管是哪类问题,他们都急切地盼望着报社的回音。因此,笔者认为,对于来信者,我们能马上答复的应马上答复,不能马上答复的要抓紧时间联系有关部门,深入调查,冷静分析,并及时和作者通过电话或信件进行沟通。

当我们热情接待读者后,他们得到了尊重,得到了心理安慰,思想和情绪会逐渐稳定下来。即便由于种种原因,他们所反映的问题没有在报纸上披露,他们也会给予理解。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笔者深深感到,媒体如果能真诚对待来信来访者,急他们之所急,想他们之所想,尽力帮助他们,就能赢得他们的信赖,提高媒体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和声誉。

采访和编辑时,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贯穿在公民道德建设整个过程中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每一个公民既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又是劳动者和服务者;既享受他人的服务和劳动成果,又为他人提供服务和劳动成果。主人翁的地位要求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承担服务他人与社会的义务和责任。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所在,它体现在党报群众工作部门,就要旗帜鲜明地宣传具有时代特点和广泛群众基础的道德建设先进典型,为人们树立学习的榜样,揭露、批评有悖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言行和现象,帮助人们抵制假恶丑。

记得在一次乘坐公交车下班时,记者目睹了一名市民和一位公交车司机对骂的全过程。了解原因后才知道,是因为公交车司机飞速驾驶,并且在驾驶过程中有接打手机现象引起的。记者意识到,这是一个事关公民道德建设的话题,立刻找到该司机了解情况,又在该公交公司对司乘人员进行了详细采访。然后,以《司机旁若无人打手机乘客满心怒火要投诉》为题,在《许昌日报》“曝光台”栏目见报。稿件见报后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许多读者来电来信,或谈看法,或提供新闻线索。这些读者,既有老人、学生,有军人、机关干部,还有一线司乘人员,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参与到讨论中来。值得欣慰的是,该公交公司对本报的报道很重视,表示要进一步做好服务,并且制订了一系列惩罚措施约束公交车司机,从而树立城市文明形象。

记者采写的这篇报道受到各界好评,认为此事虽小,却反映了一个人的素质,体现了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在公民道德建设中,起到了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可喜的是,该公交公司的公交车从此立下一个规矩:如果发现公交车司机在行驶过程中有接打手机的现象,乘客可进行投诉,公司将根据乘客投诉的情况,对相关司机进行处罚。

新闻工作者要尽可能多地与人民群众交朋友

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报群工版的编辑记者就应该“俯下身子”,满腔热情地关注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让与百姓息息相关的新闻在整个报纸中占有重要位置,使报纸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多年来,坚持依靠群众办报,一直是《许昌日报》努力的方向。《许昌日报》牢牢把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紧紧围绕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办栏目,较好地体现了依靠群众服务大众的思想,《许昌日报·民声民情》相继开办了“记者观察”、“生活百事通”、“百姓生活”、“曝光台”等栏目,把老百姓急切想了解的、热切盼望解决的生活难题汇集在报纸中,当好政府和百姓间的桥梁和纽带。

相信不少新闻工作者都有这样的体会:在采访中,很多模范人物、普通百姓的一些事迹听起来很感人,但文章见报后,读起来并没有十分感人之处,有时甚至给人以不可信的感觉。这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记者没有走进采访对象的内心深处,感情上没有贴近他们,还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公文的模式来写作新闻。怎么才能写出有社会影响力的新闻作品呢?如《许昌日报》刊登的《“生命种子”奏响大爱的赞歌》,就是记者在参加一个采访活动时,无意中获得的新闻线索,然后,记者在与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多次交谈、交朋友的过程中,更多地了解到了这名志愿者捐献背后的故事。又如,《许昌日报·民声民情》版上刊登的由记者采写的《购物遭遇停车难……》《服务多样化,让困难群体就业不再难》《揭开街头乞丐虚伪的面纱》等文章,就是着眼于和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事情进行报道,受到了读者的好评。

在新形势下,地市党报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受理群众来信来访。能否发挥党报优势,解疑释惑,理顺情绪,积极引导社会热点,及时有效地化解和消除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是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多年来,《许昌日报》一直十分重视群众工作,对群众寄来的每一封信件,事无巨细都及时处理,其中涉及重要的、不宜公开的一些热点、难点和敏感问题,进行内部报道,为地方党委、政府的民主科学决策提供参考。其他则转交有关部门,处理结果在政策或法律规定时限内告知当事人并回复报社。在报社群工部的督促落实下,群众的呼吁一件件得到重视,问题也大部分逐步得到解决。

用真心用真情做好群众工作,使党报更加贴近群众,更加受到广大群众的青睐,相信这是每一位媒体人的心愿。

猜你喜欢
许昌党报日报
热烈祝贺《平顶山日报》复刊40周年(1982-2022)
65岁,《焦作日报》正青春
初到许昌
许昌诗群
一项持续九年的公益活动,让我们见证了党报的力量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许昌青春诗会
办好党报内参的思考与探索
灵感日报
灵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