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用有温度的新闻温暖读者

2015-01-30 17:58傅美丽
中国地市报人 2015年6期
关键词:宿迁报业公益

□ 傅美丽

(宿迁日报社,江苏 宿迁 223800)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微观上来讲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不同的温度,人体会有着不同的感受。水的冰点是0℃,水的沸点是100℃,人体自身的温度极限是40℃。800℃时,火山会喷出熔岩。1000℃时,钻石可以形成。

我们都知道,人体是有温度的。可大概只有媒体人注意到,其实,新闻除了有必要的高度外,也是有温度的。

媒体的高度来自对社会的温度,而新闻的温度来自于媒体人内心的温情。多年来,宿迁报业传媒集团(报社)旗下的媒体坚持不懈地做有温度的新闻,加大了对美好人性的挖掘和讴歌的力度,以媒体的社会责任感,唤醒人们心中向善的力量。

民生新闻的温度和温情

民生新闻应该有温度和关怀,有力度。

作为地方党报,宿迁报业传媒集团(报社)旗下的《宿迁日报》承担了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也保持了对社会和读者应有的温度。

近年来,《宿迁日报》适应时代要求,成为促进各种矛盾解决的催化剂,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粘合剂,在民生新闻报道实践中,不论是正面宣传,还是监督类报道,都从社会责任出发,说温情话,写暖心事,避免片面化、简单化、表面化。

下面以两个专栏的操作为例。

走到生活的最前沿——“和你在一起”专栏

2011年11月3日—2012年12月5日,《宿迁日报》民生版开设了“和你在一起”专栏。记者走入一线,走进最基层的不同行业的劳动者中间,与快递员、送奶工、修鞋匠、造林人、环卫工、盲人按摩师及入殓师等进行亲密接触,体验了37个不同行业的工作,把一些不为他人所熟知甚至误解的从业者作为报道对象,引起了社会对这些行业的关注和支持。

报道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社会更加关注一线劳动者,了解到他们背后不为众人所知的故事及工作中的酸甜苦辣,给他们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关爱。此连续报道,引起社会和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并获得好评。报道见报后,有很多群众来电、来信反映他们周边的平凡工作者的不平凡事迹,取得非常好的社会效果。

保护“活的历史文物——探访宿迁濒危植物”系列报道

2011年6月13日——2012年7月27日,《宿迁日报》民生版刊发了“探访宿迁濒危植物”系列报道,对正濒临物种灭绝危机边缘的植物进行了关注。

由于近代工农业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不合理乱砍滥伐,致使宿迁珍稀濒危植物物种资源严重流失。宿迁有国家级稀有渐危植物5种、省级保护渐危植物4种、市级保护渐危地方栽培4种。

记者走访了20多个乡镇,从宿迁濒危植物中撷取具有代表性的进行循迹走访,察看濒危植物的生存现状,多次采访相关专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该报道见报后,在全市引起广泛关注,也引起市领导重视,并引发相关部门对全市的濒危植物进行摸底排查,了解宿迁濒危植物的生存状况,相关部门对存在问题的濒危植物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及时救治,有效地保护好这座城市“活的历史文物”。

这两组报道一组写人,一组写物,却真正走进了读者的内心,引发了思索和关注,真正体现了新闻报道的温度。

“温暖行动”温暖了全社会

在增加民生新闻温度的同时,宿迁报业传媒集团(报社)还以实际行动温暖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

一个负责任的媒体,应该传播那些最能感动心灵的人和事,在温暖整个社会的同时,传递感动、坚持、坚守和敬意。一个有良知的新闻记者,更应该竭尽所能,恪尽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从2012年起,宿迁日报社连续三年发起了“凝聚爱心·温暖冬天”困难群众新年心愿爱心认领行动,让一百多位困难群众夙愿得偿,在宿迁掀起了关爱和扶助困难群体的“温暖”热潮。“温暖行动”中,认领困难群众心愿的,大多是尚需为生活打拼的普通人。上班族拿出微薄的薪水,小摊主捐出一日辛劳所得,出租车司机奉献了一天的车份钱。普通人的参与更令人感动,感动于平凡的伟大,感动于博爱的高贵。

搭起互助平台,实现新年心愿。传递的是温暖,分享的是幸福。在媒体的组织发动下,宿迁的普通市民,积极参与进来,成为“温暖志愿者”,认领困难群众的“心愿”,将温暖的力量带给那些困顿的心灵,也感受到被需要被感激的快乐。

温暖的力量,催人向上和自强。在宿迁报业传媒集团(报社)组织的“温暖行动”中,沭阳县桑墟镇刘寨村刘大喜家,因为四胞胎“金枝玉叶”的降临,有了甜蜜的负担。记下好心人的名字,刘大喜就远赴天津打工,他说要记下人家的好,有能力了一定回报。独自抚养两个儿子的坚强母亲丰艳玲则说,好心人的援手给了自己生活下去的勇气和希望。

作为《宿迁日报》《宿迁晚报》的忠实读者,过去这些年里,能有温暖形象的报道一直陪伴左右的感觉特别好——一位“温暖志愿者”感慨。

对美好人性的挖掘和讴歌,对公益报道的不断推进,让社会各界看到了宿迁报业传媒集团(报社)在服务宿迁读者的使命中所蕴藏和爆发的巨大能量,让人们在涓涓细流汇聚而成的爱心之海里看到并且见证生命的可贵和高贵。

打造主流媒体自己的公益品牌

“温暖行动”只是宿迁报业传媒集团诸多公益报道之一。近年来,宿迁报业传媒集团“两报一网”加强公益报道,打造公益品牌,追逐和寻觅城市各个角落里珍贵的良心和大爱,致力于营造一个让善和美得到弘扬、得到好报的社会氛围,努力推动多行善举成为社会风尚。

开辟“善行宿迁”专栏,推出系列报道“寻找宿迁好人”,为留守儿童圆梦,发起救助捐助,追踪英雄故事……宿迁报业传媒集团(报社)凭借强大的社会动员功能,通过公益新闻和活动的报道,总结闪耀道德光辉的标杆性人物,在全社会倡导扶危济困和乐善好施的人文精神,主动弘扬社会公德、传统美德和社会责任感,为宿迁增光添彩。

这是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追求体现宿迁温暖的城市特质。

从报道公益事业进展,到直接组织公益活动,再到打造公益品牌。2011年以来,宿迁报业传媒集团利用自身特殊职能和媒体优势,不断关注和守护大众利益。救助白血病患者、尿毒症患者,救助贫困失学的儿童,救助无依无靠的孤儿……宿迁报业传媒集团(报社)已经实现公益活动报道常态化。此前,一般媒体开展公益报道,多是发动市民捐款捐物,或是在某个特别的日子里,集中宣扬公益行善,动员社会救济。这种“一人一事”的模式最大的不足是救助对象单一,面对越来越多的单个求助者,如果都通过新闻报道发动社会捐助,容易形成阅读疲劳和爱心疲劳。所以,宿迁报业传媒集团开始寻找一种能惠及更多人的模式。

与妇联联合救助单亲贫困母亲,与教育部门寻找高考贫困生加以资助,与民政慈善部门探索救助机制,宿迁报业传媒集团以“组团联动”的形式,逐一帮助一个个群体。从2012年开始,宿迁报业传媒集团也开始倾向于着手打造自己的公益品牌,以品牌的影响力来凝聚爱心。

借助于公益报道平台,像《宿迁日报》《宿迁晚报》这样的传统媒体在公益事业领域中的角色已经从单纯的报道者、传播者,延伸至公益事业的组织者、行动者。通过公益事业的号召力、影响力,一方面实现自身媒体品牌价值的增值,同时也助力集团各项采编、经营联动事业的提升。

人心向善,见贤思齐。宿迁报业传媒集团(报社)以常态化的公益报道和高知名度、高美誉度的公益活动品牌,挖掘人性中的闪光点并加以传播,用爱的精神,铺就一条布满温情和阳光的道路,让行走在上面的宿迁人感受到至善之美。

猜你喜欢
宿迁报业公益
江苏宿迁:为500余名农民工解“薪”事
宿迁姑娘登上珠穆朗玛峰
公益
公益
公益
江苏宿迁建成扶贫产业园
报业转型路径——报业地产走势探析
宿迁的昨天和今天
报业数字化及媒体使命——中日学人、报人关于报业未来的思考与对话
反思报业转型五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