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虚假新闻产生的原因、危害及对策

2015-01-30 17:58关立新
中国地市报人 2015年6期
关键词:杜绝公信力真实性

□ 关立新

(松原日报社,吉林 松原 138000)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是指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即表现在新闻报道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原因和经过都是经得起核实的。而虚假新闻则是为了达到某一目的而采用发布假信息达到欺骗受众和当事者的一种舆论。未能真实反映客观事物本来面貌,带有虚假成分的报道,是经不起核实的。所以说,新闻从业者如果能把握好新闻核实关,是可以杜绝虚假新闻的。那么,是什么原因滋生了虚假新闻,它有哪些危害,杜绝的对策有哪些?

虚假新闻产生的原因

为追求轰动效应或个人名气炮制虚假新闻——随着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的迅猛发展,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一定的冲击,行业间的竞争也愈演愈烈。在一些新闻从业者眼中,经济利益、轰动效应成为终极目标,新闻报道也不完全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反映,而是成为获取某种利益和炮制名气的途径。事实上,如果媒体严把审核关,能够仔细核对新闻事实,尤其是对一些从事新闻行业时间尚短的新人把好关,也是完全可以杜绝虚假新闻出现的。

为获取经济利益肆意歪曲事实,甚至策划虚假新闻——利益趋使让人眼盲,虚假事物的产生皆是因为利益二字,虚假新闻也是因为利益趋使才有了滋生的土壤。随着经济改革的日新月异,各商家的竞争手段也是花样百出,有些商家为制造轰动效应,吸引顾客眼球,与新闻从业者一起策划新闻,任意夸大,歪曲事实,欺骗顾客。同样,也有的记者受不住诱惑,在对事件报道时,添枝加叶,夸大事实,以期达到个人目的。同样,也有一些新闻从业者为了迎合受众的心理,编造一些虚假新闻,引起社会公众的关注,达到轰动效应。

虚假新闻的危害

损害媒体公信力,影响形象,危害社会——媒体的公信力是建立在新闻真实性的基础之上的,而新闻的真实性是媒体赢得受众群众信任的保障。虚假新闻则是对社会公众知情权的损害,从宏观的层面上说,虚假新闻不仅挖了新闻生命的墙角,还损害了新闻业生存与发展的根基。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虚假新闻虽然是个别现象,个人行为,但它损害的却是整个新闻业的形象,不仅会导致媒体公信力下降,还会对社会和国家产生负面影响,甚至会严重影响我国媒体在国际话语竞争力方面的表现。传统媒体公信力的建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却可以在一夜之间被摧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媒体是传播国家大政方针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党报,是党的喉舌,是政治工作的重要阵地,一旦失去公信力,不仅破坏了公众对媒体的信任,还将严重影响党和国家在公众心里的形象。

误导公众,引发经济纠纷,名誉受损——虚假新闻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欺骗了公众的感情,也将不可避免地使公众对媒体失去信任,甚至是对社会失去信任。事实上,由于虚假新闻的报道,还会令一些商家或是企业的经济利益受到损害,甚至是损害到了名誉,这也将为媒体惹来官司和经济纠纷,使媒体的公信力下降,陷于被动。

媒体是社会舆论的物质载体,社会舆论实际上是媒体参与、引导下的新闻舆论,所以,媒体对社会舆论的传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新闻报道能够引导社会公众行为,整合社会力量,制衡对社会有伤害倾向的行为人或是力量。相反,虚假新闻则无这一功能,甚至会误导公众的行为,引发流血事件,造成恐慌。

虚假新闻治理的对策

加强新闻从业者队伍建设——高素质的人才是媒体发展壮大的最重要的内在动力。目前,由于事业单位改革等将媒体推向市场化政策的频频出台,媒体的竞争力也与日剧增,从业者的队伍也是良莠不齐。编辑、记者的业绩也与经济利益挂钩,拉广告、发行报纸,总之是五花八门,不再是单纯的从事新闻采编业务。现代媒体需要的人才也是复合型人才,这就难免使媒体在经济利益的趋使下忽略对新闻从业者队伍的建设,使一部分人在其中混水摸鱼,扰乱了新闻队伍的纯洁性,让媒体受到了无可挽回的损失。所以,只有严格新闻从业者的准入、出关,提高新闻从业者的职业道德素养,加强队伍建设,使其深刻认识到新闻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也是媒体赖以生存的土壤,建立起媒体的公信力,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

加强制度建设——各媒体要建立严格的约束制度,加强对新闻从业者的监督力度。制订详细的行业规范,建立多层次的监督体系,推行行业评议制度。要不断健全和完善新闻的审核机构,杜绝虚假新闻的产生。在媒体内部建立记者的信用体系,对记者的专业信用进行记录,对记者形成约束,规范记者的行为;在编辑环节健全编辑、部门负责人、总编辑三级审稿制度,从制度上彻底杜绝对虚假新闻的报道。建立媒体公开监督平台,让公众参与共同抵制虚假新闻。开设监督热线、微博等,与公众互动,了解公众的心声,加强公众对媒体的信任度。同时,媒体还要制订虚假新闻处理制度,对虚假新闻积极面对,及时更正,进一步建立起媒体的公信力。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作为新闻从业者,每个新闻稿件的采写都要亲自到现场,不能在家闭门造车。同时,新闻从业者不能偏听偏信,要多方面核实事件的真实性,把好新闻报道的第一关,从而杜绝虚假新闻的产生。

猜你喜欢
杜绝公信力真实性
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机构公信力探析
杜绝身份歧视 请善待农民工
珍惜粮食
论三维动画特效数字模拟真实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新时代人民警察公信力提升对策
追求真实性永远是记者的基本准则
杜绝初春老化肌
“公信力”和“公信度”一样吗?
香港红十字会公信力长盛不衰的原因
希望杜绝没有『核』的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