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字千斤重听者自动容
——“咬字技巧”在声乐中的运用

2015-01-30 17:58王琨
中国地市报人 2015年6期
关键词:行腔歌者咬字

□王琨

(山东大学威海艺术学院12级,山东威海264200)

咬字千斤重听者自动容
——“咬字技巧”在声乐中的运用

□王琨

(山东大学威海艺术学院12级,山东威海264200)

歌唱是现代人目前最热衷的休闲娱乐方式之一,在这其中总有一些人唱得特别唯美动听,能唱到人的心里。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好的歌者所演唱的每一首歌中的每一个字,都是经过反复地处理和改进的,不管是流行歌曲还是民族歌曲、美声歌曲,正确的咬字都是非常重要的。字咬得好,歌就唱得好。“咬字千斤重,听者自动容”就是这个意思。

行腔隐身韵母归韵咬和收共同点

唱歌中的咬字和语言工作者的咬字是完全不同的。歌者对歌曲表达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用漂亮的声音唱准旋律的同时,将歌词吐清,换句话说就是声音美、旋律动听的同时,还要让人们听清你唱的是什么。经过多次的尝试与研究,笔者简单总结了几个方法,能让歌者在情感饱满的基础上,把句子的内涵确切地表达出来。

首先,介绍一个比较专业的词:行腔。它是指歌者按照个人对剧情、曲谱的体会来运用腔调,也就是根据字的四声调值,句、字、音节的旋律运用声腔。歌唱时,行腔要咬在标记汉语拼音四声音调的那一个韵母上。例如中国歌曲《断桥遗梦》中有一句歌词“呼啦啦啦,西湖的桥,从中折断”,“桥”字的拖腔、“断”字的拖腔,都应该如此处理。标记四声音调的字母被称为字腹,是歌唱发生时主要的支撑点。隐身韵母往往是需要用拖腔来咬住的,而归韵的早晚对我们的咬字也很关键,“归韵”通俗地说就是什么时候把这个字唱完,歌唱时要注意,不要归韵归的太早,否则影响歌曲的美感。举个例子,仍旧是《断桥遗梦》的第一句“呼啦啦啦,西湖的桥,从中折断”。“桥”字的归韵,过早的归韵会导致字不正,腔不圆,影响歌曲的美感。

“咬和收”是歌曲咬字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它分为硬咬软收、硬咬硬收、软咬软收,以及软咬快收等等。硬咬软收是指歌曲的一开头要唱得刚劲有力,咬字咬得硬一点,而结尾则要软收结束。这需要根据歌曲所表达的感情以及旋律的需要而定。例如《风云儿女》中的插曲《铁蹄下的歌女》有一段是“谁不知道国家将亡,为什么被人当做商女?为了饥寒交迫,我们到处哀歌,尝尽了人生的滋味,舞女是永远的漂流。”前两句应该唱的强硬一点,表达对国家即将灭亡的愤恨以及被人当做商女的不甘心,特别是“国家将亡”四个字,应该咬住之后一字一句地唱出来。后四句则应该软下来,表达自己现在悲苦的命运以及对人生的无可奈何,“哀”字唱得拖一点,哀伤一点,“滋味”的“滋”字可以突然弱下来,“味”的时值比较长,为了表达其中的悲苦滋味可以由强到弱,最后这个“味”字做到声断气不断。硬咬硬收通常是用在流畅且跌宕起伏的旋律里面,高音旋律部分。比如大家熟知的《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我歌唱每一重高山,我歌唱每一条河,袅袅炊烟,小小村落,路上一道辙。我最亲爱的祖国,我永远紧贴着你的心窝,你用你那母亲的脉搏和我诉说。”这首歌从一开始就是比较流畅欢快的,所以第一句的咬字就要强咬,“我”这个字一出来就要强而有力,整首歌保持欢快的感情,最后的收尾字也要咬得强才能将这首歌表达准确。软咬软收就是要整首歌的咬字都不要太重,不要太用力。例如歌曲《摇篮曲》,“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妈妈的双手,永远摇着你,摇篮摇你,快快安睡,安睡在摇篮里,温暖又安逸”整首歌旋律以平缓为主,将妈妈对小宝宝的慈爱之情娓娓道来,所以每一个字都要轻轻咬。最后在做到以上几种“咬”和“收”的时候有一个重要的点不要忘记,那就是在强调咬字方法、感情的时候不要忘记字与字之间的连贯性与流畅性。要学会把每一个经过技术加工、感情处理的字流畅的连接起来,以保证整首作品的完整性。

虽然每个人的歌唱类型不同,有流行、民族和美声,但是咬字的方法却有很大的相同,要做到三点:清晰、统一、有共鸣。清晰是最好理解的,就是发音准确,让大家听清楚你在唱什么;统一就是咬字方法的统一,要做到字正腔圆;共鸣就是指在歌唱咬字时运用正确的发声方法,带有喉位的变化,唇齿的位置来配合咬字。做到了正确的咬字,才能在歌词的演唱中体现出音乐性。世界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吉诺·贝基先生曾经说过:“歌唱时的咬字要自然,要像讲话一样没有做作的成分,但又不同于讲话,在经过科学的技术上的训练后,使歌唱时的咬字清楚、自然、感觉不出技术上的人为痕迹”。

歌唱是艺术,艺术是鲜活的。同样一首歌,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处理方法,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咬字技巧。具体这些方法到底适不适合你,还是需要自己去慢慢体验和钻研。

猜你喜欢
行腔歌者咬字
流行演唱中的咬字问题剖析与正确运用
夏夜喜脱贫
草原歌者的大爱情怀
探索女高音在演唱山西民歌作品的咬字行腔
南路山东琴书的“曲、文、腔”艺术特征
有关声乐教学的咬字
蒙古族青年长调歌者——都兰
高校声乐教学中声音“气”、“点”结合与咬字关系研究
歌者和履痕
民族唱法中咬字与行腔的辩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