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在基础教育领域应用的思考

2015-01-30 21:35姚馨童王朋娇
中小学电教 2015年6期
关键词:微课课程教育

☆姚馨童 王朋娇

(辽宁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辽宁大连 116081)

慕课在基础教育领域应用的思考

☆姚馨童王朋娇

(辽宁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辽宁大连116081)

近年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蔓延,给教育界带来了巨大冲击,同时也推进着基础教育改革浪潮。然而,通过对基础教育领域慕课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基础教育领域中MOOC发展并不成熟,慕课的出现并不能深入推进基础教育变革。本文针对慕课在基础教育中的一些现存问题,寻找出一种真正适合基础教育发展的新型教学方式——微课,以期通过微课更好地推进基础教育的发展。

慕课;基础教育;微课

“慕课”(MOOCs,全称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自2008年乔治·西蒙斯和斯蒂芬·唐斯开设了第一门慕课课程至今,慕课凭借其规模大、开放性强、可选择性多等特征,正以一种蓬勃发展的态势迅速席卷全球。在国外,在IT教育趋势研究中享有很高声誉的美国“地平线报告”将MOOCs列为未来五年国际教育信息化实践创新与发展中最具发展前景和影响力的六项新兴技术之一[1]。汤姆·弗里德曼在《纽约时报》的专栏文章中称,“以全球数十亿大脑来解决世界上最大的一些问题,没有比这潜力更大的了”[2]。在我国,慕课同样产生了巨大影响。2013年被称为中国的慕课元年。2014年,国家开放大学计划将各专业核心课程建成慕课,到2015年,所开专业的必修课都建有慕课课程。那么,慕课究竟能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带来什么?在我国的基础教育领域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是否真像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副校长Dunn Naterbymo在2013年宣称的那样“不接受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慕课)就是死”[3]?本文将从国内外慕课在基础教育应用现状进行研究,对慕课在基础教育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思考,探讨我国基础教育在慕课浪潮中如何应对以适应时代发展。

一、慕课在基础教育领域的优势

1.提高中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主动性是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表现,是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面对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的中小学生,如何调动起学习积极性是教学工作的重心。慕课采用一种“碎片式”教学模式,以视频的形式给学生讲授知识,学生可以通过闯关的方式来获得学习的权利。这种兼具游戏和学习的学习方式不仅受到了学生的喜爱,也受到了家长的欢迎。慕课这种学习方式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用再受教师思维的影响,充分发展自身思维,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成为可能。

2.打破班级授课制的局限

班级授课制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提高教学效率方面做出了历史上任何教学组织形式都不曾做出的贡献[4]。在教育史上,教育组织形式由个别教学演变为集体教学是历史的进步[5]。但班级授课制却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慕课的到来给班级授课制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华东师范大学慕课中心主任陈玉琨教授指出,“在基础教育领域,慕课是继班级授课制依赖最重要的教育方式变革”。作为一种开放性教育,慕课在教学中的教学内容比传统授课更加广泛,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设定所学内容,不再以填鸭式教学传授课程知识。这种学习针对性更强,能更好地进行教育传播。

3.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慕课使得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改变了学生的学习观念,改变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模仿教师、亦步亦趋的行为方式,也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双基”教学模式。慕课使得学生能够通过网络将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完美结合,让学生的被动接受成为了主动学习。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进行选课,从国内外优秀教师那里接受其提供的优质学习资源,随时随地学习来自世界各地优秀教师的精品课程。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导者,而是学习的引领者和传授者,使学习者能乐于学习,达到良好的学习成效。

4.创设一种沉浸式教学环境

慕课应用Facebook、Wiki、Blog、Twitter等为学习者提供自由交流的平台,创设面向学习者职业需求、专业提升的学习社区,从而满足学习者基于业务能力提升、专业素养提高等知识追求方面的个性化需要[6]。因此,慕课学习过程并非空洞的学习,学习中所设的一些闯关游戏,让学生在娱乐的同时学到知识。这种新的授课方式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被课程所吸引,沉浸于学习之中。

二、慕课在基础教育领域应用存在的问题

1.师生的兴趣难以全面调动

就学生而言,基础教育面对的是中小学生,这些学生的自制力还处于相对薄弱阶段。慕课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课上听,课后复习的学习方式。而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课下自主学习难度相对较大。一些学生表示刚开始会有学习动力,时间一长便没有了兴趣。一些学生由于不懂的地方不能及时得到解决,致使问题堆积,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对于教师,一些教师对于慕课理解不是很到位,难以接受这种新生事物,仍处于观望状态。很多学校也不愿意将优秀的课程进行资源共享,这也导致了师生的积极性不高。

2.难以使学生身心协调发展

基础教育关注的始终是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身心协调发展是首要条件,学生在学习时要有严格的体制进行监督。这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及时关注。慕课作为大规模的网络课程,其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但却不能像传统教学那样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对于作业完成情况也不能得到真实反馈。处于青春期阶段的学生,心智发展还不是很成熟,希望得到大家的关注。慕课只是学习知识的一种便捷方式,除了学习以外,一些情感及价值观教师无法随时捕捉。因此,就目前来说,在慕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发展的实际问题难以及时解决,难以使学生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3.易使学生沉迷于网络

慕课授课时,教师无法像课堂教学那样得知学生掌握的知识量,是否真的在电脑前认真听讲。一些自制力较差的学生,没有教师和家长的监督,更加难以抵制网络这一巨大诱惑。因此,容易导致有的学生对电脑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学习慕课的同时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从而沉迷于网络,丧失学习兴趣。

4.无法真正代替班级授课制

无论何时,教师都在课堂中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慕课虽说可以打破班级授课制的一些局限,但课堂中的交互问题成为了不可避免的问题。慕课的互动性表现为三方面:一是提交作业后,马上有对与错的反馈;二是教师或助教参与论坛,讨论学生“点赞”的问题;三是学生间在论坛上的互动[7]。慕课的互动目前还只是通过论坛的形式实现的。一些学生的作业提交后不能及时得到反馈,易造成问题的堆积。而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神态随时调整授课形式,具有更好的互动,更适合学生对新知的掌握。

5.学习者学习的真实水平难以考证

慕课体现出的是一种“人机对话”,缺少了课上课后的沟通交流。那么,如何对学生学业水平进行考察,怎样才能证实学生学习的真实性也是慕课建设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很多学校对于学生在慕课中取得的成绩不是很认可,为避免抄袭的出现,对于学生的考察仍然是试卷的形式。学习者学习的真实水平在慕课中难以考证。

除了以上问题,慕课的普及也受我国经济等影响难以实现,这同样限制了慕课的发展。而且,慕课这种大规模的网络课程,制作耗时长且成本高,不适合大规模展开。我国的基础教育处于义务教育必经阶段,作为一种全民性的教育,若进行大规模的慕课,其成本是一些地区所不能接收的。

三、慕课在基础教育领域应用的新思路——微课

随着21世纪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近几年来“慕课”强势来袭,新技术正在引发一场学习和教育的革命,正在改变几千年来的教育教学模式。这种大规模的网络在线课程的到来,改变了人与人的共生关系,促进了学校教育、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学校若不改革,可能会沦为世界一流学校的教学实验室和辅导教室[8]。正如可汗学院的创始人萨尔曼·可汗所说,“‘慕课’课堂是一个‘国际化的世界性课堂’”[9]。但在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条件下,无论是基础教育自身情况还是慕课的发展需要都表明两者难以整合,慕课在基础教育领域发展过程中遇到了阻碍。为了顺应学习方式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趋势,教与学都迫切需要一些“短小的”、“情境化”、“案例型”、“便于应用”的资源类型来满足多方面的应用需求[10]。于是,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表现形式——“微课”,在数字信息时代的发展背景下应运而生[11]。

1.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2015年5月9日,由全国智慧教育微课联盟主办,成都师范学院承办的“2015年智慧教育微课联盟中学教学观摩培训会”开幕式在成都师范学院举行。会上,有关学者提出:“真正的智慧教育是让孩子选择自己的路,让孩子有‘路’可走。”学者认为目前教育中存在着“个性化”的问题,这也是基础教育教学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微课的到来,恰恰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要。在微课教学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自己喜爱的课程,在自身兴趣的主导下自主学习,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微课大都是短小的微视频,微课因人而“微”,学生在自身所需课程学习结束后,在兴趣的指导下会继续学习,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2.有效促进教师成长,丰富教学资源

制作微课首先要从教师自身做起,这是一个教师进行研究学习的必经之路。一线教师通过对教学中产生的问题进行研究,在实践中思考解决,并总结制作出微课,能为其他一线教师提供可借鉴的教学方法。教师间相互交流、总结、学习,使优秀资源在广泛应用的同时拓宽了教师的教学思路。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经验+反思=教师的成长”[12]。在微课教学中,由于时间的缩短,提高了对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如何在10分钟内使教学目标更加明确、主体更加清晰、知识讲解更加透彻是教师进行微课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在制作微课程中,能发现自身教学中的不足,积极探索改进,不断地在实践——反思——总结——再实践中使自身得以成长。

3.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精确选择教学内容

在短小的微课里,不同学科教师要对不同课程的学情进行分析,选择适合自身的讲授形式传授新知。教师可以通过口头传授,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理论知识;也可以通过实验法或演示法,借助实物或播放小视频等方式,使学生在已有认知基础上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将知识不断内化吸收;还可以通过自由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不仅可以不断扩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性,也改进了教师的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师对突发事件的解决能力。

教师担任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知识的准确性显得极其重要。在以往教学中,一些教师会因自身专业能力有限或者是教学行为上的失误,导致知识不能准确地传递给学生。日后虽然会纠正这个错误,但对于个别学生来说,错误的知识会根深蒂固地存在于学生的大脑中。而“微课”的出现降低了教师传递错误知识的机率。在视频录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反复确认知识的准确性,确保无误后再呈现到广大学生的面前。这种做法保证了教学能在所授知识精准的前提下顺利进行。

4.有益于将优秀资源共享,发展本土化教学

随着信息化的到来,在线教育正逐步走进世界的各个角落,微课的出现,使草根文化得以展开。对不同地区要因地制宜,加强各地的基础教育教学模式研究推广工作。近日,各地不断实行微课的本土化建设,如2015年4月,江苏省举办了“名师送培”活动,希望教师能通过此次学习使微课教学更具实效性、更加个性化;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在5月12日表示要将微课应用到基础教育教学中,建设出具有辽宁省特色的微课。由此可见,微课的本土化教学正在不断开展。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微课真正实现了基础教育教学中的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各地微课活动的展开也让微课真正成为推进本土化教学的重要手段。

四、总结

通过以上分析发现,慕课作为时代的产物正引领着教育模式的变革,虽然为我国教育发展提供了新契机,却并不适合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而微课弥补了慕课在基础教育领域的不足,顺应了基础教育教学的需要,是目前基础教育发展的新出路。但微课自身仍存在知识结构不合理、知识体系不全面等问题,对于微课的研究仍需要在保持自身优势的基础上继续进步和发展,以此来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

[1]L·约翰逊,S·亚当斯贝克尔,M·卡明斯,V·埃斯特拉达,A·弗里曼,H·卢德盖特.张铁道,殷丙山,殷蕾,白晓晶等译.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3高等教育版).

[2]汤姆·弗里德曼.纽约时报(2013-12-11头版).

[3]陈绍雄.接受慕课还是接受衰退[N].中国教育报,2013-09-27.

[4]张介夫.班级授课制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刍议——兼谈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改革[J].教学科学研究,1978,(03):9-18.

[5]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38,266.

[6]马若龙,袁松鹤.MOOCs:教育开放的模式创新与本土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13,(12):20-26.

[7]人民日报(2014-10-24 19版).

[8]黄震.慕课:给上海教育带来的危机与挑战[N].文汇报,2014-02-12,(10).

[9]李曼丽.MOOCs的特征及其教学设计原理探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34,(04):13-21.

[10]胡铁生.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04):37.

[11]吴玉莲.微课程在初中信息技术学科中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3:1.

[12]毛洪涛.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机制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2011,(23):35-37.

[编辑:昌曙平]

G434

A

1671-7503(2015)11-0020-03

猜你喜欢
微课课程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导入微课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