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编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2015-01-30 16:47付晓伟
中国地市报人 2015年3期
关键词:办报总编辑承德

□付晓伟

(承德日报社,河北承德067000)

党报编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付晓伟

(承德日报社,河北承德067000)

党报必须坚持党性第一。而编辑作为报纸出版中的一个重要岗位,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报纸新闻出版的最后一道环节,不仅需要有较高的新闻业务水平,同时更需要有过硬的政治素质。报纸的编辑就像饭店的大厨,而记者、通讯员等就像是饭店的采购,给你备足了各种原料,经过大厨的手,烹饪出各具特色的美味佳肴。体现在报纸上就是需要做编辑工作的同志把记者、通讯员们的稿件,经过提炼、加工、润色,根据版面的需求,量体裁衣,安排在版面上与读者见面。由此可见编辑工作的重要性。

一个合格的编辑,需要体现四种风格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编辑,笔者认为,编辑首先应明确其工作定位与职能,也就是说工作主要体现好四种风格。

体现总编辑风格——编辑,有两个含义,其一,是整个报纸稿件出版的最后一道业务关口,其主要功能是将所有通讯员、记者的稿件根据宣传工作的需要进行编辑,最后出版。其二对报社总编辑直接负责,也就是说要通过编辑的“编”从中体现总编辑的办报特点。我们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特点,张总和王总也许由于思想、政治、文化、性格等方面的差异,体现到办报上也各有各自的特点。比如,有这样一位总编辑,业务水平很高,作风比较严谨,但从性格上来说,此人不善张扬,不善交际,属于“学究”型。由于性格特点,他的办报风格是:能够围绕中心工作,十分讲究业务,反映到报纸上就是规规矩矩,平平稳稳,没有大的毛病,但也没有太多的亮点,缺一点点活力。而另一位总编辑,人比较开朗,性格比较活跃,善于交往,他的办报特点是比较灵活,没有固定的章法,就像范伟说的“不按套路出牌”,反映到报纸上就是时不时会有灵光一现,绽放异彩。但不够严谨,也就是说灵活有余,严谨不足。还有一位总编辑,既严谨认真,又灵活善变,这一点从报纸的变化上就可以看出来,比如在版式上几经探索,形成了现在的版块模式,很有视觉的冲击力,而且主题明确,上半部突出中心工作为市委、市政府服务,下半部关注民生为百姓服务。在准确报道市委、市政府工作的同时,随时捕捉一些动态的民生的突发性新闻,版面也随之调整,力求在第一时间报道。因此,作为编辑,要想做好本职工作,首先应了解总编辑的特点,只要有这样,在安排版面、编排稿件时才能得心应手,才能准确把握总编辑的办报方针。

体现本报的风格——作为地市级党报,除了报道好党和国家的大的方针政策外,最主要的任务是报道好本地的新闻。河北省有十几个市,每个市都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因此,作为编辑就要在编辑稿件、安排版面、报道内容上体现出自己的特点。比如河北省《承德日报》就是要围绕建设国际旅游城市、历史厚重的山庄文化、绿色崛起等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进行宣传报道。让读者一看,即使你不提承德的字眼,也能看得出是承德。另外,从版式上等方面一定要有自己的特点,而不是与其它市区报一样。这里有一个例子:现在承德市许多县区都在办自己的县报,但好多县区的报纸基本上是《承德日报》的版式,如果不看报头题字,跟《承德日报》完全一样,没有自己的特点。各县区都要有县区的特点,无论从版式上,还是内容上,一定要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体现编辑本人的风格——一个好的编辑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作者的稿件,找出其闪光点;要用挑剔的眼光审视自己编辑的稿件,找出不足。前面我们说,由于文化、修养、觉悟的差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作为编辑也是如此,同一篇稿件,不同的编辑所看到的角度不同会有不同的编排,同样的版面也会有不同的表现。有的人擅长于设计,版面安排张驰结合,长短相融,图文并茂;有的人擅长做标题,生动活泼,令人耳目一新,让人一看就知道是谁编排的稿件、谁设计的版面。

体现作者的风格——编辑工作就是对作者的稿件进行修改提炼。但是每个作者所写的稿件是不同的,有的人中规中矩,语言朴实无华;有的人喜欢用散文化的语言,文采飞扬。那么,作为编辑,我们就要在围绕一个主题的基础上,尽量保留作者的风格,从语言上、主题上、文章结构上让人一看就知道是谁写的,不能把所有作者的稿件都按照编辑自己的风格标准来改动。

一个合格的编辑,应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政治敏感

提高政治素质是做好党报编辑工作的关键。编辑是报纸与读者见面的最后一道关口。读者满意不满意,领导满意不满意,与编辑有直接的关系。党报是党的喉舌,是党联系群众的纽带和桥梁,由于党报的性质,决定了党报必须姓党,必须是政治家办报。因此,也就决定了我们编辑人员必须有高度的党性意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跟党中央保持一致,必须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理论水平,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善于明辨是非,熟知党的各项政策,准确把握什么该报,什么不该报。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必须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新闻工作座谈会上说,新闻工作是一项政治性很强的业务工作,也是一个业务性很强的政治工作。可见,政治在新闻工作中的重要性。一个优秀的编辑不仅政治理论水平要高,知识面更要宽。有人说过新闻工作者可能不是某个行业的专家,但一定要成为知晓多领域、多学科的“杂家”,不然就无法把握新闻报道的准确性。

政策水平从哪里来?笔者认为作为编辑应认真学习国家、省、市的法律、法规,养成看新闻、看报纸的习惯。另外,我们每天都有关于领导调研、会议、领导讲话的报道,这些对于普通读者可能不感兴趣,但作为新闻人员必须要每篇必看。因为许多政策、提法、工作中心都是从讲话、会议中提出的。

把握好尺度,增强责任心,仔细把好关。党管报纸的特点决定了我们各级党报办报的准则。以《承德日报》为例,标题字号的大小、稿件位置的高低、领导排名秩序必须严格按照规矩行事。“责任重如山”。作为一名好的编辑,要把责任时刻挂在心上,在编排稿件时不仅要用眼看,更要用心看。在新闻宣传的表述、提法上规范统一。以承德为例,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经济社会“323”发展思路不能写成“发展战略”,“5+2现代产业体系”不能简化为“产业体系”,“美丽幸福承德”不能变成“美丽幸福新承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能写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德基本市情为欠发达地区,而不是“贫困落后地区”等等。

编辑工作中,不仅需要增强责任心,同时也需要细心。给大家举个例:“本报讯×月×日,全市召开反腐倡廉工作大会,就进一步在广大干部队伍中大力提倡廉洁从政,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提高工作效率提出具体要求。市委书记×××,副书记×××,纪委书记×××,政协副主席×××、×××等市委领导出席会议。”错在哪?这段话从文字上看没有错误,但政协副主席不是市委领导,因此,不能统称为市委领导。用心看,同时也要细心看。作为记者在写稿时可能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文字表述上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即便是有些经上级领导审定的稿件,有时也会出现差错,这就需要我们把关的编辑用“心”去“细”看,“不惟上,不惟书”。例如:在纪念全国无线电管理日时,《承德日报》上需要刊发一篇市长的署名纪念文章,市政府秘书长、无线电管理局、市长本人都在稿件上签了字“全文刊登”。可在编排时,编辑发现“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法”写成了“纪念中华无线国管理法”。如果我们的编辑当时认为市长本人都签了字的稿不会有错,而不细心看,那么将会造成一个重大差错。■

(本栏编辑:尚志鹏)

猜你喜欢
办报总编辑承德
“政治家办报”概念的百年演化与话语创新
《承德医学院学报》征稿细则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承德分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承德分行
县级融媒体中心总编辑如何做好新闻统筹工作
论总编辑在融媒体指挥调度中心的作用
“分众化、配餐式”办报:萧山日报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首次春节诗词晚会由承德电视台播出
让日本人真正了解中国——专访《日本新华侨报》总编辑蒋丰
从新闻作风谈政治家办报新闻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