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的针灸治疗进展*

2015-02-01 20:50余德标陈
中国医学创新 2015年9期
关键词:功能障碍康复训练针灸

余德标陈 捷

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的针灸治疗进展*

余德标①陈 捷①

通过整理和总结国内近年来针灸对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治疗方法的相关文献,较系统了解针灸对该病的影响。分别从中西医理论基础和临床应用两方面对各家的特点和经验进行总结,探讨针灸及相应治疗相结合方法对于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的评价方法和治疗效果,同时指出今后应在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的基础研究加强研究。

针灸; 脑卒中; 平衡功能

脑卒中(Stroke),指因各种诱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颅内血液循环障碍的一类疾病,常表现为一次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致残率高的特点[1]。研究表明,70%的脑卒中生存者多有运动、感觉、记忆等多种功能障碍,平衡功能障碍便是其中最常见的功能问题之一[2-4]。因此,开展脑卒中后平衡功能的研究,探寻有效的治疗方式,是临床医学、运动医学、康复医学等领域需要认真研究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平衡功能(Balance Function)是指身体处在一种姿态在运动或受到外力作用时,能自动调整并维持姿势的能力[5]。现代医学认为,脑卒中后高级中枢功能减退或丧失,而失去对低级中枢的控制[6],引起与平衡相关的三个环节障碍,其中包括感觉输入、中枢整合、动作执行[7]。三个环节中无论哪个环节障碍,都最终引起人体不能充分快速地完成左右前后的重心转换、坐位或站位姿势代偿等运动控制或动作执行困难等,导致平衡功能障碍。

目前对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多采用运动想象疗法、Bobath技术、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感觉运动训练等方法,这些方法在不同阶段均有一定作用。而在近年来的临床观察中,针灸作为中国传统的治疗方式,常与现代康复治疗相结合,对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起到了优于单独康复治疗的效果。

1 针灸对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的作用机理

1.1 中医传统理论研究 目前认为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属于中医“筋病”范畴。从解剖上看:《说文解字》:“筋,肉之力也,从肉,从力,从竹。”因此现代解剖认为“筋”主要包括人体肌肉、肌腱、韧带、筋膜、腱鞘、滑囊、关节囊、神经、血管、椎间盘、关节软骨等软组织系统和神经系统。从功能上看:《素问·痿论》:“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又《杂病源流犀烛》:“筋也者,所以束节络骨,绊肉绷皮,为一身之关纽,利全体之运动者也”。说明“筋”的作用是维持肌肉、骨骼、韧带等稳定,而十二筋脉共同维持人体的姿势或动作。从生物力学角度分析,骨骼、关节、韧带维持静力性平衡,而骨骼肌则维持动力性平衡,故“筋”是协调人体动、静力关系维持人体平衡的关键。从临床表现看:《灵枢·经筋》:“足太阳之筋……其病小趾支跟肿痛,腘挛,脊反折,项筋急,肩不举,腋支缺盆中纽痛,不可左右摇。……足阳明之筋……其病足中指支胫转筋,脚跳坚,伏兔转筋,髀前踵,疝,腹筋急,引缺盆及颊,卒口僻”此与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的表现相似。综上可认为,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的病位主要在“筋”。

而对于“筋病”的治法,在《灵枢·经筋》多以“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腧”。说明早在古代就已经使用针灸疗法治疗筋病,且疗效肯定。虽然燔针可以作为筋病的常规治疗方法,但是在《灵枢》也明确提出“热则筋纵不收,无用燔针”,由于脑卒中后病理演变复杂,且易出现痉挛等筋纵不收的情况,故现在临床已经较少使用燔针,而以毫针代之。毫针亦可振奋经气、疏通筋脉、是经气流利无滞,促进平衡功能恢复。另外在取穴方面,筋病多以“以痛为腧”为原则,近年来的临床研究显示[8],肩髑、曲池、外关、合谷、环跳、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常常作为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基础取穴。故本病多以局部取穴为主。

1.2 现代医学研究 随着研究的日益深入,针灸对于脑卒中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皆具有良好的作用[9]。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体针所选的穴位深浅部大多有支配肢体运动和感觉的神经干或分支通过,通过针刺这些穴位,不仅能够提高痿软肌群的肌力、降低痉挛肌群的肌张力,以协调肌群之间的运动[10],同时能够扩大或增强本体感觉的输入,促进本体感觉恢复;而头针则电针或者提插捻转等手法,作用于大脑皮层运动区[11],对其产生良性生物电刺激,增强运动神经元间信息传递,激活了大脑皮层的运动、本体感觉、前庭平衡细胞,以实现对低位中枢的调控[12]。

2 针灸在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康复中的应用

2.1 单纯针灸 目前虽然没有明确的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单纯针灸有助于提高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但一些小范围的临床试验已经观察到单纯的针灸治疗对于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具有一定帮助。李佩芳等[13]应用针刺躯干肌法对60例脑卒中后平衡障碍患者进行观察,根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均分为针刺躯干肌组(治疗组)和康复组(对照组),治疗组对背部和腹部躯干肌上选定的穴位进行交替针刺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的肢体康复治疗。观察指标为Berg平衡量表、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定表。结果发现针刺躯干肌后,Berg评分从(14.56±6.00)提高到(38.47±11.34),Fugl-Meyer评分从(2.80±1.06)提高到(9.57±3.17)。说明针刺躯干肌法可以改善脑卒中后平衡障碍患者的平衡功能而且优于康复训练法。叶永铭等[14]也报道了采用单纯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其对30例该病患者采用前后疗效观察的方式,选用承扶、委中、殷门、承山、环跳、阳陵泉、绝骨透三阴交、丘墟透照海、申脉透照海等穴位,结果Fugl-Meyer评分从(3.37±3.61)提高到(8.70±3.76),说明针灸对中风后平衡功能障碍具有一定疗效。

同时,有学者在针刺方法上进行了改善,提出适合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的针灸方法。如周金芝等[15]就通过全经针刺法与传统针刺法进行对比,观察了60例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恢复期的患者,在分组治疗3个疗程后发现,全经针刺法治疗前后的Berg评分差值为(16.33±4.44),优于传统针刺组的(10.93±2.27),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全经针刺法对于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的疗效优于传统针刺组。

2.2 针灸联合康复技术 在2011年《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中提到,中医结合现代康复方法已经被普遍接受,在康复过程中使用针灸能加速迟缓性瘫痪期肢体的恢复过程,提高运动功能[16-18]。而近年来对于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也多以针灸联合现代康复为主[19]。陈越峰等[10]通过观察140名脑卒中后平衡功能后平衡功能障碍的患者,对比分期整体针刺疗法结合现代康复治疗和单纯现代康复治疗对其的影响,在3个月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和Fugl-Meyer躯体能力评定量表中平衡项目量表评定患者平衡功能,结果显示治疗组两种康复评定疗效均比对照组明显提高。该研究提示针刺与现代康复技术相结合,既符合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又符合Brunnstrom六阶段康复理论,进一步提高了中风偏瘫患者平衡功能障碍的疗效。王涛等[20]观察了60例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患者,根据不同的干预方式分为针刺督脉结合康复训练组(治疗组)和常规康复训练组(对照组),并在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Berg平衡量表评定,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两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说明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更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平衡功能。而高强等[21]对发病在7 d内的83例卒中平衡功能障碍患者进行研究,根据干预方式分为四组:运动治疗加针刺组(A组)、单纯运动治疗组(B组)、单纯针刺组(C组)和药物治疗组(D组),并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分进行评定,发现治疗后,A组治疗前后在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分的差值为(5.43±2.43),而B组为(4.79±1.48),两组各项评分明显优于C、D组,表明综合使用运动治疗及针刺治疗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和平衡 能力有显著的改善作用。蔡定均等[9]按照干预方式不同随机分为康复锻炼组和针刺结合康复锻炼组,康复锻炼组进行基本药物治疗和三级平衡训练,针刺结合康复组增加针刺治疗,也得出了类似上述的结果。

同时有学者应用不同的针灸方法,如头针丛刺、强化平衡针、针刺夹脊穴、电针方法等联合康复训练也取得良好的疗效[22-24]。目前也越来越多的临床观察说明针灸与康复相结合的方法,可能能够更有效地促进卒中后平衡功能的康复。

2.3 针灸联合其他疗法 随着康复器材及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临床上也出现了针灸和康复器材联合治疗的报道,而且取得满意的疗效。李国辉等[25]就将6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观察,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功能训练,治疗组在常规功能训练的基础上配合针刺治疗及减重支持系统训练。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Berg平衡量表评定、改良的 Barthel指数评定表评定。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平衡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优于与对照组(P<0.05),说明针刺配合减重支持系统训练在改善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优单纯的功能训练。刘晓磊等[26]在常规药物和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将4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在基础治疗上联合针灸治疗,治疗组则在对照组上加用平衡仪训练,结果治疗组在Berg平衡量表改善优于对照组,提示运用针灸结合平衡仪训练治疗可改善脑梗死患者平衡功能障碍。

另外还有一些治疗方法联合针灸,也对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有一定帮助。如邢军等[27]就使用针刺结合高压氧的综合疗法与常规药物加高压氧治疗对比,观察Berg平衡量表评分的变化,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平衡功能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更为显著,并且运动功能提高快于对照组,提示针刺结合高压氧的综合治疗方法可明显改善患者平衡障碍,尤其对伴有视、听等感觉障碍的脑梗死早期患者疗效独特。

3 小结

针灸是我国独特、传统又古老的治疗方式,许多临床观察已经证明其在脑卒中治疗中的正面作用。笔者认为在脑卒中后平衡功能康复过程中应结合实际情况,综合有效地采用针灸、康复及其他疗法相结合的方式,才能最大限度地帮助患者恢复平衡功能和其他运动功能。但是针灸的治疗方法众多,联合使用的治疗组合也很多,缺乏一种集评定、治疗、预后的中西医综合康复方案,同时需要指出目前的临床研究,多采用量表对平衡功能进行评估,而鲜有使用客观仪器数据作为评估平衡功能的标准,另外针对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的基础研究也少有开展。因此,今后的研究还需要在探寻安全有效的综合治疗方式、形成成统一客观的观察标准进一步努力,同时加强对于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的基础研究,以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1] Sacco R L, Kasner S E, Broderick J P, et al. An updated definition of stroke for the 21st century: a statement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J]. Stroke,2013,44(7):2064.

[2] Koster M, Asplund K, Johansson A, et al. Refinement of Swedish administrative registers to monitor stroke events on the national level[J]. Neuroepidemiology,2013,40(4):240.

[3]姚红英.脑卒中患者相关危险因素的调查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8):87.

[4]卢慧英.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132.

[5]邢艳丽,王艳,朱路文.头穴丛刺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17(4):304.

[6] Lederman E. The myth of core stability[J]. Journal of Bodywork and Movement Therapies,2010,14(1):84.

[7] Haas B M, Burden A M. Validity of weight distribution and sway measurements of the Balance Performance Monitor[J]. Physiotherapy Research International,2000,5(1):19.

[8]付弋,廖方正,张虹,等.针刺结合康复锻炼改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J].中国临床康复,2005,9(17):150.

[9]蔡定均,廖方正,付弋,等.针刺结合康复锻炼改善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其影响因素的临床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6,24(10):1862.

[10]陈越峰,陈新,牟欣,等.针刺疗法结合现代康复治疗脑中风患者平衡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4):36.

[11] Bütefisch C M, Davis B C, Wise S P, et al. Mechanisms of usedependent plasticity in the human motor cortex[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2000,97(7):3661.

[12]李长文.针刺与早期下肢关节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0,12(3):103.

[13]李佩芳,郭庆军,浦芳,等.针刺躯干肌治疗脑卒中后平衡障碍临床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3,14(9):761.

[14]叶永铭,刘志顺,张维,等.针刺治疗中风下肢运动及平衡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30例[J].针灸临床杂志,1998,10(1):12.

[15]周金芝,周国平,王清勇,等.全经针刺法对恢复期脑卒中平衡能力障碍影响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0,7(9):49.

[16]王红燕.运动康复疗法防治脑卒中致偏瘫步态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2,9(9):147.

[17]张通.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18]任国平,孙智军,漆成军.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吞咽困难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5):136.

[19]胡科.康复训练辅以针灸治疗老年脑卒中88例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9):118.

[20]王涛,李佩芳,浦芳,等.针刺督脉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4,12(3):16.

[21]高强,关敏,何成奇,等.运动治疗及针刺对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与平衡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0,10(8):764.

[22]徐琳峰,宋水江,杨丹丹,等.强化平衡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ADL及步行能力的影响[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7,13(2):241.

[23]杨龙.头穴丛刺结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平衡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8.

[24]张宏如.针刺夹脊穴对脑梗死患者平衡功能影响的临床观察[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

[25]李国辉,陈惠,何宇峰,等.针刺结合减重支持系统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J].针灸临床杂志,2006,23(6):11.

[26]刘晓磊,徐凤鸣.针刺配合康复治疗偏瘫平衡功能障碍40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9,25(8):8.

[27]邢军,王艳君,李玉然.针刺并高压氧改善脑梗死平衡功能的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07,20(1):12.

Advances in the Studies of the Effects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on Balance Dysfunction after Stroke

YU De-biao,CHEN J ie.//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5,12(09):150-153

To systematically understand the effects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on balance dysfunction after stroke by sorting out and summarizing recent years’ literature. Respectively, from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modern medicine to sum up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experience of each summarize. To investigate the combination of acupuncture and appropriate treatment methods to balance dysfunction after stroke evaluation methods and treatment. Also pointed out that research should strengthen basic research in acupuncture treatment after stroke balance dysfunction in the future.

Acupuncture; Stroke; Balance function

10.3969/j.issn.1674-4985.2015.09.051

2014-08-06) (本文编辑:蔡元元)

福建省中医科研项目(wzzh201302)

①福建中医药大学 福建 福州 350122

陈捷

First-author’s address:Fuji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Fuzhou 350122,China

猜你喜欢
功能障碍康复训练针灸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面向未来的中国医学——针灸篇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勃起功能障碍四大误区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护理干预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