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期待视野与儿童文学翻译策略

2015-02-02 02:48孙演玉许家进
文教资料 2015年28期
关键词:归化儿童文学视野

孙演玉 许家进 邓 笛

(盐城工学院 外国语学院,江苏 盐城 224051)

翻译,无论是作为文化现象、思想运动,还是作为一项职业、一种知识技能,总与所处的时代背景密不可分。翻译的观念、方法、样式、标准、风格,无不与时俱进[1]。 儿童文学翻译亦是如此。本文拟从翻译策略角度对“五四”以来的儿童文学翻译作简要回顾,并结合时代背景和儿童期待视野提出新时期的儿童文学翻译应该与时俱进,采取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适度翻译策略。

一、归化和异化

归化和异化这对翻译策略最初由德国著名神学家、语言学家、翻译理论家施莱艾尔马赫(Schleiermacher)于1813年在著名论文《论翻译的方法》中提出。他认为,要帮助译作的读者在不脱离译入语的情况下正确而完整地看懂原作,可以采取两种途径:一种是尽量不打扰读者的安宁,让作者靠近读者;另一种是尽量不打扰作者的安宁,让读者靠近作者。1995年,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学家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结合施氏对以上两种翻译途径的描述,在《译者的隐身》中将第一种途径称作“归化法”,将第二种途径称作“异化法”[2]。前者指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采用透明、流畅的风格尽量为目标语读者减少对源语文本的陌生感,尽可能使源语文本所反映的世界接近目的语文化读者的世界,从而达到源语文化和目标语文化之间的“文化对等”。所以,其又被称为“译者的隐身”。后者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保留源语文本中的异质成分,故意打破目标语中的常规惯例,强调在译文中保留源语文化,丰富目的语文化和目的语的表达方式。所以,其又被称为“译者的显身”。

二、“五四”以来的儿童文学翻译策略简述

“五四”时期,为了准确传达外国儿童文学的体式与神韵,译者多采用忠实于原著的直译法,如鲁迅反对“削鼻挖眼”的意译法;有的译者采取译述的办法,如郑振铎在他主持的《儿童世界》(1922年1月7日创刊,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上发表的《竹公主》等30多篇童话,其中绝大部分是译述的外国童话[3]。在详尽地考察了抗战时期的儿童文学翻译之后,文军总结出此时期的特点之一是采用译述的方法,为了宜于儿童阅读而在通晓译述的内容和风格并基本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对原作进行加工改制,是一种融翻译和创作为一体的翻译方法[4]。从全国解放到“文化大革命”之前,国内译介的主要是前苏联的作品,该时期的翻译策略以归化为主,如任溶溶先生曾说:“我是把原作者用外国话说给小朋友听的话用中国话说给我们的小朋友听。”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外儿童文学翻译研究的影响之下,不少中国学者从跨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儿童文学翻译,但在翻译策略问题上,归化的声音要高于异化的声音。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学者如徐德荣认为鉴于儿童文学的本质和读者的特殊性,儿童文学翻译就应该是一种“透明”的翻译,译者应该尽量“隐身”[5],高存坚持儿童文学翻译应坚持“晓畅”的原则,袁毅认为“归化是儿童文学翻译的归途”,等等[6]。只有少数学者倾向于异化的翻译策略,如刘秉栋认为儿童文学翻译应以儿童为本,不能只为提供阅读便利,而一味迁就和改写原文意思,或是丢掉外来文化的特质,只译出实际意义[7]。

如果我们可以笼统地把直译看做异化,把意译看做归化,就会发现:纵观“五四”以来的儿童文学翻译,除了“五四”时期外,其他时期的翻译均以归化为主,而且这种翻译策略好像比较容易让人接受。

三、儿童期待视野和儿童文学翻译策略

新时期的儿童文学翻译是否应该坚持以归化为主?归化是否是儿童文学翻译的归途?翻译是一项复杂的活动,译者选择何种翻译策略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时代文化背景、源语文本类型、翻译委托人的要求、译者的翻译观念和水平、翻译目的及目标读者的期待视野,等等。下面拟结合儿童期待视野探讨新时期儿童文学翻译策略。

1.期待视野是接受美学的核心概念。作为接受理论的奠基人,姚斯(Jauss)强调读者在阅读中的作用。所谓期待视野,是指在文学接受活动中,读者原先的各种经验、素养、审美趣味等综合形成的对文学作品的一种欣赏水平和欣赏要求,在具体阅读活动中,表现为一种潜在的审美期待。在期待视野中有两点值得注意:其一是指读者的期待视野与新作品之间,应当有一个适度的审美距离,一方面,作品应当使读者出乎意料,超出他原有的期待视野,使读者感到振奋,因为新的体验大大丰富和拓宽了新的期待视野。另一方面,作品不能过分超前,不能让读者的期待视野处于绝对的陌生状态,这又会使读者感到寡然无味、难以接受。其二是指期待视野的不同使不同读者对于作品的需求与好恶不同。成人文学翻译与儿童文学翻译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后者的读者对象是少年儿童。童真、童趣、好奇心强、富于想象等儿童特征和其阅读接受能力使得儿童文学翻译并非易事。这就要求儿童文学翻译作品不但能够被他们理解,而且要具备一定的欣赏价值。所以,译者在翻译儿童文学作品时要考虑到目标读者的审美期待,通过合适的翻译策略,尽可能地满足其阅读期待,否则不被目标读者接受,没有读者的译作就失去了价值。

2.读者的期待视野具有历时性。尤其是同一年龄阶段,处于不同历史时期的儿童的期待视野是大不相同的。首先,与往昔相比,今天的儿童所受的英语教育与改革开放之前的儿童相比有天壤之别。根据国家教育部的要求,自2001年开始,许多小学从三年级就开始开设英语课程,有的沿海地区则从小学一年级就开设了,有的儿童甚至上幼儿园时就开始接受英语教育。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儿童在接受英语语言教育的同时,会受到英语国家文化的熏陶,他们对外来文化的接受能力自然会大大提高,如“感恩节”、“万圣节”和“圣诞节”等节日,“巧克力”、“汉堡包”和“火鸡”等食物,对于今天的儿童来说再也不是陌生的“异质成分”。

3.译者要善于把握读者期待视野的变化。用辩证发展的眼光看待儿童文学翻译,尤其是涉及文化意义的翻译时宜采取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适度翻译策略。下文将结合J·K罗琳的《哈利·波特和阿兹卡班的囚徒》及其中译本谈谈儿童文学翻译策略:

例一:

原文:“No need to tell us he’s no good,”snorted Uncle Vernon, starting over the top of his newspaper at the prisoner.“Look at the state of him,the filthy layabout!Look at his hair! ”[10]17

马爱农,马爱新译[11]9:“不用说,他肯定是个坏蛋,”费农姨父从报纸上方盯着那个罪犯,粗声粗气地说,“你看看他这副样子,十足一个下三滥!看看他的头发!”

郑须弥译[12]10:“不用告诉我们他不怀好意,”弗农姨父哼着鼻子说,眼睛越过他正看着的报纸上方瞪着那名犯人,“瞧他那副德性,一副脏相!看他那头发!”

马爱新和马爱农把“the filthy layabout”译作“十足一个下三滥”。“下三滥”这个词语具有中国文化色彩,指三个行业:捏脚的,剃头的,按摩的。现多指下贱、没出息的人。古代分三教九流,另有一说法,“下三滥”指九流中的后三流:娼(娼妓),书(书生),丐(乞丐)。很明显,译者采用了归化法,把其移植到了中国文化中。笔者认为,此种译法属于归化过度,这样做不仅不能满足小读者的期待视野,反而会引起文化错位,认为英国社会中也分“三教九流“。“filthy”和“lay about”的字面意思分别是“污秽的”和“懒惰者”。郑须弥译为“一副脏相”则简洁明了,描述出了小天狼星布莱克刚从监狱逃出来时蓬头垢面的邋遢样子。

例二:

企业的人员设置、机构布局、大小规模与人力资源管理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大型企业是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其管理模式的优选及运行至关重要,其人员、机构、职能、绩效、考核的细分,必然有效推动企业的良性发展。而规模相对较小的企业其配置相对不高,具备必要的内部职能机构即可,所以小规模的企业管理模式较为简单。但是这些企业也会面临一些问题,包括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在组织管理中的适应性、差异性,企业发展期间资金不足,资金在运行期间缺乏灵活性,都将导致企业风险越来越多,难以确保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有效发挥。

原文:“It’s because of you,Percy,”said George seriously.“And there’ll be little flags on the hoods,with HB on them—”

“—for Humongous Bighead,”said Fred[10]83.

马爱新,马爱农译[11]37:“是因为你啊,珀西,”乔治一本正经地说,“引擎罩上还插着小旗子,上面写着HB—”

“—奇大无比的脑袋。”弗雷德说。(男学生会主席或男生头儿的英文是Head Boy,“奇大无比的脑袋”的英文Humongous Bighead首字母缩写也是HB,这里是弗雷德在故意取笑珀西。)

“HB”是“Head Boy”的缩略语,是俗语的一种。 正如当今许多青年人熟知并常使用的“BF”(boy friend)代表“男朋友”一样。译者在译文中采用了直译加注释的方法,此种翻译策略保留了原文中的异质成分,使译文不仅能够满足小读者的期待视野,还能够起到丰富语言文化的作用。

面对新时期的儿童期待视野和中西方文化差异,完全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不利于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因为读者永远无法知道对方的文化习俗[13]。所以,译者如果对当今儿童的阅读期待和对外来文化的接受能力还停留在改革开放之前的认识水平,坚持采用归化为主的翻译策略,有时为了让小读者理解和接受译文甚至把外来文化移植到中国文化中,就无异于刻舟求剑。

然而,异化策略并非万能的。译者在语言转换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种种障碍,有些障碍甚至是难以逾越的,如果仍然一味坚持异化译法,甚至是逐字逐句死译硬译,就势必导致译文佶屈聱牙,晦涩难懂。

例三:

原文:Tom woke Harry the next morning with his usual toothless grin and a cup of tea[10]69.

郑须弥译[12]42:第二天早晨,汤姆和往常一样,用他那没有牙齿的微笑和一杯茶叫醒了哈利。

马爱新,马爱农译[11]41:第二天早晨,汤姆像往常一样端来一杯茶,咧开没牙的嘴笑着,把哈利唤醒了。

郑译 “用他那没有牙齿的微笑和一杯茶叫醒了哈利”。让人读来感觉佶屈聱牙,晦涩难懂,“微笑和一杯茶”怎么会叫醒哈利呢?找来原文一看,其实叫醒哈利的不是“微笑和一杯茶”,而是汤姆,“with his usual toothless grin and a cup of tea.”在原句中做伴随状语。很明显,这种逐字逐句的译法是异化过度,该种译文对于正在学习规范的汉语言文字的儿童来说可能会产生不良影响。马爱新和马爱农的译文采用归化法,通过调整原来的句序,把译文纳入到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的轨道上,使人明白易懂,读来上口。

此外,由于文化背景差异,词语的各种意义并不对应,异化法无法为读者所理解,这时就不得不采取归化法。

例四:

原文:“It’s the fastest broom in the world,isn’t it,Dad?”squeaked a boy younger than Harry,who was swinging off his father’s arm[10]51.

郑须弥译[12]31:“这是世界上最快的扫帚,是不是,爸爸?”一个比哈里小的男孩尖声问他的爸爸,这个男孩正吊在他爸爸的手臂上摇晃着。

马爱新,马爱农译[11]30:“这是世界上飞得最快的扫帚。是吗,爸爸?”一个比哈里年幼的男孩摇晃着父亲的胳膊,尖声问道。

原句中的“swinging”作为不及物动词,其意思是:1.(下垂物、抛锚的船等)摆动,摇摆,摇荡;2.(自由轻快地)摆动着行进;3.悬,挂等,共15条[14]。 其中没有一条的意思符合原文的语境。郑译采用了“悬,挂“的意思,但很明显,此意用在此处使得译文令人难以理解,男孩怎么会吊在父亲的手臂上呢?对于原文的翻译,马译不仅在句式上采用了归化法,对该词也采用了归化法,译为“摇晃”,比较符合原文语境和汉语表达习惯。

四、结语

万事万物都处在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中,儿童文学翻译亦是如此。儿童期待视野影响儿童文学翻译策略的选择。儿童期待视野具有历时性,不同历史时期的儿童期待视野是不一样的。面对新时期儿童期待视野的特点,尤其是涉及文化意义的翻译时,译者应该坚持辩证发展的眼光,做到与时俱进。异化和归化之间的关系不是“二元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的。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根据实际情况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采取适度的翻译策略,做到异化时不妨碍译文的通顺易懂,归化时不改变原作的“风味”,尤其是不能导致“文化错乱”,把国外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译介给小读者,提高其阅读兴趣,开阔其视野,提升其综合文化素养。

[1]马祖毅.中国翻译简史[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2.

[2]Jeremy Munday.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London:Routledge Press,2001:146-147.

[3]秦弓.五四时间儿童文学翻译的特点[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4(04):114-118.

[4]文军,王晨爽.抗战时期(1931—1945)外国儿童文学的译介及其影响[J].中国比较文学,2008(04):10-20.

[5]徐德荣.儿童文学翻译刍议[J].中国翻译,2004(06):33-36.

[6]袁毅.归化——儿童文学翻译的归途[J].作家杂志,2010(04):159-160.

[7]刘秉栋.基于儿童本位观论儿童文学翻译的策略选择[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2):127-129.

[8]仇蓓玲,陈桦.读者期待视野与译者翻译策略[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06):8-11.

[9]张思永,王慧敏.归化还是异化——谈影响翻译策略选择的若干因素[J].广西社会科学,2007(10):145-148.

[10]J·K·Rowling.Harry Potter and the Prisoner of Azkaban[M].New York:Scholastic Inc,1999:17,63,69,51.

[11]马爱农,马爱新.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囚徒[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9,37,41,30.

[12]郑须弥.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10,42,31.

[13]李长栓.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438.

[14]陆谷孙.英汉大词典[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2047.

猜你喜欢
归化儿童文学视野
居· 视野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唯童年不可辜负
——两岸儿童文学之春天的对话
伦理视角下电影翻译的归化与异化
归化翻译与江西诗法——以《鲁拜集》的三个七言绝句译本为例
以《红楼梦》三个版本为例探讨亲属称谓词翻译的异化与归化
真相
多元系统论视角下翻译“归化”与“异化”的不对称
“原生态”与儿童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