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一带一路”战略的四川省生态经济发展研究

2015-02-03 12:25吴晓琴
商场现代化 2015年30期
关键词:生态经济区域经济一带一路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至今进入全面落实阶段,各地区纷纷致力于将“一带一路”政策与自身实际情况相结合,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促进本地区经济的发展,本文主要根据“一带一路”战略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着重分析其对四川省经济发展的作用,从四川省生态环境建设的角度提出建议应对“一带一路”政策,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

关键词:一带一路;区域经济;生态经济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后,“一带一路”正式形成。“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适应了当今国际国内背景,在经济上,有助于促进我国经济多元化;在文化上,有利于实现博采众长;在外交上,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格局更加全方位和科学化。

一、“一带一路”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1.“一带一路”促进整体协调

一方面,陆上丝绸之路活跃国内市场,海上丝绸之路拓宽国际市场,“一带一路”立足于协调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既促进国内市场对外开放,又实现国际市场互联互通。另一方面,“一带一路”几乎覆盖整个国家版图,连接南北方东西部,资源能源跨空间调配,科学技术跨地区引进,使整个国家联系更加紧密。

2.“一带一路”实现局部效益最大化

“一带一路”重新定位各区域在国家总体经济发展战略中的作用和职能,使各区域达到优化。东部沿海地区致力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西部地区着眼于基础设施的配置和优化,形成“分层效应”。既打破发达地区过于偏重于海外投资贸易的外向型经济模式,又改变落后地区相对封闭保守、物质匮乏的状态。各地区在“一带一路”战略中虽然侧重点不同,但从全局来看,有利于实现各区域效益最大化。

二、“一带一路”对四川省的影响

1.四川省成为对外开放新高地

四川省自古就有“蜀道难”的称谓,四周为大巴山、横断山脉等高山高原环绕,并且远离海洋交通不便,外向型经济比例低。“一带一路”使四川省经济战略地位日益显著,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的交汇点,陆路和水路条件明显改善,物流运输成本降低,成为沟通中亚南亚的重要经济走廊和对外开放前沿,有利于建立和完善四川省对外开放体制,推动四川省融入世界经济格局。

2.政策优势更加明显

在过去发展历程中,国家提出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等战略均未能有效缩小地区差异,为推进陆上丝绸之路自东向欧亚大陆延伸,国家将加大对四川省建设的投资,有助于推动四川基础设施升级,极大地改善四川的发展条件。

3.发挥传统贸易优势

四川省与古代南北丝绸之路联系紧密,四川丝绸品“蜀绣”名扬天下,开辟了“三道”即茶马古道、米仓山道、金牛道,“一带一路”重走古丝绸之路,有利于搭建四川省与中亚等地的文化桥梁,为对外贸易打下文化基础,有利于达成中外共识,促进四川对外合作。

三、四川省生态环境简析

四川省自然资源丰富,特别是对经济增长起重要作用的能源资源种类繁多,数量大。比如:至2013年,四川焦炭生产量1400万吨,原油生产量22.4万吨,发电量2631亿千瓦小时,其中水力发电量2002.01亿千瓦小时,火力发电量628.10亿千瓦小时。城市天然气供应总量590236万立方米,城市人工煤气供应总量165003万立方米,城市液化石油气供应总量183581吨。(数据来源: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4)但是,四川省人口规模大,能源消费总量比较高,再加上能源利用效率低,因此能源储量逐年减少。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5》《2014年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从上图可以看出,2014年3种主要能源储量均有所下降,其中,煤炭储量5410百万吨,比上年减少约2.942%;石油储量661.8万吨,比上年减少约0.729%;天然气储量11708.56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约1.396%,但是,同年四川省生产总值(GDP)2853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5%。这说明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自然资源不断减少,因此,在“一带一路”战略新时期,应当更加注重能源的开采利用,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大力建设生态经济。

四、“一带一路”战略下四川省生态经济建设建议

1.基础设施建设应避开生态脆弱地区

四川省盆地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可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土地有限,并且处于二、三级阶梯交界处,生态环境脆弱,易发地震、泥石流、山地滑坡等。“一带一路”交通运输设施建设(如修建铁路、公路、桥梁)、输油输气管道建设、物流仓储基地建设、防灾减灾工程建设等应远离生态保护区、珍稀动植物保护区,应该尽可能少占用耕地,保护湿地、森林等。

2.加大清洁可再生能源生产,提高利用率

“一带一路”战略促进四川省对外贸易,加大四川省对外投资合作,四川省作为西部资源大省,中南亚等资源匮乏的国家必然加大对四川省资源能源贸易,使得四川省能源开采速度加快,因此,在资源能源对外输出过程中,四川省一方面应当坚持循环经济理念提高不可再生能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应当加大清洁可再生能源生产,以清洁可再生能源代替不可再生能源,避免形成“资源诅咒”现象,防止恶性循环得不偿失。

3.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注重环境保护

首先,工业化进程中应完善法制加大环保监管力度,提高生态工业进入门槛,关闭高污染工厂,工业废水、三废污染达标排放,石油、煤炭开采过程中对碎屑、含油废水循环使用,建立循环型经济模式;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对因环保而带来损失的企业和个人进行补偿,鼓励环境保护。其次,城市更新过程中合理规划商业、工业、农业用地,合理改造旧城区;城市建设过程中采用新型环保节能型材料;城市保护过程中建立城市废水处理系统、洪水收集系统、城市水源地保护,垃圾分类回收,减少白色塑料污染、物理污染(如废旧电池污染)、城市噪音污染,提高城市植被覆盖率等。最后,加大环保宣传力度,提高居民环保意识和义务意识,树立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的观念,对污染环境的行为不包庇不纵容,积极检举,齐心协力建设生态型城市。

4.加大生态产业园区投资建设

“一带一路”进程中应当加大生态农业园区、生态工业园区投资建设,将生态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有力载体。从宏观上讲,应加强各地级市、县生态园区的联系,促进对外科技项目合作,加大国家级、省级、市级新区建设,促进产业集聚,提高规模效应。从微观上讲,各产业园区应培养主导产业,树立品牌优势,横向、纵向延伸产业链,完善相关配套服务业,使产业园区建设以市场为导向,高度专业化、集约化、创新化发展。

5.促进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合作

一方面,新时期的“一带一路”要更注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大高科技产品生产研发,鼓励技术型产业项目合作,比如光伏产业、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等,避免单纯的资源能源生产、利用和出口,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另一方面,吸引人才回流,包括外交人才,语言人才等,为实现对外合作扫清障碍。

6.发展网络技术

当今时代是信息化的时代,应该加大互联网、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一带一路”经济带沿线网络覆盖率,为“一带一路”打通信息要道,提供智能化服务,大力发展软件信息服务业,丰富“互联网+”模式,建设信息丝绸之路。

五、结语

“一带一路”战略是四川省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但同时也对四川省对外开放、投资、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四川省在“一带一路”新时期经济发展过程中既把握机遇、审时度势,也必须考虑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通过一系列措施节约资源提高效率,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统一,将“自然、社会、经济”紧密结合,打造复合型的可持续增长的生态经济模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在印度尼西亚国会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3年10月4日.

[2]郑志来.“一带一路”战略与区域发展路径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15(7).

[3]安树伟.“一带一路”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及格局重塑[J].经济问题,2015(4).

作者简介:吴晓琴(1995.12- ),女,四川省达州市人,就读于西华师范大学,本科,研究方向:经济学

猜你喜欢
生态经济区域经济一带一路
安徽省生态经济发展状况评价
沈阳卧龙湖区域生态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实践研究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中国社会信任基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
大湘西地区人口流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