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农村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评价方法研究

2015-02-03 12:25赵学琴
商场现代化 2015年30期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民族地区

赵学琴

摘 要:近几年来,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凭借其存在的时间较长,且更为贴近乡镇人民,所以,发展较快。民族地区相对于一般的城镇来说,地理位置偏远、基础设施薄弱、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明显处于弱势地位。为了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切实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国家一直在扶持当地的相关行业。其中,农村商业银行是国家重点扶持对象,本文将针对其经营绩效进行评价方法研究。

关键词:民族地区;农村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评价

农村信用社也就是农村商业银行的前身,在经过长期的发展后,信用社也逐渐更名为农村商业银行,并对其一些制度进行改革,以提高其经营效益。自2003年6月开始,国务院便印发了相应的改革文件,在此背景之下,各个民族地区的农村信用社便不断进行尝试,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事实上,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仍旧不够理想,对于银行应有的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成长能力和综合评价等多个方面都没有得到发展,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应当对当前民族地区农村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进行可靠评估,并提出对策。在这个过程中,评估方法是当前最为重要的课题。

一、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评价的含义

所谓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评价实际上是指通过运用科学规范的评价方式,采取特定的经营评价标准,商业银行总行或者上级分行对其所管理的分行在一定时间内的盈利能力、业务发展状况、资产风险状况、长期发展能力等各个方面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对比分析,然后根据该分析做出客观的评价。在我国经济发展相对较快的环境下,越来越多的银行出现,他们其中存在一些经营能力较差,存在价值较低的银行,建立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评估实际上就是为了全面评价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益和经营业绩,从而发现经营管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引导商业银行对其做出强化措施,引导其正确发展,有效推行激励约束机制,进而提高商业银行的综合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以便推动社会发展。在民族地区实行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评价,是为了对银行发展进行评估和预测,同时,也是对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趋势做出大概了解,从而能够为扶持该地区提供正确的方式。

二、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的方法概述

商业银行绩效评价方法会随着商业银行自身的经营管理理念的发展变化而不断的进行更新和完善。在当前的市场经济中,商业银行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市场经济主体,具备现代法人治理结构的盈利性,同时也具有金融性质。当前国际上主要存在四种评价方式:财务比例分析、杜邦财务分析法、经济增加值法、平衡记分卡法。在国内也有一种yaron模型绩效评价方法使用较为普遍。而无论是哪一种评价方法,都需要根据如下几个理论进行构建:

1.最大、最小法则

所谓最大、最小法则实际上是指商业银行追求收益的最大化和成本投入的最小化。在绩效评价中,最大、最小法则是商业银行进行绩效评价的基础性理论。无论在何种行业,企业的经营目标都是盈利。而盈利就是营利和成本的差值。在同营利的状况下,成本越大,其收益也就会对应减少;反之,则会增加。

2.资本保全理论

商业银行所有者具有剩余风险承担和剩余权益享有的双重属性。在市场经济下商业银行追求利益最大化实际上就是资本增值最大化。为了银行的信誉和对人民负责,银行在追求资本增值最大化的同时,需要保证其基本资金,也就是维持资本的基本增值能力。资本保全的经济含义为在一个时间内,期末的资本价值大于起初的资本价值。

3.委托代理理论

委托代理理论是随着现代公司的产生而产生,用于解决企业委托代理关系的形成、发展和协调机制及其有效性理论。从法律上来说,委托代理理论实际上就是一种代理性或契约性行为。聘用人才对银行进行管理,而这个管理的效果就需要绩效评价来进行监督。

4.经营原则

在商业银行的经营当中,存在三个基本经营原则,即: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在这三个原则中,追求盈利是商业银行存在和追求的首要目标,是其不断进行服务、管理水平等改进的内在动力,是商业银行经营的核心原则。而这三个原则实际上是对立统一。在保证获利一定的情况下,最大化的实现资金流动去创造资本最大价值。商业银行作为一种特殊的企业组织,也是市场竞争的主体之一,面临严峻的经济形势,为了保证自身的综合能力和竞争实力,必须对其经营的情况进行有效评价,从而发现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对应措施进行改善,促使其不断完善自身管理模式,实现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三者的协调与统一。

5.管理思想

无论是什么盈利性组织的绩效评价其最终作用都是服务于管理和经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绩效评价实际上是一种制度。类似于风险评估,只是这种制度是对过往的经营状况进行评估,而风险评估是针对未来。因此,绩效评价与企业管理存在必然的内在联系。商业银行也是一样,在其存在之前,必然会有专业的风险评估人员对其进行评估,对其存在的可行性进行估计,然后再建立。而绩效评价则有助于对一段时间内的工作进行总体的了解,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

三、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评价方法选择与评价体系构建

在我国早期的农村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评价方式多是借鉴我国国有银行的发展模式和管理方式,所以,在进行绩效评价时,其使用的也是指标评价,而且这些指标相对来说较为单一。自2000年以来,中国银行总行开始实行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以定量考核为主的方式,对于国内所有的一级分行进行连续、动态的评价考核。近几年来,根据我国经济发展形势和银行业的经营状况与目标的调整,也针对该绩效考核指标和积分方法不断的修改和调整。

在我国的银行绩效评价中主要是以盈利水平、发展能力、资产质量、综合管理四大类作为评价标准,涉及35个具体指标。然而,笔者认为该种绩效评价体系存在三个明显不足:体系繁琐、重复性较高、挂钩力度缺乏。也就是说,在该种银行经营绩效评价制度中,无法体现出一个商业银行的综合能力和竞争能力,无法对其日后的发展发挥促进作用。除此之外,其具体的评价方式也存在明显不足,我国商业银行的绩效评价现阶段基本是采用指标逐一对比分析法,横向分析与纵向分析相结合。所以,在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评价上必须进行改变。

笔者认为当前的yaron模型评价法相对来说更适合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yaron模型评价中,包含两个基本指标“目标客户的覆盖面”和“农村金融机构的持续性”。其中“目标客户覆盖面”反映的是农村金融机构服务目标、满足客户的程度,这两个因素既是用来衡量所服务的深度,也是用来衡量服务客户的广度,对于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和运行状况能够良好体现。而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性则是用来反映农村商业银行在运行当中对于政府资金的依赖程度,可以理解为除去补贴后的农村商业银行的盈利状况。Yaron绩效评价方法,对于农村的各种状况掌握相对比较充分,能够反映出商业银行在农村地区经营的社会成本和存在困难,能够避免其他评价方法对于农村商业银行状况的不全面。根据我国当前的状况,在覆盖面指标的选择上一般包含如下几个内容:资产规模、存贷款规模增长率、贷款结构、贷款条款、交易成本。

四、实例分析

民族地区商业银行,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金融机构,其必须要先保证自身的发展,提高自身的经营能力,才能在条件相对恶劣的情况下服务当地的经济发展。此处,笔者以麻阳苗族自治县农村商业银行为例。如果使用传统的农村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评评估中,以四类大指标35个小指标作为具体的评价方式,虽然看似全面,但其实过于片面。故笔者使用yaron模型对其进行大概分析:

1.经济环境分析。根据笔者大致了解,麻阳苗族自治县目前的经济环境相对较差,其经济发展受到政策和人为因素的制约。而在麻阳苗族自治县建立农村商业银行,也就是将其原本的农村信用合作社进行改革,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旧事物的制约。也就是内外环境相对严峻。

2.发展分析。由于湘西州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也就是说,其经济发展的可能性较大,因为缺乏应有的开发,其市场资源相对丰富。

3.经营时段分析。就短期来看,麻阳苗族自治县农村商业银行的绩效相对较差,因为经济的滞后,人们生活水平相对较低,自然剩余资金缺乏,银行缺少资金来源。但是,如果银行长期存在。那么在其发展中,就可以利用贷款进行发展,然后将资金的流动性充分发挥出来,长此以往,该银行绩效应相对较好。

4.政策分析。麻阳苗族自治县属于少数民族区域,我国为了促进少数民族的发展,长期为少数民族区域提供政策支持。农村商业银行存在于该地,可以获得多种政策优惠,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降低了其运营成本。

从上述的四个因素来看,再使用yaron模型法对农村商业银行绩效进行评价,可以极大的提高对当地银行存在的正确认识。也能明显看出银行建立的风险和契机。由于笔者对于该银行的具体贷款情况了解缺乏,所以在相关分析上无法进行分析。但是,从该种方法的各个指标和指标选择来看,实用性较强,在民族地区的农业银行,其建立很大程度上是以政府作为支持,所以,在经营上成本会有所缩减,但由于其地区经济的限制,发展起来会具有一定的困难。国际通用的评价方式固然有其先进性,但缺乏对于国内情况的把握,所以实用性不强。只有利用本土的绩效评价方式,才能够为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发展提供支撑。

五、讨论与建议

虽然当前国际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多种对于商业银行绩效评价方法。但是,由于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形势和社会环境都相对特殊,所以,这些评价方法的实用性受到制约。加之,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受到国有银行的影响,所以,在评价方式上,也具有自身的特色。对此,笔者认为,无论是引用哪种方式对我国的民族地区农村商业银行绩效进行评价,都必须要要立足于我国民族地区的国情和我国长期发展的经验。农村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评价存在的本质是为商业银行的管理和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对于管理思想和经营策略的了解都是需要经营绩效评价反映出来,因此,在评价的过程中,需要尽可能的做到科学、合理、全面,以反映出民族地区农村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客观评价,从而推动其银行的发展,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周洪,彭芙蓉.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农村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层次分析[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9,11:121-122.

[2]王伟.我国农村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的绩效评价[J].广东商学院学报,2013,06:59-66.

[3]姚福锋.农村商业银行效率评估分析[J].现代商业,2013,12:46-47.

[4]王继康,胡挺.农村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绩效与风险——以广州农村商业银行为例[J].南方金融,2013,09:48-51.

[5]王海荣,鄂奕洲.我国农村商业银行财务治理效率研究[J].会计之友,2014,35:83-85.

[6]林建华.农村商业银行整合BSC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以A农商银行为例[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5,08:46-52.

[7]王伟,赵天荣.基于Malmquist指数的我国农村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效率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4,09:29-34.

[8]祝婧然.江苏农村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测度研究[J].浙江金融,2015,09:72-76.

[9]祝婧然.城市商业银行与农村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对比——以江苏省为例[J].北方经贸,2015,11:161-162+171.

[10]罗韵轩.农村信用社改制转型中的流程再造研究:以农村商业银行模式为例[J].南方金融,2008,09:42-45+59.

猜你喜欢
农村商业银行民族地区
农村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管理与建议
农村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问题探讨
云南省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研究
用新发展理念引领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
民族地区城镇规划现状浅析
旅游产业助推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的策略研究
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一类模式”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
美术毕业作品展对民族地区高校就业率提升的策略研究
浅析农村商业银行合规建设方法与应用
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