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与责任并行

2015-02-03 21:41程惠萍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连续性综合性图表

程惠萍

2014年7月28日,我在“2014年全国第一次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会”上执教了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的导入课,受到了与会专家与教师的一致关注。其焦点在于之前在全国的大型语文教学研讨会上还没有人就综合性学习上过公开课,大家都是带着一种期待与一种思考在“观望”。面对压力与挑战,在课堂结束后,我感到带给我更多的是一种思考,且行且思,且思且行。

一、挑战,源于特级教师的责任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多年来,我一直在阅读教学领域里摸爬滚打,在历次磨课中总能发挥出引领作用,在自己的教育生涯中,更多的是享受鲜花与掌声,总是在做着“锦上添花”的事情。

当我们的教学研究领域不断拓宽,我们的小学语文研究会也将关注点转移到过去鲜有人触及的领域——综合性学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承担这样一次史无前例的教学研究课,内心的压力、心中的彷徨使自己几次都想放弃,毕竟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承担的风险太大!几番挣扎过后,使自己能坚定地去承担的原因只有一个——成长比成功更重要。作为一名特级教师,不仅仅要能做“锦上添花”的事,更要勇于挑战,敢于“雪中送炭”!带着“向我开炮”的一份责任,我将自己的思考完整地呈现于全体与会者面前,不期待成功,只期待“抛砖引玉”,引起大家对这种课型的关注,以促使全体教师更好地使用教材,促使学生更全面地成长。承担这次研究课,本身

就是一种挑战,更是源于一份

责任!

二、备课,源于对生活语文的关注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等电视节目的热播,一次次引发我的思考:植根于生活的语文才有意义。学生不爱上语文课,学不好语文,其根源在于我们的语文教学与生活脱节,课堂上教师讲授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差距甚远,所学不能服务于所用,所用不能在学校中有所学。枯燥的记忆、机械的理解、无聊的作文都是学生无法爱上语文的根本

原因。

基于这种思考,我开始关注课本中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单元。这种课型的编排,打破了学科本位的界限,体现了编者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关注,既强调听、说、读、写思语文综合素养的整合,又强化课内外知识的融合。这样的课型如果能够基于学生,基于语文,基于生活,一定会深受学生喜爱。

基于对综合性学习的初步认识,我大胆尝试设计这节语文综合性学习导入课。导入课的基本目标应该是“唤醒”,即通过这样一节导入课的学习,使全体学生对即将开始学习的《遨游汉字王国》既产生兴趣又有初步认识,将自己头脑中的关于汉字的碎片化知识有所梳理,并准备开始更有目标的学习。为了使课堂教学的实用性更强,设计时,我既尊重课本中的《遨游汉字王国》,又巧妙引入了中央电视台的热播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同时还希望能巧妙穿插一些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理念,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初步感知非连续性文本的实际意义,基于这样的思考,我拟定了以下学习目标:

1.通过听写并纠正容易写错的汉字,学生能初步认识规范书写汉字的重要性,提高正确运用汉字的自觉性;在规范汉字书写的同时,学生能初步感受每个汉字都有文化内涵和很长的演化传承,从而激发起内心深处对汉字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激发起对汉字学习的渴望。

2.通过图表阅读等多种方式,学生初步感受到汉字学习所处的尴尬境地,在初步懂得如何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初步掌握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方法的基础上,激发起内心深处对汉字学习的责任感。

3.借助语文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的相关图表,学生能初步感知《遨游汉字王国》的基本内容,并在回忆旧知、探求新知的过程中初步了解综合性学习的意义并规划语文综合性学习,有较强的目标学习意识。

三点目标,三点希望,从内心的呼唤到责任的唤醒,再到脑图的构建,每一个目标都根植于学生的现状,都来源于学生的需求,服务于学生的生活,让更多的学生经历一次“唤醒”,让更多的教师去探索适合学生的语文课程。

三、上课,既关注当下更着眼未来

没有课前试讲,也没有提前见面,带着一种全新的思考,我和学生们开始了汉字学习之旅……

课前热身环节,以“孙悟空、唐僧、雄狮”三个词语组成的活灵活现的画面导入,学生在观察时兴趣盎然,从看到直观的形象,到看到隐藏的汉字,再到清晰流畅地表达画面内容,他们在一次次饶有趣味的体验中经历着观察—思考—表达的学习过程。课前导入不仅仅是为了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更重要的是强化每一个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规范意识——任何时候都要学会准确清晰地表达。同时,这种课前热身也在对汉字进行初步的“唤醒”——方方正正的汉字稍加改变也能组成一幅幅有趣的画面,让学生初步感知汉字的“趣味”。

对于课堂教学中关于汉字的“唤醒”,我主要采用了分板块学习的方式。

第一板块:“汉字听写”,强化汉字书写的规范与美观。

我精心选择了“冒”“聚精会神”“岌岌可危”三个词语九个汉字进行听写,以从三个角度来关注汉字书写:

“冒”字的上半部分不是“日”也不是“曰”,底下的横没封口。选择这个字是因为我们多数人在书写时忽略上半部分的写法,而且理所当然地认为怎样写都无所谓。为了引起学生对“规范”书写汉字的高度重视,我借助汉字演变来帮助他们了解汉字起源,既是对源远流长的汉字文化的尊重,更能帮助他们正确规范地书写汉字,努力消除对汉字书写的“无所谓”,强化“规范”意识。

“聚精会神”出自学生的教材,我以“猜猜歇后语”的方式引出,既为即将开始的“遨游汉字王国”做好铺垫,又在师生互相订正“聚”的过程中强调了一种汉字书写规律——“一般情况下,一个汉字中不能同时出现两个捺。”掌握规律,可以使汉字书写努力达到美观。

“岌岌可危”的听写来源于央视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其目的在于强化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意识。强化汉字学习的渠道不单纯是课本,生活是最广阔的学习资源,关注生活,主动积累,才能学好汉字,学好语文。

从课堂上来看,三个角度达到目标的效果非常好,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对“汉字”有了“再认识”,尤其是“岌岌”二字,尽管学生书写有困难,但是他们在大胆的猜测与推想中,根据字义巧妙猜想字形,不仅落实了关注生活的学习目标,更意外地经历了一次思维训练,强化了字形与字义的联系,形象直观地感受了汉字的表意功能。

第二板块:借助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感受汉字危机。

在本板块的学习中,我借助自己对《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关注,精心设计了两次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逐步懂得非连续性文本基本的阅读方法——有序观察,提取信息;分析信息,获得结论。这一环节教学是本节课的亮点,学生在课堂上经历了真实的学习体验:一开始拿到图表茫然不知所措,无从下手;在生生交流、师生交流中逐步获得方法——要从上到下有顺序地去观察,才能保证提取信息的全面与准确;掌握方法后,信息量的提取出乎意料,课堂上不时收获意外惊喜——“从图表中可以看出成人的听写状况岌岌可危”(刚刚学过的词语学生已经会运用),“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常用词语成人掌握情况不错,生僻词语掌握得不太好”(学生对于提取出的信息有了一定的分析意识),“书写状况不容乐观,和我们今天大量使用电脑有直接关系”(学生不仅知其然,更在努力知其所以然)……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再好的课堂也只能是机械的课堂。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学生的真实变化充分体现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综合性学习强调综合,但综合的核心是“学习方法”,没有学习方法的课堂,没有学习方式的转变,综合性学习只能是空中楼阁。在设计本节课时,选择什么样的学习方法进行突破是我遇到的最大难题。由于是“导入课”,学习素材既不能重复课本内容,还要关注生活,更得兼顾学情,还要考虑课堂教学时间……在一次次筛选、一次次自我否定、一次次思考之后,我最终选定以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为突破口,因为它更直观,更全面,涵盖信息量更大,同时在综合性学习中也是最常用的学习方法,并且在开始学习之后,学生的调查问卷、数据统计等都离不开非连续性文本。学习方法的选择不能随性,必须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学生的困惑点与茫然点必须成为教学的出发点。由于这种学习方法符合学生的实际,学生在课堂上很自然地借助图表产生了汉字危机的意识,才会妙语连珠,不断发出令我们惊喜的声音,我们才能看到学生精彩的真实表现。

第三板块:借助图表“遨游汉字王国”,了解综合性学习。

为了进一步实践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我把教材中“遨游汉字王国”的基本内容用图表做了一个简单梳理,请学生在图表阅读中初步整体感知将要学习的内容,并且借助图表去唤醒每个学生头脑深处的记忆——找到自己曾经熟悉的内容和大家作简要交流,把特别感兴趣的地方也做一种猜测,在猜测与交流中逐步感受综合性学习的基本要素:听、说、读、写思要密不可分,课内外要结合,要走向生活,服务生活……

从课堂实践来看,这一环节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学生基本掌握了方法,并且不断获取新信息,对于综合性学习这一板块也有了初步了解。但是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对于借助非连续性文本来制定计划、设计调查报告等内容无法涉及,只是走了一个过场,未达到预期效果。

第四板块:构建脑图,重构“汉字”。

课堂最后一个环节是构建脑图,引导学生再次实践非连续性文本。学生基于本节课的学习,将40分钟的课堂内容进行回顾,将自己对汉字的认识用简单的几个词语来概括,形成对“汉字”的初步构建。课堂上,学生借助学习单,以完成表格的方式重温学习内容,写出的词语确实呈现出很好的学习效果——“规范、美观、神奇、有趣、古老、岌岌可危”等词语都出现在学习单上。从学生的学习单反馈上可以看出他们既有对旧知识的唤醒,也有对新知识的介入,对于汉字学习已经有了初步的整理与归纳,为即将开始的综合性学习做好了较充足的准备,基本达成了导入课的学习目标。脑图的构建简单直观,有助于条理地梳理学习内容,应该会成为学生一生受用的一种学习习惯。

总之,四大板块的教学内容以“汉字”为线索,教学方法以“非连续性文本”为突破口,课堂上师生的学习体验真实有效。这堂课既考虑到学生当下的需求,也着眼于学生未来的需要,可以说是一节值得思考的课,也是一节有待完善的课。尤其是非连续性文本的学习更是一以贯之,成为一大亮点。但是这一亮点也掩盖住了综合性学习,许多与会教师都认为课堂上综合性学习的味道似乎不浓,不像综合性学习课。作为执教者,因为设计本意只是一个导入课,其目的不在于综合性学习,只是想渗透一种综合性学习中要用到的学习方法,只是想唤醒一种意识,所以确实没有在综合性学习上多下功夫,因此听到这样的声音,自己可以理解,也愿意听到更多的交流声。

课已经结束,但是研究才刚刚开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有必要也有责任去当靶子,去当铺路石,但是无论怎样去尝试,心中都不应该忘了学生——无论什么样的课型,无论怎样的课堂,都必须是让学生有收获的课堂,都必须是精彩的课堂,都必须是真实的课堂!

(责任编辑 郝 波)

猜你喜欢
连续性综合性图表
不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解的非线性连续性
非连续性实用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例谈
定制铺丝新工艺降低成本提高综合性能
半动力系统中闭集的稳定性和极限集映射的连续性
连续性
双周图表
双周图表
双周图表
图表
模糊PID在离合器综合性能实验台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