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推动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的“三驾马车”

2015-02-06 17:43张敏
法制博览 2015年25期
关键词:三驾马车法治化本土化

论推动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的“三驾马车”

张敏

中共陕西省委党校,陕西西安710061

摘要:随着国际经济的全球化,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给我国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新的经济发展态势,需要新的思维、新的动力,我认为推动我国知识产权发展的动力,来自于三个方面,即“三驾马车”。一是知识产权制度建设要本土化;二是知识产权创新成果要产业化;三是知识产权治理环境要法治化。

关键词:新常态;知识产权;本土化;产业化;法治化

中图分类号:D923.4文献标识码: A

作者简介:张敏(1982-),女,硕士,中共陕西省委党校讲师。

随着国际经济的全球化,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给我国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这是当前知识产权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本文试图从科技、经济和法律一体化的视角,探讨知识产权制度的功能、运行机制及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路径。

一、知识产权制度的功能

(一)知识产权制度是推进科技创新驱动的直接动力源

我国从《专利法》实施以来,对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增长,综合国力增强起了较大的推动作用。但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不发达,产权意识淡薄,知识产权制度对科技创新驱动的潜能发挥不够,致使科技创新活力受阻,科技创新驱动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的调动,这就需要知识产权制度的激励和保护。知识产权制度允许专利所有人,对专利技术具有独占性、垄断性、排他性,并通过专利科技的实施,在市场公平竞争的环境下,在同行业的竞争中获得超额垄断利润,从而为专利所有权人不仅可以收回成本,而且有可能实现同行业的利润最大化。专利权的高效回报用促使专利权人以更大的投资推动科技创新。周而复始的科技投入与创新,推动了科技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这就是知识产权制度的魅力所在。

(二)知识产权制度是经济增长的推进器

新时期,是知识经济时代,也是知识产权时代。知识产权制度是制度文明的典范,他激励人们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推动科技的进步与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当前,世界各国都将本国的经济增长率放在头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都必须把发展生产力作为首要任务。现代西方经济的发展经验已表明:在科技、经济、法律的协调体系中,经济处于中间环境,科技与法律为之进行曲线偏向摆动。科技进步的经济增长与法治保障是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协调机制。其中,科技创新驱动是经济增长的直接动力源泉。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就是生产力发展的发动机,知识经济要以劳动为源泉,以知识创新为动力,这就需要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该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创造,这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社会。法制建设则是经济增长的保障。知识产权制度,他激励人们发明创造的活力,积极倡导广大科技工作人员开展自主创新,促使科技人员主动申请相关课题,主动申请专利技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推动科技的进步,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二、知识产权制度的运行机制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制度不仅要适应科技和经济发展的要求,而且要与其他各种法律机制,共同推动科技创新驱动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这是一个科技、经济、法律相互依存,相协调的过程。知识产权制度的运行机制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产权界定的创新激励机制。知识产权制度是一种对知识产品有效的产权制度安排,是有创造性的智力成果的总称。知识产权制度通过授予发明创造者以私人产权,其在一定时间内具有独占性、垄断性,这就为权利人提供了最经济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科技创新工作者在新的平台上进一步发展,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二是产权交易的资源配置机制。市场经济就是资源配置要市场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知识产权交易,要按照市场规律来规制,才能促进知识、技术的有效利用。知识产权的交易制度,是指调整科技信息生产者、传播者、使用者的权力资源配置关系。通过产权交易,通过市场交换,个人与社会才能获得各类物品的最佳组合,达到科技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利润最大化。就科技创新来讲,新技术的商品化、市场化、产业化是其根本的目的,也是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象征。三是产权保护的市场规范机制。知识产权制度保护的是产权化的创造性的智力成果。在市场经济的运行中,生产经营者拥有的技术和品牌,只有获得知识产权,才能得到法律的保护,才能将科技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才能打击侵权行为,才能在竞争秩序规范管制的条件下规范产权交易,维护竞争秩序。

三、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路径

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在新常态、新阶段下如何发展?主要从三方面着力:即“三驾马车”助推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

(一)知识产权制度建设要本土化

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才开始知识产权制度的建设。知识产权制度建设,从时间上讲:由产生到发展,也只有30多年的历史。从内容上看:知识产权是一种舶来品,在很大程度上是发达国家“逼我所用”。我国随着对外开放的发展,在80年代出才开始知识产权的立法进程。在对外开放过程中,经常遇到有关知识产权冲突的压力,遭受较大的经济损失。可见,中国经济的对外开放,客观上要求我国要实现有本土化到国际化的转型,适应国际公约的要求。对此,我国在90年代分别修改了专利法、商标法,并制定了反不正当竞争法,颁布实施了知识产权国际公约条例,这样使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与国际惯例接轨,其主要考虑如何应对发达国家对我国的压力。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特

别是在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以来,我国的知识产权建设着重从本国发展需要,建立创新型国家。党的十八大中央又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其核心内容就是实施国家的知识产权战略。当下面对国际、国内知识产权格局的新态势,我国要研究怎样从本土化到国际化,最后再回到本土化。这里着重关注的是,这个本土化不是简单地重复,而是要从本国实际出发,吸收国际经验基础上的更高层次的本土化。同时要与我国未来经济的发展前景相结合,从而推动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建设,由一个“逼我所用”到“为我所用”的制度性、战略性的重大跨越。

(二)知识产权创新成果要产业化

在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中,知识产权法既是科技创新激励法,也是产业促进法,社会生产力发展法。知识产权的获取并不是制度设计的终极目标,知识产权制度的设计是为激励更多的人从事科技创新,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化、商品化、市场化,使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从而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这就是知识产权设计的最终目标。

在经济全球化的运行中,我国是专利申请的第一大国,但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率并不高,具有关资料显示,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率停留在10%左右,大大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40%的水平。我国现在知识产权的资源有一定的积累,但知识产权运用方面的法律、政策滞后,造成科技创新成果不能及时转化为生产力,致使知识产权制度的优势,资源优势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当前,我国要进一步促进自主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努力实现知识产权价值的最大化,从而有力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知识产权治理环境要法治化

知识产权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是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支撑。知识产权治理环境的法治化要从三方面给力:一是要有良好的社会环境。知识产权从创造到实施,离不开良好的社会环境。在社会经济运行中,知识产权只是一种法律制度,仅靠知识产权法律是远远不够的,政府必须加强知识产权管理。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必须通过知识产权实施的公共政策与法律制度的互动,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协调,来推动国家科技的创新发展。二是要有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市场经济就是竞争经济。在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中,市场经济必须是公平竞争、只有在公平竞争的基础上,科技创新成果才能顺利实现产权化、产业化、商品化、市场化,科技创新成果才能真正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从而有力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当前要重点打击盗版假冒的侵权行为。营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秩序。让市场主体积极开展创新活动,大力推进创新产业。三是要有严格的法制环境。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法治环境。从知识产权的创造,转化都要在法治的环境中规范运行,才能在新时期真正实现激励知识产权创新,推动知识产权成果产业化,实现知识产权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振宇.中国知识产权法律发展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2]吕薇.创新驱动发展与知识产权制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4.

[3]吴汉东.知识产权制度变革与发展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三驾马车法治化本土化
诉前强制调解的逻辑及其本土化建构
美乐家迎来本土化元年
家庭教育法治化的几点思考
信访法治化中的权利义务配置
论电视节目的本土化
国企改革法治化的“知”与“行”
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的思考
困惑·解疑·感悟——评《嘀哩嘀哩》兼及奥尔夫教学法“本土化”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