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35例临床分析

2015-02-10 04:33姚亚杰苏州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集团平江医院江苏省苏州市2150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年20期
关键词:交感星状神经节

姚亚杰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集团平江医院,江苏省苏州市 215000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35例临床分析

姚亚杰苏州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集团平江医院,江苏省苏州市215000

摘要目的:探讨使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60例,此60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与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并行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仅使用常规治疗方法。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6.7%,治疗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交感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中,使用常规治疗配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见效快、疗效明显,在有效地控制和治疗疾病的同时,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星状神经节阻滞交感神经型颈椎病临床治疗

颈椎病是一种多发于老年人的疾病,主要由于颈部骨骼、软骨、韧带的病变导致临近的脊髓、神经、血管和软组织出现一系列的症候群所导致[1]。在临床治疗中颈椎病分为多种,交感型颈椎病是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主要是由于颈椎的椎间孔或横突处出现增生对颈部交感神经造成压迫以后,引发的头颈、上半躯干和上肢交感神经异常[2]。患有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患者,最常见的病症有头晕、视力模糊、恶心、头痛、心悸、心动过速等。临床中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手段主要以针灸、理疗、推拿为主,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这些治疗方法不仅疗程长、效果不明显、且复发率较高。本文针对2010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30例,使用星状神经节阻滞结合常规治疗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文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60例,其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34~56岁,平均年龄45.3岁;患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病程(19.4±1.2)个月。纳入标准:首先X光、CT检测后有颈椎退行性病变;有视力模糊、头晕、恶心、心悸症状(非冠心病、心绞痛等心脏疾病引发)。将参与本次实验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常规治疗包括颈椎牵引,颈椎牵引使用颈椎牵引器,牵引力量为5kg,每次进行25min,2次/d,7d为1个疗程,所有患者需接受颈椎牵引治疗2个疗程;所有病例均需要接受每日2次的颈椎按摩,每次按摩10min;静脉注射脉络宁,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和谷维素。

1.2.2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方法:患者仰卧位后颈部下垫起,保持颈部的放松状态。在胸锁关节上方2.5cm,与正中线相距1.5cm处进行消毒后进行穿刺。将颈部总动脉与胸锁乳突肌侧推后,以7号穿刺针进行垂直穿刺3.0cm,直至出现交感神经麻痹综合征后表明阻滞成功。此种穿刺方法1次/d,7d为1个疗程。

1.3疗效判定标准两组患者均需要接受2个疗程的治疗,最后根据医务人员的临床疗效评价和患者的自我评价为疗效判定的标准。其中临床症状全无,患者自我感觉良好者视为治愈;临床症状有好转现象,患者自我感觉症状和体征有明显改善为显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患者自我感觉病情加重无好转迹象,则视为无效。

1.4统计学方法本文使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组间计数资料使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组30例患者中,治愈25例,占83.3%,显效5例,占16.7%,无无效病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30例患者中,治愈15例,占50%,显效8例,占26.7%,无效7例,占23.3%,总有效率76.7%。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颈椎病一直是困扰着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近年来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在颈椎病的诸多类型中,交感型颈椎病的患者不占少数。诱发交感型颈椎病的原因是由于颈椎的退行性改变,压迫到颈椎旁的交感神经,从而引发患者头颈等一系列的不良反应,诸如头晕、头昏、恶心、视力模糊、瞳孔扩大、头痛、流泪、偏头痛等症状[3],患者的枕部或者是颈部疼痛感难以忍受,继而导致心动过速、心悸等情况发生。多数患者在交感型颈椎病的影响下,严重影响了生活和工作的正常进行,导致生活质量低下。

以往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的常规方法有颈椎牵引、颈椎按摩、静脉注射脉络宁、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和谷维素[4],这些常规的治疗方法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颈椎病症状,但由于其见效缓慢,且疗程较长,治疗效果不能够得到患者的广泛认同[5]。颈椎牵引在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的过程中,虽然减轻了对交感神经纤维的刺激和压迫,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患者的症状,但治疗过程中由于牵引的角度受到患者颈椎生理曲度的影响,使牵引效果也因人而异。

面对着交感型颈椎病患者数量的逐年攀升,寻求一个见效快、痛苦小、疗程短的治疗方法,已经成为了医务人员和患者所关注的问题。星状神经节阻滞术的治疗原理主要是通过对患者交感神经的一定阻滞,通过调节患者自主神经系统的进一步平衡来改善患者由交感型颈椎病引发的血管过度扩张、头面部的血管扩张和收缩过度,对改善患者大脑的血液循环具有积极的作用,能够达到改善患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治疗目的。在临床应用的过程中,因其见效快,且疗程短,效果明显等优势,得到了广大患者的一致认可,成为了一种较为推崇的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的治疗方法。本文结果中治疗组总有效率100.0%,对照组总有效率76.7%,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以看出在交感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中,常规治疗配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术,效果明显,能够进一步的改善交感神经症状,对于交感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在交感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常规治疗配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术的治疗,见效快、疗效明显,有助于交感型颈椎病患者的症状缓解和康复,能够进一步的解除患者的病痛 ,在有效地控制和治疗疾病的同时,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阳世光,余则刚,邹传惠,等. 椎旁阻滞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 中国中医急症,2014,23(1):169-171.

[2]胡惠民,粟戟.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诊疗探讨〔J〕. 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7):162-163.

[3]钟志国,刘敬.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难治型交感神经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4,17(6):924-926.

[4]Pachman Deirdre R,Barton Debra,Carns Paul E,etal.Pilot evaluation of a stellate ganglion block for the treatment of hot flashes〔J〕.Supportive Care in Cancer,2010,19(7):941-947.

[5]Eugene G. Lipov,Jaydeep R. Joshi,Sarah Sanders,etal.A unifying theory linking the prolonged efficacy of the stellate ganglion block for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regional pain syndrome (CRPS), hot flashes, and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J〕. Medical Hypotheses,2009,72(6):657.

(编辑杨阳)

收稿日期2015-02-28

中图分类号:R68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85(2015)20-2788-02

猜你喜欢
交感星状神经节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缺氧诱导因子-1α对肝星状细胞影响的研究进展
The Six Swans (II)By Grimm Brothers
有氧运动增强骨骼肌α2-肾上腺素受体介导的交感缩血管反应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进展
高强度间歇训练对SD大鼠骨骼肌交感缩血管反应和功能性抗交感的影响:NO和α1—AR的作用
时空交感(外一篇)——杜甫《地隅》
超声引导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原发性痛经
求星状多边形的内角和
甲泼尼龙与神经节苷酯治疗急性脊髓炎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