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观察

2015-02-10 04:33孟赵鄂湖北省宜城市人民医院44400湖北省宜城市鄢城街道办事处卫生院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年20期
关键词:髋臼假体股骨颈

郑 玲 孟赵鄂  湖北省宜城市人民医院 44400;  湖北省宜城市鄢城街道办事处卫生院

16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观察

郑玲1孟赵鄂21湖北省宜城市人民医院441400;2湖北省宜城市鄢城街道办事处卫生院

摘要目的:探讨16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方法:对160例患者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随访进行功能评价和X线评价。结果:160例均获随访,随访3~6个月,随访期间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疼痛减轻或消失,Harris评分由术前的30~43分、平均34分,提高到术后的85~95分、平均(90±5)分,其中优85髋,良59髋,可16髋,优良率达90%,无感染、髋关节脱位、下肢深静脉栓塞等不良事件及并发症发生。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解决了患者疼痛、跛行、活动受限等问题,手术操作简便,近期效果满意。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股骨头坏死随访评价

股骨头坏死是一种致残率极高的骨科疾病,患病时间长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给患者的行动带来不便。全髋关节置换术是股骨头坏死患者的福音,解决了患者疼痛、跛行、活动受限等问题,真正解决了患者行走的实际问题。全髋关节置换术以前大多发生在60岁以上的患者,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年龄越来越偏低,大多发生在35~60岁之间,患者诉无明显诱因出现一侧髋部隐痛不适,髋部活动受限,X-ray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体格检查:一侧下肢稍短缩,呈外旋畸形,局部肿胀压痛,髋关节受限,纵向叩击痛(+),趾端血液循环、感觉良好,初步诊断:股骨头缺血坏死,需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我院从2013年4月-2014年9月,已对160例患者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疗效可观,患者满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160例患者中,男62例,女98例;60岁以上49例,其余年龄最小35岁;有3例为双侧股骨头缺血坏死,两侧都做过全髋关节置换术,2次手术之间间隔3~4个月。

1.2治疗方法股骨头坏死患者一旦X-ray提示确诊,需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应做好手术前的各种准备工作,需协助医生检查血、尿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等,必要时抽交叉配血,以备手术中所需,如果手术中出血过多需要输血。股骨头坏死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入手术室后,在硬膜外麻醉成功后,取健侧侧卧位,患肢在上面,常规消毒铺巾后,取患侧髋部外侧切口长约14cm,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筋膜,切断髂外旋肌群,显露关节囊,切开。清理关节囊,取出股骨头。清除髋臼边缘及骨赘,切除股骨颈处骨赘等。于真臼中心,用髋臼挫逐个打磨髋臼,安放合适髋臼假体,大小合适,外后侧2根螺钉固定;上入内衬。内旋内收患侧下肢,暴露好股骨颈。于股骨颈基底部、内侧紧贴股骨大转子尖截骨,保留小转子上方1.3cm左右,修整股骨颈残端;调整好前倾角,用髓腔锉逐个扩大髓腔,并清理髓腔。测量切除的股骨头直径,选用相应的人工股骨头及柄;然后插入合适的直型人工股骨头柄、上合适短股骨头,冲洗切口,清理干净髋臼,将髋关节复位,活动检查其活动度及稳定性。C臂透视,见髋关节位置佳。然后用3 000ml生理盐水加入10支4万U庆大液体清洗切口,用电刀仔细止血后,依次缝合各层,置引流管一根,接负压引流球引流,依次缝合切口,对皮,用敷贴贴好切口。手术完毕,由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和手术室接送患者的护士三方一起将患者送回病房,与病房护士交接班,交代注意事项。注意严密观察患侧下肢血运、感觉及生命体征的变化。

1.3术后处理患者回病房后,去枕平卧6h,术后患者用防旋鞋外固定稳定,下肢外展30°~35°,内旋10°~15°,48h后拔出引流管。常规应用抗生素3~5d。术后麻醉清醒后即应活动未固定的关节,做肌肉收缩锻炼,按摩下肢,预防下肢栓塞。身体较好的患者术后24h内即可下床,试着站立。术后的第3天手术稳定后,指导患者做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1周后在床上行髋关节屈伸功能练习,2周后根据情况可指导下床扶拐行走。术后2个月可扶单拐行走,2个月以后多数患者可丢双拐自由行走,并加强屈髋、外展髋的锻炼。

1.4随访及评价患者于术后3个月随访1次,以后每6个月随访1次。随访包括功能评价及X线评价。(1)功能评价采用Harri髋关节功能评价标准,满分为100分,总分≥80分为优,60~79分为良,40~59分为可。(2)X线评价:手术前后摄标准骨盆平片,记录假体的插入角度以及对侧的颈干角,对术后不良事件和并发症进行观察。

2结果

16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3~6个月,进行髋关节Harris评分。本组病例随访期间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疼痛减轻或消失,Harris评分由术前的30~43分、平均34分,提高到术后85~95分、平均(90±5)分。其中优85髋,良59髋,可16髋,优良率达90%,无感染、髋关节脱位、下肢深静脉栓塞等不良事件及并发症发生。X线评价:术后6个月非手术侧颈干角为(130±5)°,手术侧颈干角为(133±5)°。

3讨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切口是采用了后外侧入路,手术操作方便,对髋关节肌肉损伤小,创伤小出血少,安置假体与前倾角容易掌握,是值得选择的手术方式。但在手术操作上需注意以下几点: (1)暴露时仅清除髋臼周围影响股骨头脱出的骨赘和软骨,清除过多会影响髋臼假体的稳定。髋臼假体的植入需按照正常的前倾角。安装髋臼假体,前倾角以10°为宜,以避免罩体与髋臼后缘撞击。(2)磨削股骨头时尽可能多地保留股骨头颈骨质,避免在股骨颈上切割形成切迹。(3)股骨假体植入时保证颈干角133°~149°是保持正常应力传导、降低股骨颈骨折的关键。本组中144髋的颈干角为135°~138°,平均137°,优良率90%。

如今,股骨头坏死的发病在逐年提高,我国大约有400万人,如此庞大的数字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重视,那么就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改正不良行为习惯,不抽烟,不喝酒 。(2)坚持锻炼身体,同时应经常出门晒太阳。(3)治疗越早越好:股骨头坏死的病人早期阶段,其骨质与骨结构恶变化通常都不大,治疗的难度也较低,而随着患病时间的延长,其骨小梁的锻炼,就算是治好了,对于患者的行动能力也会带来影响,所以越早治疗越好。

本组患者行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病的早期疗效令人鼓舞,术后髋关节疼痛和髋关节功能明显改善,但还有待长期随访的进一步证实。笔者认为,严格的临床适应证、完善的术前准备、精细的手术操作和对髋关节特性的清晰认识是全髋关节置换术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顾兰苹.髋关节置换术护理初探〔J〕.华夏医学,2003,6(5):652.

[2]李卫华.髋关节翻修术后的功能康复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24(12B):66-67.

[3]王治英.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术后护理和出院康复指导〔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1):1335.

(编辑杨阳)

收稿日期2015-03-25

中图分类号:R68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85(2015)20-2791-02

猜你喜欢
髋臼假体股骨颈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骨缺损的重建方法
当归六黄汤治疗假体周围骨折术后低热疑似感染1例
组配式与一体式股骨假体联合转子下短缩截骨治疗Crowe Ⅳ型DDH的疗效比较
不同术式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颈骨折临床研究
保留假体的清创术治疗急性人工关节感染
改良髋臼横韧带定位法植入髋臼假体的准确性研究
髋关节翻修术Gross型髋臼骨缺损重建的研究进展
多孔钽杯及钽金属垫块在Paprosky Ⅲ、Ⅳ型髋臼缺损翻修中的应用研究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