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建立护理查对质量考核评价体系的思考*

2015-02-10 12:37金巧玲JINQiaolingZHUCong张丽萍ZHANGLiping陆富生LUFusheng
医院管理论坛 2015年5期
关键词:原则护士考核

金巧玲 JIN Qiao-ling 朱 聪 ZHU Cong* 张丽萍 ZHANG Li-ping 陆富生 LU Fu-sheng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国家法律法规的逐渐健全,患者对自己的就医权意识逐渐增强,对护理质量、服务质量和护理安全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士承担的风险也越来越大。

数十年来,护理查对制度作为护理工作的核心制度,为促进临床护理质量的提高、保障护理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近年来由于查对制度执行不当而导致的医疗不良事件仍然时有发生,因此,建立查对质量考核评价体系,促进其执行效果,保障病人安全势在必行。

建立查对质量考核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1.查对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当前,各公立医院由于护理人力不足,以及新护士大多数是90后,不清楚护理核心制度的内涵,不能意识到问题潜在的重大隐患及严重性,出现“查而不对、查对脱节”等现象,部分老护士自认为工作经验多,定势思维,过分相信自己和别人,随意简化流程,偷工减料,出现“只对床号或只对姓名,不反查、不带执行单、让查对制度流于形式”等,导致查对频频出错。有研究表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中,差错率是22.34%,其中,查对不严造成的差错占83%[1]。

2.效果评价是促进查对制度持续改进的重要手段。虽然各公立医院反复强调查对制度的重要性,并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考核查对制度的执行效果,但由于缺乏可行的量化考核指标,各公立医院之间的评价缺乏可比性。科学的护理质量标准是进行护理质量控制、持续改善护理质量的先决条件。只有制定科学的评价指标,在检查护理质量时才能有据可依,才能及时发现工作中的不足,查找原因,持续改进[2]。通过设计统一、科学的评价标准,能够及时暴露问题,校正不公平因素,有效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促进查对制度执行效果的持续改进。

3.评价体系是推动医院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医疗风险是近年来世界医学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全,尤其随着患者安全防范能力的提高,医患矛盾日益激化,医院管理者的风险管理意识前所未有地增强。查对制度作为规避医疗风险的有效措施之一,受到普遍重视。因此,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其评价结果可以显示医院“制度管理”、“人力管理”、“系统管理”各个版块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例如提供人力资源配备数量是否充足、是否需要人员培训、医疗设备是否需要改进等信息,从而告知医院有关部门及时做出相应调整,查缺补漏,将医疗风险降到最低,全面推进医院安全管理。

查对考核质量评价体系拟定指标的原则

建立查对考核质量评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目的是全面、科学、客观的评价临床操作中查对制度的执行情况,而指标评价的基本原则是建立指标体系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因此,在设计指标体系时,应遵循以下原则[3]。

1.科学性原则。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是实施有效性评价的前提,只有坚持科学性原则,才能获取客观可靠的信息,确保评价结果的真实可信。因此,指标体系应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充分考虑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和层次性,做到层次分明、结果合理。

2.方向性原则。方向性原则是指对查对制度的执行起到导向和监控作用,因此,考评指标应针对医院现行的查对制度内容来建立,要符合浙江省等级医院评审标准、医院管理评价指南和患者安全目标等要求,既能真实反映查对制度的执行效果,增强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又有助于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3.完备性原则。完备性原则要求指标体系要尽可能完整、全面地反映和度量被评估的对象,指标所代表的广度和深度应包含评价对象的全部本质属性,不遗漏任何重要评价指标。

4.独立性原则。虽然评价体系的有些指标之间具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但同一层次的指标必须相互独立,不能相互重叠和包容,否则,重叠的指标被重复评分会实际上加大该指标的权重,影响评价的科学性与准确性。

5.可行性原则。可行性原则指各项指标是可以通过实际观察或直接测量获得的。因此,指标设定时,应结合临床实际,选取易于评估的指标。

建立查对考核质量评价体系指标内容

在拟定评价体系时各指标要素紧紧围绕临床护理工作内容,将指标分为“护理结构质量”、“护理过程质量”、“护理结果质量”三部分[4]。

1.护理结构质量

1.1 制度管理。制度内容需明确具体,突出制度管理的可操作性。制度管理中设置“专人负责监管质控(如成立核心制度质量管理小组),保证监管力度”的指标,鼓励基层护士参与,将组织结构建设落实到实处。可建立“无惩罚上报制度”,保证医护人员积极上报差错,设立“遵循PDCA循环,有查对制度执行的检查、反馈、持续改进的措施和记录”指标。

1.2 人力管理。用动态性指标“护士与实际患者数比”代替“护士与床位比”,主张根据本科室患者数的实际情况增加或减少护士,优化了护理人力配备指标,实现了全院范围内护士的优化配置。将护理人员的能级结构,即不同学历、不同职称护士占护理人员总数的比例纳入考量。强调对护士查对制度掌握情况进行培训、考核并做好记录,以满足人力管理的培训要求。

1.3 系统管理。参考国内外部分医院先进的管理方法,即鼓励医院优化系统管理,如引进电子病历系统、条形码和无线电身份识别系统等,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降低查对错误的发生率。

2.护理过程质量

2.1 医嘱查对。医嘱查对制度是医院护理核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对传统的医嘱查对模式进行修改和补充,使其能适用于纸质医嘱和电子医嘱并存的特殊时期,便于护士参照新标准,结合本医院实际情况有效地执行医嘱查对。

2.2 给药查对。针对药物配制到临床应用前、中、后的各个环节都需要制定较为详细的三级指标,为临床护士执行给药查对提供操作依据,并鼓励医院引进全自动片剂摆药机、移动信息系统工具等先进设备和技术来提高给药查对的执行效果。

2.3 输血查对。输血作为一种特殊的治疗手段,是一种高风险的行为,不仅直接影响临床治疗效果,还关系着患者的生命安全[5]。因此,需要对输血查对赋予最高的权重。

2.4 饮食查对。通过设置饮食查对指标来重申饮食治疗的意义,促使临床护理工作者重视饮食查对,并以此为契机,在进行饮食查对的同时,加强对病人及其家属、陪护的饮食宣教,从而保障治疗效果,促进健康。

2.5 手术查对。以“接患者—麻醉前—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送患者”的顺序和方向性原则为指导,设置手术查对指标。

2.6 检验标本查对。制定标本查对的操作流程并对护理人员加强教育和培训,使之严格遵守标本查对,以提高标本送检的质量,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

3.护理结果质量。现行的评价标准很多主观性太强,如指标“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基础护理合格率”等,“抢救成功”,“基础护理合格”,这难免要依靠检查者的主观判断。由于造成“护理事件”、“投诉”等的影响因素又很多,因此,要避免操作者在评价时凭借主观判断,在指标的设置上,可以考虑“因查对失误引起的护理事件发生率、护理投诉事件发生率”,“查对错误控制率”等,提高评价指标的可操作性。

1 胡影萍,袁艳玲,孟虹,等.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降低护理差错率的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23(10):1-3

2 何莉.影响护士输液中查对制度执行的因素探讨[J].山东医药,2009,49(44):117-118

3 骆海燕.山西省三级医院护士长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初步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9

4 于秀荣,叶文琴.临床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的现状与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9):697-699

5 莫美珠,潘文娟.内科安全输血评估与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科学,2011,1(15):132-133

猜你喜欢
原则护士考核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党支部的工作原则是什么?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家庭年终考核
养生之道应遵守九不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