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转型升级视角论江苏连云港经济发展的产业驱动力

2015-02-12 21:53蒋永俊李秀云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15年9期
关键词:连云港市连云港园区

蒋永俊、李秀云

(1连云港市统计局/2连云港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江苏连云港 222006)

从转型升级视角论江苏连云港经济发展的产业驱动力

蒋永俊1、李秀云2

(1连云港市统计局/2连云港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江苏连云港 222006)

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优化是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紧迫任务。近年来,连云港市经济转型取得积极成效,转型存在政策利好、区位优势、低成本优势、园区共建、内在因素等驱动因素。当前,连云港市要转换动力,实现产业结构的进一步升级优化,需从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加快突破临港产业,坚持创新驱动道路,突出工业主导地位等方面着手。

转型升级、产业、驱动力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地方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前景广阔,但任重道远。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优化是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紧迫任务。江苏连云港工业基础薄、产业基础弱,既有经济总量小的问题,也存在着产业层次低的矛盾,面临着“扩量”和“提质”的双重压力,连云港的转型升级必须坚持发展和转型并举,即借助新的发展动力、运营模式和商业业态,发展区域经济,实现转型升级。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发挥产业驱动力影响尤为重要。所谓驱动力,即推动力,是指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的动力。驱动力分为外部驱动力与内部驱动力,主要是基于以内部促进力为主导、以外部驱动力为辅助的内涵发展与外延发展互补的技术和需求“双螺旋”驱动。

一、连云港市工业经济产业现状

产业结构调整是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主要手段,也是当前和今后时期社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改革开放以来,连云港市产业结构实现了由“一、二、三”到“一、三、二”再到“二、三、一”的历史性转变,连云港市工业结构实现了由以轻工业为主向以重工业为主的转变,非公经济、大中型企业、新兴产业迅速崛起。

(一)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十五”以来连云港市工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十二五”期间工业占GDP比重已显现出缓慢降低的趋势。在“十五”期间,工业所占比重在30%左右;“十一五”期间稳定在35%以上;“十二五”以来占比出现小幅波动。2014年在经济运行新常态下,连云港市三次产业协调性增强,逐步形成一、二、三产业相互促进发展的格局,第二产业占比略有下降,第三产业略有提高,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4.1∶45.3∶40.6。2014年连云港全部工业增加值706.89亿元,占GDP的36.0%。

(二)重工业引领工业经济发展。轻重工业结构的变化是衡量一个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主要标志之一。从总量上来看,“十五”期间,轻工业是拉动工业经济发展的主力,占比均达到50%以上,但是进入“十一五”后,随着连云港市钢铁、石化等临港产业的快速发展,重工业成为主导力量,重工业占比连年提升,但是占比都在70%以下;进入“十二五”期间,重工业的占比跃升到70%以上,引领作用非常明显。2014年连云港市重工业总产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71.1%,2015年一

季度提高到71.5%。

(三)非公有制经济贡献明显。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发展,连云港市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贡献程度不断提高,成为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制度性因素。随着企业改制改组、招商引资、鼓励个私经济发展等政策措施的实施,工业经济成份日趋多元化,所有制结构调整稳步推进,私营、外资等工业经济迅猛发展,经济总量占比显著提高,成为推动全市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2014年连云港市规模以上国有和集体企业产值所占比重不到1%,而私营企业占到50%以上,港澳台和外资占20%以上。

(四)大中型企业占据半壁江山。2011年,国家统计局出台了《关于印发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的通知》,对企业从从业人员、年营业收入、资产总额三方面进行划分。按照新的规定,工业企业中,营业收入2000万元以上,从业人员300人以上的都算入大中型工业企业,其中营业收入4亿元以上,从业人员1000人以上的划为大型企业。几年间,连云港市大中型企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所占比重不断上升,支撑作用愈加明显。2014年连云港市大中型企业完成产值占全市的比重达到52%,2015年一季度比重达57.5%。

(五)新兴重点产业成长迅速。自2010年,国家下发《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后,各地也围绕自身产业特色,确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连云港市确定重点发展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业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培育装备、冶金、化工等临港产业。几年来,六大重点产业发展迅速,呈现逐年上升势头。2014年连云港市新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三新”产业完成总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近30%,装备制造占比近20%,石化、冶金等临港产业占比超过40%。

二、连云港市经济转型变动的驱动力分析

近年来,连云港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转型升级的关键,统筹科技资源,深度介入,建立起项目、平台、金融、市场的全环境、全流程发展的创新协同转型升级体系,新发现、新发明不断涌现,新技术、新成果加速转化,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源泉。连云港市经济取得快速发展,工业经济贡献不断扩大,工业经济的内部结构也在调整、优化,工业产业向着更高、更新的方向挺进。究其原因主要有:

(一)政策利好驱动。“十五”期间,连云港市提出“以工兴港、以港兴市、以市带农”的发展方针工业经济开始步入快速增长期。“十一五”以来,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等国家战略赋予连云港市重大的历史性机遇,“一心三极”海滨城市“一体两翼”组合大港、“一纵一横”产业走廊建设框架全面拉开,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十二五期间,随着政策效应释放和改革深入推进,连云港市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出台了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等一系列实施意见。2013年“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给区域经济发展带来变革,连云港市是“一带一路”战略的交汇点。

(二)区位优势驱动。连云港市位于我国万里海疆中部,是“沟通东西、连接南北”的重要战略枢纽,是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连云港市是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拥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国家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中心等开发开放载体,是江苏省三大国际商务中心之一,是“一带一路”战略的交汇点。连云港港口是国家主枢纽港、集装箱干线港、海铁联运全国示范岗,开通了东南亚、地中海、欧洲等60条近远洋航线,开通连新亚国际专列。连云港拥有海岸线211公里可以建300个万吨级以上和200个10万吨级以上码头。

(三)低成本优势驱动。“十五”后期,珠三角长三角等先进发达地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产业向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创新驱动型转变,劳动密集、资源消耗等类型产业纷纷转移出这些地区。连云港市抓住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利用廉价的劳动成本和土地成本迅速形成了大规模的加工型制造业,引进一批钢铁、石化项目,这些项目现已成为连云港市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与此同时顺势承接全球信息技术浪潮,大力改造工

业产业结构,积极发展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较快实现了由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新兴产业的转移,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格局初步形成。

(四)园区共建驱动。近年来,连云港市7家南北共建园区紧紧围绕省南北共建园区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深化南北共建合作机制,强化园区运作管理,继续加大园区开发建设力度,相应的基础配套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园区创新产业招商理念,苏南不少优质项目纷纷落户园区,成为推动园区经济跨越发展的基石。按“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的发展要求,各共建园区结合当地和开发区总体规划,高起点科学编制园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规和产业规划及基础设施等专项规划。全市南北共建园区坚持企业、科技、人才、金融“四位一体”集聚合力,深入推进园区产业创新发展。

(五)内在因素驱动。近年来,连云港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产业高端化道路,实施“一横一纵”、“T”型产业布局规划,形成了新兴产业、临港工业两大产业板块,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和化工、冶金“4+2”六大主导产业。目前,连云港建设了500多平方公里的产业园区,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现代装备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是国内著名的“药港”,硅材料、复合材料、高性能纤维以及核电、风电、装备、光伏设备制造业发展成就显著,是国家规划的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之一。连云港山海相拥、岛港环抱,有花果山景区等12个国家4A级景区,空气年优良率保持在90%以上。

三、转换动力实现产业结构的进一步升级和优化

连云港市经济增长的驱动开始主要靠资本扩张,近年来随着技术进步与信息化深入融合工业产业,主导产业呈现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并存的特征,可以看出连云港市的经济增长格局呈现明显的二元经济结构,其经济发展与结构优化依然任重而道远。连云港市必须加快结构调整步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断培育和强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赋予工业增长和产业扩张以技术和加工升级的实质性内在驱动力,实现经济总量扩张与产业发展提升。

(一)加快发展新兴产业,不断提升产业层次。充分利用新一轮江苏沿海开发的机遇,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大战略,把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加快沿海开发、推进跨越发展、实现后发先至的关键举措,加大重点项目招引建设力度,高端介入相关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创新驱动实现跨越发展。加快创新型医药产业基地、新材料产业基地、新能源产业基地、新型装备产业基地、新兴海洋产业基地五大基地建设。

(二)加快突破临港产业,发挥临港经济功能。随着工业化后期阶段,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以重化工业为主导的现代化临港产业基地建设必将取得重大突破。一是加快载体建设,全面提升港口吞吐能力。二是加快实施重大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和竣工投产。三是加强政策引导,优选临港产业项目,着力提高园区项目集约用地水平。四是以“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契机,加快发展港口物流与相关服务业,发挥临港经济的集聚和辐射功能。

(三)坚持创新驱动道路,推进产业发展转型。要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机遇,以更大力度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转型升级行稳致远。坚持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工业发展,努力走出一条依靠科技进步、延长产业链条、降低资源消耗、优化生态环境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一是加强科技研发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创新平台建设。二是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增强新兴产业发展后劲。三是加快推进两化融合,积极培育物联网产业。四是加快推进绿色发展。

(四)突出工业主导地位,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工业是连云港市国民经济的主体,也是转型升级的主战场。要进一步突出工业的主导地位,加快推动工业做大做强,带动整个产业转型升级。要推动互联网经济融合创新、尽快突破,加快推动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的嫁接。要毫不动摇地把园区作为转型升级的主阵地,加快提升开发建设水平,着力打造产业强、体制新、环境好的现代园区。要结合转型升级促进企业盘活存量,优化增量,走出一条集约化发展的新路。

(责任编辑:高萍萍)

猜你喜欢
连云港市连云港园区
连云港杜钟新奥神氨纶
连云港市实施“智云安全护航工程”
江苏连云港:为农民工送上“寒冬暖查”
连云港:为农民工讨薪“撑腰”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莲年有鱼》
园区的开放样本
学习母鸡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连云港港口控股集团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