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人如何做到“严以用权”

2015-02-12 21:53王思彤江苏省统计科学研究所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15年9期
关键词:用权公权力权力

王思彤(江苏省统计科学研究所)

随笔漫谈

统计人如何做到“严以用权”

王思彤(江苏省统计科学研究所)

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这“三严三实”,对统计系统处以上党员干部而言,我觉得最最关键的还是“权”字。

修身、律己是对普通人的基本要求。同样,普通干部和百姓也需要以“实”的态度来谋事、创业、做人。但是,权力却是与官位相伴随的,是普通干部和百姓所不具备、不拥有的。做多大的官,就有多大的权,就有相应的管辖范围。省统计局的一个处长尽管看上去只能管处里的三五个人,但他的势力范围却可以通达全省。如果是国家统计局的处长,那他的势力范围更是可以通达全国的。所以,用权无小事,用权须谨慎,用权须严格,用权须为民。统计人只有从思想上行动上真正解决好严以用权的问题,才能确保“三严三实”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说:“人类就是权力的产物。”权力本身是无所谓善恶的,它就是某一领导岗位所赋予的职权,包括决策权、办事权、处置权等。但是权力一旦与人结合,就体现出了它的正负二重性。一方面,恶人掌权,可能会放大权力的腐蚀性,让权力成为滋生腐败的源泉;另一方面,即使好人掌权,也可能出现好心办坏事的情况,主观上没有恶意,但用权失当,造成不好的社会效果。

因此,严以用权,既要看权力掌握在谁手里,也要看掌权者是如何行使权力的。对统计系统处以上领导干部来说,权力已经掌握在自己手里了,不存在有权还是无权的问题,需要解决的主要就是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努力提高权力使用能力、掌好权用好权的问题了。

有学者认为,权力使用不当是因为出现了权力错位。而权力错位的现实表现主要有公共权力私有化、商品化、庸俗化、特殊化、本位化这五种形式。公共权力私有化就是把公权力当成个人财产来支配,利用手中权力为自己谋私利、捞好处,甚至不惜牺牲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损害群众利益。公共权力商品化就是将公权力异化为商品,大搞权钱交易,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公共权力庸俗化就是利用公权力搞小圈子和裙带关系,编织“关系网”和“权力链”,拉帮结派,任人唯亲,排斥异己。公共权力特殊化就是把公权力当成等级的衡量标尺,以权位高低来决定人性尊严,以权力大小来判断人的价值。看到上级点头哈腰,看到下级就颐指气使。—旦权力在握,便视自己为特权阶层,贪图享受,眼中只有特殊利益和待遇,却忘记了自己应尽的职责。公共权力本位化就是把公权力的取得作为终极目的,丧失了为人民服务的根本立场,只允许取得更大的权力而不能容忍丧失已有的权力;只允许权力为自己或小集团服务而不能容忍任何因素侵犯自己的权力。其结果就是对上级有关方针政策采用实用主义态度,对我有利的就迅速贯彻执行;对我不利的,就置之不理,甚至我行我素,阳奉阴违。

凡此种种,都是权力观扭曲的结果,都有可能造成违法乱纪、身败名裂的恶果,给党和人民的利益带来损失。这方面是有着很多深刻教训的。统计人执政为民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不断与以数谋私的腐蚀性与危险性抗争的过程,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放纵自己,随波逐流。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公共选择学派创始人布坎南指出,普通的“经济人”以追求个人经济利益为动机,当他面临若干不同的选择机会时,总是倾向于选择能给自己带来最大经济利益的那种机会。而政府官员也不是“经济的阉人”,并不是天生的公共利益的代表者,他们与普通的经济人一样具有自私自利的动机。当他们面临若干个可供选择的公事决定或决策时,他们也会选择最有

利于他们自己的那种选择机会,而不是选择最有利于公共利益的那个抉择。布坎南把利用行政权力干预市场经济活动,从而谋取私利的行为形象地称为“寻租活动”。他的这一理论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

有权的人才能寻租。严以用权,最重要的就是要防止寻租活动的发生。撇开制度和监督层面不谈,就内在的个人道德自律而言,统计人关键是要做到四个不:

一是不羡权。就是不羡慕权力。权力是人民给的,是用来为人民服务的,本来是不应该让人羡慕的。但是因为现实生活中权力往往与车子、房子、票子、章子等相伴随,有了一定级别,就可以享受专车服务,配备更大面积的办公室,发放更大数额的工资,具有更大的决策权,统计局的不同岗位也会有冷热之别,所以人们对权力也会产生崇拜,趋之若鹜。但是带着这样的目的去追求权力,一旦权力到手会怎么样,也是不难想象的。不要忘了,权力也是与责任和风险挂钩的,多一份权力也意味着多一份责任,多一份风险。位高权重时威风八面,东窗事发后却可能一无所有、身败名裂。所以,统计人在职场,还是要淡薄名利,多一些李白的那种“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旷达潇洒,以及陶渊明的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自在。要羡慕就羡慕他人的修养,羡慕他人高超的理论水平、业务水平、办事能力和分析研究能力,羡慕他人数不准确死不休的业绩。即使身处冷门岗位,也要耐得住寂寞,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让不能出彩的地方出彩。

二是不揽权。就是不大权独揽。政治发展和公共管理的规律表明,如果把权力过多地授予个人,必然发生掌权人的个人权威凌驾于法制权威和组织权威之上的后果。所以有人说,绝对的权力产生绝对的腐败。辽宁电视台原台长史联文之所以一把手变成了“一霸手”,就是因为如《领导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警示录》书中所言,大事小情“一把抓”,决策拍板“一言堂”,财政花钱“一支笔”,选人用人“一句话”。这四个一演化到极致,就变成了一手遮天。一个干部到了一手遮天的地步,想不垮台都难了。统计人防止大权独揽,最重要的是要有集体领导和分工协作的意识,特别是一把手,既要统管但又不要包揽,要通过适度的分权来发挥副职的作用,重大事项也要多听班子成员意见,该开会的要开会,养成集体决策的习惯。对讨论时出现重大分歧的,可以继续磨合,不能强行推进。

三是不弄权。就是不玩弄权术。我国历史上因为玩弄权术而祸国殃民的例子不少。比如宦官弄权,东汉后期不断出现宦官依靠或控制皇帝而进行专权的局面。宦官们往往挟功自重,形成新的专权集团,把持朝政,贻害地方,横行无忌,搜括百姓,造成全国性灾难。在弄权方面,秦朝的赵高指鹿为马的故事最为经典。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者。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除了指鹿为马外,也有人总结出还有出尔反尔、偷梁换柱、拉帮结派、釜底抽薪、反客为主等各种弄权伎俩。不过,领导干部若有这些恶行,总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的,倒经常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正如鲁迅所说:“捣鬼有术,也有效,然而有限,所以以此成大事者,古来无有。”统计人最重要的资源就是数据,要敬畏数据而不玩弄数据,尊重客观事实,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让手上出去的每笔统计数据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四是不恋权。就是不留恋权力。常言说的好,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一个统计干部从青年到老年,不可能总在一个部门、一个岗位,不可能总做专业统计不做行政工作,总要经历一些从熟悉到不熟悉的工作的过程,必须时刻做好调防的准备。以前有句话叫领导干部要正确对待进退留转,我觉得特别正确。无论是进是退,是留是转,都是组织需要工作需要,没有什么可以讨价还价的,都应该愉快地服从。如果统计人只愿意交流到条件好的地方、待遇高的部门、权力大的岗位,而不愿意去条件较艰苦、情况较复杂、困难较多的地方或单位,不愿从热门单位转到所谓的冷偏单位,那是自己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出了问题。每个统计人都应该牢记,权力是人民给的,是用来为人民服务的,无论什么岗位,都是为人民服务而不是谋取私利的平台,都应该以创先争优的态度尽心尽力地把工作任务完成好。

(责任编辑:高萍萍)

猜你喜欢
用权公权力权力
不如叫《权力的儿戏》
杨建顺:行使公权力应遵循法治原则
公权力配置资源的二律背反
广东海事局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
权力的网络
浅谈党员领导干部的“四事为政”观
国家公权力对我国相关用益物权的影响
领导者要树立正确的用权观
与权力走得太近,终走向不归路
唤醒沉睡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