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王朝《骑着一匹》系列汉语教科书方言词语选释

2015-02-13 02:57金茗竹邹德文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大词典抄本官话

金茗竹,邹德文

(1.吉林大学文学院,吉林长春130012;2.长春师范大学文学院,吉林长春130032)

朝鲜王朝《骑着一匹》系列汉语教科书方言词语选释

金茗竹1,邹德文2

(1.吉林大学文学院,吉林长春130012;2.长春师范大学文学院,吉林长春130032)

《骑着一匹》系列教科书具有浓郁的口语色彩和明显的东北方言色彩,间或也涉及其他方言,基本反映了成书时代的汉语口语尤其是东北方言的语言实际,其反映出来的当时汉语东北方言的语音特征和词汇特征,是研究十九世纪上半叶汉语口语和东北方言词语的珍贵资料。

朝鲜王朝时代;汉语教科书;《骑着一匹》;方言词语研究

朝鲜王朝时代汉语教科书《骑着一匹》系列读本是民间编写的汉语会话书抄本,内容都是以中朝边境的贸易为主体,性质跟《你呢贵姓》和《学清》很相近。从此系列至少有五个不同的抄本来看,此书在当时应该是很有影响、颇为流行的一种汉语口语教科书。这批资料对于研究汉语史、汉语方言、对外汉语教学等具有重要的价值。该系列教科书具有浓郁的口语色彩和明显的东北方言色彩,基本反映了成书时代的口语语言实际,反映出当时的汉语东北方言的语音特征和词汇特征,间或涉及其他方言,但以北方方言为主,书中有大量目前依然使用的东北方言词语。从方言视角讨论该系列汉语教科书的文章尚不多见,郑兴凤《〈骑着一匹〉方言词汇研究》有所发现。该文跟其他研究北方方言的文章一样,并未受到重视,这与北方方言研究的重要性是不相称的。本文精选若干条有代表性的或者释义分歧较大的方言词语加以考证,在教科书中以穷尽的方式搜集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加以比较,参考教科书中的谚文注音和释义部分,再参考目前依然“活着”的东北方言,来确认这些词语相对准确的发音和意义。一则可以为东北方言研究助力,二则为研究域外汉语教科书提供参考。

本文所引例句均出自汪维辉等《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丛刊续编》,《续编》中收录了《骑着一匹》的三个抄本:1.《中华正音(骑着一匹)》抄本一册,现藏于韩国顺天大学图书馆,共34页,《续编》中简称为“顺天本”。2.《骑着一匹》抄本一册,现藏于韩国学中央研究院藏书阁,共49页,比顺天本的篇幅略短,《续编》中简称为《骑》。3.《中华正音(骑着一匹)》抄本一册,现藏于日本驹泽大学濯足文库,在《续编》中简称“濯足本”,这个抄本在三种抄本里篇幅最短,不到五千字,但该抄本在每个汉字的右侧用谚文注音,每个句子的下面有谚文翻译,因此对于确定字词的确切含义和读音的意义重大。

1.【不理(離)】

噯呀,人品却到(倒)不理(離),天生明公。(濯足本38a)/我看着不離,橫豎可以吃得咧。(顺天本30b)

解释:《汉语方言大词典》释为:〈形〉好,不坏,过得去。(一)东北官话。陈纪滢《荻村传》:“我们几个人素常日里和莲儿侄处的不离。”(二)北京官话。老舍《骆驼祥子》:“老头子看了车一眼,点了点头,‘不离!’”(三)冀鲁官话。如:他唱的不离。所以教科书中句子的意思是说“人品还行,还算可以”。要强调的是,这个词在实际使用中经常是“儿化”的,经常以“差不离儿”形式出现,多处官话都使用这个词,说明该词使用广泛但也局限在北方官话当中。

2.【赶明个】

赶明個開板(盤)的時候,只怕斫他們鍋,萬一人家胡離胡塗斫一路鍋,他們也惱得裡頭白費(賠)錢。(顺天本35b)

解释:《汉语方言大词典》解释为同“赶明儿个”,〈名〉明天;以后。(一)东北官话。李振明《买鞋》:“赶明儿个你可别这么尖了。”(二)冀鲁官话。又同赶明儿,如:赶明儿,立交桥修好了,有多么棒!《现代汉语大词典》解释为“到明天,将来”,举书证为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赶明儿我得了风湿性关节炎或者犯错误受了处分,就也写小说去。”现在东北方言中也还保留这种说法。

3.【摩(摸)不着】

大哥,你們這裡往外發貨呢,都是雇车起旱拉,我也摩(摸)不着這一點意思。(濯足本7a)

解释:“摩”字按《续编》中127页注释①《骑》和顺天本均作“莫”,按照濯足本这句话的谚文,该处为“不知道、不清楚、不了解”之义,所以“摩”“莫”都应为“摸”,即“摸不着”。据《汉语方言大词典》“摸不着”是“不清楚”之义,胶辽官话。又见“我们府里有一个做小旦的琪官,一向好好在府里,如今竟三五日不见回去,各处去找,又摸不着他的道路,因此各处访察。”(《红楼梦语言词典》)

4.【恼大难子】

二來一遭大風就必惱大難子,倘若踢蹬幾隻舡,白丟銀錢是擱得一邊先不用提,白遭搨多少性命?(濯足本10a)

解释:《续编》在顺天本时‘惱’后用括号标注为‘闹’。按照这句对应的谚文解释,此处的含义应为招惹麻烦或引起变故,和汉语中“闹大乱子”的含义相符,从语音关系来看,多地汉语方言里声母n与l是经常混拼的,“难”与“乱”混用就是可以解释的了。“闹乱子”按照《现代汉语惯用语词典》指制造麻烦或事端。《汉语同韵大词典》:惹出麻烦。《现代汉语三音词词典》中解释为招惹麻烦。举书证为茅盾《虹》:“可是又要劝你谨慎些,留心闹大乱子!”又有《红楼梦语言词典》中解释为“惹麻烦”,书证为:慌的佩凤说,“罢了,别替我们闹大乱子!到是叫野驴子来送送使得。”“闹大乱子”的“乱”或读同“烂”。

5.【头里】

若不是那嗎着,連各人頭裡吃的也吞不下去,如何又是收買人家的呢?(濯足本36a)

解释:头里,北方官话词语,东北方言常用。《古代汉语大词典》释为①“先前”。张国宾《合汗衫》第一折:“你这一会儿,比头里那冻倒的时分,可是如何?”②“前面”。王晔《桃花女》第三折:“他出门时,他教人先拿着一个千只眼在头里走。”在濯足本36a这句中应该取①义表先前。

6.【講主】

講主1:若有錯處否咧,管他誰也一點不講主,只照罪過輕重立刻治罪,故此旗粧(莊)民(莊)的百姓家,終不敢惱事連累。(濯足本39a)

講主2:一替三年是一定的規矩,講主是三年才為滿。(顺天本7a)

解释:根据上下文,此处“讲主”的意思应该是“讲定”。

講主3:初會的朋友們跟前纔講主這個禮來啊。咱們裡頭否咧,不拘甚嗎都是得,咱們酒却是從邊(便)哈。(顺天本12a)

解释:例句中该词表示“讲究”之意。

“讲主”一词在多种朝鲜王朝的汉语教科书里多次出现,也有“犟咕”(争论、商量)的用例。

7.【大緊】

阿哥,咳有一件大緊東西,先沒有托你咧。(順天本10a)

解释:大紧,当为“打紧”,常以否定形式出现,即“不打紧”。出现这种肯定形式的句子,汉语里不多见,当是受到了母语的负迁移的影响。《汉语方言大词典》中释义为:<形>要紧;关系重大。江淮官话。例如:发风还不打紧,就怕落雨。

8.【替另】

我替另給你一把刀子,到那裡只照這個樣子買法,和這個一般長的,也不大怎嗎個兒,比這一把刀子越長越好。(顺天本10a)

解释:替另,东北方言常读作“提另”,《汉语方言大词典》释义为:<副>另外;重新。(一)北京官话。这篇稿子,写得不好,要替另写一篇。《红楼梦》第一○六回:“你替另告诉你们姑娘,不用把我放在心上。”(二)西南官话。(云南昆明、腾冲)这双鞋子小了,替另做一双给你。《现代北京口语词典》释义为:重新,再一次,另外。如:这个不好,替另再拿一个。综合词典释义,此处“替另”应该解释为“另外”,即“我另外给你一把刀子,到那里照着这个样子买”。

9.【起旱】

大哥,你們這裡往外發貨呢,都是雇车起旱拉,我也摩(摸)不着這一點意思。(濯足本7a)

解释:《现代汉语分类大词典》释义为方言,指不走水路,走陆路(多指徒步):他是起旱来到这里的。《现代汉语大词典》指走陆路。巴金《家》:“他们还说,路上不太平,坐船、起旱都危险。”《红楼梦语言词典》离船走陆路:(贾政)自己在船中写家书,先要打发人起旱到家。

10.【央及】

太爺們既是這嗎說,無法可治,該怎嗎着隨你們爺爺們的邊(便),我再不敢央及。(顺天本17b)

解释:元代关汉卿的戏曲《赵盼儿风月救风尘》中已经出现“央及”表示“请求、拜托、恳求”的义项了。如:第一折中“当初姨姨引章要嫁我来,如今却要嫁周舍,我央及你劝他一劝。”《汉语方言大词典》解释为〈动〉请求;拜托。(一)北京官话。冰心《离家的一年》:“他恐怕这同学以后要拿他泄愤,反央及他们,不叫他们去。”(二)中原官话。例如:你好好地央及人家吧。兰银官话、江淮官话词义同前。顺天本中该句中“央及”的含义应该为“请求、恳求”。

11.【一屯(顿)】

咱們這嗎的罷,這五輛車不用一屯(顿)過嶺,有一輛趕過一輛。(顺天本18a)

12.【理(俚)戏】

咱們理(俚)戲的話先別講,你呢給我們躧個存下地方,回來再往你頑笑。(顺天本21b)

解释:该词中‘戏’应读为轻声。《关东文化大辞典》中释为<方言>指玩笑,又作“离戏”、“俚稀”:午休大家伙凑一起说几句~话。《东北方言词典》中释为“玩笑”,如:全当咱们闹个小俚戏。顺天本中“俚戏的话”指“开玩笑的话”。

13.【当先】

差不多點當先白認得你咧。(顺天本21b)

解释:《汉语方言大词典》中第一个义项释为〈名〉从前,过去。(一)江淮官话。江苏东台:你家大大~做过大官的。《现代汉语大词典》中解释为“当初”,如:当先她嫁到刘家,如今她又成了王家的媳妇。教科书中例子中应该解释为“当初白认识你了”。

14.【各人】

那嗎咱們走路的吃不慣店飯,飯是咱們各人做,喫哈使用的是都是你們的呢。(顺天本22b)

解释:各人不是每个人的意思,而是“自己”的意思。早在关汉卿戏曲中就有这样的用法。《关汉卿戏曲词典》释义为:自己。《窦娥冤》二[斗虾蟆]:值着风寒暑湿,或是饥饱劳役,各人病症自知。《红楼梦》中也出现过“各人”表示“自己”的用例,《红楼梦语言词典》解释为“自己;自个儿”,举书证“自然不止你两个,想这园里凡大的都要去呢,依我说,将来终有一散,不如你~去罢。《汉语方言大词典》中释为:〈代〉自己。冀鲁官话。清光绪十年《玉田县志》:“各人,自己也。又云自各儿。”中原官话、江淮官话、晋语、西南官话都有这个义项的用法。教科书中又有“各自”出现,也表示“自己”的意思。见(《骑》40b)又是打發一個人給我們買四五個雞來罷,雞錢却在外,咱們各自開付啊。

15.【正南正北】

噯呀,你這個小子們不知正南正北,只惱胡說。(顺天本25a)

解释:《汉语方言大词典》中释为〈熟〉正正经经;正正当当。(一)胶辽官话。山东牟平:得找个正南正北的人家儿。(二)西南官话也作“正南齐北”。在例子中是说卖鸡的小子不正经开价,漫天要价的意思。

16.【开付】

掌櫃的,你有現錢,給我們開付雞錢,回手寫我們一筆賬罷,臨走連店錢一並還你啊。(顺天本25b)

解释:《汉语方言大词典》释为:东北官话。①〈动〉付钱:房钱我已经~了。②〈动〉打发走:赶快把他~了。

17.【惹】

我開三十多年的店房,惹過多少客商們,辦過多少銀子的生意,開頭裡以來,正沒有干過像這樣不並一(便宜)的買賣,也沒有看過像你們二位不體面的皮(脾)氣。(顺天本6a)

解释:据汪维辉等在《续编》中对顺天本《骑着一匹》年代的推测,该抄本应是道光四年(1824)二月抄写完毕的。同时期的《清文指要》各抄本中,也有“惹”字出现,但大都为“招惹”义,该义也用“招”,各版情况是“惹>招”。如:(1818年)就只看見得罪了長上,惹了大禍,耽誤要緊的事罷咧①出自《清文指要》汇校与语言研究中的B版本,嘉庆二十三年(1818)西安将军署重刻本,依据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本。。又如:(1830年)好像給誰湊趣而的一樣,把這個招了惹那個,甚麼樂?②出自《清文指要》汇校与语言研究中的C版本C55,即1830年《三合语录》,北京大学图书馆藏。相比较之下,《骑着一匹》用例中的“惹”并非为“招惹”义,而是“和…打交道,联手、携手(合作)”之意,该例子的谚文也解释为该含义。目前在词典中没有查到“惹”表示这个含义的其他书证。

18.【勾當】

這並不是但我一個人的勾當。(順天本16b)/你有甚嗎別的難勾當,都退(推)得我們身上。(順天本29b)

解释:“勾當(gòu dàng)”《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中解释为名词,表事情,今多指坏事情。如:罪恶勾当/从事走私勾当。汪维辉认为该词开始为动词,指“处理,办理,做(事情)”,主要通行于唐宋时期。元代以后引申的名词用法占据上风,指“事情”,明代以后动词用法渐趋消亡。该词在《骑》系列中出现时均为名词词性,指“事情”,但是并无贬义的感情色彩,可以推断在《骑》系列抄写的时代该词还没有变为现代的贬义。

19.【你呢】

王夥計,你呢吆呼掌櫃的往這裡來,我合他問一問,咱們可以交得交不得。(顺天本21a)/這個咳用你呢說嗎?(顺天本18b)/該怎嗎着纔合實(適)呢?請你呢各人說罷。(顺天本32b)

解释:“你呢”有时出现在句头,有时在句中,但不论位置在哪,都出现在人称代词的位置上。在教科书中也有“你”作人称代词的情况,如:王夥計你有話就主管說,該行的勾當否咧,也有不依的嗎?(顺天本16b)/你瞧今年年成到處不收。/王夥計,你這個明白人,又是惱粧胡塗!因此“你呢”并不等于“你”。“你呢”也作“你纳、你呐”,即“您”,北京话特征词。吕叔湘(1985)认为“您”的成词路径为:你老>您>您纳,但刘云(2009)“北京话敬称代词‘您’考源”中则认为成词路径应是“你老>你/您纳>您。张美兰(2011)指出,《语言自选集》(1867年第一版)多用“你纳”、“您纳”、“您”,反映的信息似最早。但我们看到在《骑着一匹》教科书系列中比《语言自选集》早很多年已经出现很多“你呢”的用例。

20.【底根/起根】

東長家底根有的存貨是,先不筭銀數兒,只有三四十大堆子,自己的連一張貨賣不出去咧,為甚嗎收買人家的呢?(濯足本34a)/起根各人打着發賣存貨,到等現銀子皈(歸)人家的票,所以他們一去的時候,親手並没有帶連一分銀子去,白在那裡住些日子。(濯足本16b)

解释:这两个词都表示“起初、起先、本来”之意。“底根儿”,元代已有,如:(柳云)师父,你怎生识的小圣来。我底根儿把你来看生见长。(元马致远《岳阳楼》第一折)“起根儿”也见于《清文指要》1809、1818、1830、1867等诸版本的抄本中,如:在背後跟着肯放嗎?我起根児臉軟,你狠知道的,人家這樣着了急跪拜央求,怎麼好意思教他無趣児回去呢?B33③B指的是版本,《清文指要》嘉庆二十三年(1818)西安将军署重刻本,依据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本。“起根”也见于《清语教科书》《官话类编》等,如:起根兒很乾淨,現在腌臟了。(《清语教科书》)今《北京话词语》、《北京土语辞典》、《北京话语词汇释》收有“底根儿”和“起根儿”这两个词。

《骑着一匹》系列会话教科书为研究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语料,会话中用的是纯粹的口语和方言,生活气息浓郁,地域特征明显,反映了当时的口语和方言的语言实际,对于研究汉语史、汉语方言、对外汉语教学等具有重要的价值。

[1]曹嫄.韩国顺天大学本《中华正音(骑着一匹)》词语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4(1).

[2]董绍克,等.汉语方言词汇比较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3]刘丹青.汉语方言语法研究的新视角——第五届汉语方言语法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

[4]任玉涵.《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丛刊续编》本“《骑着一匹》系列”校读札记[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3,26(2).

[5]石毓智.语法化的动因与机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6]汪维辉,等.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丛刊续编(上下)[M].北京:中华书局,2011.

[7]汪维辉.论词的时代性和地域性[J].语言研究,2006(6).

[8]汪维辉,朴在渊,姚伟嘉.一种新发现的朝鲜时代汉语会话书《骑着一匹》[C].“韩国中国言语学会2009年学术大会”论文,韩国鲜文大学,2009.

[9]岳辉.朝鲜时代汉语官话教科书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8.

[10]殷晓杰.试论《骑着一匹》的语料价值[J].聊城大学学报,2010 (1).

[11]张美兰,刘曼.《清文指要》汇校与语言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

[12]郑兴凤.《骑着一匹》方言词汇研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

[13]祝玉杰.《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丛刊续编》本俗字类析[J].现代交际(学术交流),2014(3).

(责任编辑:章永林)

Philological Study on DialectWords of Chinese Textbooks Qi Zhe Yi Pi in the Joseon Dynasty

JIN Ming-zhu1,ZOU De-wen2
(1.College of Literature,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Jilin 130012,China;2.College of Literature,Changchun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Jilin 130032,China)

The series of Chinese textbooks Qi Zhe Yi Pi has strong colloquial and obvious northeast dialect feature,and it also relates to the other dialects occasionally.The speech features and lexical features of Chinese northeast dialect is the essential data for the study of Spoken Chinese and the northeast dialect during the firsthalf of the 19th century.

the Joseon Dynasty;Chinese textbook;Qi Zhe Yi Pi;dialect vocabulary research

H030

A

1008—7974(2015)02—0044—05

2015-01-05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清及民国东北方言与北京官话语音关系研究”(12BYY065);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清代汉语东北方言语音系统研究”(10YJA740137)

金茗竹,女,朝鲜族,吉林梅河口人,文学博士;邹德文,黑龙江桦川人,文学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猜你喜欢
大词典抄本官话
《汉语大词典》“籀”释义辨证
《汉语大词典·火部》书证断句献疑
《荷馬頌詩》中世紀抄本T研究
关于乾隆朝内府抄本《理藩院则例》
征集官话易祛除官话难
《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所收录抄本年代上限考
《十善福经白史》新发现抄本研究
俗话说,官话说
官僚不除,官话难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