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学服务型大学的理性探讨

2015-02-13 06:45侯长林张新婷
铜仁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科学研究服务型职能

侯长林,张新婷

( 1.铜仁学院,贵州 铜仁 554300;2.贵州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 )

【教育与教学研究】

对教学服务型大学的理性探讨

侯长林1,张新婷2

( 1.铜仁学院,贵州 铜仁 554300;2.贵州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 )

从历时性追溯和共时性分析看,教学服务型大学就是以服务为宗旨的应用型大学,其职能是社会服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只是进行社会服务的方式或途径。教学服务型大学建设的基本思路应该是坚持全方位服务地方的理念,重点体现在价值取向、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国际教育、文化建设等方面。

应用型大学; 教学服务型大学; 社会服务

目前,新建本科院校朝应用型大学方向转型发展,出现了两大阵营,一是应用技术大学,二是教学服务型大学。随着全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的成立,人们对应用技术大学的研究开始热了起来,而对教学服务型大学的关注则较少,以致人们对教学服务型大学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因此,对教学服务型大学进行理性探讨,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教学服务型大学的类型:以服务为宗旨的应用型大学

(一)教学服务型大学的历时性追溯

胡适说:“我们无论研究什么东西,就必须从历史方面着手。要研究文学和哲学,就得先研究文学史和哲学史。”[1]58这话有道理。所以,要想对教学服务型大学有比较深入的研究与认识,也有必要对其进行历时性追溯。

教学服务型大学的直接源头是19世纪美国的威斯康星大学。其校长范海斯在威斯康星大学就职演讲中提出的“为州服务”的理念,开启了服务型大学的新纪元。但是,“服务型大学”概念则是在 20世纪中后期才正式提出的。最早提出“服务型大学”概念的是挪威奥斯陆大学的阿瑞德·特捷达夫。他认为,服务型大学的主要特征是:“对其学术劳动力的管理是通过与外部客户在购买研究、教学或咨询服务时所达成的合同来控制,依赖于它所得到的合同以及它在市场上的持续竞争力。”[2]147特捷达夫还根据服务型大学实践,将其发展的形态归纳为三种模式:超市性服务型大学、学术性服务型大学、退化性服务型大学。并且他还进一步认为,学术性服务型大学才是服务型大学发展的理想模式,因为这种大学“能够正确对待大学学术自治与服务社会的关系,一方面与政府、企业尽可能保持最好的关系,另一方面也不断追求学术研究的独立,保持学术的国际标准, 能在人文社会学科与自然学科之间建立良好的平衡。”[3]27在国外,服务型大学发展已经比较成熟,其典型的模式[2]147-149主要有:一是开创性服务型大学。这类大学倾向于对学术劳动力进行控制与管理,反对以大学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二是企业大学。企业大学是介于公共学术机构与私人公司之间的大学,其学术核心常常被避开,重视应用性和商业性研究。三是公司大学。这类大学的特征主要是引入经营的理念,在学术上追求灵活的商业管理,在平衡学生与教师权利上采取动态模式,废除终身教职的制度。四是创业型大学。这类大学的特征是: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尤其具有很高学术水准、能力较强的核心领导层;组建服务地方的专门机构,以确保各种服务活动的开展;引入企业文化。这类大学特别重视学术心脏地带即学术部门出台政策鼓励教授具有创业家的精神和能力,使其不惜牺牲他们的学术完整性而不断开拓创新。五是批判性服务型大学。批判性服务型大学具有创新型大学的特征:有大胆的想象和想法;有富于变革并善于协调的领导核心层;具备可拓展的外围空间;有一个形成中的创业型文化和合理的自治管理形式。

服务型大学在我国的发展形式,就是教学服务型大学。首次在我国提出“教学服务型大学”概念的是华中科技大学的刘献君。他在其《建设教学服务型大学——兼论高等学校分类》一文中明确指出:“在现有高等学校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型本科院校、专科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的分类中,应增加教学服务型大学,列在教学研究型大学之后。”[4]32刘献君的观点在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沉寂了好几年,直到黑龙江科技大学的赵国刚、浙江树人大学的郑吉昌、徐绪卿等人再次把教学服务型大学的概念提出后,教学服务型大学在我国高等教育界才开始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先后有黑龙江科技大学的陈静媛、毕强,吉林师范大学的王鹏、王秋芬,华中科技大学的余东升,武汉纺织大学的尚钢,宁波大红鹰学院的沈云慈,嘉应学院的陈明等对教学服务型大学进行了讨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浙江树人大学,他们对教学服务型大学的研究是以一个团队的形式在进行,阵容庞大,除郑吉昌、徐绪卿外还有陈新民、王一清、魏刚焰、诸葛剑平、尚晓燕等,其中徐绪卿一人先后发表了 3篇文章对教学服务型大学进行专题研究。由徐绪卿主编的《教学服务型大学:理论研究与制度框架》一书已于2014年出版,结束了我国没有专门著作研究教学服务型大学的历史。刘献君在2013年发表的《经济社会发展转型与教学服务型大学建设》一文也值得一提,表明教学服务型大学再次引起了他的关注,他在这篇文章中对教学服务型大学的必要性与合法性、内涵与特征,以及转型发展的路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教学服务型大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教学服务型大学建设实践方面,黑龙江科技大学在全国率先迈出了第一步,赵国刚校长早在2010年就发表了《教学服务型大学转型发展初探》,结合学校的实际对朝教学服务型大学转型发展进行了总结和探讨。浙江树人大学、武汉纺织大学、宁波大红鹰学院、河南师范大学、铜仁学院等,也先后朝教学服务型大学的方向转型发展。到目前为止,尽管把学校定位在教学服务型大学的并不多,但是可以预测,随着我国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朝应用型大学方向发展的深入推进,必将会有更多的地方新建本科院校选择教学服务型大学的发展道路,教学服务型大学“孤独的冬天”很快就会过去。

(二)教学服务型大学共时性分析

我们知道,共时性分析倾向于从横向的角度考察。教学服务型大学的横剖面,主要有以下三个维度:

1.教学服务型大学是大学。这是对教学服务型大学第一个层面的逻辑考证,也即是对教学服务型大学一般性的认识。不管对教学服务型大学如何定义,它首先应该是大学,也就是说它首先应该符合大学的基本要求,具有大学的基本属性。大学是什么?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英国19世纪的红衣主教纽曼是最早对大学是什么进行追问的人。他认为,大学就是传授普遍知识的场所。纽曼强调的是大学的知识传播和人才培养。德国的雅斯贝尔斯则认为,大学是学者与学生组成的学术共同体,是千方百计探求真理的地方。他强调的是大学的科学研究。美国的弗莱克斯纳和我国的蔡元培也有类似的观点。弗莱克斯纳认为,大学是学问的中心,是做学问的场所。蔡元培认为,“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从这些学者的论述中,不难看出,大学是培养高级人才和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教学服务型大学作为大学中的一种类型,也应该是培养高级人才和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只不过,教学服务型大学培养人才和研究学问不是终极目的,其最终目的是为社会服务。在美国,大学一般只要具备这样三个条件:一是能够提供研究生层次的教育,而不仅仅是提供本科教育;二是应该至少拥有一个以上的本科学院;三是教师在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应该进行学术研究并发表研究成果。没有严格地区分什么是“大学”、什么是“学院。”我国则不同,人为地把大学和学院区分开来,以致是学院的都想方设法地要求更名为大学,没有真正把功夫花在学校内涵提升上。因此,国家应该淡化大学与学院的区别,只要具有培养本科及本科以上人才、能够进行一定的科学研究、从事一定的社会服务的学校,都属于大学的范畴,都可以叫大学。至于是叫大学或者是学院,那是学校自身的事。如果说要还学校办学自主权,学校定名权是最应该下放的权利。事实上,我国的新建本科院校包括应用技术大学和教学服务型大学等都属于大学。如果说这些本科院校不是大学,那又是什么?其实,我国学校校名中是否有“大学”二字并不是判定是否是大学的标准。所以,笔者以为,所有本科院校都是大学,教学服务型大学当然也是大学。

既然教学服务型大学是大学,那这个问题还有必要讨论吗?问题在于,新建本科院校在向教学服务型大学转型发展的过程中,有的认为只要转向服务社会就行了,忘记了自己的大学身份,甚至有人提出不要学科,不讲科学研究,不强调培养高层次人。这就把自己等同于高职专科院校甚至培训机构了。所以,笔者不赞成朝应用技术大学或教学服务型大学转型的新建本科院校不讲学科不讲科学研究只讲专业和人才培养的观点。试想,新建本科院校应用转型后学科完全被专业所取代,教师不做科学研究,这样的学校还是大学吗?这样的教师还是大学教师吗?因此,新建本科院校不管怎么转型,只要它还是大学,培养高层次人才,研究高深学问,都是其神圣的职责和使命。只不过,转型后的教学服务型大学强调得更多的是培养应用型的高层次人才、研究应用性的高深学问。

2.教学服务型大学是应用型大学。这是对教学服务型大学第二个层面的考察。如果对教学服务型大学的认识只仅仅停留在教学服务型大学是大学的阶段,教学服务型大学中间层次的特性就难以认知。教学服务型大学要培养应用型人才,自然属于应用型大学的范畴,是应用型大学中的一种类型。既然属于应用型大学的范畴,就应该具备应用型大学的一般属性。应用型大学也有广义的和狭义的两种。广义的应用型大学指培养应用型人才,以应用理论和应用技术为主要研究对象的高等学校;狭义的应用型大学专指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的高等学校,主要包括新建本科院校、民办本科院校和独立二级学院等高校群体。应用型大学应突出应用性,具体表现在办学定位上突出应用性、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体现应用性、在学科专业建设方面凸显应用性、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强调“双师型”、在发展途径方面提倡产学研相结合等。教学服务型大学要突出服务特性,就必须按照应用型大学的基本要求,彰显应用性。教学服务型大学在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所体现出的应用性,以及在发展途径方面提倡的产学研结合,都与应用型大学的要求相一致。因此,应用型大学不仅包括应用技术大学,也包括服务型大学、创业型大学、教学服务型大学等。

教学服务型大学作为应用型大学的一种类型,就应该坚持应用型大学的基本要求,尤其是应用性,比如在人才培养目标上要以培养面向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要体现工学结合的理念,在学科专业建设方面要加强应用学科和专业建设的力度,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要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在发展途径方面要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否则,就不是应用型大学。

3.教学服务型大学是一种以服务为宗旨的应用型大学。这是对教学服务型大学第三个层面的分析,即深层次的考察。应用型大学有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的应用技术大学,也有以服务为宗旨的应用型大学。以服务为宗旨的应用型大学特别强调应用型大学的社会服务性。这种社会服务性,也就自然成了以服务为宗旨的应用型大学的基本特征。既然是基本特征,时时处处都有它的身影,不过,总体上看,它主要还是表现在功能发挥和价值取向方面,只不过这种价值取向已经牵引了以服务为宗旨的应用型大学的全身,使其每一个毛孔里都浸润着社会服务的因子。与社会服务性紧密相连的是地方性。以服务为宗旨的应用型大学进行社会服务,不是悬在空中的飞碟,必然要落地。要落地,其所处地域,就是其空间距离上服务对象的最佳选择。更何况,这类大学在管理体制上也往往隶属于地方政府,教育经费的投入也以地方政府为主。因此,地方性也就成了这类大学的重要特征。显然,教学服务型大学就属于以服务地方为宗旨的应用型大学范畴。

教学服务型大学作为以服务地方为宗旨的应用型大学,就应该坚持社会服务性,一切工作都应该围绕着更好地凸显这一特征来进行,比如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都要以服务地方为最终目的。还需要说明的是,以服务地方为宗旨,说的是主要思想和最终目的,并不排斥与主要思想和最终目的紧密相连的其它思想和其它目的。强调社会服务性,有的人可能就会发出这样的疑问: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就不重要了?其实,没有人说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不重要。强调社会服务性只是相对而言的。我们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喜欢走极端。任何极端的想法和做法都是不对的,即使一时能够成功,也很可能是昙花一现。所以,我们谈社会服务性,要兼顾其它特性,谈社会服务工作,要兼顾其它工作。教学服务型大学所处的地域,与其它类型大学所处的地域,其含义是不一样的。就拿应用技术大学来说,其责任和使命,主要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己任。培养应用型人才离不开其所处的地域,但并不是说离开了就完全不能进行,只是说有其所处地域的支持会把应用型人才培养得更好。其它研究型大学更是如此,所以才有大学的孤芳自赏,才有人将大学视为象牙塔。而教学服务型大学不同,要进行社会服务,没有服务的对象,就无法进行,同时,教学服务型大学也只有在对社会进行服务的过程中,才能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才能不断扩大社会影响,提升办学水平。因此,完全可以说,教学服务型大学和其所处区域的关系,就像鱼儿和水的关系。鱼儿离开了水,就无法生存。所以,作为教学服务型大学,就必须主动融入地方,关注地方,研究地方,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紧密结合,才能进行社会服务,从而在服务中发展自己,提升自己。

什么是教学服务型大学?通过以上剖析,可以归纳为一句话,教学服务型大学就是以服务为宗旨的应用型大学。其内涵主要包括:“一是在‘教学’方面既重视科学知识的传授,也重视技术技能的培养,尤其强调科学知识和技术的应用。二是在‘服务’方面强调全方位服务社会。”[5]66

二、教学服务型大学的职能:社会服务

人们谈到大学职能,言必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其实,这是对大学职能的误解。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只是针对大学的一般特性而言的,并不是说每一种类型的大学在每一个发展阶段都必须是这样。教学服务型大学的职能其实就只有社会服务职能,大学的一般职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在这里已经转化成为社会提供服务的主要方式或途径了。事实上,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大学职能是不一样的。具体表现在:

(一)从大学产生的不同阶段看,不同时期的大学职能不一样。具有现代意义的大学起源于欧洲中世纪。大学职能从诞生之初到18世纪,都是单一的人才培养,即主要为统治阶级培养工具性人才。虽然在这一阶段也有少量的学者、教授从事过一定的科学研究工作,比如哥白尼就是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培养的天文学家,著名科学家伽利略先后在意大利比萨大学任教三年,在帕多瓦大学任教十八年。但是科学研究不普遍、不经常,也不是大学所倡导的工作,只是纯粹的个人爱好。历史发展到19世纪初,威廉·洪堡出任德国教育部长并创办了举世闻名的柏林大学。在柏林大学,威廉·洪堡提出了“研究与教学相统一”的原则,倡导大学教授和学生为知识的金殿添砖加瓦,于是,大学的第二个职能才开始诞生。从威廉·洪堡的柏林大学到美国范海斯的威斯康星大学,这一历史时期的大学兼顾了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有了两大职能。范海斯到威斯康星大学担任校长提出“为州服务”的理念后,大学的第三个职能即社会服务职能才开始出现。可以想象,随着历史的演进,新的大学职能还可能出现。这就告诉我们,在大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大学职能是逐步产生的,有单独职能存在的大学,有两个职能存在的大学,也有三大职能存在的大学。并不像今天有的论者所说的,每一所大学都必须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缺一不可。历史上曾经存在过单一职能和两个职能的大学,为什么今天的大学就必须要同时具备大学的三大职能?难道历史上单一职能或两个职能的大学叫大学,今天单一职能或两个职能的大学就不叫大学?所以,从大学职能产生的历史事实看,单一职能的大学是可能出现的。这就为教学服务型大学只有社会服务职能观点的提出找到了事实依据。

(二)从大学划分的不同类型看,不同类型的大学职能不一样。在我国现有高等学校的分类中,有侧重体现教学的教学型大学,有侧重体现科学研究的研究型大学,有体现教学、科学研究并重的教学研究型大学或研究教学型大学。美国加州将公立高等院校划分为研究型大学系统、教学型大学系统、社区学院系统三大教育系统。不管是我国现行高等学校的分类,还是美国加州的大学分类,强调的都是其大学某一方面或两方面的职能,把某一方面或两方面的职能提升到学校类型的层面,使其成为学校发展的主要功能和基本特征,甚至成为统摄学校发展的唯一职能或两个职能。也就是说,研究型大学的职能就是科学研究,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只是促进科学研究的方式或途径;教学型大学的职能就是人才培养,其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只是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方式或途径。以此类推,服务型大学的职能就是社会服务,其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只是进行社会服务的方式或途径。教学服务型大学是服务型大学的一种类型,其职能也自然只是社会服务。说到这里,可能有的人会提出疑问:教学服务型大学的职能只有社会服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还要不要?回答是肯定的。就教学服务型大学而言,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虽然不是大学职能,但“教学和科研隶属于大学的服务职能,是大学为社会提供服务的两种主要方式。”[6]97因此,说教学服务型大学只有社会服务职能,并不是说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不重要了,只是在这里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转变成了提升社会服务水平和能力的主要方式或途径,只是被社会服务职能所统摄,转变成了社会服务职能的一个或两个主要因素了。从我国当前对教学服务型大学职能的讨论看,有的说社会服务是教学服务型大学的基本职能,有的说是主要职能,有的说是核心职能等。这些观点虽然还有点遮遮掩掩,有点“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感觉,但已经意识到社会服务职能在教学服务型大学中的统摄地位甚至唯一性了。威斯康星大学校长范海斯说教学、科研和服务都是大学的主要职能,但他特别强调:“服务应当成为学校的唯一理想”[7]108。“唯一理想”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就是唯一职能。笔者在这里只不过把教学服务型大学的职能说得更明白罢了。所以,从理论上分析,说社会服务是教学服务型大学的唯一职能也是说得过去的。这就为教学服务型大学只有社会服务职能的观点找到了学理的依据。

三、教学服务型大学的建设思路:全方位服务地方

教学服务型大学建设的基本思路应该是坚持全方位服务地方的理念,构建全方位服务地方的体系。当然,全方位服务地方,不等于没有重点,不等于平均使力。其重点建设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价值取向服务地方。一所大学的价值取向是多元的,但是作为教学服务型大学而言,其服务地方是学校总体应该倡导的价值取向。因为“服务地方是教学服务型大学的基本价值,没有服务理念的确立,就不会有服务的动力和持久力。”[8]43教学服务型大学服务地方价值取向的确立,最重要的是树立服务的理念。要将服务地方的思想融入大学理念之中,尤其要在教职工中树立服务地方的意识。服务地方意识的确立,需要通过要多种途径和方法:一是组织有关服务地方的学习讨论,讲座报告等,使教职工明确服务地方的内涵,增强服务地方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威廉姆·卡明斯说得好:“大学形成服务的理由及其对服务的需要与潜在价值的认识是服务型大学最重要的因素。”[9]1因为它决定了学校领导在进行服务过程中的责任心、学校上下在人事、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二是利用学校的报纸、网站等宣传阵地,营造服务地方的浓厚氛围。三是制定服务地方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

(二)学科专业对接地方。要服务地方,作为一所大学来说,关键还是其学科专业要与地方对接。所有的本科院校都要进行学科建设,教学服务型大学也不例外,也要进行学科建设。那种新建本科院校朝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不要学科或淡化学科的观点,是错误的。不要或淡化学科,实际上也就把本科院校当成一般高职专科院校了,因为高职专科院校才只讲专业不谈学科。不过,教学服务型大学的学科建设不能走研究型大学的道路。研究型大学的学科建设注重基础研究,属于研究型学科。搞基础研究可以关在实验室里,可以不走出校园。而教学服务型大学的学科以应用研究为主,属于应用型学科。应用研究就必须走出实验室,走出校园,到工厂、农村中去,主动融入地方,融入社会,到实践中去寻找问题,并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专业建设更要主动对接地方,尤其是专业设置要与地方产业、事业发展相适应。有了产业、事业才有专业,才有学生实习实训的场所,也才有学生毕业后就业服务的岗位。所以,教学服务型大学的专业设置一定要进行产业、事业现状调查,然后根据产业、事业设置专业。对一些不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老专业,要及时调整和改造,该下马的要下马,不能含糊。总之,教学服务型大学的学科专业要主动对接地方,加强应用型学科和应用型专业的建设。

(三)人才培养面向地方。人才培养是教学服务型大学服务地方的主要方式和途径。因为教学服务型大学科学研究的水平一般不高,能力不强,其服务地方的主要方式和途径是通过人才培养来实现的。所以,其人才培养一定要面向地方,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人才。那么,如何培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就需要修改人才培养方案,走出校园,与地方的行业、企业和事业进行合作,构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地方量身定制地培养各方面的人才。这样,才能为社会所需要,也才能达到为社会为地方服务的目的。否则,培养的人才不是地方所需要的,就不成其为教学服务型大学。

(四)科学研究着眼地方。教学服务型大学的科学研究也是其服务地方的重要方式和途径。科学研究要服务地方,就必须加强应用研究。在课题方面,要加大横向课题的争取和研究的力度,因为横向课题直接来源于地方行业企业和事业的需求,通过对横向课题的研究可以直接为地方服务。理工农医科类专业要加强应用技术方面的研究与开发,文科类专业要重视地方经济文化艺术方面的挖掘和研究。同时,要注重将应用研究和开发的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重视推广和传播。

(五)师资队伍融入地方。为什么这样说呢?一方面,是教学服务型大学培养师资的需要。教学服务型大学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就需要具有 “双师素质”的教师。所谓“双师素质”教师就是指既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又有比较强的动手能力的教师。要培养教师的动手能力,就要求教师到行业企业和事业单位中去锻炼。不融入地方,“双师素质”教师不可能产生。另一方面,教学服务型大学服务社会的一种重要方式就是派教师直接进入地方进行服务。这是服务型大学的传统。威斯康星大学进行社会服务的一条重要方式就是提供专家服务。威斯康星大学与州政府之间关系非常紧密,每年都派一批专家教授到州政府的各个部门兼职,比如经济学教授亚当斯在州政府兼任税收委员会委员、法律教授卡门斯与麦卡西一起参与州立法改革工作,帮助解决各种问题,服务州的经济发展。威斯康星大学服务社会的另一种方式就是尽可能把知识传播给大多数民众。威斯康星大学校长范海斯鼓励大学教授到乡村、工厂、商店进行指导。他说:“鞋子上沾满牛粪的教授是最好的教授。”[7]108

(六)国际教育植根地方。教学服务型大学的宗旨是服务地方,那么是不是可以不要国际化教育?开放办学是每一种类型的大学都需要的,教学服务型大学同样如此。“地方”不是封闭的代名词,在今天我国所有能够举办大学的地方,都是开放的,很多大学所在的地方,国际化水平已经很高,就是老少边穷地区,国际化的浪潮已经到来。作为以服务为宗旨的教学服务型大学,要想更好地服务地方就必须发展国际化教育。大家都知道,对外招收留学生,能够把国外的人引进来。一个地方只有外面的人来得越来越多,开放的程度越来越高,发展才越来越快。教学服务型大学的国际化教育无疑在这方面会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国际化教育能够给地方营造国际化的氛围,给身处其中的中国籍的学生带来国际化的眼光。具有国际化素质的学生毕业后进入地方的各个行业、企业和事业单位,其服务地方的水平和能力更高。所以,国际化教育的目的绝不是仅仅培养几个国际学生,它仍然要植根地方,就像一棵大树,其枝丫伸得再远,伸到东南亚,伸到欧洲,伸到美洲和非洲,其根将永远深深地扎在地方的土壤之中。服务地方仍然是教学服务型大学国际化教育的责任和使命。

(七)文化建设引领地方。教学服务型大学的文化建设一方面要引入地方文化的因子,尤其是地方的特色文化,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内容,另一方面,作为身处地方的教学服务型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还肩负着带动、引领地方文化发展的责任。要引领地方文化,首先,得把自己的文化做大做强,否则,拿什么去引领?其次,要引领地方文化发展,得研究地方文化,了解地方文化。吸纳地方的优秀文化,才能超越自我;融入地方文化,才能引领地方文化。

[1] 胡适.胡适的声音[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 余承海,程晋宽.西方服务型大学的发展模式与展望[J].江苏高教,2009,(6).

[3] 王淑杰.国外服务型大学的理念与实践[J].外国教育研究,2008,(11).

[4] 刘献君.建设教学服务型大学——兼论高等学校分类[J].教育研究,2007,(7).

[5] 侯长林,罗静,叶丹.应用型大学视域下新建本科院校办学定位选择[J].教育研究,2015,(4).

[6] 黄学军.论服务型大学的缘起和发展策略[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3).

[7] 黄晓敏.查尔斯·范海斯:把大学送到人民中间[J].教育与职业,2014,(7).

[8] 沈云慈.教学服务型大学的“道”与“路”[J].高等教育研究,2014,(3).

[9] Cummings W.K.The Service University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J].Higher Education,1998,35(1).

A Rational Approach to Teaching-Service-Oriented Universities

HOU Changlin1,ZHANG Xinting2
( 1.Tongren University, Tongren, Guizhou 554300, China;2.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 of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 Guiyang, Guizhou 550001, China )

From the diachronic traceability and synchronic analysis, a teaching-service-oriented university is an applied university which aims to provide services. And whose function is civil service, by means of personnel train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The construe of the teaching service-oriented-university should adhere to the philosophy of good provision of services to the local development. The focus lies in the value orientation, specialty,talent training, scientific research, faculty,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cultural construction and so on.

Applied University, teaching-service-oriented university, civil service

G648

A

1673-9639 (2015) 03-0052-07

(责任编辑 王小聪)(责任校对 郭玲珍)(英文编辑 宋志勤)

2014-12-13

本文系贵州省2013年高等学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招标项目(课题编号:黔教高发[2013]446号)、铜仁学院“教学服务型大学建设”十大重点课题(课题编号:TRUFG201501)研究成果。

侯长林(1963-),男,苗族,贵州铜仁人,铜仁学院校长,教授,教育学博士,研究方向:文化哲学和高等教育学。

张新婷(1991-),女,山西朔州人,贵州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

猜你喜欢
科学研究服务型职能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老龄科学研究》(月刊)欢迎订阅
欢迎订阅《纺织科学研究》
纺织科学研究
职能与功能
实施“三个三”工作法 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
刘国中: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价格认定:职能转变在路上
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