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原因及治理对策探析

2015-02-13 06:45施莉琴
铜仁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道德规范道德素质道德教育

施莉琴

( 贵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0 )

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原因及治理对策探析

施莉琴

( 贵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0 )

导致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行为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研究生自身的原因是学习态度不端正,学术积累不足,学术道德自律精神的缺失;学校方面的原因是高校忽视了研究生的学术道德教育,学术评价的标准不科学,监督与惩处力度不够;社会方面的原因是社会浮躁风气的影响,学术出版市场的不良风气和管理疏漏。针对这些原因,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

研究生; 学术道德失范; 原因; 治理对策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1]。一直以来,我们国家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就是要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硕士研究生(以下简称“研究生”)是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的高素质人才,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提高研究生的学术道德素质,可以使研究生自觉遵守学术规范,坚定学术信念,潜心修学,从而促进研究生整体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然而,近年来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现象层出不穷,应该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一、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相关概念界定及主要行为表现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学术道德是指学术共同体内形成的从事学术活动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准则,是学术研究者应遵循的道德底线[2]。学术道德的核心内容是学术道德规范。学术道德是研究生必须具备的思想道德素质之一,有助于研究生形成强有力的内在约束力。“失范”一词最初是由法国社会学家杜尔克姆(Emile Durkheim)提出的,他指出失范是“一种无规范状况,或者是社会准则的缺乏和含混不清”[3]。学术道德失范是指学术主体用不符合学术道德规范的手段来实现自己的文化目标[2]。

(二)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主要行为表现

完整的科研过程包括课题申请、课题的评审立项、课题研究、成果发表和评价五个阶段。学术道德失范行为在各个阶段都是有可能发生的。研究生的学术道德失范行为主要表现在课题研究和成果发表两个阶段,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种:伪造和修改调研数据;抄袭剽窃他人的研究成果;参考文献的弄虚作假;一稿多投;在他人学术成果上署名;买卖论文等。

二、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原因分析

(一)研究生自身的原因

1.学习态度不端正,学术积淀薄弱。当前一些研究生读研并不是出于追求真理与知识,而是抱着功利主义的思想,把读研当作是一种前期投资,认为读研就是为了混文凭,还有部分在职研究生提高学历的动机仅仅是为评职称。过强的功利主义导致他们漠视学术道德,有意、无意地做出学术道德失范行为。

2.学术道德自律精神的缺失。虽然学校忽视了对研究生的学术道德教育,但是研究生在从事研究时,也应该承担起一定的责任,应该主动地学习相关学术道德规范。然而,一些研究生在从事研究时遇到了与学术道德相关的问题,并没有主动去了解学术道德规范的具体规定而被动失范,这是道德自律精神缺失的一种体现。另一种情况则是一些研究生诚信意识淡薄,抱着投机取巧心理,明知故犯。比如在从事研究的过程中,明知道引用别人的观点要注释,但是他们却认为用一两句没有关系,只要稍作修改即可。研究生学术道德自律精神的缺失是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重要原因。

(二)学校方面的原因

1.忽视了研究生的学术道德教育。部分高校的研究生教育重知识传授而轻道德教育,且已有的学术道德教育效果甚微。高校作为一个利益主体更关注研究生在校期间能按时完成课程、修满学分,积极参与课题等,而学术道德教育却被忽略。事实上,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是提高研究生整体思想道德素质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提高研究生学术科研水平的重要保证。

2.学术评价的标准不科学。当前,高校的学术评价体系过于注重研究生学术成果的数量,对研究生学术道德反而不太重视。为了激励研究生多发表论文,一些高校采取了相应的鼓励措施,比如将发表论文的数量与奖学金评定、优秀班干部评选等挂钩。不可否认,部分研究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出自己的潜能,发表了高水平的论文。但是,这种量化的评价体系忽视了对研究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评定,会对研究生产生错误引导,即试图以最便捷的方式发表论文,甚至想“不劳而获”,导致出现买卖论文的现象。

3.监督与惩处力度不够。从近年来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行为被曝光的情况来看,多数案例都是由网友或者他人匿名举报揭发的,从某种程度上说明高校对研究生学术道德的监督不力。因此一些研究生铤而走险,抱着投机取巧的心理做出违背学术道德的行为。另外,即使一些高校发现了研究生的学术道德失范行为,但出于各种考虑,如担心破坏本校名誉,或者影响研究生个人前途等等,其处理结果往往是包庇隐瞒或者只是批评教育。而学术道德失范的成本低、收益大导致了学术道德失范行为的多发。

(三)社会方面的原因

1.社会浮躁风气的影响。当前,我国的经济体制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在利益的诱惑下,社会上出现了功利主义思想,形成了一种浮躁风气。如今,学术界的浮躁之风也令人堪忧,具体表现为研究人员从事学术研究不认真、不踏实,发表论文重数量轻质量,甚至企图通过一些有违学术道德规范的手段来获得自己预期的回报。毋庸置疑,在这种不良风气的影响下,部分研究生学习目的功利化,心浮气躁,甚至认为认真从事研究是一种“非主流”,并且企图通过走捷径达到目标。

2.学术出版市场的不良风气和管理疏漏。优秀的学术出版物不仅能传播先进的文化知识、新思想、新观念,而且有利于培养优秀的学术人才,为学术界增添一份生机与活力,促进学术界的繁荣发展。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些杂志社或出版社无视自己的社会服务职能,将学术出版当做谋取经济利益的工具,没有认真审查论文、著作等学术成果,低水平的成果由此泛滥。长此以往,必然破坏正常的学术秩序,污染学术净土,降低学术界的公信力,损害社会主义文化市场的繁荣与发展。

三、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治理对策

(一)研究生自身

1.端正学习态度,努力提高学术研究能力。“态度决定一切”,就读期间,研究生要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按时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术研究能力,对个人而言,有利于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对于整个社会而言,有利于促进学术发展,推动科技文化事业的进步。因此研究生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端正学习态度:一是不能过于依赖导师,被动地听从导师的安排;二是研究生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研究主题。

2.提高学术道德自律意识。内因决定着事物的发展方向,只有研究生主动加强学术道德自律意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术道德问题。学校对研究生进行学术道德教育,加强学术规范,这是他律;研究生能真正地接受、认同并付诸实践,这是自律。只有他律与自律实现有机结合,坚守学术道德才能蔚然成风。研究生可以从两方面加强学术道德意识:一是要认真学习学术道德规范的相关知识,对学术道德失范行为要有清晰的认识;二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求真务实、坦诚相待,只有具备崇高的道德品质,在遇到道德冲突时,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二)学校方面

1.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首先,学校应开设专门的学术道德教育课程。开设专门的课程,不但可以对研究生进行系统的学术道德规范教育,如正确区分“合理借鉴”与“抄袭剽窃”的差异,而且能引起研究生对学术道德的高度重视,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自律。其次,专业课教师要充分利用专业课的优势,适时地对研究生进行学术道德教育。专业课教师利用正面或者反面实例进行教育,指明遵守学术道德规范的必要性以及违反学术道德规范的严重后果,强化研究生对学术道德规范的理解。最后,导师要对研究生的学术道德教育承担起一定的责任。研究生教育实行的是导师负责制,导师除了要传授研究生文化知识、关心研究生的生活情况之外,也要注重研究生的学术道德教育。导师要以预防为主,不断地提醒研究生要遵守学术规范,并且时刻监督研究生的行为表现,若发现异常,要坚决制止。

2.建立科学的学术评价标准。首先,高校不能以数量为标准来对研究生进行学术评价。秉承以质取胜的态度,认真审核研究生的学术成果,逐步改变“重数量、轻质量”的思想认识。其次,高校应鼓励研究生开展原创性研究。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自律,才能有效避免通过抄袭剽窃的方式拼凑论文或请他人代写论文的情况。只有建立科学的学术评价标准,为研究生从事研究营造一种积极上进的学术氛围,减轻研究生的心理压力与负担,才能让他们潜心修学,做出真正对社会有益的学术成果。

3.加大监督与惩处力度。坚持正面引导是对研究生进行学术道德教育的主要方式,监督和惩处也是不可或缺的手段。高校应加强对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行为的监督,无论是课程论文,发表论文,还是毕业论文,高校都要进行严格把关。一旦发现,必须严肃处理,决不能纵容,从而让研究生意识到违反学术道德行为的风险成本高,打消违反学术规范的念头。

(三)社会方面

1.发挥传媒的作用,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浮躁风气的加剧对个人乃至国家未来的发展都是非常不利的。在这一关键时期,要充分利用各种传媒引导社会舆论和文化市场,引导研究生追求高尚的道德品质。借助电视、手机、互联网等方式,让道德教育融入日常生活之中,让每个人都能提升道德意识并将其付诸实践,从而营造出一种良好的道德氛围。在这种和谐融洽的氛围中,研究生会内化社会倡导的主流价值观念并付诸实践。需要注意的是,传媒在揭露一些学术丑闻时,不应该只是对事件的发生进行简单报道,而是要对其做出是非判断,进行深入探讨,并跟踪报道整个事件的后续处理,以引起人们的重视。同时,传媒也应该积极宣传那些遵守学术道德的著名学者,树立学习的榜样,让研究生以严肃的科研态度对待研究。只有在良好的学术氛围中,研究生才会自觉地遵守学术道德,提高其专业水准和科研能力。

2.加强对学术出版市场的监督与管理。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现象频频出现,与学术出版市场的监管不力存在一定的联系。因此,加强对学术出版市场的监督与管理是十分必要的。一是提高编辑人员素质、实行责任追究制度。要提高编辑人员的专业素质,让编辑人员意识到审稿的重要性,提高出版物的质量;对编辑人员实行责任追究制度,相关监督部门要对其实行定期、不定期的检查,若发现编辑人员违规,决不能姑息纵容。二是实行双向匿名评审。实行双向匿名审稿,有助于审稿人员对论文作出合理公正的评价,有效防止“人情稿”的出现。三是要加强对学术出版市场的监管力度。相关监管部门应将学术作品中的抄袭比率视为学术出版刊物评价体系的重要指标,并对违规出版作品的出版社、期刊实施相应的惩罚,如责令限期整改等。

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要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4]学术道德作为研究生道德素质的一个具体方面,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否则对研究生个人而言,不利于提高道德素质和学术研究能力;对国家而言,不利于提高民族创新能力,影响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与繁荣。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现象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这就决定了学术道德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1] 人民网.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http://cpc.people.com.cn/n/2013/1115/c64094-2 3559163.html,2013-11-15.

[2] 朱华,左志香,等.我国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表现及影响因素分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2,(11).

[3] 江新华.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行为表现教育根源与治理对策[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3).

[4] 胡锦涛.十八大报告: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Z].北京:新华社,2012.

[5] 王学风.论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的内容和途径[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1).

[6] 戴雪飞.研究生学术失范的根源和学术道德教育机制建设的再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9,(11).

[7] 刘青.浅析当前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现象[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1).

[8] 董学军.高校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行为诱发因素分析[J].现代教育管理,2011,(7).

[9] 顾越桦.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道德心理成因分析和对策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3,(6).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Graduate Academic Immoralities

SHI Liqin
( Marxism College of Guizhou University, Guiyang, Guizhou 550000, China )

There may be three main causes that lead to graduates' academic immoralities: First, Graduates have incorrect attitude towards learning, their lack of academic accumulation, lack of morality in academic pursuit. Second, school adminitration ignores students' academic morality education, lacks scientific academic evaluation standards and render inadequate supervision and punishment. Last, the whole society i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social impetuous atmosphere, academic publishing market adverse climate and management oversight.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graduate students, academic immorality, causes, countermeasures

G643.1

A

1673-9639 (2015) 03-0072-04

(责任编辑 王小聪)(责任校对 鲁娜娜)(英文编辑 宋志勤)

2014-05-07

施莉琴(1988-),女,贵州六盘水人,穿青族,学生,硕士,研究方向:学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猜你喜欢
道德规范道德素质道德教育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
浅析新闻记者的道德素质与责任
“微时代”道德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孔祥渊:“我”的出现有助于提升个体道德认同
素质教育的可行性实施细节研究
国家治理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途径研究——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
传统伦理道德现实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