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成器以为天下利
——评邹凤波著作《周易设计思想研究》

2015-02-13 06:45费利君
铜仁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造物周易器物

费利君

( 安徽工程大学 艺术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

立成器以为天下利
——评邹凤波著作《周易设计思想研究》

费利君

( 安徽工程大学 艺术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

对近期人民出版社所出版著作《周易设计思想研究》进行了扼要评述,剖析了其主要思想和价值所在,同时对其当下意义进行了追问。

《周易》; 设计; 造物; 《周易设计思想研究》

近期,邹凤波博士的著作《周易设计思想研究》一书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中国传统设计理论研究的重要成果,丰富了当下设计学研究的内容,拓展了中国传统造物思想研究的理论视野。

邹凤波认为,《周易》是中国传统设计思想的重要源头,与设计有着隐秘的关联。作者认为《周易》首次把原始先人造物实践上升到思维与意识层面,开始本源地思考人如何通过器物的创制来把握自身的存在及其命运。

作者试图从哲学美学的视野出发去探讨《周易》中相关设计造物思想及观念。严格意义上说,《周易》是一本思考世界本源及人之存在的哲学之书,主要讲究阴阳之道,是儒道合流的重要典籍,并非一本设计学的专著,而且在设计学研究层面,传统研究一般把《考工记》作为设计思想与工艺造物的起点。无疑,该书的出版又将对中国传统设计思想之源的追问向前大大推进。邹凤波博士这种试图去寻找中国传统设计思想起点的努力是值得肯定的,当然其难度也是相当大的。

通过文本解读,作者梳理出《周易》中隐含的各种与中国传统设计相关的重要观念和认识。关于《周易》与设计的关系,作者这样认为:一方面,卦爻画符号系统自身已具有强烈设计意味,《周易》可看成是古人设计的成果和产物;另一方面,《周易》文本包含着丰富的设计思想。作者认为,《周易》对我华夏文明早期的造物活动进行了思考,并形成了十分重要的思想和论断,这些思想和论断又囊括了设计学研究的各个层面。

作者认为,对设计造物而言,就功能来讲,《周易》追求“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设计造物是为了人类大众生活的更加美好,这与设计“为大多数人服务”的理念是一致的;就设计的本性而言,《周易》主张“器以显道”,器物设计力求形式与内涵的统一;在设计方法上,《周易》提出了“观象制器”的设计思维和模式;在装饰上,作者认为《周易》既肯定装饰,又强调和谐美;而在人与物、人与环境的关系处理问题上,作者认为《周易》处处体现出天人合一的理念和追求。

邹凤波指出,《周易》设计思想之所以很难被人们熟知并接受,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周易》中的这些思想是隐秘的,需要不断去蔽,使之敞开。作者通过解读还发现,其设计思想有着内在的次序和结构。阴阳之道是《周易》对于人世间万事万物的最高规定。人们的设计造物活动也要遵循阴阳之道的规定。阴阳之道的作用首先在于生成万物。它是人与物存在的前提,也是世界的开端。其次,阴阳之道又规定了万物。作者认为,阴阳之道是天地万物及人自身生成存在的依据。而且,在《周易》中,道又表现为天道、地道和人道,天人合一是其外在表现形式。设计符合道的规定,从而形成设计之道。

作者认为,阴阳之道大化流行、玄远幽深,它要落实到物的层面。现实中,阴阳之道只能通过各种实在的物来显现。物是设计活动的对象,它分为自然物和人工物,其中,人工物是人们设计创造的产物。作者认为对物与物性的深刻认识是设计活动成功进行的前提,随后,他以八卦的设计创制论证了这一观点。

作者认为,人们对物及物性的充分认识是把握人间大道诸如阴阳之道的前提,并指出圣人在对天地万物产生超越凡人的认识之后,才设计创制了阴阳八卦。阴阳八卦在被设计创制出来之后又成为圣人理解认识天地万物的手段和工具。与此同时,作者指出,从设计学的角度来看,通过阴阳八卦来对物进行认识有着一定的局限,因为通过它来理解事物显得较为简单。真正使人们能够对万物进行透彻理解的是隐藏于《周易》中的阴阳五行理论。随后,作者进一步论证认为《周易》文本中存在着阴阳五行思想,并认为人们通过阴阳五行相生相克关系能够全面透彻地把握物性。作者认为,阴阳八卦与阴阳五行是中国传统思想中最为基础的自然观,二者贯穿于中国传统设计的整个历史。

关于设计造物中的形式问题,作者认为《周易》有关“象”的论述就思考了这一问题。无象不成易。作者通过分析发现,在《周易》中,对于“象”而言,存在着物象、卦象和意象三种含义的区别。同时“象”也可以作为动词,是“观”的一个重要方面。作者认为,对物象而言,它是阴阳之道的载体。同时,物象是卦象产生的基础。圣人通过对天文地理、人间万象的观察来设计造物。作者还认为,“象”还与美存在关联。因而,“象”就关系到设计活动中器物的形式美创造。

作者还指出,《周易》乾坤两卦中也有关于美的思考。总体来看,《周易》中包含着阳刚之美、阴柔之美以及和谐之美等相关思考。其中,和谐美是《周易》最为强调的。此外,《周易》贲卦、离卦、革卦对形式美及器物装饰问题也给予了关注和阐释,这也影响了中国传统装饰的美学追求。

邹凤波认为,《周易》中包含了中国传统设计极为重要的观察方法和思维方式。其核心观念集中在观卦及相关论述上。观是人们获得万物以及自身感知和认识的方式。作者对《周易》中的观卦进行了深入解读。他认为,《周易》中的“观”不是简单的观看,而是洞见。而且,这种意义上的“观”是古代圣人先贤特有的能力,因为只有圣人才能洞见事物的本性,发现阴阳之道。圣人关注洞见的范围是广泛的,无论是自然还是人类自身,都是圣人“观”的对象。

此外,作者还对《周易》“观”的特征进行了分析。他认为,此“观”具有多种特征,既是直观也是静观,既是周观也是遍观。它既包含着感性思维,也包含着理性思维。古人设计也遵循着《周易》中的“观”之方法与模式。

在作者看来,八卦符号是圣人观照自然物象、观像制器设计后的产物。在设计学视域里,六十四卦就是具有多种功能、形式完备的图画符号系统。因而,八卦卦画符号具有明显的设计性。邹凤波从设计学的角度对卦画符号进行了分析比较,认为卦爻画符号有着特定的构成规则,具有强烈的形式美特征。它的构成包含着理性与秩序、统一与变化。从构成来讲,卦画构成既有重复之美,也有特异与对比之美。而卦爻画符号的设计性不仅仅在于此,作者认为其设计性、创造性更体现在卦画符号所具有的丰富内涵和功能上。它不仅能够包含天地万物,而且也蕴涵阴阳之道。按照《周易》原意,圣人正是通过对八卦的观照来设计创制器物的。

作者认为,器物乃是道的显现,它是圣人观象制器的成果。随后作者深入剖析了“观象制器”这一与设计关联最为紧密的核心语词。邹凤波指出,《周易》“以制器者,尚其象”是其设计思想的总概括。且他认为,《周易》中的制器过程包含了器物设计创制的多个环节。“观”、“法”、“作”、“用”以及“通”等语词就表明了器物设计创制的阶段性。作者认为“观象制器”的意义在于它使人工器物与阴阳之道产生了联系,并且它还表明了“师法自然”在人类造物早期是十分普遍的事情。《周易》肯定了它的地位。

作者还对道与器的关系在历史上不同阶段的表现进行了阐释。他认为,二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道无形、隐秘,器有形、显现。同时,道规定器,器显现道。它们的关系经历了重道轻器、道器并重、重器轻道三个阶段。作者认为历史上人们对待道器关系的态度差异,导致传统设计体现出浓郁的时代性。

针对《周易》对后世设计的影响,作者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进行了剖析,并结合大量案例加以佐证。作者认为,就实践来说,传统建筑设计、器物设计以及传统视觉设计都受到《周易》的影响;就理论而言,其后很多工艺典籍如《考工记》、《园冶》等也是《周易》设计思想发扬和体现。在此基础上,作者对《周易》设计思想的当下价值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周易》天人合一思想对于解决当下现实中的多种难题,如,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及环境的关系等,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周易》器以显道思想又会促进当下中国设计形成自身特色。

关注和研究中国传统设计思想是当下设计行业及专业教育所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正如张贤根教授所说,该书为当代设计理论的探究与讨论,提供了中西思想对话的一种可能性。彭富春教授则认为,中国当代的设计理论和实践应当源于中国的历史传统和当代现实。研究《周易》的设计思想对当下设计而言是非常必要的,这是因为“《周易》是万经之首,它规范了中国的语言、思想和存在,也直接间接地支配了中国传统的设计活动。”无疑,邹凤波的著作正当其时,加强了这方面的研究。

[1] 邹凤波.周易设计思想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Making Tools for the Benefit of the World: Review of A Study of Design Ideas in the Book of Changes by Zou Fengbo

FEI Lijun
( School of Arts, 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Wuhu, Anhui 241000, China )

This is a brief review of A Study of Design Ideas in the Book of Changes recently published by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with an explanation of its main ideas and values. It also makes an enquiry into the contemporary meaning of this work.

the Book of Changes, design, invention, A Study of Design Ideas in the Book of Changes

I206.7

A

1673-9639 (2015) 03-0142-03

(责任编辑 黎 帅)(责任校对 郭玲珍)(英文编辑 谢国先)

2015-03-05

费利君(1981-),男,湖北阳新人,安徽工程大学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广告创意与设计文化。

猜你喜欢
造物周易器物
《周易》古经“幽人”诂正
2010年新郑市郭店镇工业园区墓葬出土器物
听古器物讲“孝文化”
恣意浪漫的楚国器物
“与造物游”: 第二届晚明艺术史学术研讨会召开
造物新语——重组材料与构造
古文字“丙”與古器物“房”
造物美学
甜甜的“蝴蝶茧”
以木造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