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竞争与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

2015-02-13 06:00李方静
关键词:工资水平市场份额产品质量

李方静

(东南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211189)

一、引 言

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逐步提高,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关注度日益升温,一国出口产品质量直接影响到贸易收益。在竞争无处不在的世界市场上,一国出口产品必定会遭遇他国的同类出口产品的竞争,激烈的竞争势必会对一国出口产品质量造成影响。对于生产低质产品的国家而言,实现从生产低质量产品到生产高质量产品的转变,是一国取得持续出口繁荣的必然战略选择。本文即基于这样的背景,研究出口竞争与我国企业产品质量升级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作用机理。

在产品质量升级方面,Verhoogen研究发现墨西哥货币贬值一定程度促进了出口企业提高出口产品质量[1];Bustos实证分析发现,区域自由贸易协定促使企业实现技术升级,从而提高产品质量[2];李坤望等研究发现,FDI流入促进我国产品质量升级[3]。但这些研究都未涉及竞争对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而这正是本文要分析的核心问题。

基于Aghion&Howitt提出的竞争促进创新机制[4],Amiti&Khandelwal采用美国进口贸易数据进行研究,发现关税降低所导致的进口竞争促进了产品质量升级[5]。另外一些学者则基于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研究低工资国家出口的竞争影响。Bernard、Jensen和Schott利用美国制造业企业数据,分析发现企业的出口生存概率及增长与所处行业遭遇的低工资国家进口竞争呈负相关关系[6]。Martin&Mejean利用法国企业出口数据,研究发现低工资国家的竞争促进了法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高[7]。Federico利用意大利230个制造业细分行业数据,研究发现来源于低工资国家的进口渗透与行业的就业、工业增加值、工资水平等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即低工资国家的竞争对制造业行业的就业等带来了负面影响,同时还存在行业异质性[8]。那么,作为一个享誉全球的制造业大国,世界市场上来源于不同工资水平国家的产品也一定会对我国制造业企业出口产品质量造成差异化竞争影响。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以产品的国际市场均价为基础,测算我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进而考察不同工资水平国家的出口竞争对我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

二、理论背景

我们假设“全世界”由三类不同工资水平的经济体(国家)组成:高工资国家(high-wage country)、中等工资国家(middle-wage country)和低工资国家(lowwage country)。不同工资水平国家生产和出口的产品质量(quality)存在垂直差异。

基于赫克歇尔-俄林要素禀赋理论,低工资国家具有相对充裕的劳动力要素,高工资国家具有相对充裕的实物资本以及人力资本要素,而中等工资国家的劳动力和资本要素的丰裕程度则介于这两类国家之间。在这三类国家中,高工资国家由于实物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水平都较高,在生产高质量产品方面具有突出的比较优势。据此,我们可以得出:高工资国家的产品质量在三类国家中最高,低工资国家的产品质量最低,即QualityL<QualityM<QualityH。

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压力会激励本国生产企业努力加大研发创新投入,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基于现有学者的研究,我们进一步认为竞争对本国产品质量的提高作用的发挥,与本国生产企业自身的吸收消化能力和研发能力(innovation capacity)是密切相关的,即其他国家出口的高质量产品抢占市场份额带来的竞争压力,迫使本国生产企业通过加大研发创新投入提高出口产品质量。

综上所述,我们将来自他国的出口竞争与本国企业产品质量升级之间的关系,归纳为如下函数关系式:

其中,Quality_upgrading指代企业产品质量升级,Competition指代来自他国的产品对我国产品造成的竞争影响,Innovation_capacity指代企业自身研发创新能力,f指代函数式。

三、计量模型、变量和数据

1.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测度

产品质量的测算一直是困扰国际贸易领域学者们研究产品质量问题的难点。不同于技术复杂度、贸易二元边际测算的标准性、可操作性,关于产品质量的测算一直都未能出现一种被学界广泛接受的测算方法。Harrigan、Ma、Shlychkov提出了一种以产品国际市场均价为基础计算企业出口产品价格指数的测算方法,用以替代衡量企业出口产品质量[9]。本文根据我国企业出口产品统计的具体情况,借鉴并拓展了Harrigan等人提出的测算方法,用企业出口产品价格指数表示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具体计算步骤如下:首先,利用法国CEPII(国际经济研究所)的BACI数据库计算出产品的世界平均出口单位价值,将其作为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均价。然后,利用我国海关数据库中统计的出口产品金额与数量,计算出我国企业出口产品的单位价值。企业出口产品的单位价值与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均价之间的比值即为我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指数。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首先,计算产品i的国际市场均价:

其中,i表示产品,i∈[1,S],S表示产品集合;d表示国家,d∈[1,N],N表示国家集合;pid,qid表示d国i产品的单位出口价格和出口数量;Pi为产品i的国际市场均价,即总贸易额与总贸易量的比值。

然后,计算我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指数:

其中,pi为我国企业出口产品的单位价值,即为我国出口产品质量指数。

2.核心解释变量:不同工资水平国家的出口竞争影响

为了分析不同工资水平国家的出口竞争与我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必须首先衡量不同工资水平国家的出口竞争影响。基于贸易数据的完整和连续,本文选取了174个国家作为研究样本。参考Federico提出的划分标准,将在2006年人均GDP低于美国人均GDP10%的国家划为低工资国家,并进一步将2006年人均GDP高于12 881.26美元的国家划为高工资国家(12 881.26为174个国家2006年人均GDP的均值,其他国家为中等工资国家。

在对选取的国家样本按不同工资水平进行分类之后,本文借鉴并拓展了Martin&Mejean的方法,计算不同工资水平国家的出口产品的市场份额。首先,计算各国出口产品的市场份额,具体的计算公式表示如下:

其中,i表示出口产品;d表示出口国家;l表示所有国家;c为进口国;t表示年份;MS表示各国出口产品的市场份额;EXP表示出口贸易额。为了避免内生性问题,本文将中国从样本国中剔除。然后,按照国家分类对每类国家的出口产品的市场份额进行加总,从而得到世界市场上来源于不同工资水平的国家的出口产品的市场份额。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高工资国家(HWC)的出口产品的市场份额:

低工资国家及中等工资水平国家的出口产品的市场份额计算公式与(5)式类似,不再一一列出。

3.其他变量的选取

我国出口企业可以通过人力资本、研发投入、资本投入等借鉴并吸收消化其他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生产经验,从而提高本国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因此其他工资水平国家的产品出口对我国企业出口可能存在竞争并促进创新效应产生。为了验证这一竞争促进创新机制,我们还需要考虑企业自身的吸收消化和创新研发能力。本文选取企业人力资本、资本密度、研发密度等变量,各个变量选取及经济学意义说明如下:

(1)人力资本。采用企业平均工资水平表示,由企业工资总额除以企业员工人数得到,记为Human。Brambilla,Lederman,Porto认为工资反映了企业工人人力资本水平,企业为了生产出高质量产品必须对工人支付高工资以激励工人投入高品质劳动[10]。孙晓华等认为企业研发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力资本[11]。

(2)资本密度。采用企业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额与企业员工总人数的比值表示,记为CAP。

(3)研发密度。用研发费用和广告费用之和与销售产值的比值表示,记为R&D。Shaked&Sutton认为生产一件高质量产品需要企业进行一系列诸如研发活动(R&D),广告营销以及质量控制等,因此企业研发投入是影响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12]。

4.计量模型的构建

为了考察不同工资水平国家的出口竞争对我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本文设定如下计量模型:

其中,下标f表示企业,t表示年份;Exp_quality表示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取自然对数形式;HWC_MS,MWC_MS,LWC_MS分别指代高工资国家、中等工资国家和低工资国家出口产品的市场份额。考察到其他国家的出口产品对我国企业出口产品的竞争影响存在时滞,因此这里将核心解释变量都作滞后一期处理;β0、β1、β2、β3分别表示常数项和各核心解释变量的系数;βindus指代企业所处行业的虚拟变量(industry dummies),按照国家统计局的GB/T 4754-2002分类法,用两位数产业代码表示;βt表示年份虚拟变量(year dummies);εft表示随机误差项。

5.数据说明

本文进行实证分析所使用的数据,主要来自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国海关数据库和CEPII-BACI数据库。其中,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调查统计的企业包含了所有国有工业企业和“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年销售额不低于500万元),时间跨度为2002~2007年。由于数据库中一些样本存在错漏和统计口径上的误差,本文对样本数据做了以下筛选处理:(1)剔除同一年中重复出现的企业;(2)剔除出口交货值为负的企业;(3)剔除固定资产年平均净值为负或者为零的企业;(4)剔除职工人数小于10人的企业。此外,以2002年为基期,计算出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工业品购进价格指数、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以及消费者价格指数,对相应变量进行了平减。中国海关数据库调查统计了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进出口的贸易数据,调查统计年份为2002~2006年。本文通过两个数据库共有的公共字段——电话号码和企业名称等信息,将工业企业数据库与海关数据库进行匹配,得到了2002~2006年完整的包含8位数产品代码的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贸易详细信息。CEPII-BACI数据库通过HS6分位产品代码与匹配数据实现联结。

表1报告了本文计量回归模型中可能涉及的所有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从表1中可以看出,进行异常值处理后的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均值为2.83,最大值为27.40。低工资国家、中等工资国家、高工资国家出口产品市场份额的均值分别为0.17、0.13、0.62。由此可见,高工资国家出口的产品具有最大的市场份额,即市场认可和欢迎程度最高。

表1 不同工资水平国家出口产品市场份额与企业自身特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四、实证结果

基于本文构建的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不同工资水平国家的出口竞争对我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首先,进行全样本回归及机制验证,然后进行分样本回归,检验实证结果的稳健性。

1.全样本回归结果及影响机制验证

全样本的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表2中,第(1)~(4)列都控制了行业和年份的固定效应。其中,第(1)~(3)列分别单独考察滞后一期的高工资国家、中等工资国家和低工资国家的出口产品市场份额对我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高工资国家出口产品市场份额的估计系数值为0.053,且在1%的显著水平通过检验,表明滞后一期的高工资国家的出口产品市场份额与我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即高工资国家出口产品市场份额越大,越能促进我国企业提高出口产品质量。中等工资国家和低工资国家出口产品市场份额的估计系数值都显著为负,表明中等工资国家和低工资国家出口产品市场份额与我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它们出口产品的市场份额越大,对我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高越不利。这可能是因为中等工资国家和低工资国家出口的产品与我国出口的产品在世界市场上处于低质竞争,无法有效促进我国企业出口质量的改善和提升。第(4)列则综合考察了不同工资水平国家出口产品的市场份额对我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中等工资国家和低工资国家出口产品的市场份额的系数值表明,在综合考察三种不同工资水平国家出口产品市场份额的情况下,中等工资国家和低工资国家的出口竞争对我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并不明显。高工资国家出口产品的市场份额的系数值仍保持显著为正,说明高工资国家的出口竞争对我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存在显著且稳健的促进提升作用。

依据前文提出的竞争促进创新的机制,我们认为高工资国家出口竞争对我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作用受到了企业自身因素的影响。企业自身的人力资本、资本投入及研发投入等都会对企业吸收消化高工资国家的出口竞争所带来的溢出效应造成差异的影响。为了验证这一影响机制,我们引入表示企业自身异质性的人力资本、资本密度和研发投入与高工资国家出口产品的市场份额的交互项,设定如下计量模型:

表2 出口竞争对我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面板回归结果

其中,Innov指代企业自身对竞争溢出效应的吸收消化能力,分别用企业人力资本Human、资本密度CAP和研发密度R&D表示。

本文对计量模型(7)进行回归估计,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高工资国家的出口竞争促进我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高的影响机制验证

如表2一样,第(1)~(4)列控制了行业和年份的固定效应。其中,第(1)~(3)列分别依次加入企业人力资本、资本密度、研发密度与滞后一期的高工资国家出口产品市场份额的交互项,第(4)列则同时加入了3个交互项。从表3中系数值可得,高工资国家出口产品市场份额的系数值的显著性并不稳健,中等工资国家和低工资国家出口产品的市场份额在(1)~(4)列中的系数值都不显著。而3个交互项的高系数值都显著为正,且都在1%的显著水平上通过检验。这表明,高工资国家出口产品市场份额的竞争效应并不能直接促进本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高,而是通过企业自身的人力资本、固定资本追加以及研发创新投入来间接促进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高。也就是说,高工资国家出口竞争与企业人力资本、固定资本投入以及研发创新投入协同发挥作用,促进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高。比较3个交互项的系数值,我们还发现研发密度与高工资国家出口产品市场份额的交互项系数值最大,而资本密度与高工资国家出口产品市场份额的交互项系数值最小。这表明,研发创新投入在高工资国家出口竞争效应间接提高我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过程中作用最大,人力资本的作用次之,资本投入作用最小。以上回归结果证实了我们提出的高工资国家出口竞争促进我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高的传导机制。

2.分样本回归的稳健性检验

为了检验不同工资水平国家的出口竞争对我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是否存在行业异质性以及影响机制的稳健性,我们参考盛斌提出的方法,将24个制造业细分行业分为劳动密集型行业、资本密集型行业以及技术密集型行业。表4报告了按不同要素禀赋将制造业细分行业划分为劳动密集型行业、资本密集型行业及技术密集型行业之后分样本回归结果。从表4可知,对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三类不同工资水平国家的出口产品市场份额的系数值都显著为正,意味着它们都与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都能一定程度促进我国劳动密集型行业的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高。对于资本密集型行业,高工资国家和中等工资国家出口产品市场份额的系数值显著为正,低工资国家出口产品市场份额的系数值却并不显著,表明高工资国家和中等工资国家的出口都对资本密集型行业的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产生积极促进提升作用,而低工资国家出口的溢出效应影响并不明显。对于技术密集型行业,高工资国家的出口产品市场份额的系数值显著为正,而中等工资国家和低工资国家出口产品市场份额的系数值并不显著,这说明高工资国家的出口对技术密集型的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仍存在显著的促进提升作用,而其他两类国家的影响并不明显。

在三类行业的回归结果中,人力资本、资本密度和研发密度与高工资国家出口产品市场份额的交互项的系数值都保持显著为正。比较交互项在不同行业中的系数值大小,人力资本与高工资国家出口产品市场份额的系数值在技术密集型行业中最大,资本密度和研发密度与高工资国家出口产品市场份额的交互项的系数值都在劳动密集型行业中最大。这意味着,人力资本与高工资国家出口竞争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协同促进提升作用在技术密集型行业最大,而资本密度和研发密度与高工资国家出口竞争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协同促进提升作用在劳动密集型行业最大。以上回归结果的分析进一步证实了高工资国家出口竞争对我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促进提升作用,并且验证了影响机制的有效性和稳健性。

表4 按不同要素禀赋划分行业的分样本回归结果

五、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研究了不同工资水平国家出口产品的市场份额与我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滞后一期的高工资国家出口产品的市场份额与我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高工资国家的出口竞争效应促进我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高,而中等工资国家和低工资国家出口产品的市场份额对我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并不明显;高工资国家的出口并不能直接促进我国制造业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高,需要通过与企业的人力资本、资本密度和研发密度协同发挥作用,共同促进我国制造业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高;即使在不同要素禀赋的细分行业,高工资国家的出口对我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促进提高效应较为稳健,影响传导机制有效且稳健。

实证分析结果验证了本文在理论背景部分提出的出口竞争与我国制造业企业产品质量升级之间的相关关系,并研究发现不同工资水平国家的出口份额对本国企业产品质量升级存在不同的竞争效应,其中高工资国家的竞争效应最为显著。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资本要素和技术要素优势的高工资水平国家生产出大量高质量产品,无疑对本国制造业企业出口产品形成巨大的竞争压力,本国企业迫于压力加大创新投入,采取多种措施努力提升产品质量,以促进出口利润稳定增长。竞争会促使企业不断追求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从而提高企业产品质量。

基于以上综合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第一,鼓励我国制造业企业积极主动参与世界市场的竞争,尤其是要敢于与高工资国家的竞争,利用竞争压力促进企业加大创新力度,从而促进企业产品质量的提高,增强企业出口竞争力。第二,在参与世界市场竞争中,高工资国家的技术溢出对本国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启发作用,本国企业应不断增强自身吸收消化能力,从模仿创新逐步走向原始创新,走出企业自强之路。第三,建立较为完善的激励创新的市场机制,充分显示创新的基础性作用,提高企业内在创新热情和动力,降低企业创新的政策成本和风险,促使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第四,充分重视人力资本在企业提高产品质量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企业产品创新最终必须由员工来实现,所以企业必须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入,为创新提供高级生产要素。同时,国家要不断推进教育体制的改革,优化教育结构,为企业创新提供各类适用人才。第五,分样本回归的检验结果显示,不同工资水平国家的出口竞争效应对我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高作用存在行业异质性。这表明,企业还应该根据自身所处行业的要素禀赋差异,制定更具适用性和针对性的质量提高策略。

[1]VERHOOGEN E A.Trade,quality upgrading,and wage inequality in the Mexican manufacturing sector[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2008,123(2):489-530.

[2]BUSTOS P.Trade liberalization,exports,and technology upgrading:evidence on the impact of MERCOSUR on Argentinian firms[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11,101(1):304-340.

[3]李坤望,王有鑫.FDI促进了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吗——基于动态面板系统GMM方法的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13,(5):60-66.

[4]AGHION P P,HOWITT P.Appropriate growth policy:A Unifying Framework[J].Journal of the European Economic Association,2006,(4):2-3.

[5]AMITI M,KHANDELWAL A K.Import competition and quality upgrading[J].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2013,95(2):476-490.

[6]BERNARDA B,JENSEN J B,SCHOTT P K.Survival of the best fit:exposure to low-wage countries and the(uneven)growth of U.S manufacturing plant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06,68(1):219-237.

[7]MARTIN J,MEJEAN I.Low-wage country competition and the quality content of high-wage country export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14,93(1):140-152.

[8]FEDERICO S.Industry dynamics and competition from low-wage countries:Evidence on Italy[J].Oxford Bulletin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2014,76(3):389-410.

[9]HARRIGAN J,MA X,SHLYCHKOV V.Export prices of US firms[R].New York: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2011,No.w17706.

[10]BRAMBILLA I,LEDERMAN D,PORTO G.Exports,Export Destinations,and Skills[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12,102(7):3406-3438.

[11]孙晓华,王昀.企业性质、研发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的实证检验[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35-41.

[12]SHAKED A,SUTTON J.Natural oligopolies[J].Econometrica,1983,51:1469-1483.

猜你喜欢
工资水平市场份额产品质量
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的本质与拓展
加强PPE流通领域产品质量监督
通信芯片市场份额 有望超越计算机芯片
“望闻问切”在产品质量鉴定工作中的应用
上海市各财产保险公司保费收入市场份额表(2017)
人口红利、经济增长与工资水平
HAIR AND NOW
内地市场份额接连下滑,联想手机怎么了?
图解:数说2014年平均工资
羊绒制品产品质量安全知识